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五马路基督教堂开了吗

长春五马路基督教堂开了吗,第1张

长春五马路基督教堂开了。长春市西五马路基督教堂始建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已经有127年的历史,是长春市历史上最重要和最大的基督教教堂,也是吉林省和长春市基督教协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所在地。长春市西五马路基督教堂的爱国事迹主要反映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徐棠清牧师的系列爱国爱教活动。徐棠清牧师是西五马路基督教堂第十五位中国传道人,曾任吉林省基督教两会两届主席、会长。由于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卓越贡献,他死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骨灰安放在长春烈士公墓。

长春最大的佛教寺院是位于人民广场东北角的般若寺,该寺始建于1922年,1934年命名为“护国般若寺”。寺院占地1.5万平方米,为吉林省和长春市佛教协会所在地。知名寺庙还有百国兴隆寺、观音寺、大佛寺等。

儒学方面,长春文庙是现有的全国14家参与“祭孔”的文庙之一,每年二月和八月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纪念先圣。

长春的穆斯林人口不多,但仅有的两座清真寺都雄浑绮丽,整体布局和建筑艺术与中国内地伊斯兰建筑一脉相承,同时又有着中国北方地区吉林民居的特点。

长春的基督教团体主要分为新教和天主教。长春最大的新教教堂为位于西五马路的长春基督教堂,它有两个礼拜堂,是长春基督教会所在地。最大的天主教堂是位于东四道街的长春天主教堂,因主要奉祀圣女小德兰,也称德肋萨堂。其他还有春城基督教堂、宽城基督教堂、朝鲜族基督教堂等。

东北地区是满族人的故乡,而满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所信仰的萨满教正在逐渐消逝,因此其宗教特质也成了本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在长春有着东北地区唯一一个萨满文化专门研究机构——长春师范学院萨满文化研究所。 长春美食号称“吉菜”门户,融南北大菜,东西风味,集川、鲁、京等各大菜之精华,尤以本地山野风味最具特色,而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

长春的名菜多以长白山的人参、鹿茸、熊掌、飞龙、雪蛤、松茸蘑等珍稀产品为原料,经科学配膳,精工烹调而成,药膳结合,颇负盛誉。其中长白山珍宴、雪衣豆沙、梅花鹿宴、翡翠人参茅台鸡、红花熊掌等最负盛名。

此外,长春饭店的吉林风味菜、龙家堡白肉血肠,长春市北京大街23号的农家饭庄、农安的五香熏鱼肉等在国内也都享有盛名。

特色菜及小吃还包括东北家常熬鱼、红烧丸子、满族八大碗、人参汽锅鸡、烧鹿尾、羊肉烧芸豆、朝鲜冷面、回宝珍饺子、李连贵熏肉大饼、渍菜白肉火锅等。在一些不知名的小巷子里可以吃到很多有当地特色的小吃,如麻辣烫、酸辣粉、炒粉、烤蒜、豆腐串、烤馒头、打糕、朝鲜咸菜、狗肉、明太鱼、干豆腐串、熏肉大饼、酱骨头等。 长春的电影文化历史较长,底蕴深厚。早在1937年,满洲国在新京成立了满洲映画协会,在满映存在的八年里,共拍摄故事片108部,教育片、纪录片189部。著名演员有李香兰、刘恩甲、浦克、张奕、于洋和凌元等,导演有内田吐梦、朱文顺等。在八年抗战中,半个中国都陷入战火之时,长春的电影界成为灯红酒绿的世外桃源。解放后满映被接收并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英雄儿女》、《刘三姐》、《五朵金花》、《白毛女》等影片成为共和国经典。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新中国第一部电影和动画在长春诞生。如今的长影中国电影界已经不再有当年的至高地位,但仍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电影制作中心。

天主教吉林教区简史

道光二十年(1840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毕罗尔神父来到吉林省农安县小八家子传教,他是第一位在吉林省境内传播福音的外国传教士,他在小八家子修了一座简易教堂,开创了吉林教区福传的先河。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小八家子创立了拉丁修院,开始培养中国的神职人员。咸丰八年(1858年)在小八家子创立了圣母圣心修女会,开始培育中国修女。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满洲教区一分为二,南满教区设在奉天(沈阳),北满教区(1924年改名为吉林教区)设在吉林城。此后,吉林、黑龙江两将军辖区内的福传工作,皆由北满教区主教管理。

1912年后,吉林和长春两市区成了福传中心,农安、怀德、海龙、龙井、扶余、长岭等县形成了10个以农民教友为主体的教友集中村。

1920年,教廷将以中国朝鲜族为主体的吉林延边地区的堂口,划给朝鲜元山教区,8年之后成立延吉教区,把福传工作交给了德国圣欧笛勒本笃会。

1929年,教廷将吉林教区再划出一部分堂口,成立四平教区,交由加拿大魁北克外方传教会管理。

1959年以后,按行政区域划分,将吉林省内的各教区统称为吉林教区。吉林教区自成立至今已产生了7位主教,其中前3位是法国人,后4位是吉林教区小八家人,他们分别是:蓝禄叶、高德惠、惠化民、王维民、刘殿徲、李雪松、张翰民(现任主教)。原吉林教区主教公署设在吉林市,吉林市耶稣圣心堂为主教座堂。1994年教区长严太俊神父将主教公署迁到长春市,长春市的小德肋撒堂为主教座堂。吉林教区奉露德圣母为教区主保,9月8日为教区主保日。2008年12月24日统计,吉林教区有主教1位,神父60位,执事2位,辅祭员1位,毕业修士1位;在外留学人员有11位,其中神父7位,执事2位,辅祭员1位,修士1位;神学院有修生18位(吉林教区15位、河北省代培3位);小修院有小修生9位;圣家会修女83位,初学修女3位,望会生1位;教友约7万人。现在吉林教区共有41个堂区(包括总铎区),其中有9个代理堂区,6个总铎区(长春、吉林、延吉、四平、松原、通化),44个公所;主教公署、司铎咨议会、参议会、经济委员会、牧灵委员会、礼仪委员会、伦理个案委员会、圣召推行委员会、社会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等10个教区机构;圣心蓓蕾编辑室1所,5个养老院(教区养老院、吉林天慈安老院、小八家伊甸院、龙井堂区养老院、珲春堂区养老院),3个幼儿园(圣家会在小八家开办的、苏家堂区开办的、河西堂区开办的), 2个圣家会开办的诊所(吉林、贾坨子),1所圣家会开办的爱心之家。

吉林路德圣母山(朝圣地)

吉林路德圣母山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松花江东岸,与市干部疗养院毗邻。它景色宜人,曲径幽深,林木茂盛,春夏之时,气候温暖,江风轻拂,给人心旷神怡之感;深秋之时,红叶覆盖,如火如荼;进入冬季则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因此,吉林圣母山也成了闻名中外的吉林四大风景之一。此外,它更是中国东北唯一的天主教教友大型朝圣地,9月8日为朝圣日,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教友到这里朝圣。

吉林路德圣母山始建于公元1920年,圣堂建于1928年,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古若瑟神父购买筹建。当时的圣母像形象逼真,慈祥可亲。

文革期间,吉林路德圣母山遭到严重破坏,圣堂、山洞、圣像全部被毁,整个圣母山被夷为平地。

落实宗教政策后,经省宗教局批准,重建的圣母山于1986年动工,经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努力,1988年9月基本竣工。新洞大于旧洞,圣堂与原有面积相等,圣母像是德籍华人齐罗格神父赠送的,由法国经德国运来。它的建成,得到天主的眷顾,圣母的护佑和教友们的祈祷与资助。

长春天主堂:具体位置在亚泰大街与东四道街交汇处,就会看到已有百年历史的哥特式天主教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4269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