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南沙将建超级铁路枢纽!比肩广州南站!

好消息!南沙将建超级铁路枢纽!比肩广州南站!,第1张

南沙的利好消息一个接一个来!南沙站将设置站台14座,到发线30条!比肩广州南站!为什么说比肩广州南站呢?因为广州南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高铁站,其数据分别是站台15座、到发线28条,而南沙站的站台数虽少一座,但它的到发线多了两条。

图片来源:房频

9月17日,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新建铁路深圳至茂名铁路深圳至江门段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这是继今年6月份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新建深圳至茂名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广州段)》预审公示后,又一关乎城市联动的大动作。

横跨珠江口段将采用隧道下穿形式

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线路正线从规划深圳枢纽西丽站引出,经深圳市南山区、宝安区,东莞虎门镇、长安镇、滨海湾新区,广州市南沙区,中山民众、港口、石岐、西区、沙溪、横栏镇,江门市江海区、新会区引入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在建江门站。

地理位置和径路特点决定了本项目是深港及珠西等地联系粤西、海南及西南等地的便捷客运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项目建设将显著拉近大湾区与西部广大片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提升深港、珠澳发展极对外辐射带动能力。

该项目在南沙走向如何?

公示显示,本项目在虎门路东广场设高架东莞滨海湾站,出站后向西,以隧道下穿珠江口至广州南沙万顷沙出地面,之后并行南沙港铁路北侧设本线高架南沙站,出站后跨洪奇沥水道至中山,一路高架跨广澳高速、鸡鸦水道、小榄水道后在既有中山北站北侧设本线高架中山北站。

对比早前提及的横跨珠江口段将采用“公铁”两用大桥方案,此次的招标文件中已给了大家明确的答案,将采用隧道下穿形式设计。

业内人士分析,这对南沙湾超大邮轮母港的进出大有益处。

南沙站设普速场、深茂场

广中珠澳场和肇顺南虎场四个车场

深茂铁路功能定位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是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网主要跨江通道和环湾通路的重要组成,是服务区域中长途和湾区城际的高速客运铁路。

公示显示,新建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工程建设标准为高速铁路,双线,电力牵引,设计速度目标值为正线西丽至南沙段及深圳北至深圳机场联络线200km/h,正线南沙至江门段250km/h;新建设西丽(不含)、深圳机场、滨海湾、南沙、中山北、横栏、江门共7个车站。

南沙站设普速场、深茂场、广中珠澳场和肇顺南虎场四个车场,车站规模为14站台30线,其中普速场2站台4线,主要办理南沙港铁路旅客列车的通过作业;

深茂场近期2站台6线,预留5站台11线(含与南沙港铁路共用站台1座),主要办理深茂铁路始发、终到以及通过作业;

广中珠澳场4站台8线,主要办理广中珠澳铁路始发、终到以及通过作业;

肇顺南虎场4站台7线,主要办理肇顺南虎城际始发、终到以及通过作业。

南沙站距离滨海湾站17.486km,中山北站24.951km。站坪位于平直道上,长度2.6km,深茂车场近期设到发线4条、450×12.0×1.25m岛式站台2座。考虑到南沙站远期开行至深圳和茂名方向始发车的条件,车站预留到发线5条、450×12.0×1.25m 岛式站台2座、550×12.0×1.25侧式长站台1座,长站台考虑本线与南沙港铁路车场共用。

设综合维修工区和新建6条存车线并预留发展条件,存车场位于广州地铁15号和18号线车辆段南侧,新建动车走行线2条,同时兼顾工区走行线。动走线长2.41单线公里。

深江段争取在2024年运营通车

公示指出,目前沿海通道深圳以东杭州至深圳段已运营数年;江门以西的江茂段、茂湛段也已通车;湛江至广西沿海的合湛段已在建;通道全线仅深江段尚处于前期阶段,进度相对滞后。

根据计划,整个建设周期为5.5年,将全力争取在2024年深江段建设完成并运营通车。依时间点推算,深江段年底将要全面动工。该段的运营通车时间点,与另一条下穿南沙万顷沙的深中通道相同。

9月9日,《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环评报告书(送审稿)》(下简称环评报告书)公布,该项目是深中通道项目的延伸,预计2020年开工,2024年建成通车。项目估算总投资金额约为210亿元。建成后将战略性地提升南沙作为整个珠三角交通枢纽的地位,增加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深茂铁路是国家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388公里,起自深圳北站,终至茂名东站,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江门至茂名段全长266公里,途经江门、阳江、茂名3市,设15个车站(含3个越行站),设计时速200公里自2014年6月开工以来项目进展迅速,2016年3月底开始架梁、7月下旬已经开始铺轨,预计在2018年建成通车。届时可在茂名通过茂湛铁路连接湛江,在江门通过广珠铁路、广珠城际铁路等方式连接广州,通过广深高铁联系深圳,并通过厦深高铁与东南沿海铁路相连,湛江乃至整个粤西地区将进入“高铁时代”。

3月11日下午,东莞召开市政府一号文暨品质交通与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新闻发布会,对市政府一号文和两个千日攻坚行动的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陈尚荣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广深第二高铁东莞中心城区始发站的最新信息——有望落子在南城至厚街附近。

东莞地铁2号线、莞惠城际铁路、穗莞深城际铁路,东莞市域范围内已经有多条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和多个轨道交通站点。

2020市政府“一号文”透露,2022年底前,全市将新建各类道路150公里以上,各类轨道交通通车里程300公里以上,并构建一个全市范围内的“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支撑体系,编制一份《东莞地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

这意味着,今后3年东莞将依托广深第二高铁始发站、东莞东站、虎门高铁站、东莞站、东莞西站、东莞南站、滨海湾站、松山湖站等轨道交通站场,打造“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以综合交通枢纽为锚固点、综合交通廊道为支撑轴的综合交通体系。

今后,东莞还将推动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TOD片区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东莞将积极推动各类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1号线支线以及深圳地铁10号线东延段等项目规划建设,实施虎门高铁站、东莞东站综合整治工程,并推动虎门高铁站等增加高铁班次停靠。

广深第二高铁东莞中心城区始发站有望在市区落地

“二主六辅”中的8个轨道交通站点中,多个站点已经投入运营。其中,东莞南站正在建设当中,是赣深高铁在东莞塘厦设置的一个高铁站。而广深第二高铁始发站却不太明朗。东莞将深化广深第二高铁规划研究,力争在2020年底前稳定线位以及中心城区枢纽站选址。

虽说目前东莞有虎门高铁站和东莞南站两个高铁站,但这两个高铁站都只是过路站,都不具备始发功能,而且距离东莞市区太远。广深第二高铁始发站则不同,这是一个具备始发功能,而且很有可能落地在东莞市区的一个高铁站。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陈尚荣介绍,广深第二高铁是强化广深港主轴高速通道功能的高铁线路,起于广州北站,经白云机场、鱼珠新客站、东莞市,引入深圳宝安机场站,线路全长132公里,其中东莞市境内约48.4公里,并规划在中心城区南城至厚街附近设置始发主站。

关于这个广深第二高铁东莞中心城区始发站,陈尚荣透露目前东莞正在进行站位方案比选研究,不过暂未最终确定选址方案。

通过在东莞市中心城区设置高铁始发枢纽站,将强化东莞市与湾区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共同提升湾区城市群发展质量,有助于提升东莞市的城市品质和综合竞争力,扩大东莞市对外影响力,带动东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东莞市营造完善、高效、优良的就业、创业空间,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广深第二高铁东莞中心城区始发站将被打造成一个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换乘站,高铁、地铁、公交等多层次交通都可以在此接驳换乘。

热点问答

1号线一期工程10座车站正在施工

广大市民对于东莞轨道建设进程非常关注,东莞目前正在建设的1号线进展如何?东莞与广州深圳实现接驳地铁接的轨道项目又有什么新进展?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陈尚荣:目前,东莞地铁1号线一期10座车站正在施工中(滨江体育馆站进行土方开挖,道滘站、道滘东站等2座高架站进行桩基施工,新源路站、大岭山站、大岭山东站、松山湖站、湿地公园站、人民医院站、东城南站进行围护结构施工),7座车站进行管线迁改及场地围蔽等施工准备工作(包括大朗西站、莞太路站、水濂山站等),另外望洪站至道滘站区间、道滘站至人民医院站区间、4号中间风井等三个区间正在施工,道滘车辆段正在进行清表及土方填筑施工。

关于轨道交通接驳的问题,国铁方面,赣深客专东莞段于2017年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建成开通,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力争年内动工。城际轨道方面,佛莞城际于2014年开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计划2020年完成主体工程施工建设。城市轨道方面,与广州对接线路有:东莞1号线二期对接广州5号线及25号线,东莞4号线延伸至广州增城,广州3号线、22号线、27号线、28号线等延伸至东莞;与深圳对接线路有:东莞1号线三期对接深圳6号线支线,东莞1号线支线对接深圳22号线,东莞2号线三期对接深圳20号线,东莞3号线支线对接深圳11号线,东莞5号线对接深圳13号线,深圳10号线延伸至东莞。目前,东莞1号线一期工程已全线开工建设,东莞1号线二期、1号线三期、2号线三期、3号线支线已纳入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并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查;广州5号线、深圳6号线支线已开工建设,其余对接线路需在两市下一轮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中进行研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4445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9
下一篇 2023-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