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县在哪里?

德安县在哪里?,第1张

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南浔线中段,东接星子,南邻永修,西毗武宁,北接瑞昌、九江,邮政编码: 330400,电话区号: 0792。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15°23′—115°50′,北纬29°16′—29°35′之间,东西长42.6公里,南北宽40.8公里,全县总面积863.0平方公里

江西省九江市。

德安县,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历史源远悠久,唐虞三代时称为敷浅原。春秋时界于吴、楚之间,俗有“楚尾吴头”之称。

江西(简称“赣”),别称赣鄱大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鱼米之乡”,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因省内最大河流赣江而简称赣。

德安县,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

历史源远悠久,唐虞三代时称为敷浅原。

春秋时界于吴、楚之间,俗有“楚尾吴头”之称。

德安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206—165年时期,首置历陵县,为江西最早设县地之一,新莽(公元9—13年)改称蒲亭,莽灭后复称历陵县,唐太宗贞元八年,以历陵县占地立蒲塘驿,隶属楚城县,后改为蒲塘场,五代(吴)乾贞元年即顺义七年设德安县(取德新绥安之意),隶属江州,德安为千年古邑,是秦汉首设十八县之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历陵县治地(今高塘乡),现遗存有土地垣,面积约15万平方米,存有西汉土坑,东汉砖室、三国东吴、两晋、南朝等汉至六朝古墓群,成为历史古城见证。

五代吴乾贞元年(公元927年)蒲塘场为德安县,宋、元属江洲路,明清属九江府,明国元年(1912)冬,全省废旧制,立十三府,德安县属九江府,民国三年(1914),全省化为四道,德安属浔阳道。

民国15年(1926)废四道,各县直属省 *** 。

民国二十一年(1932)德安属第四行政专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将第五行政专区之九江,德安划为第九行政专区。

1949年解放后,德安属九江专区,1983年德安属九江市,全县有9乡、4镇,林场、园艺场各1个,102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面积863平方米。

总人口17万,居住有汉、回、畲、壮、苗、土家等16个民族。

德安历史悠久,景色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俯拾皆是,文化源远流长,名人众多,遗址和文物古迹甚多。

从史料、考古资料证明,德安境内发现了多处史前文化遗址,有发达的青铜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尤以蚌壳山、乌龟山、焦家滩原始文化遗址为典型,出土遗物的磨制石器和陶器居多,具有面积大,文化堆积丰厚,聚落密集,文化面积独特四大特点。

文献记载,夏禹治水不仅到过九江也来过德安地界,也就是德安地名“敷浅原”,说明禹与德安先民和平共处治水有密切关系。

石灰山遗址:处于聂桥镇蒋家垅东南15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江西省首次发掘的夏时期文化遗址。

陈家墩:江南罕见的尚代域垣祭落群,由18座土垣构成,分布面积约2平方公里,遗址位于中心地,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并发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长方形浅斗状祭祀台,是全国已发现的商代祭祀遗存最为完整的宗教场所,出土完整和可复原器物500余件。

义门陈:义门陈文化发源于车桥镇(公元832年),义门陈始祖陈旺因官置产于江州太平乡常乐里,经历十代,3900余口,聚族而居,同炊共饮,击鼓传餐,百犬同槽,孝义传世、耕读传承,家无私财,族产共有,共同劳作,平均分配,和谐相处的奇迹,成为封建社会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和谐团结的大家庭,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历史典范。

陶渊明故里:位于吴山乡蔡河村林居社区,为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新发现陶氏、陶门古墓群十余处,白鹤山天柱峰、婆婆地、石灰冲、牛眠地等墓葬共1246座,并有陶潜墓,孟母墓,还有古道、古桥、渊明词等遗址。

德安八景:主要分布在蒲亭镇、丰林镇、宝塔乡、河东乡等区域,最早起源于尧舜时期,明代邑伸周振编修《德安县志》定为德安八景,由“蒲塘落雁”、“湴塘晓钟”、“阳居仙迹”、“义峰耸翠”、“钓台渔唱”、“南庄耕叟”、“金带河流”、“乌石清泉”等八个景点传说故事组成。

《五乔洞》位于德安之南小昆仑山元阳观左下处,传记为东汉方士王乔修炼之所。

《元阳观》位于小昆仑山之巅,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道士吴寿南建,毁后于明、宋间道士姚鹏等重建。

德安历史文化繁荣科第登仕接踵而来名人辈出,文物典籍丰厚,文化繁荣,登科中举,人才之盛,甲于天下,北宋状元1人,进士:宋朝52人,元朝1人,明朝7人(其中1人为探花)、清朝7人。

并有敦睦文化、民俗文化、书院文化、名人文化、汝贴文化等,义门陈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大义呈祥、和谐文明是典型的敦睦文化。

民俗文化为德安布帐傩(德安潘公戏):起源于唐末宋初(公元768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德安西河大戏(西河弹腔):源于清朝道光末年,是别具风韵的地方传统戏剧,并载入《中国戏曲辞典》,为我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

流传于林泉、丰林、高唐一带的德安山歌等。

书院文化:中国书院始于唐代,德安是江西创办书院最早地之一,计有公元821年创办的磨溪新田村的李渤书院,公元890年创办的东佳书院,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办书院,早于“白鹿洞书院”50多年,还有明、清相继创办的“义门”、“河东”、“敷阳”、“小山”、“ 桂香”、“符梦”等6个知名度较高的书院。

“万家岭大捷遗址”,革命遗址:石鼓殿等红色文化,名人文化。

胡旦:今德安爱民乡泉桂村,北宋公元997年丁丑状元,是德安县唯一状元。

夏竦:(公元985—1051)字子乔,白水人,北宋名臣、文学家。

王韶:(公元1030—1081)字子纯,北宋名将,山湾人,宋嘉佑二年登进士,追封大师申国公。

王寀:北宋书法家,字辅道,王韶之幼子,翰林学士,宋崇宁二年登进士。

陈崇:义门陈氏第三任家长,于大顺元年正式建成东佳书院。

周振:(1392—1457年)字道兴,木环人,官居监察御史,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明正统拔尖捐资创修《德安县志》。

熊十力:(1885—1968)字子真,祖籍湖北黄冈,清末全家迁居德安,号漆园老人,新儒学杰出代表,国内外知名学者。

袁隆平:德安县河东乡,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荣获首届科学技术最高奖

通过对德安县所辖各乡镇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基本摸清了地面文物的情况。

计有商代文化遗址10处;唐代文化遗址7处;宋、辽金文化遗存24处;元代遗址1处;明清遗址158处;民国遗存22处;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等50处。

现有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石灰山遗址、罗汉桥、万家岭战役遗址3个,县文物保护单位有“石鼓殿”、“革命烈士纪念塔”、“商代乌龟山遗址”、“西周蛇墩遗址”、“芦溪廊桥”、明代“一字园”、“侍卫府”、唐代“文华塔”、宋代“刘日章墓”、北宋“王韶妻墓”及“石翁仲”、明代“周振墓”等14个。

德安县馆藏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之多,品味之高在江西省为四大文物县之一。

到目前为止,全县有馆藏文物、标本万余件,其中国宝级1件,国家一级文物39件,二级文物62件,三级文物159件,尤其是商代玉琮、木垂球、宋代纪年青白瓷、南宋丝绸服饰、北宋壁画墓、星宿图和南宋绢地彩绘星宿图、南宋古尸、元代八棱玉壶春瓶、元代大型石刻造像、明代丝绵、麻服饰等观展文物。

并有不少珍品收录于《中国文物精华大词典》。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普查、收集、整理,共收集整理出民间文学19件,传统音乐16件,民间舞蹈5件,传统戏剧8个,传统体育2个,民间美术3件,传统手工技艺3件,民俗1个,珍贵书稿、剧本、乐器、影像资料等实物100余件。

国家级非遗名录有“德安潘公戏”1项;省级保护名录有“义门陈文化”、“德安西河弹腔”、“德安八景民间传说”等4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德安纸扎”、“德安南河戏”、“德安陶渊明故里民间传说”、“德安农事歌”等8项;县级非遗保护名录 “文华塔传说”“望夫山传说”“勤俭歌”、“打夯歌”“婚唱曲子”、“劳作号子”“竹编”等共14项,并对各级非遗项目确定了代表性传承人省、市、县三级传承人2人,市、县传承人5人,县级传承人10人,建立了“潘公戏”和“义门陈文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0072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3
下一篇 2023-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