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除夕夜到初十的传统风俗?(例如迎灶神之类的)

新年除夕夜到初十的传统风俗?(例如迎灶神之类的),第1张

1、除夕

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时值年尾的最后一天晚上。除夕与新年(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祭祖、吃团年饭,年夜饭后有发压岁钱和燃灯照岁(或熬年夜)的习俗。

2、正月初一

年初一开始便进入迎禧接福、拜祭神祖、祈求丰年主题。炮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烧炮竹,叫做“开门炮仗”,送旧迎新。

早上各家焚香致礼。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

传统习俗:开门炮仗、拜岁、祈年、拜年、占岁、聚财。

3、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是开年日,这餐"开年饭"一般备发菜、生菜、鱼等,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之意。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传统习俗:拜神,开年饭等。

4、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

传统习俗:烧门神纸。

5、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迎神接神。

传统习俗: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

6、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北方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传说正月初五是“牛日”。

传统习俗:祭财神(南方)、送穷、开市。

7、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马日”,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大年初六也是启市日,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其热闹程度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传统习俗:送穷,启市。

8、正月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占书》说,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传统习俗:熏天、吃七宝羹、送火神

9、正月初八

年初八是开工日,派发开工利是,是广东老板过年后第一天上班首要做的事;每个员工人人都有红包拿,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年初八前走亲访友拜年基本完毕。

传统习俗:顺星、游神、做斋头、放生祈福

10、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生日,俗称“天公生”。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11、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认为“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也称“石不动”“十不动”;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

藏民族过年是从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开始的。

藏历除夕是个十分忙碌的日子。

藏历初一,是在凌晨时分吉祥的“折嘎”说唱中迎来的。藏族人大年初一会来一个“抢水比赛”,每户要出一名青年人到河边、井口或自来水下“抢”头道水。据藏族传统,藏历初一谁抢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被称为“银水”,预示着吉祥、幸运,财源滚滚。当太阳升起时,盛装的人们按长幼次序已吃完几道节日食品。那时,邻居间就要挨户端琪玛、敬青稞酒,高诵沿传已久的“扎西德勒品松措”、“艾玛帕卓贡康桑”等表示吉祥、健康、幸福、和睦的祝辞。此后,全家会闭门欢聚。大年初一,许多信仰佛教的农牧民还到拉萨的大昭寺进行朝拜,祈求新年平安、健康。

到了大年初二,走亲访友活动使大街小巷热闹起来,也成了人们展示新年时装的时刻,到处都是“洛萨(新年)扎西德勒!”的祝福声。

大年初三的活动则以宗教、文体内容为主,转经路上、房顶上弥漫着浓浓的桑烟,年轻人在房顶和山顶上插五彩经幡,以祈福禳灾,而广大农牧区还将举行新马驮鞍仪式、赛马、拔河、投掷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藏历新年的欢庆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4559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