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点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点是什么,第1张

在南京。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扩展资料:

郑和的奉命出使,是为与西洋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进行活动的。郑和来到南洋以后,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告诫那些“喜战好斗”的岛国。

“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不服,则耀武以慑之”,于是“凡所号令,罔敢不服从。”那些“风俗劲悍,专尚豪强”,素好“侵掠邻境”的国家,不得不偃兵息武了。

与此同时,郑和又从崇扬佛教或传播伊斯兰教着手,力图使有关地区和国家的人民有着统一的宗教信仰。

这样,对于平衡各国之间的关系,缓解因为宗教信仰等问题而导致的国与国之间的紧张局势,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郑和还通过敷宣教化,扶助弱小民族,抑止强暴,促成了各国间和平局势的建立。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为解决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为建立亚非国家区域间的和平局势。

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随着海外诸国间种种复杂矛盾的逐步解决,“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

开拓了航路,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表现在: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

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

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

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郑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引言: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是在南京,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员和船只最多,并且是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范围和航海目的一系列史实以及评价都存在一些争议。

一、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在明代的初期,由于朱元璋31年农业经济历经图治恢复了,在手工业方面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表现,在旷野纺织陶瓷,造纸印刷等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元末时江南地区已经有了相关规模的海船建造业,到了明代,更是建立起了庞大的造船业除了南京龙江宝船厂以外,在苏州,松江镇江等各地都设有官场。中国的纺织品和瓷器都受到了西洋各国的欢迎,引导了比较高的荣誉。而中国对不能自行生产的香料等物有比较大的需求。

二、郑和下西洋前的制船技术

在郑和下西洋前,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大约在唐代的时候,中国人发明了车船水密隔舱,平衡舵开孔舵,在船型方面元宋时期的中国,海船的船型已经定型,其中以福船砂船,广船作为著名被认为中国古代的三大船型。

三、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在政和下西洋的过程中,中国船只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增加经济利益的刺激,明朝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这种调控体系是非霸权的强国国际政治体系,郑和也被视为明朝的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近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等形式。

郑和率领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

刘家港是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下西洋出发的港口,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太仓市东浏河镇,元海运漕粮由此出海。嘉靖年间,因倭寇登岸侵掠,设重兵驻守。明末港口淤浅,海运遂衰。

郑和下西洋,目的是宣扬国威,搜寻各国的奇珍异宝,让玩万国朝拜。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当时朱棣刚当皇帝,由于传闻建文帝流落海外朱棣就派郑和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4503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