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早茶到几点

广州西关早茶到几点,第1张

早上5,6点就开始了,不过那个时间一般都是老人家去喝早茶的时间,劝你别选这个时间段去,因为老人家们都是习惯性去一个地方喝茶,都有一帮茶友习惯性坐那几个位置.她们会互相为对方占位的,你这个时间段去的话,很难找到位置.8点前都是老人家们的喝茶时间,因为可以免收茶位费.如果你想找位置喝早茶可以8点左右在等位就可以了.一般到饭市11点结束早茶时段.

岭南建筑,犹如夜空中绚烂的烟花,多元而璀璨。

这里有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三大流派之一的岭南园林,有传统的岭南特色民居“西关大屋”,还有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的镬耳屋,被誉为“东方古罗马城堡”的客家围屋和堪比皇宫的潮汕民居……

但,如果你只有两天时间,如果你希望深入 探索 广州及其周边的传统建筑之美,往下看,每天的详细行程都在这篇攻略里,值得收藏!

Day1:探访旧时光,回看广州老建筑

推荐路线:陈家祠 永庆坊 沙面

如今的广州,现代化建筑林立,但仍然掩盖不了它的文化特色。西关大屋古色古香,麻石小巷古朴旖旎……岭南文化的精髓就藏在这些老街老房子,在一个现代化大都市背后,当年的它又是怎样的呢?

Tip: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

门票:10元/人,记得带身份证刷卡进入

游玩时间:1.5小时

开放时间:每天8:30—17:30 17:00停止入场

交通信息:地铁1号线在陈家祠站下车即到

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筹建于1883年,1893年举行落成仪式,迄今已有120多年的 历史 。

陈家祠是广东著名的合族祠,追求极致细节的讲究和精湛雕刻工艺的华丽,让陈家祠成为岭南祠堂建筑之最, 灰塑和陶塑 普遍运用于屋脊,让人称叹。仔细看甚至能看清人物不同的面部神态,而这些人物也讲述着当时的 历史 故事,神话传说,连郭沫若都曾赋诗赞美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Tip: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大街19号

门票:免费

游玩时间:3-4小时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交通信息:乘坐地铁在长寿路站下车,荔湾博物馆附近

广州民间有句老话:“东山少爷,西关小姐”,代表着权贵的东山与财富的西关,映射着广州 历史 文化的缩影。而如果要选一个最典型的老西关,那就非永庆坊莫属了,这里汇聚了西关风情、骑楼建筑、岭南曲艺,是最具岭南文化风味的地方之一。

永庆坊位于有百年 历史 的恩宁路,被称作“最美骑楼街”,对老广来说并不陌生,这条始于1931年的老街,是目前广州保存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遍布广州老字号和 历史 建筑,承载着千年商都的文化记忆。

其实,永庆坊是广州旧城“微改造”的首个试点项目,如今的永庆坊成为广州网红打卡地,不但一改破败的面貌,还注入了新的血液,每一处都是视觉冲击。一边是民国时代的楼房,一边是钢筋结构搭成的玻璃建筑,一边是网红潮流店,一边是非遗文化博物馆,传统与现代结合得十分和谐。

在这里可以闲逛一上午,午餐直接在附近的老字号解决,宝华面店、陈添记鱼皮、阿婆牛杂、南信双皮奶……

Tips:

地址: 广州荔湾区沙面南街60号

门票:免费

游玩时间:2小时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交通信息:乘坐地铁6号线文化公园A出口下

沙面在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国内通商要津和游览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沦为英法租界。

它曾经是广州非常重要的商埠,在百年里设立了十多个国家的领事馆,建有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等,俨然成为了我国近代史和租界史的建筑缩影。中西方的影响, 历史 和现代的更迭,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人文情怀。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劵廊式、新古典式以及中西合璧风格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Day2周边必玩——岭南园林,寻味顺德

推荐路线:顺德清晖园 华盖步行街

第一天游览完广州本地的祠堂、西关民居、骑楼、近代欧式建筑文化精粹,第二天就要感受一下岭南园林了。顺德是广府文化辐射的区域,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座城市,因为多部纪录片而大热,距离广州市区大约只有1个小时车程,在这里有兼蓄并茂的岭南园林,有“中西结合”的骑楼。

Tips:

地址:佛山顺德区大良街道清晖路23号

门票:15元/人

游玩时间:2小时

开放时间:博物馆 09:00——17:00;前园 08:30——17:00

交通:301、303、305至清晖园站下车可到

清晖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其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得灵感于南朝名诗人谢灵运的名句,“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因而取名“清晖”。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

园中有园,景外有景,移步易景,兼具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清晖园内,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

园内的套色玻璃门窗是清晖园最大的特色,其中最不可错过的就是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这是目前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套色雕刻玻璃珍品。除了别致的门窗和精美的套色玻璃,清晖园的亭台楼阁也是亮点,巧妙而随意地散落在园内,成就了诸多美景。

Tips:

地址:佛山顺德区大良街道

门票:免费

游玩时间:1小时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304a、304b、311公交车至青少年宫站下车后东走步行可到

华盖步行街距今已经有800多年 历史 了,老街两旁为明末清初骑楼特色的岭南西洋建筑,主色调为粉黄、粉蓝、粉绿几种颜色。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层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顺德 美食 汇集地。炒牛奶、姜撞奶、大良双皮奶、金榜牛乳、大良蹦沙……每一样都是舌尖上的绝顶享受。

如果你还有更多时间,广州附近的潮汕还有梅州都是非常棒的目的地,客家地区有围楼、镬耳屋、潮汕地区有“四点金”“下山虎”,都是十分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相信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关注@三毛游,听更多旅行文化内容,了解景点背后的故事,学习更多艺术文化知识!

西关大屋是清朝末期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通常占地面积大,富有西关特色,建筑样式多为中式,基本构造包括砖木结构,三进、三个坡顶,正立面三个开间,大门前有青砖石脚和趟栊、石门套大门。西关大屋还有七进深,里面客厅、小厅、书轩,还有花园,主要由买办和商人建造。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宝华路正中约的钟家花园等。而这些西关大屋大多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硕果仅存的名宅只有小画舫斋。

西关大屋所具备的条件包括:“三边过”布局;脚门、趟栊门以及大门所组成的“三件头”;硬山顶;槛窗;青砖石脚;麻石街;天井;青云巷;木楼梯;各种广州传统装饰、雕刻。民国初期,西关商人的房子被大量拆除,西关大屋在鼎盛时期有800多间,现在尚存不足10间。广州还有很多趟栊门、青砖石脚的西关民居,但这不代表就是西关大屋。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 :西关大屋 外文名称 :Sai Kwan Mansion 地理位置 :广东省广州市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仅限外观。 门票价格 :无需门票,仅限外观 建议游玩时长 :建议1小时 所属城市 :广东省广州市 所属国家 :中国 适宜游玩季节 :10月-12月最佳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门票预订,景点美图,简介,建筑情况,范围,构成,建筑特点,功能分区,防雨防潮,防热,通风散热,装修,门廊装饰,门厅,大厅,门面装饰,留存硕果,小画舫斋,李文田探花第,竹筒屋不等于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交通信息, 简介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西关在明朝已成为广州城区的商业中心,十八甫在明代已逐渐形成。而西关角形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范围包括文昌桥、大观桥、泮塘、昌华园周围一带。西关大屋集中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后来又扩展到西关的其他地区,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 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其平面布局按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纵深方向展开。其典型平面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厅堂。中轴线自前而后,自南而北,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天井、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一般大屋为二三进,形成颇多的中轴线。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客房。客房顶为平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拜七姐)等。偏厅、客房后面为卧房、厨房等。庭园中栽种花木,筑有假山鱼池,颇为典雅清幽。 1918年,广州掀起拆城墙运动,此后4年间,广州到处在拆房子,灰尘滚滚,喧腾不息。最先从西门开始,因为西关是商业中心,打通道路有利于扩大商业中心的范围,但西关商人却激烈反对。他们害怕城墙一旦拆除,官府势力会渗入,影响他们做生意。为此,商人们组织了很多抗议示威活动,但 *** 派出军队、警察、消防员,稀里哗啦,把城墙一股脑夷为平地。很多人还没搬走,他们的房子已经被 *** 拍卖了,有些“钉子户”企图顽抗到底, *** 便出动消防队强行拆房。当时有人在西瓜园(现在广州日报社周边)贴了一副对联:“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拆城明日迁”。西关大屋在鼎盛时期有800多间,现在尚存不足10间。随着城墙、西关商人的房子被拆除,骑楼也发展起来,取而代之。 建筑情况 范围 南至三连直街,东至龙津西路,西至西关上支涌,北至逢源沙地一巷。清末至民国初年西关的传统民居建筑,从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构成、剖面到细部装饰等都有浓厚的广州地方特色和风格。 1993年8月广州市人民 *** 公布西关大屋为文物保护单位。 构成 其规模较大的建筑被称为“西关大屋”。一般每座大屋面积400平方米,从入门起设有门厅、天井、轿房、神厅、内房、房厅,还有青云巷、挂廊、花局、庭院等布置,内部装饰多采用木刻的花眉、花罩、屏风和满州花窗,门前有水磨青砖石墙、矮角门、趟拢门、回字门廊等。西关大屋平面布局狭长,独特的结构又利于穿堂风,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其平面布局按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展开。其典型平面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由南而北,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一般大屋为二三进,形成颇多的中轴线。厅与厅间以天井相隔,天井上加小屋盖,靠高侧窗(水窗)或天窗通风采光。正间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客房。客房顶为平天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厅、客房后部为卧房、厨房等。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庭院,庭园中栽种花木,筑有假山鱼池,颇为典雅清幽。 西关大屋里的正厅 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花木等多种功用。 门面装修与竹筒屋相同。外为矮脚双扇门,中为趟栊,内为大门,均由高级硬木制成。室内装修讲究,陈设家具、灯具、条幅、对联、书籍、古董、字画、瓶花、盆栽、笼鸟、镜台及各种艺术品。名贵的红木家具,精巧的木雕花饰,富有地方特色的 满洲窗和槛窗其独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 建筑特点 屋宇平面特点:1.建筑纵向垂直街道,除正面,三面贴近邻屋 青云巷 2.前后天井各一,面积前大后小,两者与冷巷相连。有的前天井由门前小院或街巷替代 屋宇剖面特点:1.后天井高(深)过前天井,平天台紧靠前天井 2.室内净空较高,首层3米8,二楼最低3米3 3.坡屋顶后坡(28度)长于前坡(26度),活动天窗开在后坡上 功能分区 面积比 (首层)门厅:头房:尾房:厨房=3.2:2.2:2:1 天井里的去水孔 (二层)门厅:头房:尾房:厨房=3:2.7:2.5:1 上下两层厨房面积都不少过4平方米,于当时生活条件足矣。屋宇虽各功能分区面积不大,但净高足够,利于通风、换气、采光,也不觉压抑。民居虽围护结构较为封闭,但有设计屋内过渡空间——前后天井和平天台,内外空间流通,密切了邻里关系。 防雨防潮 防雨 屋顶双坡顶,排水坡度1:2,平天台排水坡度2%。排雨系统组织:屋顶瓦垄→天沟→天井竖管→室内下水道→室外下水道。前后天窗开口深而窄,利于防雨水入室。门窗上部墙体砖砌窗楣门楣,防雨顺流入室。 防潮室内采用热阻大、蓄热系数小、对水蒸气呼吸作用好的地面与墙体构造花岗石板铺天井厨房等多水接触地面防水室内掘井降低地下水位室内采用通透木隔断,以利空气流通防热 屋顶构造为架空的双层瓦屋面,上层瓦为下层瓦遮阳,俗称“隔热瓦”。平天台前部瓦盆栽花,后搭遮阳凉棚来改善隔热效果,晴天测试凉棚可减少太阳总辐射的85%。二层临街的满洲窗,采用彩色玻璃或压花玻璃窗、活动竹帘、遮阳棚或凹阳台等来遮阳。 通风散热 传统民居通风设计,更多考虑的是热压通风,前大后小的天井便是如此产生。而民居二楼主要倚赖风压通风,随着旧城改造,高楼出现,已削弱此项功能,加上二层屋顶隔热较差,故有谓“暑不登楼”。 通风散热还有两特点要注意: 1.屋顶的活动推平天窗,无论在风压通风或热压通风中,都有着出风口的作用 2.室内主要隔断是上下通透的杉木隔断,平天台前方护栏为通透的瓶形瓷栏河,都是为了减少通风阻力,利于流场均匀分布。 装修 门廊装饰 西关大屋的门廊装修,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角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角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全的功能,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西关大屋的大门是用红木或樟木等高级木材制造,厚约8厘米,门钮铜环,门脚藏石臼中,门后用横闩扣门,以防盗贼。 门厅 门厅(门官厅)中设天宫和土地神仕,其后有中门四扇,平时不开,只有乘轿贵客来访才开,以示隆重迎接。仅留左右两门出入,使路人看不见门内情景。轿厅是供乘轿客人及主人出入停轿之所。 大厅 大厅是大屋的主体建筑,面积最大,屋脊最高。整座大厅红栋(主梁油红漆〕黑桷(木角油黑色)白瓦(衬瓦涂以白色),宽敞宏大。为使大厅更加明亮,屋顶错落装以明瓦即玻璃瓦。 正厅后面是头房(或称长辈房),是长辈们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采光。 头房后依次是二厅(饭厅)、二房(供儿子婚后夫妇居住)。二房又称尾房,是中轴线上最后的房间。 厅与厅之间以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依靠高侧窗采光通风。中轴线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大体上左右对称布置。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小庭院,内栽种名贵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鱼油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来客游憩观赏。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风、采光、排水、晾晒、栽花、清运粪便垃圾等多种功能。 门面装饰 西关大屋的门面装设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等门扇。室内装修典雅,堪称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木石砖雕、陶塑灰塑、壁画石景、玻璃及铁漏花、满洲窗、刻彩图案、红木家具、木雕花饰、槛窗等,均极富岭南韵味与风采。 留存硕果 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据统计现存100多间,具有保留价值的有10多间。最著名的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宝华路正中约的钟家花园等。十分可惜,这些名园大宅大多早已不复存在,硕果仅存的名宅只有小画舫斋。 小画舫斋 小画舫斋位于荔枝湾上,建成于1902年(清光绪壬寅年),是一座环形园林式的西关大屋,四周为楼房,中间是花园,楼房精致典雅,花园花木茂盛,整体结构别具浓郁的岭南建筑韵味。正门在三连直街,南向;后门在逢源大街,北向。口额石刻清末书法家苏若湖所书“小画舫斋”四字。小画舫斋整座建筑为白花岗石脚、水磨“东莞青砖”精砌墙壁,平滑洁亮。 正门进门是一座玲拢剔透的木雕通花套石刻红花玻璃大屏风。屏风后面是门厅,前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长廊,长廊中建有一座名叫“诗境亭”的半边亭。西边是“船厅”,呈画舫形,小画舫斋因此得名。还有阮元题书的“白塘红荔泮塘西”木刻横额。朝荔湾涌一侧全部是蚀刻蓝玻璃满洲窗。北面有供奉黄家先祖的坐北向南的“家庙”(祖先庙)。 李文田探花第 在传统"西关大屋"中,李文田探花第最具特色。地处西关多宝坊的李文田探花第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原为六便过大屋,正间为四柱大厅,面积为3800平方米,西关大屋仅存的是探花书轩。原屋在1989年动工修建时,存有正厅,左、右偏间,门厅,外廊和书偏,大厅对向天井,内院枕临多宝涌畔,环境幽雅,厅宇轩昂。除此之外,多宝路、逢源路、龙津西路一带,仍然保留着不多"西关大屋",广州市人民 *** 已经将这一带划为"西关大屋保护区"。 竹筒屋不等于西关大屋 有人错把一些有脚门、有趟栊、有大门的竹筒屋当做西关大屋,其实仔细观察,两者不难区别。西关大屋是过去豪门富商在此同一时期营建的大型住宅,这些住宅则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在旧广州,能够住上西关大屋的人毕竟少数,大量的市民居住在传统的院式民居——竹筒屋。这种房屋的特点是开间小,进深大。门口向街的宽度只有三米,进深常达十二米,由前至后排列成多间房间,形状如竹筒。竹筒屋面积狭窄成长条,内屋的光线阴暗,通风、采光主要靠天井、巷道,和屋顶上的明瓦天窗。 建筑保护区 龙津西路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位于荔湾区泮溪酒家南侧,范围东起龙津西路,西至原西关上支涌;北起逢源沙地一巷,南至三连直街。这片建筑包括了各种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建筑:有清代较典型的正间和左右偏间的青砖石脚高檐深宅西关大屋,如逢源大街8号;有把西关大屋特色与西洋小楼房建筑特色相结合的建筑,如逢源北横街9-17号;有民国初期纯西式的洋楼,如逢源北街84号、逢源沙地一巷36号;还有民国时期的红砖小楼房建筑。其中的逢源沙地一巷36号、逢源北街84号、逢源北街87号(蒋光鼐先生公馆旧址)、逢源大街8号在1993年8月被市 *** 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逢源北街82号为重建复原的清代典型西关大屋(部分)。 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虽然遮掩了昔日显赫一方的"西关大屋",但是,当你走进西关,漫步在西关多宝路、逢源路、龙津西路那纵横织梭、百转柔肠的幽陌曲巷,巡梭、摩搓著每一条麻石板铺就的秃颓滑润的窄道老街时,藏匿在现代化繁喧与浮华中的"西关大屋",会将人们的记忆带到古朴优雅,优游自得的境界,让你领略到从未有过或者已经久违的市井情怀…… 交通信息 可以乘坐2路、25路、55路、74路公车至“多宝路口”站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388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