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为什么又叫三湘???

湖南为什么又叫三湘???,第1张

湖南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我湖南也被称为三湘或三湘四水,四水指的是湖南省内最大的四条河流:湘江、资水、沅江、澧水。那三湘是指什么呢?

第一种说法:漓湘、潇湘、蒸湘

这种说法是紧紧围绕湘江展开的,将湘江被分为三段,每段都有不同的名字。《水经注》记载,“湘水出零陵始安县(注:今广西兴安县)阳海山(注:今阳朔山)”,在阳朔山的湘漓分派石碑处湘漓合流,称为漓湘;在湖南永州零陵区与潇水合流之后的一段称为潇湘;在衡阳同蒸水合流之后称为蒸湘。

另外,“潇湘”一词在《山海经·中山径》中描述湘水时出现过,书中说

“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到汉朝初中期,也就是说至少在那时候已经有潇湘之说。在唐代“三湘”已经用作地名的代称了。

因此,支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漓湘、潇湘、蒸湘合称“三湘”,更有历史内涵和文学美感,通俗点说就是更有文艺范。

第二种说法:潇湘、蒸湘、沅湘

这种说法认为,漓湘不能代表现在的湖南,所以在第一种说法的基础上,去掉漓湘,换上沅湘。之所以换上沅湘,是认为沅江是湖南最长的河流,影响力足够,而且沅江流经湘西地区,然后再拐头向东,能涵盖湖南更多的地区。

沅江发源于贵州,在怀化洪江市托口镇和渠水汇流,自黔城镇以下称为沅江。东晋南朝时,长江水冲入长江以南的地区,形成方圆五百里洞庭湖,但是在战国时期洞庭湖是没有那么大的。沅江流至长沙和湘江交汇后称为沅江,然后注入长江。

因此,用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即可以最大限度地涵盖湖南的地区,也能保持其历史属性和文化范儿。

第三种说法:湘东、湘西、湘南

在1979年版的《辞海》中这么解释三湘:“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从《辞海》的解释来看,完全是从近代的角度进行解释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涵盖整个湖南省。而且看起来这里的湘并不是指湘江,而是以湘(湖南)来定的方位,进行东、西、南的划分,达到涵盖整个湖南的最终目的。

第四种说法:湘阴、湘潭、湘乡

这种说法认为,湘阴为上湘,湘潭为中湘,湘乡为下湘,合称为“三湘”。这种说法姑且先不论历史,在地图上找找这几个地名,湘阴隶属于岳阳市,湘乡隶属于湘潭市,相信不用说什么你就会明白,这种说法是没什么意思的了。

除了这四种说法外,还有其他比较离奇的说法,如湘江、湘菜、湘军之类,虽然湘军在历史上也出过彩,湘菜辣得够味很好吃,但是硬拉上三个带“湘”字的放一起说是“三湘”,只能说是来搞笑的。

其实,三湘到底是什么并不是那么重要,至于认同哪种说法,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了。

湖南的三湘指的是“潇湘”、“蒸湘”、“沅湘”。三湘,湖南别称。“三湘”得名虽然有很多说法,但大多是附庸风雅,其实“三湘”与“四水”合称,都是指湖南的地理环境。

四水指湘资沅澧四条河流,且以最大的河流湘江而简称“湘”,三湘则是指秦灭楚时,湖南境域内基本就是楚之三郡洞庭郡、黔中郡和苍梧郡。秦灭楚后将洞庭郡和苍梧郡合而为一,成为长沙郡,合楚之黔中郡和巫郡为秦黔中郡。后世以湖南境域基本为楚之三郡而称为三湘。任何经过文人再加工的解释内容,都只是原始含义的引申。

三湘银行是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滨江景观大道楷林国际D座,我之前去参加过,环境挺不错的,氛围也很好,而且他们的工作人员很有活力,很有朝气。搞得我都好想去那工作,只可惜没有适合我的岗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4343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