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梭船廿四州,两只牲牛一只溜

十八梭船廿四州,两只牲牛一只溜,第1张

2020-04-11

潮州,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韩江中下游,广东省东部沿海。

由高速下,到韩文公祠还要十几分钟。

韩文公祠人流量最多的时候在早上十点和下午的两三点左右,其他时间去人少,更好游玩。

此时去, 身份证和口罩缺一不可, 若是没带身份证,手机里有身份证的照片就可通行。

买票的仪式倒是没少。

韩文公,即韩愈,字退之,史称昌黎先生。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在潮八月,驱鳄鱼,兴书院,废奴制,政绩斐然。潮州人民作韩文公祠纪念。

韩文公祠不大,到主祠只需上几十个台阶,去到最山顶处,可以一览潮州风光,看见韩愈曾治理过的韩江。我们去到最顶处的阁楼时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她很热情地和我们交谈,还请我们喝茶,还拿了 弟子规 送给我们,说 是免费送给游客的 。

韩文公祠旁没有什么好吃的, 要吃好吃的要往江那头去。

韩文公祠前有广济桥的入口, 过桥费一人20(不过平时的价位是60), 桥上两侧有一些小阁子,里面摆着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品,麦秆画、陶瓷、潮绣、木雕…挺有趣的。

桥中间有一段是十八只梭船连索,据说以前江上没有桥,便用船连索成桥,不过不止十八只,这就是 “十八梭船廿四州” 。

桥上有一只牲牛。以前有两只,是为了镇潮水用的,后来有一个因台风被刮到水中了,因此有 “两只牲牛一只溜” 。

广济桥前就是 广济门,还有下水门、上水门 ,可以逛很久。

这里有很多客栈,许多是老厝改造的,颇有一番新旧交替的味道。

下水门前,还有一个文创园,里面有很多书吧,水吧,吃饭的地方,小资风,多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有点像广州的红砖厂,不过规模小。但是愿意,在那里可以待上一个下午,只是逛书就可以逛很久。

不过若是时间不多,略微逛逛就行。 来旅行,要体会的就是地方独特的味道,这里潮味不浓。

城里有 牌坊街 ,状元牌坊为嘉靖年间的状元林大钦建造的。

牌坊街里商铺很多,吃的非常多。每种东西不要买多,可以吃到很多种类。

下次再更新潮州食物篇。

最后,一张广济桥夜景做ending。

晚上去,人很多,商铺就没那么容易逛了。

建议早上和下午到城墙内吃吃吃,晚上顺着沿城公路走一遍 ,还能欣赏到夜间江色,城墙灯光。

潮州的景点很集中,可以预留两天的时间,到城内找一间客栈住一天。

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建在城南7里。苏轼曾撰写了著名的《潮州韩文公庙碑》 。韩祠在元、明 两代屡经修营,不下20次。祠宇据地高旷,构造古雅。内分前后二进,并带两廊。后进筑在比前进高出几米的台基上,内供韩愈塑像。堂上有对联:“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岭娇;到官才八月,潮平鳄诸,于今香火遍瀛洲。”

原韩祠始建于宋真宗成平二年(公元999年),由潮州通判陈尧佐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韩吏部祠”,元祐五年(1090年),知州工涤迁至城南七里,苏轼为其撰写了《潮州昌黎伯文公庙碑》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常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韩公之祠应建于此,遂将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至今址。

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旌石”下。笔架山或称东山,又因韩愈而称韩山。韩祠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文史的珍贵资料。2006年05月25日,韩文公祠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42003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