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隐楼几点开放

上海书隐楼几点开放,第1张

书隐楼的营业时间一般是8:30-16:00,16:00停止入场。

书隐楼位于上海,这周边还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

景点

绛县博物馆 与书隐楼距离0.53km

小桃园清真寺 与书隐楼距离0.69km

上海老街 与书隐楼距离0.69km。

武汉人的性格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性格。而城市的性格是由它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雕塑而成。

武汉是座古老的商业都市,交通发达,往来便利,诸多年前便已是南人北客与本地土著混杂而居,真正的武汉本地人已难以成为大多数了。武汉有一本关于汉口旧事的书,名为《汉口竹枝词》,其中写道:“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

在武汉,我们能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汇入武汉居民的外乡人,初来乍到时,多也对武汉人的性格大有牢骚。然则不多时日,这些发牢骚者自己的性格也都迅速为武汉人所同化,一改他们原先自认为有别于武汉人的地方。

原因何在呢?盖实为武汉根深蒂固底蕴厚重的市井文化也。这种市井文化有着极强的溶解力,轻易就将外来的东西消化掉了,并将外来者塑造成自己所需要的角色。武汉人不像上海广州人那么排外,仿佛跟外来人比跟本地人更能友好相处,大约相当的程度也是因为自己多半来自外地。

与此同时,武汉又是个地处于南北夹缝中的城市。这种地位令武汉生出诸多尴尬。对于北方,武汉的冬天有着它的寒冷,气温可达零下好几度,而在夏天却绝无它的凉爽,当北方人夏夜盖着薄被睡觉时,武汉人却只能把床搬到露天以便能熬过一个闷热得几近残酷的夜晚。对于南方,武汉的夏天有着它的湿热,温度高可达40度甚至更高,而冬天却又绝无它的温暖,当南方人穿着毛衣过春节时,武汉人却不得不在家里燃着炉火以便取暖。

于是乎,武汉这地方便兼有了南北方各自的短处:夏天的高温湿热和冬天的天寒地冻。要命的是武汉偏偏地处南北之间,南方认为你是北方,北方认为你是南方。在南方的办公室里装冷气时,武汉被认作是北方了;在北方的家中设暖气时,武汉又被当作了南方。

万般无奈的武汉人,只好冷时比北方冷,热时比南方热。为此,武汉人的性格便也呈南北兼容之状:既有北方人之豪爽,亦有南方人之聪慧;换一种词汇,也可谓既有北人之蛮,亦有南人之狡。

大热大冷的生存环境,自是让人的性格亦大起大落。所以武汉人易暴易怒,但也易解积怨,不计前嫌。正所谓来得快去得快。来此长居的外地人,亦同样摆脱不了这气候的压迫,于是身不由己地武汉化了。而仅到此一游的外地人,则只撞得见武汉人的易暴易怒这一个环节,却见不到武汉人于一笑中尽释前嫌的环节,由此而容易对武汉人怀有偏见。

所以我说,与武汉人相处时间短的人,多半会对武汉人持贬意评价;但同武汉人相处时间长的人却一定会体会到武汉人性格的可爱。

武汉是一个有争议的城市。人们谈到武汉,挂在嘴上的总是三个字,“大”,“乱”,“热”。

说到大,武汉肯定不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论城市人口,它比不上北京,上海,也比不上天津;论面积,虽然它也算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但一个巨大的东湖之外,它的建成区与天津的建成区不相上下,并不能同京沪两市相匹敌。但奇怪的是,在中国,只有两个城市的前面曾被冠以“大”名,其一是上海,其二就是武汉。

武汉之“大”,或许是因为它的地域特征给人以“大气”的感觉,或许也是因为三镇隔江相望的城市结构造就了一种雄伟的印象。武汉雄踞江汉平原,在这座城市里,既有大江大河,也有大湖和山陵。茫茫长江纵贯市区,串联起武汉三镇,滔滔汉水分割汉口汉阳,这里可能也算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沙湖、南湖,东湖等大湖分布于城区,周围还有不计其数的小型湖泊,其中的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整个城市具有一种左拥两汉(汉口汉阳),右抱武昌,城中有湖,湖畔绕城的格局,显得一望无际,浩浩荡荡。

武汉三镇中,如果把武昌和汉口两镇分别搁在其它地方就已经可以算是两座大城市了,何况它们还连成一体,于是就简直是城市中的庞然大物了。南京与武汉,都是长江边的大城市,但与武汉相比,南京就显得很小了。记得曾经骑自行车去看南京长江大桥,桥东市声繁华,一派都市景象,但往桥西一望,则是一片莽原,就有一种繁华将尽的凄凉感。而你在武汉就不会产生这种印象,无论站在武汉长江大桥或者长江二桥的桥头上,两头都是一望无尽的繁华城市景色。夜晚经过长江大桥,但见车灯流如梭,两岸灯火辉煌,那边是汉口林立的高楼,这边桥下是司门口商业区的闪耀的霓虹灯。假如你从汉口火车站下车,乘上去往武昌俞家山下华中理工大学的公共汽车,需要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无怪第一次来武汉的人,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大。

说到乱,似乎与武汉的性格有关。与长江边上的所有城市一样,武汉也有着它独特的魅力。站在黄鹤楼上俯瞰武汉三镇,你会深深地被这座城市秀美的容颜所吸引,近处,长江如玉带飘然东去,虹桥飞架,车辆穿梭,龟蛇二山,遥遥对视,北岸的汉口高楼林立,商业繁盛,南岸的武昌秀丽沉静,文质彬彬,远处的东湖若隐若现。其实,在大城市中,还没有哪一座城市像武汉这样风光如画的。武汉打出的口号是“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我觉得,与一些根本缺乏这类资源的城市相比,这种口号并不显得矫情和夸张。但是,武汉人虽有“九头鸟”的精明,却在精明之外,自有一种放达不羁,豪爽冲动的气质。因此就显得大大咧咧。并不像某些自然环境不好的城市那样善于藏拙。所以武汉不像北京那样宏伟整齐,也不像上海那样精致洋气。当你走进武汉的街道,就会产生“乱”的感觉。

火车站是人对城市产生第一印象的地方。但从武昌火车站出来,你看到的却是一片乱糟糟的景象:四处游走的人群,凌乱而拥挤的建筑,堵满车辆的道路,都给人以乱的感觉。在武昌主干道之一的武珞路上,水泥路面因为年久失修而显得破落,坐在公共汽车上,颠簸得一塌糊涂。两边的建筑纷乱,店铺杂然,即使有鳞次栉比的高楼,也掩饰不住这条大街的杂乱无章。汉口的中山大道,解放大道高楼林立,洋溢着活力与繁华,但也同样显得纷乱拥挤。不过,如果你以为武汉也就这样子,那么你就错了。武汉就像武汉人的性格一样对比强烈,破旧的地方破旧依然,可它也常常会出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都市风景,在武昌的中南大道、东湖路,汉口的中山大道(六渡桥以西)、江汉路等路段,你都能够看到一些精致漂亮的街景,不亚于中国任何的现代都市。因此,这些地方也成为武汉城市形象的代表。入夜时分,走在武汉街头,众多的娱乐场所和闪耀的霓虹灯,让武汉流光溢彩,繁华而充满了活力。

武汉的司机也大大咧咧,尊章意识不强,即使有警察,他们也不很在意。开起车来又“猛”又“刁”。“猛”是说他们性子急,喜欢开飞车,只要路况允许,他们就会把车开得让人提心吊胆。“刁”是说他们在拥堵的车道上善于“钻空子”,只要有点空隙,他们就会设法让自己的车立刻补上。因此,在武汉的街道上,经常可以见到汽车你追我赶。就连公共汽车在路上遇到乘客招手,只要没有警察,也敢随便停车。武汉的公共汽车班次很多,各个站点上常常被各种车辆挤得满满的。为了争乘客,各个车的售票员都在那里拉开嗓门喊“司门口!”、“武珞路!”“武汉关!”。由于武汉街头上供行人过街的天桥和隧道都不多(但比天津还是要强一些),因此,行人乱穿马路的现象也很普遍。

武汉的乱还与这个城市中各种铤而走险的人物有关。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是个大码头,各色人等聚集的环境造就了武汉人的江湖气,更重要的是,它虽然在地理上位居中国中部,却远离政治中心,很少受到庄严典雅的庙堂束缚,因此,武汉人在保有一种楚人蛮气的同时,也保有了一份楚人的灵气。“蛮气”使他们尚自由,爱冲动,无拘束,说话大声武气,做事豪放洒脱,性格火辣,冲动起来天王老子都不在话下,这种性格使武汉历来都是一个容易“着火”的城市,从武昌首义到二七罢工,从二十年代的大革命到六十年代的“百万雄师”,武汉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们身上那种火辣冲动的性格。外地人到武汉,总是对武汉人那种粗大的嗓门印象深刻,让人觉得武汉人不好打交道。就连一般在中国总是被人高看的外国人在武汉也领教过武汉人的厉害。当年上英语口语课,一位外教曾经说起他在汉口的经历还耿耿于怀,他在中山大道上走路不小心,踩了一位年轻人的脚,连声对他说对不起,可那位年轻人横眉冷对半天,坚决不买帐,反过来踩了他一脚这才悻悻然地走了。武汉的犯罪率高大约也与这种爱冒险、易偏激的性格有关。

说到武汉的热,尽人皆知。武汉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火炉”城市之一,它从二三月份变暖,进入万紫千红的春天,到五月份开始转热,到七月八月九月开始大热,在此期间,武汉一直是象是被浸润在热水中。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从十二月份开始,武汉又转入了冷。这里不像北方,冬天没有暖气,人们也没有烤火的习惯。虽然气温不像北方城市那么低,但由于气候相对潮湿,所以显得阴冷,在这样的气候中,冻疮是经常发生的。这种大起大落的气候,许多外地人是很难适应的。但武汉人却依然过得优哉游哉。武汉人那种大起大落的脾气,恐怕也与这种气候不无关系。

武汉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武汉市民性格也与它的气候一样多彩多姿,春天花繁叶茂,武汉人特别喜欢郊游,在东湖边上,珞珈山旁,到处都可以看到赏花、野餐的人群,在其他地方,像东湖这样的美丽风景区,早就被圈上围墙,变成公园收费赚钱的地方,但武汉却把东湖的大部分区域向市民免费开放,这也可以算做武汉人的一种福气了。

不过,最能体现武汉的城市性格的,还要算夏天,武汉的夏天,热浪滚滚,在这种气候中,一个外地人是不敢轻易出门的。但夏天却给武汉人在长江戏水、在东湖游泳提供了机会,因此,武汉的水边上,总是热浪滚滚,各路游泳高手,都在这里尽显风姿。显示着武汉人的豪情。而等到夕阳西下之后,几乎所有的武汉人都会走出家门,要么找地方歇凉、聊天,要么搬一支竹床放在外面,要么邀朋请友寻个小摊尽情夜宵。于是,白天是太阳的热,晚间是人潮的热。使整个武汉的夏夜,都人声鼎沸,在这种夏夜的生活中,武汉人火爆性格后的另一面,也尽情展露。他们显得机敏、聪慧,见多识广,头脑清楚。而许多浪漫和不那么浪漫的爱情故事,也多在这样的时候发生。

武汉是一座热辣辣的城市,它充满一种平民城市的激情和活力。它坦荡而不做作,懒散而富有情趣,它不排外,你在这里几乎没有外乡人的感觉;它有个性,你在这里可以听见尖锐而爽直的言谈,却很少听到肉麻的谀词,它见多识广,又经常沉溺于自我的冥想,很少有自吹自擂的愚蠢的虚荣心。

武汉饮食文化

传统小吃

“不需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夜好,毋鱼肥美菜茎香。”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这首《汉口竹枝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武汉的食俗及其特有的风味小吃。武汉的风味小吃品种很多,历史悠久,如源于战国时期伪清水棕、南北朝时的春饼边、隋唐时的绿豆皮、宋元时的油果、明清时的米酒、面窝和近代出现的三鲜豆皮、汤包、热干面,等等……

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驰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原位于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称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锐意改进,配合甜食应市,颇受欢迎。其制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特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创制出三鲜豆皮,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烩炙人口。

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该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应市,受到顾客的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使该店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其制馅讲究,选料严格,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一笼,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除鲜肉汤包外,他们还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

小桃园煨汤

“小桃园”是坐落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口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该店创始于1946年,有陶、袁两个小贩在这里搭棚设摊,经营油条、豆浆之类的小吃,后来两家合作,经营煨汤,店名“筱陶袁”,解放后谐音化为“小桃园”,是著名的“煨汤专家”。该店经营的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封汤、脚鱼汤、牛肉汤、鸭汤等,以瓦罐鸡汤最驰名。其原料为黄波孝感一带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鸡,剁成鸡块,先入油锯爆炒,再倒入内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粮熟,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计原味,营养丰富,是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上品。八封汤和其他粮汤也都各具特色,鲜香可口,深受食客喜爱。

谈炎记水饺

谈炎记水饺馆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384号,距利济路口不远,1920年由黄陂人谈志祥创办,专门经营水饺近八十年,有独到的制作水饺技艺。从选肉、配料、点味、制馅、制皮到包制、熬汤、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如以鲜猪腿、黄牛腿肉制馅,猪蹄熬汤,配上虾米、香菇、香菜、葱花等佐料,使水饺的馅嫩、汤鲜、形美、皮薄,吃起来爽口润腹,余香满口,吃后留有余味,使人吃了还想吃。除了传统的鲜肉水饺,名师谈银山近几年还陆续研制出冬菇水饺、厂米水饺、三鲜水饺、鸡茸水饺、虾仁水饺等新的品种,适应不同食客的口味。

蔡林记热干面

蔡林记热干面馆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854号,面对水塔,生意兴隆,日销量约15000碗,接待品食者万人以上。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它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制作的方法是先把面条基本煮熟,然后携起来排油摊凉,吃时再在开水内滚烫几下,沥水,加上芝麻酱、虾米、葱花、酱萝卜丁、小麻油和醋等作料拌匀,上口时香气扑鼻,耐嚼有味。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热干面馆和摊点,热干面已成为武汉人早晨爱吃的早点小吃之一。

老谦记牛肉豆丝

老谦记是坐落在武昌司门口的一家风味小吃店,主要经营牛肉豆丝,兼管牛肉汤菜,随意小酌。

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牛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

面 窝

面窝和热干面一样,也是武汉人爱吃的早点之一,制作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多为摊点经营或由饮食店兼管。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9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

特色菜肴

与小吃相对的武汉大菜是荣列全国十大菜系的鄂菜之精华和代表,它源于古代楚国的佳肴,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味和一批名菜,如清蒸武昌鱼、腊肉炒菜薹等……

清蒸武昌鱼

武昌鱼是驰名中外的水产,盛产于武昌县和鄂州市共管的梁子湖中,封建时代是贡品,现在是席上珍馐。其烹制方法多种多样,十分讲究,最负盛名的是清蒸武昌鱼,制作最佳的菜馆是武昌大中华酒楼。这家酒楼由安徽人集资,创办于1933年,以擅长烹制武昌鱼著称。由于清蒸的方法最具代表性,通常以武昌鱼作为清蒸武昌鱼的品名。他们一般用一公斤左右的鲜活樊口鲸鱼作主料,辅以火腿、香菇、冬笋、鸡汤等十多种配料调料,上笼清蒸,严格控制火候,使之恰到好处。蒸好后再在鱼上缀上红、绿、黄各色菜丝,使之色彩艳丽,香味扑鼻,鱼肉细嫩,汤质鲜美。除清蒸外,他们还运用油焖、红烧、花酿等法创制三十多种鱼馔。

黄焖甲鱼

湖北人吃甲鱼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黄焖甲鱼是楚乡名菜。甲鱼也叫团鱼、元鱼、雷、鳖,俗称王八,营养丰富,有滋阴补肾的功能,其甲其肉均可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视之为药物。武汉大中华、老大兴园和云鹤等酒楼将甲鱼黄焖,配上香菇、鸡汤等调料,鲜美香糯。

皮条鳝鱼

皮条鳝是从荆州、沙市传入武汉市的传统名菜,荆州地区己经食用数百年了。鳝鱼味美,且有药用价值,《名医别录》说它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皮条鳝鱼以老骨后切成长条,制熟后犹如皮条而得名,又因形如竹节,也叫竹节鳝鱼。汉口云鹤酒楼、老大兴园酒楼和老会宾酒楼烹制的皮条鳝鱼都很考究,制法是用二道不同温度的油余炸至皮酥,再挂上糖醋黄汁,色泽金黄,外酥内嫩。

老大兴鲤鱼

“老大兴”是坐落在汉口利济北路靠近解放大道航空路口的老大兴园酒楼的简称,这家己有一百四十多年历史的酒楼以烹制蛔鱼著称,享有“蛔鱼大王”之誉,与“豆皮大王”、“汤包大王”、“喂汤专家”并称为武汉风味的“三王一专”。

蛔鱼即长吻鲑鱼,又名江团、白吉,鱼体圆长,口在头下,呈新月形,全身无鳞,多产于长江中游。这家酒楼的著名厨师刘开榜在抗日战争前后烹制出红烧蛔鱼,使他本人和酒楼获得“鳞鱼大王”的荣誉。这一称号经过第二代曹雨庭传到第三代江显山,使传统技艺有了新的发展,创制了清烛蛔鱼、网油蛔鱼、粉蒸蛔鱼和氽蛔鱼等新的品种,色、香、味、形俱佳。

洪山菜苔炒腊肉

洪山菜薹即产于武昌洪山一带的红菜薹,颜色紫红,脆嫩清香,营养丰富,常食不厌,是武汉人冬春两季的家常菜之一,同武昌鱼一起被誉为楚天两大名菜。

洪山菜薹炒腊肉,做法很讲究。菜薹要选洪山宝通寺周围种植的,要既鲜且嫩,主要吃薹,薹用手折,长约寸许,洗净沥干备用。腊肉也要切成一寸长的薄片,先放进锅里煸妙,然后捞起,再炒菜薹,最后把腊肉掺入,起锅装盘。吃时菜薹鲜嫩脆香,腊肉醇美柔润,别有风味。

东坡肉

位于汉口解放大道中段的云鹤酒楼有一种用冬笋、菠菜、五花猪肉烹制而成的名菜,以“冬”谐“东”、“菠”谐“坡”而称为东坡肉,味道鲜美,香气扑鼻,颇受食客的欢迎。此菜源于湖北黄州,与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谪居黄州有关。1080年苏轼被贬到黄州,躬耕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当时黄州肉贱,但烹调不好,味道不鲜。苏东坡经过试验,摸索出一套炖制五花内的方法,炖出来的肉色泽红艳,味醇可口,后人就把这种炖肉叫做东坡肉,在黄州地区流传九百多年。后来传到武汉时,烹饪技术上有改进,味道更加鲜美。

无独有偶,在苏轼生活过的四川、浙江也都有风味不同的东坡肉。更有趣的是云南大理的少数民族在结婚时,还有新郎新娘合吃东坡肉的习俗。

黄陂三合

黄陂三合是武汉市郊县黄陂民间的传统佳肴,已经流传数百年。三合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肴合而为一的统称,当地群众又称之为三鲜,他们把三鲜作为品评筵席的起码标准,有“没有三鲜不称席,三鲜不鲜不算好”之说。

三鲜各有其制作传统技艺,鱼丸选用鳃鱼剁茸,配上蛋清、葱白、姜汁、猪油等余制而成;肉丸选用猪腿夹肉剁碎,配上鱼茸和各种调料,酥炸而成;肉糕的原料和肉丸相同,但作成糕状,蒸制而成。三菜合烧,鱼有肉味,肉有鱼香,别有风味。由于三菜中有鱼、丸、糕三字,鱼与余谐音,龙的方音为圆,糕与高同音,人们便赋三合以年年有余、家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寓意,为图吉庆,年节必备。1941年黄陂人在汉口打铜街开设黄陂合记餐馆,把黄陂三合传到武汉,把乡土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使得鱼丸滑嫩、肉丸松泡、肉糕软柔,颇受欢迎。后来随着武钢的建设,合记餐馆迁到青山建设七路,改名解放酒楼,继续精制此菜。

沔阳三蒸

沔阳是江汉平原上的一个大县,历史上包括今洪湖市,近年改制为仙桃市。这一带水面较多,物产丰富,为鱼米之乡,人民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三蒸即三样蒸菜,有的说指蒸鱼、蒸肉、蒸鸡,有的说指蒸鱼、蒸肉.蒸丸子,有的说指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所谓蒸珍珠丸子,是将鱼、肉剁茸加料,挤成丸子,放大筛内滚粘糯米,然后上笼蒸熟,熟后的糯米晶莹透明,犹如珍珠。如不滚粘糯米蒸制,就叫蒸白丸。1931年汉口民生路开办了一家沔阳饭店,以善制三蒸驰名,五十年代随武钢建设迁至青山工人村60号营业。

沔阳三蒸至少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揭竿起义,一举攻下沔阳县城。陈的妻子潘氏(一说罗氏)夫人亲自掌厨,将鱼、肉、藕等拌上米粉,配上其他佐料,装碗蒸制,犒赏起义农民。大家吃了,啧啧称赞,此后即世代相传,喜食蒸菜成习。

蟠龙卷切

蟠龙卷切又名蟠龙菜,是汉口云鹤酒楼、老会宾酒楼经营的楚乡名菜之一,源于湖北钟祥县,见于钟祥县志,有百多年的历史。当地有多种传说,均与明代嘉靖皇帝有关。1521年,正德皇帝朱厚照病逝,既无子嗣,又无嫡亲兄弟,便由封于承天府(钟祥)的兴献王之子朱厚璁继位。传说朱厚璁怕其他藩封在外的叔伯兄弟先期到达北京,抢占皇位,便装扮成解京囚犯,日夜兼程进京,饿了就吃套在颈上的一种环状食品:外为鸡蛋皮,内包鱼、肉馅,蒸熟成形,吃时方便,味道鲜美,爽口不腻。一说朱厚璁赴京前向他的老师辞行,老师与厨师商量做一道别出心裁的佳肴款待这位即将登基的皇帝,便以鸡蛋作皮、鱼肉作馅,卷成长条,蒸熟后再切成薄片,码于盘内,使成龙形,称为吃肉不见肉的蟠龙卷切。也有人说是朱厚璁继位后回钟祥为父亲造陵时顺便看望老师,老师为他设计此菜的。后来流传开来,持久不衰。武汉的餐馆、酒楼在民间制法的基础加以改进,使之成为色、香、味、形俱佳的著名鄂菜。

老会宾葵花豆腐

“老会宾”是老会宾酒楼的简称,1929年开业,以烹制鄂菜著称,并能兼采京苏大菜之长。坐落于汉口三民路,在六渡桥闹市区。葵花豆腐是这家酒楼独创的名菜,创于特级厨师宗良植、高级厨师宗良松兄弟之手。他们在四十年代即师承胡承藩师傅的技艺,制作出别具风味的一品豆腐。制作方法是把鲜嫩豆腐去皮擦碎,掺入鱼茸、虾仁、火腿等配料,精心烹制而成,名曰豆腐,实乃上等佳肴。应市后轰动武汉三镇,许多美食家专到这家酒楼点食此菜。厨师们精益求精,又设计改进一品豆腐的造型,在作好的一品豆腐上饰鸡蛋皮丝,周围镶上绿色菜叶,使之状如葵花,改名葵花豆腐。这一名菜引起心向祖国的一对天沔籍华侨夫妇的极大兴趣,他们在品尝以后即兴题诗说“葵花豆腐奶菜心,令人怀念老会宾,楚乡佳看风味浓,品过倍感家乡亲。”

1:据说武汉的“过早”很有名?哪里有?最好是小摊比较聚集的地方

答:武汉过早最有名的要数户部巷,户部巷在司门口,你可以坐572路,529路,或者521路在司门口站下然后过天桥往小乐川方向走即到。

过早比较有特色的包括: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等等

2:哪里的夜排挡最大最好吃

答:夜排挡最大最好吃要数吉庆街,吉庆街离江汉路不远,建议你下午逛逛江汉路和民众乐园,然后晚上步行到吉庆街吃饭,吃饭的时候还有“四大天王”现场表演(收费的)

3:哪里可以吃到干烧鲶鱼

答:南京路洞庭街口瓦萨奇的干烧鲶鱼,江城一绝。

4:吉庆街在哪里,那里小吃多吗?

答:同第二问,吉庆街以湖北菜为主,小吃不是很多!都是有特色的湖北菜。

煲仔饭、大集绿豆包子、二七路的牛肉面粉、归元寺附近的石头饼、红烧蹄、烤面包、粮道街的汉堡包、南京包子、武汉昌桥头的长江鲜鱼、青椒拌皮蛋、武大门口的白吉馍夹腊汁肉、鲜汤、鸭子锅仔、"水货"味碟、凉拌脆皮鱼、牛肉锅贴饺、五香芝麻葱油饼、葱香软饼、"水货"汤包、豆皮、鲜肉鸡汁煎包、煲仔、牛骨头、家族火锅、冲浪鱼、臭豆腐和藕丸子、鸡汁煎包、熏肉大饼、三鲜面、热干面、烧梅和蒸饺、花江狗肉、糯米包油条、馒头回锅肉、牛肉粉…… 都是武汉著名的小吃。

看你是个美食家,我把我珍藏的武汉美食地图给你吧:

吃在武汉全攻略

汉 口

烧烤类:

1.一元路的鸡脚和筋子烤得好吃

2.大兴路商职医院对门的老五烧烤

3.汉口台北路光荣坊门口烤牛蛙、烤鹌鹑;

4.北湖夜市中间,大胡子烧烤的烤虾子,好吃!

5.汉口洞庭街中原电影院门口的烤鳝鱼、牛板筋;

6.汉口京汉大道球场街口烤财鱼

7.塔子湖劳教所那块有个屋的烤得虾子好吃,热天到可以克那块消夜,搞点啤酒,

8.惠济路小学旁边的烧烤店

9.小乐川小吃城的烧烤、凉菜(武昌、汉口都有分店)

火锅类:

1.汉口惠济二路好再来麻辣烫;(三五酒店旁边巷子内)

2.汉口商场附近的 石头火锅城 味碟料丰富,而且还可以让厨师给你弄烧烤,价格跟凯威一样~

3.汉口利济南路地老鼠麻辣烫;

4.汉口台北路越秀酒楼生片财鱼火锅;

5.汉口车站路王中王酒店烧鸡公

6.一元路四川鲜鱼馆,麻婆豆腐、凉拌粉皮蛮好吃!

7.古田生活村的江胖子火锅;

面、粉类:

1.汉口江汉北路九运大厦对门牛肉粉;

2.汉口兰陵路顶好牛肉面;

3.汉口兰陵路三狗牛肉面;

4.杨家风味牛肉面

5.新世界后头有家屋的卖 的牛杂粉味道好

6.头道街正车站后有一家牛肉手工粉不错,LA的精典~

7.永清街车站往解放公园方向走600步 左拐走600步(好像是这样)有一家拉面馆,里面的 炒拉面 不错~

8.兰陵路小桃源的边哈有个屋的的炒面好吃

9.杨汊湖小区三区的门口的那个早点摊子卖 的热干面好吃

10.南京路杨子街口那块的盒饭好吃,他早上过早的牛肉粉比桥口的好吃.要是怕辣就不消克的。

其他类:

1.汉口北京路国民半条鱼(清蒸草鱼);

2.武商量饭店进复兴村路边油焖大虾;

3.在汉口兰陵路38号,小桃园旁的一个巷子口,有一家南京板鸭的招牌,可我觉得最好吃的是那的卤水,尤其是鸭舌头,注意,只有周末才有,最大的特点是卤水中有一股奶香,很特别,记得要一袋卤水,回去下面加上点,爽。

4.桥口下汉水三桥那里公汽车站的对面的面窝好吃,

5.唐家墩的"婆婆的脚"味道不能说蛮爽,但是要是搞二个冒得么蛮高的要求的人克喝二杯,那还是蛮爽的!

6.前进四路的口子高头卖得馍馍好吃,吃起来不像馍馍,像面包!

7.前进二路有个做烧饼的做得好,别个笑称武三郎饼店!(晕倒)

8.市局前面陕西大厦的肉夹馍;

9.台北路口(靠近解放大道)的雾都餐馆里的盐煎肉、蒜泥白肉、夫妻肺片;

10.北湖附近陶然居的串串香(兔肉);

11.南京路与洞庭街交叉路口(离二医院不远)的牡丹江饺子馆做的锅包肉。

12.车站路附近的小吃也是经典。有个爹爹早上卖豆皮,每天早上只卖几锅,总有人抢不到。比大智路老东城的味道好多了;还有个胖嫂面馆里的热干面也是听了头,面条非常浑圆的粗,绝对超过蔡林记;

13.那条街上还有家卖烧酶的,每次路过时都看见有十几个人排长队等候那味道还用得着说吗?

14.还有头道街模特学校巷口的炸油饼,每天早上排队,去晚了还没有买的~

武 昌

1.武昌人民电影院对门红豆沙、绿豆沙;

2.武昌首义路首开麻辣烫;

3.从司门口自由路夜市场进去,往前面走就可以看到小张烤鱼啦(或是从中华路清江酒店对面的巷子进去,往前走就是)朋友推荐的

4.小乐川火锅(汤非常鲜美,是高汤熬成的)

5.紫阳路的老成都火锅(是目前我认为辣的最到位的一家)

6.在解放路的城市花园附近一个烧烤不错。

7.解放路的三府角上有一家叫胖子酒家的,虾球烧的不错;还有最正宗的红豆沙、绿豆沙。

8.中华路派出所这条路上有一家桂林米粉,才真是叫做好吃,大家不妨去尝一尝。

9.还有中华路自由路口的牛杂粉~~~~~~

10.武昌警官学校旁的小巷里的牛杂粉~

汉 阳

汉阳(我总是不晓得汉阳的地方都叫么事名字)乐块有个地方卖得鹅手味道好吃,辣起来爽!但不是干辣.吃完了不上火的那种,经常冒得好的了,好的都被别个搞光了!!!

其 他

1.开车去汤逊湖吃正宗一点鱼元,那边还有一些农家野菜,味道真的一级棒~~吃完饭后,买点烟火放放,把车停在两江大道上吹吹风,真的很爽哦~~~

2.车管所乐块有个小炒屋的做的鸭子。

3.凯威啤酒屋的肥牛火锅也不错 (讲格调和卫生,比较喜欢自助的可以去,另里面的妙菜就不用尝了)。

4.南京路洞庭街口瓦萨奇的烧鲶鱼。

5.大智路光明电影院对面的汪记涮财鱼。

6.堤角的牛骨头。

7.汉口复兴村加油站对面巷子里面的鸽子汤。

8.台北路上电影院对面巷子里面的杜婆鸡,不过不知道还在不。

9.新华下路晶晶屋里的鸭子煲。

10.三阳路友谊商店隔壁的热干面,每天早上都要卖百把斤。

11.南京路武汉图书馆旁边的凤爪王烧烤。

12.汉兴街派出所旁边有个小餐馆,烧泥鳅个大味美。

13.黄陂去木兰山路上的野味店。

14.汉兴所旁边常青二垸里头吉远的野味和牛魔王的牛杂火锅。

15.蔡甸的牛肉和骨头在正马路转弯口子那里的一家。

16.街道口的洪珞村(峰峰)烤虾球一级棒!!湖滨花园酒店对面口味鱼店的剁椒鱼头也不错。

武昌美食完全手册

武昌好吃的地方可能没有汉口那么多,不过也不至于没有地方吃,在武昌生活了这么多年,也小结一下腐败经历给大家参考一下。呵呵,偶的口味偏重。

1、大餐馆

武昌这边的大馆子嘛,湖锦、太子、艳阳天、小蓝鲸都是耳熟能详的,不多说了。

楚灶王,环境很好,东西一般,不过剁椒鱼头和家乡米粑比较好吃;

出版城旁边的九龙,是最近比较常去的,菜好吃,环境也好,每个包房的名称也都是有名的书院的名字,感觉不错,口味偏湘味,经常有些新菜,很不错;

醉江月以前觉得很不错,但是没有什么让人记忆深刻的东西,一般。。

皇都,在水果湖这边,菜也不算贵,他家的肘子是一绝,好吃滑烂。。。入口即化,其余没印象。。

鑫梦,欧式街的大店不怎么样,东一路的鑫梦大碗菜倒是不错,毛豆煮鳝鱼很有特色。其他的都是家常味道,适合家庭会餐。

至于青莲,偶没有什么兴趣,金冠青莲就是一个贵,除了甲鱼乌龟,其他都稀烂,中北路上家乐福旁边那家的乌龟好吃些,现在搬到巷子里去了,也是贵就一个字。

楚天卢,名声响,武昌鱼还没有梁子湖的农家作的好吃,其余的也不见有什么过人之处,很一般。。。

2、比较爱的几个小店

一个就是经常去的云涛土菜,在体育馆路,菜好吃,鳝鱼腊肉、干锅肥肠、家常的一大条的鱼,忘记叫什么名字了,还有甲鱼,现吃现杀的,家养的和野生的两种,我们那次吃家养的,大概有一斤多,只要了56元,好吃又便宜,还有很多菜都好吃,经常找不到吃的就去那了,不过口味偏重。。

然后就是丁字桥铁路附近的巴哥兔,重庆江湖菜,招牌是兔子,泡椒兔嫩滑,辣子兔焦香,18元一斤,一般在三四斤左右,好吃,而且兔肉食脂肪含量最低的美容肉哦

体院那边的鱼王,酸菜鱼,这么多年了,还是喜欢吃。。。

本来很爱的口味堂,现在店子做大了分量只有原来的一半,价格还升高了,郁闷。。。不去了

首义路的虾蟹馆,不是首义园的那家啊,那次到首义园那家,说要点一斤清蒸的一斤秘制的,他说没有,我们说首义路都可以阿,他们说不是一家的。是我们每年吃虾子的季节必去的地方,算下来没有5年也有4年了,味道就是很独特,记住吃的时候要一斤一斤的点,分量稍微多点。她家的蟹是葱姜炒得,新鲜清淡,也推荐。缺点是觉得这家分量不是很多。还有往前走大概50米,有个卖奶茶的,她家奶茶好喝,有茶香,2元好大一杯欧,不过是今年才发现的,可以买来边吃边喝。

珞狮南路的老三烧的香,菜菜都好吃,坛子里有人介绍过可以推荐一下。

武昌

1.炸荷花

地点在江夏区汤逊湖旁。166、168、901都可到。汤逊湖有个鱼丸一条街。都是以吃鱼丸而闻名。过澳门山庄,数第一家的味最好!其中有个小菜,就是炸荷花。炸好后,外观有点象炸茄子,酥润可口,,可比茄子清甜得多!夏季可以吃到!

2.四干道太子酒轩的松鼠桂鱼,

3.四干道三五醇的东山羊,

4.丁子桥一个刁角小店,不记得名字了,里面的番茄鱼还有油焖大虾都很有特色

5.武大附近的聚贤阁,贵州的酸菜鱼也做得不错。

6.武昌徐东向东湖方向直行,过丁字路口,有一家东苑酒楼,的特色鸭和其他菜味道很好。

7.武昌 人民电影院对门 红豆沙、绿豆沙;

8.武昌首义路 首开麻辣烫; 麻辣烫;

9.司门口 司门口自由路夜市场进小张烤鱼

10.中华路 中华路自由路口 牛杂粉

11.解放路的 三府角上有一家叫胖子酒家的 虾球 红豆沙、绿豆沙 正宗

12.小乐川火锅 火锅 汤非常鲜美,是高汤熬成的

13.杨家风味牛肉面

14.强记才鱼

汉阳

1.文香家常小炒

汉阳王家湾玫瑰园西村小区内,过菜场第一个路口右边几家小炒其中一家.这地方可真叫刁了,而且很小,夫妻档.干煸刁子鱼是最散滴,几香额,麻辣!可偶的重点在他旁边有一个小摊子,每天下午4--6点左右会出来,卖鸭架子,自家卤的,排队买,

2.汉阳二干道,罗七路十字路口的华成饭庄里的---干锅财鱼,吃了忘不掉。

周边

1.梁子湖梁子岛渡假村

走武黄高速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再坐半个小时快艇(湖很大)即到.上岛后,集市中间十字路口靠右边的第一家,忘记名字了.不要光吃螃蟹,一定要吃油炸小河虾,你在城市里绝对没吃过那么香的虾!!还有鱼丸,可不是汤逊湖能匹敌的!!银针鱼也很好吃哦!

要去的话记得多穿点衣服,岛上好冷.

2.黄陂去木兰山 野味店

3.蔡甸 在正马路转弯口子那里的一家 牛肉和骨头

汉口中山大道及周边线路(从下往上)

1.沿江大道太子的排骨藕汤,江边太子的鱼皮花生我蛮喜欢吃~~~

2.一元路 小贝壳酒楼,靠近江边,一元路旁边,蔡鄂路口有个小贝壳酒楼,是大碗家常菜出名的,菜蛮便宜的!一锅香鲶鱼 好象是一砂锅18-22元(因为很少付帐,所以不太记得),(我觉得它的一锅香鲶鱼不比差瓦萨奇的差,口味略有不同!但价格就更便宜,本人认为更胜一畴!而且瓦萨奇除了烧鲶鱼的特色外,其它菜很普通,而且贵!)来一桶(就是鸡蛋汽水肉,用木桶装)小桶12元,大桶18元特别是藕拖,炸得酥香脆的!当零食一极棒!当然,其它较家常的菜,什么尤鱼爆腰花了等等之类,各种档次都有!不但好吃而且便宜!一般去吃饭的话,七八个人也不过百多元钱!

3.一元路 鸡脚和筋子 烤得好吃

4.一元路 四川鲜鱼馆 麻婆豆腐、凉拌粉皮 蛮好吃!

5.一元路 十六中对面的四川鲜鱼馆, 正宗四川人开的,可以叫他将一条鱼做成酸菜鱼和辣子鱼一样一半,味道其鲜。

6.洞庭街 中原电影院门口 烤鳝鱼、牛板筋

7.中山大道 海寿街口斜对面的金源OK旁巷内 地道的菜 才真的是好吃

8.天声街 玻璃屋,车商隔壁的天声街,水煮系列让其经营面积一扩再阔。

9.车站路 热干面,过早好吃的位置就太多了,我说说我家住的那一块,车站路长生堂那儿有一家长子热干面。不过好象是晚上才出来。

10.车站路 有个爹爹早上卖豆皮 豆皮 每早只卖几锅总有人抢不到。比大智老东城味道好多了

11.车站路 有个胖嫂面馆 热干面 听了头面条非常浑圆的粗,绝对超过蔡林记

12.车站路 有一家卖烧梅的 每次都有十几个人排长队那味道还用说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打电话我,我带你去,陪你吃(你付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4196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