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个地方叫八丈井,谁能告诉我这个名字的由来,谢谢

杭州有个地方叫八丈井,谁能告诉我这个名字的由来,谢谢,第1张

八丈深的井

八丈井位于从前的上塘镇,在史籍中的记录不多,只传说它曾有过八丈深的一口井,所以就叫成了八丈井。

魏晋一尺等于24.12厘米,隋唐一尺等于26.7厘米,而宋元一尺等于30.72厘米。十尺为一丈,那么一丈就是3米多,那么八丈足足有24米多。

而当年西太后的二总管,把珍妃推下的八宝琉璃井,也不过十米来深。

杭州的井,似乎历来就爱和“8”字叫劲。吴越王的钱王井,说的是井底下宽敞得可以摆上八张圆台面,是宋朝的一位皇帝开凿,乃祥符寺的后园,井底有眼与宝石山的泉眼相通。

而八丈井的故事,没有来得这么活灵活现。大概的模样,当时的杭城,开井是风气,杭州人历来有饮井水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民国初期。在当时挖一口深井,并不是稀奇的事情。

此外,杭州饱受祝融之灾,挖井取水也有消防的意识。尤其是南宋时,人烟稠密,坊巷密集,但火灾频频发生。延烧之时,“南山蜿蜒走火龙,爨烟井井烧天红”。

有史料记载,1204年,临安起大火,烧尚书中书省、枢密院、六部等,烧2070余家。1208年,临安起大火,烧御史台、司农寺、将作、军器监等,延烧58097家。城内外亘十余里,烧死59人,踩死者不可计算。

所以当时的杭州,不仅有井,还专建了防、灭火用的蓄水池。在主要街道、市民住区,筑成方井。这种蓄水的方井,就在市民居所周边,市民用水,随时可从方井中汲取。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见:一眼方井,旁侧有桶,三位市民,引桶取水,他们背后就是成片的房屋。这好像在告诉我们,一旦有大火烧起,方井周围就可聚集起“消防队员”,从这里汲水,以扑救灭火。

枕井村落

八丈井以前叫八丈井村,只能算是杭州“乡下”。可以充分想象,几十年前那种日落而息鸡犬相闻的生活。

至于那口八丈井,有着石头做的井栏,年代久了,被井绳勒出一道道深而光滑的槽。井壁上的砖一圈一圈,青黑色,水淋淋,亮滑滑,砖缝里生着淡淡的青苔。

井台上最热闹的是中午和晚上,妇女们收了工,消消停停,提着小铅桶或小木桶,到井台上淘米、洗菜、汏衣服,一边手里做着事,一边张家长李家短。男人们排着队提水,木桶撞在井壁上发出沉闷的声音。一根扁担两只水桶,吭哧吭哧挑回家。往往要挑上七八担,才能倒满家中的大水缸。

就是这个井台边,百年后找到了杭州第一块水利警示碑。

石碑本是八丈井村的洗衣板。多次改造后,石碑就被搬到了路边,蒙上了层层的灰尘。某一天,施工队发现了它,掸干净尘土后,赫然发现碑首刻着“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署理杭州水利分府加三级纪录六次”,落款为“宣统二年”。

宣统二年是1910年,到现在,整整99年。

当时的八丈井一代水系发达,运河航运繁忙。当年杭州所用的米粮皆从运河漕运而来,储于八丈井附近的富义仓,后者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

在如此繁忙的水利要道,有一块水利的碑文,就变得顺理成章。从碑文上可以看出,当年这块碑就立在如今胜利河的胜利闸水坝上,为了不使水坝遭破坏,所以立碑警示。

碑文中还提到了很多水利保护技术上的问题。比如水位的高低对河道的影响,建坝的意义作用等。“如水浅一尺则坝折低一尺,若遇久旱坝口几与河底相平,如此渐低上河之水之日盖。上河多蓄一尺之水,即获一尺之利,多世省一尺之患。”

碑文上也说明了惩罚制度。如果有人只顾眼前利益,只顾自己利益,使上河之水受到污染的话,就要严惩不贷。

井里有一根木头的不是灵隐寺,是净慈寺。

杭州净慈寺有一座古井,后人在这口井上建了一座凉亭,来纪念济公的神奇事迹,井里的一根木头就是当年济公运木时留下的古迹。

相传,济公初到西湖时,在灵隐寺当一名烧火和尚,后来被元空长老点醒灵性,一时悟彻,又恐被人看破,所以假作癫狂,以混世人耳目。虽然外表疯癫,但济公却好济世救人、惩恶扬善,相传其具有高深神通。

济公留下众多神奇事迹,人们最熟知的应该是古井运木的故事了。在元空长老圆寂后,济公被从灵隐寺赶了出来,后转到净慈寺。

扩展资料:

净慈寺依山而建,背靠翠峦,面对碧波,梵宇层叠,宏伟庄严。古时寺后山坡有莲花洞、少林岩,右为石佛洞,东南有欢喜岩。莲花洞无顶,片片石芽从坡地升起,蔚成巨型石莲。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称:"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

志书所载开山祖永明延寿每晚上山坐禅称念"阿弥陀净慈寺佛",即在莲花洞。相传因永明大师在此吟诵《莲花经》,上天仙女来此散花,故名莲花洞,又名雨花台。

明代司礼太监孙隆曾在崖上镌刻"花雨缤纷"题字,惜已漫漶难见。洞前旧有"居然亭",取意于明代绍兴太守洪玉方诗句:"一日茅栋成,居然我泉白"。此处历来是文人墨客观景吟诵的胜地。清时古亭废圮成为竹园。莲花洞上有奇岩隆起,摩崖上镌刻有"少林"两字,故称少林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慈寺

杭州东明山森林公园里群仙道观遗址有。 群仙道观位于大遮山巅,有建文帝忠臣程济的传说,现尚遗留残墙、天池、古井以及古柳杉、银杏、桂花数株,树龄已有几百年,可几个人合抱,其中古银杏,一雌一雄,苍劲挺拔。 八卦井为道家按八卦建造,阴阳互生,万物变化无穷,反映出道家思想和文化。龙眼泉为一左一右二泉眼,终年不涸,水清玉泽,据说掬此泉水沐眼,可明目养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736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