云南“血河”流域的神秘溶洞,曾是千年土匪窝,传说地下河通四川

云南“血河”流域的神秘溶洞,曾是千年土匪窝,传说地下河通四川,第1张

云南有一条河流, 一到下雨天,整条河流就变成了血红色,恰似一条“血河” ,诡异而神奇。千百年来,人们对它是敬畏又恐惧!

它就是赤虺河,因下雨天河水颜色变红,当地人又称其为“赤水河”。它发源于云南镇雄北部,是我国长江上游的支流, 地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接壤之处。

1

赤水河变色的原因

赤水河为什么会变色?

这是因为赤水河的西面有个叫红石野谷的地方, 山谷中有一条200米长的凹槽,由极为鲜艳的红色砂岩组成, 这些红色砂岩非常的松软,极易风化。

再加上日积月累的风吹雨打,所以每到下雨天, 雨水冲化砂岩表面红色的细沙流入赤水河,河水会变成血红色 ,就形成了宛如红色蛟龙般的赤水奇观。

2

传说洞内三省相通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神秘溶洞就位于赤水河流域,因为 洞穴漆黑且深邃不见尽头 ,所以被直白形象地叫做“大黑洞”。

据说, 大黑洞连接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从洞中的地下河徒步就可以通达这3个省。

但因为这里地势偏僻,洞内环境复杂,多洞相通,曲折幽深,至今也没有搞清楚这洞到底有多长,到底多深。

曾经有人误入溶洞,在洞内漂流几天几夜后,竟然真的从川滇边界上一个县城的山洞里出来了。

3

大黑洞的黑色传奇往事

大黑洞历来充满了“剿匪故事”,因为这里当年是 土匪盘踞的天然大型溶洞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才将土匪完全剿灭。

当年土匪聚集在此,在洞内留下了瞭望台、会议室、寝室、厨房、厕所等活动遗迹,还有睡觉铺床的木棒、锅灶,用于储存粮食、物品的洞穴。

民国三年,当地有一个壮年,因为他 眉毛非常浓厚异于常人 ,所以被人称为“陈大眉毛”。

陈大眉毛靠打猎为生,对周边大山地形很是熟悉。有一次,他在大黑洞里休息,突然心血来潮想往更深处探寻, 却发现火把都燃尽了竟然还走不到尽头。

这次经历让陈大眉毛找到了“创业之路”,打猎很辛苦,反正都有危险,还不如扯起大旗干土匪!

事实证明,陈大眉毛真是当土匪的“一把好手”,在他的带领下,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手下的土匪喽啰多达上千人,他的势力也在此盘踞12年之久。

后来,陈大眉毛死于土地争夺的乱战中,他所建立起的匪帮也树倒猢狲散。

但土匪在旧时代的中国,就像是种植在大山里的一颗毒蘑菇,拔掉一颗,另一棵仍正在悄悄生长。

继陈大眉毛后,大黑洞又迎来了一位“新主人”——胡子清。

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在川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剿匪活动,途中有数名土匪流窜到大黑洞附近,被当地瓦匠胡子清所收留。

几名土匪对胡子清感恩戴德,怂恿胡子清自立山头,落草为寇。不过没多久,这个成立短暂的小匪帮就被解放军所剿灭。

紧接着,90年代初,贵州人陈发清成立了一个 名为“西佛盟”的邪教组织 ,并将总部搬到了地势隐蔽的大黑洞。

组织在洞内成立了大大小小30多个部门, 鼎盛时期其成员多达上千人 。后来被武警一举抓获。

4

如今的大黑洞,成了 旅游 景点

如今的大黑洞已经被开发为景区,开发的部分位于四川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团结村。

洞内独特的秘境岩溶喀斯特地貌,形态万千,色彩缤纷,神秘莫测。

不过, 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大黑洞被开发的洞口几公里, 还有更多未知的神秘隐匿在洞穴的深处。

期待有一天能揭开谜底,让我们知道,它究竟通向了川滇黔的哪些地方。

原标题:祥云古八景之“坐卧烟云”清华

清华古洞,是祥云的一个自然溶洞,位于县城西南方,从县城出发往西南走约三公里,就来到了素有“滇西第一洞”之称的清华古洞。此洞清幽,为极乐胜地,故名“清华”。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考察,李元阳、郭松年等历代官宦、墨客多次游览此地,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等人留下摩崖题刻“青华洞天”“坐卧烟云”“别有洞天”等。

祥云人都十分喜爱清华洞,因为这洞有大自然的神秘,有文人墨客的笔墨,有《西游记》传说的玄幻,还有童年时光的美好记忆。清华洞里有一个如碟子般大的圆孔——“碟大天”,有人说是孙悟空和青海湖的鲤鱼精大战时用金箍棒戳通的;有人说,一直顺着洞里的小路往前走,就能走到弥渡县;有人说,洞里有很多的奇珍异宝……虽然没有人去证实这些传说,但是清华洞还是那么吸引人。如果县城周边的孩子春游,清华洞是必选之地。行走在草木茂盛、幽静的山间,聆听着林间的鸟鸣,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径,去寻觅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溶洞,令人激动而神往!

明代李元阳对清华洞有这样的描述,“清华洞山在县南八里,下有洞,洞阔可十丈,山谨培搂,洞中深缝不可测,悬崖滴乳,形之飞动如云烟。”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探访清华古洞。据《徐霞客游记 》载,公元1638年腊月,徐霞客投宿云南驿,在水目山听无住禅师说起清华古洞后很感兴趣,次日便冒雪下山,来到清华古洞,入洞探访。1639年农历八月,徐霞客在游历了鸡足山等地后,又绕道来到清华古洞,再次进行了探洞考察。

洞外古树参天,洞内幽深神秘,洞口向东北,古色斑驳。洞口深二十米,宽八十余米,高三十余米,分前后二洞,前阔后窄,深邃莫穷。前洞石宫,幽深空灵,气势恢弘,可容千人。前洞时窄时宽,时而躬身而行,时而侧身而过,脚下绿苔层叠,略显湿滑。洞内石笋、石柱、石花、石台天工自成,钟乳垂挂,悬崖滴乳,石理诘曲,突兀奋起,怪石嶙峋,观之如风卷残云,玲珑诡异。

后洞岔为二支,崎岖逶迤,深邃莫穷。洞内顶部有一处石窍通光,名“碟大天”。“碟大天”景观,相传是唐僧师徒从西天取经回来,乘船途经祥云境内的青海湖时,经书被湖中鲤鱼掀翻,怆然落水,经书尽湿。孙悟空怒不可遏,高举金箍棒痛打鲤鱼精,鲤鱼精招架不住,逃进清华洞中,孙悟空从山顶上方一棒戳下,洞顶上立即留下了一个碟子般大的圆孔,“碟大天”由此得名。

1961年,在清华洞内发现大量石器古物,出土文物有红烧土、炭屑、陶片,还有石锛、长条形石刀、新月形石刀、石斧、陶罐、陶纺轮等新石器。大量石器文物,证明约三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清华洞生存繁衍,他们用简单而又原始粗糙的生产工具寻求生存,创造了滇西人类的文明史。

1911年,时任云南县(今祥云)第一任知事的路承熙先生,曾作竹枝词《清华洞》赞曰:

怪石玲珑古洞斜,洞门村店两三家。

行人暂息风尘苦,绿树阴中坐品茶。

诗中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与怪石嶙峋的古洞彼此映照,似乎令人品味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惬意。清华洞除了洞里的怪石神奇之外, 历史 上还有一个“清华书院”的记载,只不过时光流逝,书院的遗址已然难寻。洞外曾有近百亩的水泽之地,一到秋天,铺天盖地开满了红色白色的太阳花,仿佛一个巨大的花的海洋,天然的美景,实在是祥云人一个大大的福利!

如今,历经几千年的清华古洞依然静静隐于喧闹附近,摩崖石刻随着风雨的剥蚀更加古朴,洞口的花草树木默默生长,依旧蓬勃盎然,仰头望见洞顶各种摩崖石刻,特别是“坐卧烟云”,和洞顶飘过的朵朵白云,蓦然通透“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好不惬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5190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