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羊的栖息地

野羊的栖息地,第1张

你是想问野羊的栖息地呢?还是在让我给你介绍野羊呀?

世界上有20多种野羊,生活在全球各地,它们是我们现在人类所驯养的山羊和绵羊的祖先或亲缘。原始社会人类是通过狩猎来捕杀它们获取食物,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渐驯养羊,使其成为我们的家畜。现今世界上饲养的绵羊和山羊已不下数百种,比野生羊类的种类还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野羊的原始栖息地被大片占用。这些家畜们的祖先不得不从原有的栖息地撤退,进入人迹罕至的深山和高原中生活,而且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其处境令人担忧。它们身上流着羊类纯正而原始的血液,对现在人工饲养的绵羊和山羊品种改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自然界食物链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我国野羊有5种,它们是北山羊、岩羊、矮岩羊、塔尔羊和盘羊,由于数量稀少,现均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北山羊是家养山羊的祖先之一,可以与山羊杂交,生下的小羊羔个头大而活泼,健壮而生命力强,所以它是改良山羊品种的优良种源。北山羊外貌最大的亮点是有一对像两把大镰刀的角,向后弯曲。雄兽的角更是极为发达,长度一般为100厘米,最长可达150厘米,可谓是威风凛凛,别具一格。它们分布于我国新疆、内蒙古及甘肃西部地区,栖息于海拔3500米至6000米的高原裸岩地带。它们善于攀登和跳跃,蹄子非常坚实,有弹性的踵关节和像钳子一样的脚趾,使它们能够轻松自如地在悬崖峭壁上跳跃奔驰。这是山羊的共同特征。北山羊一般成群活动,几十只或上百只为一群。它们的警惕性极高,在吃草时总要有几只羊负责警戒,站立在离群不远的巨石上嘹望,一旦发现“敌情”就发出警报,群体便立即爬上悬崖峭壁,使“敌人”无法得手。五月时小羊出生了,刚生下的小羊羔还不会跑,就躲藏在草地上睡觉,羊妈妈就去附近吃草。一段时间后小羊才会跟随母亲一起觅食,它们在崖壁上上奔下跳,努力练习,为以后的生活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岩羊是一种介于山羊和绵羊之间的羊,生活在我国西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栖息于海拔3100米至6000米的高山裸岩和草原地带。其通体青灰色,所以又被称为“青羊”。最大特点是雄羊有一对特别粗大、美丽的羊角,虽然没有盘羊和北山羊那样奇特,但也显得十分雄伟、壮观。岩羊的视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行动敏捷,善于登高爬山,在高山岩壁行走有如平地,有时可跳上3米高的岩墙。其本为群体生活,但有一个习性,就是一旦逃上山顶后就会全体停下回头查看,这正是它们易被猎人捕杀的弱点。岩羊群体间的依恋性很强,如果有成员不幸死亡.其他成员常将尸体围住,不让兀鹫等食腐动物吞食。岩羊一年四季随着气候变化作垂直迁移,春季随冰雪融化向山顶移动,冬季迁移至海拔较低处。

塔尔羊在我国发现得较晚,1972年才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聂拉木附近首次发现。它的外形非常特别,全身上下从颈部、肩部、背部到四肢都披着长长的毛,颈部和肩部的毛可长达12厘米至18厘米,这在羊类中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它们栖息环境也有所不同,别的野羊大多生活在岩壁或草原,而它们喜欢生活在海拔2500米至4000米的山坡丛林中,从不到林线以上活动。白天隐藏在峭壁山坡上的灌木丛中,到了傍晚才出来觅食和饮水。由于在我国分布范围十分狭窄,所以数量非常稀少,仅有500只左右。

盘羊是我国最大的一种野羊,它们是家养绵羊的祖先之一,与生活于欧洲的东方盘羊较为相似。雄羊的头上生有一对非常巨大粗的弯角,极为壮观美丽。然而就是因为这对无比美丽的羊角,被称为“世界传统狩猎动物珍品中的三绝之一”,而被大量捕杀,数量已非常稀少。盘羊有如此美丽的巨角,是有其原因的,就像其他野羊一样,每到繁殖季节,盘羊们开始聚集,公羊间就会逐偶角斗,场面非常壮观。在寂静的山坡上,两只雄盘羊相对而立,各退十几步,然后同时低头向前猛冲,相互用巨大的弯角撞击对方,发出轰然巨响,声音响彻山谷。多次碰撞后,直到有一方体力不支,败下阵来为止。有时战斗是非常残酷的,败者会被顶落山崖,跌得粉身碎骨。获胜的盘羊可与数只雌羊生活在一起,直到繁殖期结束。

可可西里山是昆仑山脉南支,或称可可稀立山。横贯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与青海省中西部。西起木孜塔格峰(海拔7723米)之南,东止楚玛尔河与沱沱河间的青藏公路以西,呈东西走向。可可西里山东接巴颜喀拉山,二者同为中国三叠系分布最广、发育最好地区。山体大致为一巨大复向斜,三叠系位于轴部,二叠纪地层出露于两翼;与褶曲轴面近于平行的逆冲断构造亦极发育。藏北玛尔盖茶卡北岸,所见二叠纪灰岩竟逆冲于羌塘高原北部第三纪砂砾层之上,成为飞来峰。

藏羚羊,雄羊黄褐色到灰色,腹部白色,额面和四条腿有醒目黑斑记,雌羊纯黄褐,腹部白色。角长:成年雄性50—60厘米(雌性无角)寿命:一般不超过8岁习性:集成十几到上千只不等的种群,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最低3250米,最高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

除了素有“高原精灵”之称的藏羚羊,可可西里还分布着大量其他珍稀野生哺乳动物,有些物种如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种群大,数量多,而珍贵食肉动物中除棕熊较常见外,雪豹、猞猁、兔狲等极少能见。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东经89º25'~94˚05΄,北纬34º19'~36º16。其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公路,西迄省界。保护区西与西藏自治区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藏羚羊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

英文名:Tibetan antelope或Chiru

中文别名:藏羚羊、长角羊 藏名译音:Zu

分 类: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形似黄羊,但大得多。

肩 高:80—85厘米(雄) 70—75厘米(雌)

体 重:35—40公斤(雄) 24—28公斤(雌)

形 态:四肢匀称、强健。尾短小、端尖。通体被毛丰厚绒密,毛形直。

特殊性:每个鼻孔内还有1个小囊,其作用是为了帮助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进行呼吸。

毛 色:雄羊头、颈、上部淡棕褐色,夏深而冬浅,腹部白色,额面和四条腿有醒目黑斑记,雌羊纯黄褐,腹部白色。

角 长:成年雄性角长笔直,角尖微内弯,50—60厘米(雌性无角)

寿 命:一般不超过8岁

习 性:集成十几到上千只不等的种群,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最低3250米,最高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早晚觅食,善奔跑。

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徒,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每胎1仔。有少数种群不迁徙。 分 布:只限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偶尔有少数由此流入印度境内拉达克。

数 量:少于75000只(1999年估计,据夏勒博士)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于1983年成立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护区,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底上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0年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藏羚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CITES公约:即《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一个有100多个成员国参加的、国际性政府间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协议,秘书处设在瑞士,各国都设有CITES管理委员会,每个成员国都有责任遵守CITES保护稀有野生动植物的协议,违约时要受到处罚。除了一个成员国之外,CITES的142个成员国或地区进口藏羚羊毛或称"沙图什"都是违法的。藏羚羊(chiru),背部呈红褐色,腹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 成年雄性藏羚羊脸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标记,头上长有竖琴形状的角用于御敌。 雌性藏羚羊没有角。 藏羚羊的底绒非常柔软。 成年雌性藏羚羊身高约75厘米(30英寸)、体重约25-30公斤(55-66磅)。 雄性身高约80-85厘米(32-33英寸)、体重约35-40公斤(77-88磅)。

自然发展历史

藏羚羊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西藏、青海和新疆),有少量分布在印度拉达克地区。 藏羚羊的栖息地海拔3,250-5,500米(10,662-18,045英尺),更适应海拔4,000米左右的平坦地形。这些地区年平均温度低于零度,生长季节短。

藏羚羊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羊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 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 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 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藏羚羊群的构成和数量根据性别和时期不同会有所变化。 雌性藏羚羊在1.5到2.5岁之间达到性成熟,经过7-8个月的怀孕期后一般在2-3岁之间产下第一胎。 幼仔在6月中下旬或7月末出生,每胎一仔。 交配期一般在11月末到12月之间,雄性藏羚羊一般需要保护10-20只雌性藏羚羊。

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50英里),寿命最长8年左右。

1990年藏羚羊的数量大约为100万只,1995年下降到 7.5万只。 以往可以发现1.5万只以上的藏羚羊群,现在数量大为减少。

物种状况

状况

藏羚羊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2000年列为濒危物种。藏羚羊从1979被列入CITES附录I。藏羚羊同时受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一级重点保护,在没有许可情况下禁止狩猎和贸易。在印度,除寨模和克什米尔地区外特殊情况外,根据印度野生动物(保护)法,藏羚羊贸易也是明令禁止的。

对该物种的威胁

历史上藏族人对藏羚羊的猎杀都是迫于生计。今天,藏羚羊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为获得其底绒的大规模盗猎行为。

为了获取底绒就必须将藏羚羊杀死。藏羚羊底绒制成的披肩称为“沙图什”,是世界公认的最精美最柔软的披肩。 一条披肩是以数只藏羚羊的生命为代价而织成的。 藏羚羊绒从西藏走私到印度寨模和克什米尔,在那里可以合法的使用藏羚羊绒织成披肩和似巾,但出口贸易仍然是非法的。

尽管印度历史上有使用沙图什披肩作嫁妆的风俗,但西方时尚界对沙图什的追求是直接导致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盗猎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每年估计有2万只藏羚羊因为沙图什的原因被猎杀。藏羚羊角在传统医药市场也有销售。

巡逻人员因资金不足很难在藏羚羊出没的广大地域进行巡逻。 为了保护藏羚羊,西方时尚界应该停止购买沙图什,没有需求藏羚羊盗猎就会停止。另外,多个组织团体保护藏羚羊和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监控的建议应该被实施。

其他威胁包括人类和饲养的家畜对藏羚羊的侵犯,人类活动对藏羚羊迁徙和活动的干扰,以及对藏羚羊栖息地的侵占。

国际贸易

藏羚羊被列入CITES附录I,藏羚羊、藏羚羊身体器官和衍生物的国际贸易是被明令禁止的。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

中国藏羚羊保护白皮书

藏羚羊主要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经过漫长的自然演替和发展,该物种种群曾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且数量巨大。但从80年代末开始,该物种遭受了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盗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针对猖獗的大肆盗猎藏羚羊和走私藏羚羊绒的非法活动,中国各有关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实施了一系列打击行动,然而上述非法活动仍在继续。为有效遏制非法盗猎藏羚羊及走私藏羚羊绒的犯罪势头,中国国家林业局将会同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及中国有关方面继续采取严厉措施,并希望各有关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和友好人士共同实施藏羚羊保护行动,促使藏羚羊种群的恢复和发展。

一、藏羚羊种群的分布及其生态学习性

藏羚羊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青海、新疆、西藏、四川四省区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荒漠草原。这些区域植被稀疏,并均为高原草本植物。此外,这些区域气温较低,许多地方年被雪覆盖期超过6个月。在青藏高原独特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寻觅足够的食物和抵御严寒,经过长期适应,藏羚羊形成了集群迁徙的习性,并且其身体上生长有一层保暖性极好的绒毛。虽然藏羚羊在每年夏季自然更换一次绒毛,但由于自然更换的绒毛是零星掉落、随风飘散,目前还无人尝试收集自然更换的绒毛的活动。

二、中国藏羚羊资源正遭受十分严重的破坏

虽然藏羚羊分布区是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的高寒地区,但近10年来盗猎者手持武器、不断涌入藏羚羊栖息地或守候在藏羚羊迁徙路线上屠杀藏羚羊。根据中国有关部门近年来查获的藏羚羊皮、绒数量和各有关单位在藏羚羊分布区发现的藏羚羊尸骸情况分析,每年被盗猎的藏羚羊数量平均在20,000头左右。此外,由于盗猎活动的严重干扰,藏羚羊原有的活动规律被扰乱,对种群繁衍造成严重影响。

盗猎的严重后果之一,是藏羚羊种群数量急剧下降。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调查资料表明:1986年冬季在青海西南部调查到藏羚羊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0�3头,1991年羌塘自然保护区东部藏羚羊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 .2头,并且还能看到集群数量超过2,000头的藏羚羊群。1994年在新疆昆仑山进行的一次调查,估算该区域藏羚羊数量约43,700头。而据一位多年在青藏高原从事野生动物研究的资深专家估计,在1995年中国藏羚羊总数已急剧下降至约50,000~75,000头左右,并且现仍在继续下降。近几年来,也无人再见到集群数量超过2,000头的藏羚羊群。在许多昔日藏羚羊集聚的地方,如今只能看到零星的藏羚羊。这个古老的物种已经走向面临灭绝危险的边缘。

三、中国为保护藏羚羊做出巨大努力

藏羚羊作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具有难于估量的科学价值。藏羚羊种群也是构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藏羚羊保护。1981年中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鉴于藏羚羊为附录I物种,中国政府严格禁止了一切贸易性出口藏羚羊及其产品的活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中国国务院随即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藏羚羊确定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严禁非法猎捕。此外,中国政府还在藏羚羊重要分布区先后划建了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等多处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定期进行巡山和对藏羚羊种群活动实施监测。

为保护好藏羚羊,在藏羚羊分布区,还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培养了一批保护管理和科研人员,组织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等。对十分猖獗的盗猎藏羚羊、走私藏羚羊绒的违法犯罪活动,中国原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予以特别关注,并进行了专门调查;中国各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组织森林公安机关等执法力量,在藏羚羊分布区、重要运输路线及加工点、重点海关及边境线,连续多年实施了严厉的打击行动。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以来,中国森林公安机关共破获盗猎藏羚羊的案件100余起,收缴被猎杀的藏羚羊皮17,000余张、藏羚羊绒1100余公斤、各种枪支300余支、子弹15万发、各种车辆153辆,抓获盗猎藏羚羊的犯罪嫌疑人近3000人,击毙盗猎分子3人。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为保护藏羚羊及其栖息地,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原青海省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同志就是保护藏羚羊英雄们的典型代表,他领导的队伍不畏艰难困苦,连续三年在10多万平方公里渺无人烟的可可西里地区辗转巡护,抓获许多盗猎藏羚羊的犯罪分子。1994年1月18日,这位年仅40岁的英雄,在追捕非法盗猎藏羚羊犯罪分子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280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