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在北京什么区

故宫在北京什么区,第1张

故宫在北京的东城区,地址是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北京故宫交通信息

1、公交

北京市区乘坐1路、2路、52路、59路、82路、99路、120路、126路、观光1线、夜17路、夜1路、夜2路、专2路在“天安门东”站下车然后步行约900米到达午门。或,乘坐1路、5路、52路、99路、观光1线、夜1路、专2路公共汽车在“天安门西”下车,然后步行约1000米从午门进入。

2、地铁

乘坐地铁1号线在“天安门东”站下车,步行约900米,即可从午门进入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幕。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公元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由此开创了北京作为国都的历史。明天,两个关于金中都的展览将在京城揭幕,众多首次公开展出的文物精品、文献资料,让人们有机会重温辉煌肇始之初的那段历史与文化。

一段知之者不多的历史

我们都知道北京人的源头在五十万年前的周口店;三千余年前的琉璃河商周燕国古城则掀开了北京建城史上的第一章。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

北京正式作为皇都的历史,是从金中都开始的。

当金王朝取得北部中国统治权后,远在今黑龙江阿城地区的国都——金上京会宁府,逐渐显现出它只是一个适合统治女真族发源地区的都城,并不适应统治包含广大汉族地区在内的新占统治区的需要,迁都便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公元1149年,金太祖阿骨打的孙子海陵王完颜亮发动政变,杀死金熙宗而登上帝位,最终确定将都城由上京迁至燕京。

新都仿北宋首都汴梁(今开封)的规制,在辽南京的基础上向东、南、西三面扩展,增修宫殿,扩大皇城范围,动用120万人历时两年营建而成,采取外城、内城、宫城回字形相套的布局。外城范围以今宣武区为主,周长37里,有十三门;内城即皇城,其东垣约在今牛街以西老君地东侧一带,有四门;宫城位于皇城之中,在辽南京子城宫殿区基础上扩增而成,面积与明清紫禁城相仿佛。修建好的中都城,宫廷宏伟,街市繁华,成为街巷与里坊相结合的一代皇都。

1153年,金正式迁都燕京,改名中都,由此开创了北京正式作为皇都的历史。金迁都的次年,完颜亮甚至下令将原都城上京的旧宫城、宫殿及贵族府邸一律平毁。

金中都在历史上仅存在了62年。1215年,由于蒙古族的攻侵,中都失陷,金王朝虽又延续数年,但在中都的统治至此结束。元取金中都后,于1267年在距旧都城东北三里处修筑新都,称为“大都”。1368年明占大都,明清两代,皇都北京得以进一步建设完善。

历经八百余年风风雨雨,当日的金中都至今仍有三处土城墙巍然屹立,那就是高楼村西城墙遗址、万泉寺南城墙遗址、凤凰嘴西南角城墙遗址。而1990年在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凉水河以北发现的金中都南城墙水关遗址,则已建成辽金城垣博物馆,成为回首金代历史的最好去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4522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9
下一篇 2023-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