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褒禅山在哪里?

宋朝的褒禅山在哪里?,第1张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东北。

唐贞观年间,慧褒和尚云游至此,见山中龙女泉、白龟泉等大小泉水,终年流泻,起云峰、鳌鱼岭等大小山峰,如列翠屏,心情大悦,遂结庐于此。死后其弟子将山名改为褒禅山,慧褒草庐后经宋高僧中会和尚扩建为褒禅寺,宋元裕和尚重修已初具规模。 南宋哲学家叶适任沿江制置使,带兵路过这里,正值大旱,往寺祈雨辄应。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和州州守王大过亦因祈雨灵验,筑喜雨亭。此后,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因而名声大噪。

褒禅山有华阳仙洞、褒禅烟雨的传说,“华阳仙洞”,传说仙翁往来此间,故名。华阳洞有天、碑、门、地四洞,“褒禅烟雨”据说由于“葱菁环峙,如列翠屏,烟雨苍茫,胜似图画。”山岭有石池,潴水不涸。宋代祈雨处,有起云峰、龙洞、罗汉洞、龙女泉、白龟泉诸胜,星星点点,绵延数里,游者流连忘返。褒禅山幽胜,不独烟雨为然,山有古木丛林,每当山雨欲来,则云雾涌现,蔚为壮观。居巢陆龙腾诗云“杖黎山下几何看,谁识看山不为山,只爱云深山泼墨,苍岭万对有无间。”清县训导罗瑞明有诗“古刹浮屠映碧山,状元题墨翠微间,游人倦憩尘心寂,云自青天水自闲”。华阳洞因在山的南面亦即山之阳,故称华阳洞。此山海拔481米,层峦叠嶂,绿树翠竹错落相映,村舍星散于山谷间,山清水秀,四季如画。唐代高僧慧褒云游至此,感到赏心悦目,矢志“结庐其下”,并尽全力兴建褒禅寺。这就是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所提到的“慧空禅院”。慧褒圆寂后其弟子为了纪念他,将华山改名为褒禅山。当地乡绅富户捐资重修此庙,并在寺庙200米处建造大、小宝塔,大塔高20米,小塔高15米。两塔俯视寺院,遥遥相对。遗憾的是,文革期间两塔一庙均被毁。

宝林禅寺位于大屿山地塘仔的宝林禅寺在凤凰山半麓,仅有山路通达,上行近一个钟头到昂平,下走半个钟头抵东涌,故平日鲜有访客,正僧尼参禅修持,每日念诵《金刚经》。寺内僧尼除年迈者人人要下田耕种,而且大家都严净戒律,成妙和合,春耕秋收,禅冬结夏。寺门规模不大,但广纳僧侣,清一色为出家人,常住出家众约六十人。当结夏安居三月期间,更会增加至约八九十人,为香港道场之仅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4803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1
下一篇 2023-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