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多少高铁技术?

我国有多少高铁技术?,第1张

一、高铁技术

截至2014年,中国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形成比较完善的高铁技术体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策略,系统掌握构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并且完成构造速度350千米/小时动车组技术平台的搭建。《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发布,成为中国高铁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

2016年7月15日,两列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均以420千米/小时速度在郑徐高速铁路上完成安全交会,标志中国已全面掌握核心高铁技术,同时,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在全球高铁市场占据69%份额,成为世界高铁领跑者。

2017年6月26日,“复兴号”列车投入运营,装配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中国标准动车组所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国际兼容标准占16%,不同列车可以重联运行。

2018年8月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京沈高速铁路启动高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试验。

2019年6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40米跨1000吨运架成套设备投入使用,完成第三次突破高铁制架技术;9月底,京张城际铁路沿线5G信号基站全部开通。

截至2019年11月23日,中国已系统掌握各种复杂地质及气候条件下高铁建造成套技术,攻克铁路工程建造领域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全面掌握构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时、300至350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构建涵盖不同速度等级、成熟完备高铁技术体系。

二、速度记录

1998年6月24日,韶山8型0001号电力机车在京广铁路试验段中创下240千米/小时速度记录,成为中国首台高速机车;8月28日,“新时速”摆式列车(X2000)在广深铁路上投入运营,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千米/小时。

2001年1月9日起,“蓝箭”电力动车组在广深铁路上投入运营,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千米/小时。

2002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上的试验行车速度达到321.5千米/小时。

2010年12月3日,“和谐号”CRH380A电力动车组在京沪高速铁路上创下486.1千米/小时试验速度记录。

2014年1月16日,中国CIT500型高速列车在实验室内试验速度达605千米/小时。

截至2019年,中国高速铁路列车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居全球首位。

三、营业里程

截至2015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1.9万千米。

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超过2万千米。

截至2017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2.5万千米。

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2.9万千米以上。

截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3.5万千米

四、客运流量

2008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11日期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超过50亿人次。

2017年春运期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达1.8亿人次,占全国铁路客运总量51.4% 。

2018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全年累计发送旅客达20.05亿人次。

建设意义

中国早期和境外的批评者一直质疑在大部分地区处于发展中,国家建设高昂的高速铁路系统的必要性,而大多数务工人员则无力承担高铁的车票费用。

然而,中国政府已经表明,虽然高铁建设造价昂贵,但这些建设项目也会推动一些政策目标。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和流动频繁,因此对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高速铁路需求巨大,也为旅客提供快速,可靠和舒适的出行方式。

虽然中国大陆高铁的运营时间比发达国家要短,但“高铁经济效应”已明显显现,对沿线产业带和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培育,以及沿线地区人口流动速度提升和人口聚集,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高铁规模快速扩张的时期,高铁的空间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也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发动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提升铁路的运输能力,与就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以提高经济生产力和长期竞争力。

另外,高铁开通后,一些既有线释放了运能,缓解了货运能力长期紧张的局面,全社会人流、物流周转明显加快,成本有效降低,这对于铁路更有利可图。

2、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高铁建设创造就业机会,也推动了对建筑、钢铁和水泥行业的需求,短期刺激经济。其中,京沪高铁共聘用了11万工人施工。

3、促进跨城市经济一体化及二线城市的增长。

高铁的引入,使得二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增加59%,楼价也比预期平均实际增长4.5%。高铁的开通也产生“同城效应”,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快产业梯度转移,有效推动区域内产业优化分工,围绕构建高铁沿线产业链条,形成比较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的产业协调互补发展。

例如随着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的不断开通,带动了长三角地区协同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有效支撑并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各城市不同的产业体系等的发展。

此外,高铁也使中国人的生活半径和活动范围出现明显扩大和拓宽的现象,生活方式和节奏逐渐发生变化,催生出“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新职业,形成了“高铁社会”。

同时使老年人异地养老变成现实,如廊坊、昆山、德州等地的养老院开始吸引北京、上海的老年人,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舒适的养老生活。

4、支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电力动车组能源使用量比其他交通工具要少,并且可以从更多种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获取电力。而汽车和飞机没有这些特点,因为这些能源更依赖于进口石油。

5、发展高铁设备产业。

高铁的建设,也将中国发展成为高速铁路建设技术的主要来源国。中国的轨道装备制造商引进进口技术后,直接进入本地化生产过程,之后进行了技术转化,甚至开始准备出口海外,与外国供应商竞争。

在中车四方取得川崎重工业新干线E2型授权生产权的六年后,中车四方可以自行生产CRH2A列车,而川崎重工业也在高铁上结束与中车四方的合作。

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的高速铁路技术,可以承担从通信信号、工务工程、牵引供电、机车客车制造乃至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一揽子”出口。

6、拉动产业的发展。

高铁的建成,带动了冶金、机械、建筑、橡胶、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沿线城市旅游、餐饮、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例如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使两个直辖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多;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沿线城市成为承接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新平台。

7、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随着一些高铁线路客流量的增长,充分说明了高速铁路对人口流动具有显著的诱增效应,使原先鲜为人知或知名度高但交通不便的中小城镇成为吸纳人口的热点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

绝对是一流水平。

高铁速度世界第一。高铁里程与网络密度位居世界第一。运营量世界第一。而且准点率最高,事故率最低。

此外。中国高铁的建设经验也最丰富。无论是平原山地,高寒地区或热带地区,都有丰富建设经验。

当然这个一流水平不是全凭自己一家独自就做到的。而是通过开放式发展,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闭关自守闭门造车仅靠自力更生是绝不可能做到一流水平的。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中车(601766)、中国通号(688009)、思维列控(603508)、京沪高铁(601816)等

本文核心数据:高铁专利申请数量、高铁专利区域分布、高铁申请人排名、专利市场价值

全文统计口径说明:1)搜索关键词:高铁及与之相近似或相关关键词2)搜索范围:标题、摘要和权利说明3)筛选条件: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法律状态为实质审查、授权、PCT国际公布、PCT进入指定国(指定期),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是按照受理局进行统计。4)统计截止日期:2021年11月3日。5)若有特殊统计口径会在图表下方备注。

1、全球高铁行业专利申请概况

(1)技术周期:处于成长期

2010-2020年,全球高铁行业专利申请人数量及专利申请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尽管2020年受疫情影响,2020年高铁行业专利申请人及专利申请量仍呈现上升态势。说明全球高铁行业技术仍处于成长期。

注:当前技术领域生命周期所处阶段通过专利申请量与专利申请人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来分析。

(2)专利申请量及专利授权量:2020年专利数量保持增长但授权量有所下降

2010-2020年全球高铁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全球高铁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升至2849项。

在专利授权方面,2010-2019年全球高铁行业专利授权数量逐年增长,2020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20年全球高铁行业专利授权数量为1629项,授权比重达57.18%。

2021年1-11月,全球高铁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授权数量分别为798项和138项,授权比重为仅为17.29%。截止2021年11月3日,全球高铁行业专利申请数量为1.33万项。

注:①专利授权率表明申请的有效率以及最终获得授权的提交申请成功率。

②统计说明:如果2012年专利申请在2014年获得授权,授予的专利将在2012年专利申请中显示。

(3)专利法律状态:“有效”数量占比高

目前,全球高铁专利均处于“审中”和“有效”状态,两者高铁专利总量分别为3959项和9362项,占全球高铁专利总量的30%和70%。

(4)专利市场价值:总价值接近4亿美元,3万美元以下专利数量较多

目前,全球高铁行业专利总价值为3.95亿美元。其中,3万美元以下的高铁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1.04万项其次是3万-30万美元的高铁专利,合计专利申请量为2505项。3百万美元以上的高铁专利申请数量最少,为3项。

统计口径:按每组简单同族一个专利代表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并选择同族中有专利价值的任意一件专利进行显示。

2、全球高铁行业专利技术类型

(1)专利类型:发明专利占比过半

在专利类型方面,目前全球有7605项高铁专利为发明专利,占全球高铁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57%。实用新型高铁专利数量为5716项,占全球高铁专利申请数量的43%。

(2)技术构成:第一大技术占比超过20%

从技术构成来看,目前“E01D19/00

桥梁零件[2006.01]”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415项,占前十大技术申请量的3.12%。其次是“C02F1/00

水、废水或污水的处理C02F3/00至C02F9/00优先)〔3〕[2006.01]”,专利申请量为393项,占前十大技术申请量的2.95%。

(3)技术焦点:十大热门

全球高铁前十大热门技术词包括轨道交通、固定架、石墨烯、站台门、装配式、控制系统、机器人、连接板、测量方法、摩擦材料。进一步细分来看,高铁技术热门词包括高速铁路、高速列车、检测系统、受电弓、固定板等。具体情况如下:

注:旭日图内层关键词是从最近5000条专利中提取。外层的关键词是内层关键词的进一步分解。

(4)被引用次数TOP专利:两大专利被引用次数较少

一种高速动车组噪声源识别测试方法(专利号:CN103630232A)和一种四线无砟轨道路基桩板结构(专利号:CN204644799U)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两大高铁专利,两者被引用次数均超过25次。其它被引用次数前十大专利如下所示:

3、全球高铁行业专利竞争情况

(1)技术来源国分布:大部分均来源于中国

目前,全球高铁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中国,中国高铁专利申请量占全球高铁专利总申请量的99.52%其次是日本,日本高铁专利申请量占全球高铁专利总申请量的0.17%。美国和德国高铁专利申请量占全球高铁专利总申请量分别为0.13%和0.14%,占比较中国差别较大。

统计说明:①按每件申请显示一个公开文本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并选择公开日最新的文本计算。②按照专利优先权国家进行统计,若无优先权,则按照受理局国家计算。如果有多个优先权国家,则按照最早优先权国家计算。

(2)中国区域专利申请分布:江苏最多

中国方面,江苏为中国当前申请高铁专利数量最多的省份,累计当前高铁专利申请数量高达1876项。北京、四川当前申请高铁专利数量均超过1000项。中国当前申请省(市、自治区)高铁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还有山东、广东、湖北、浙江、上海、湖南和河南。

统计口径说明:按照专利申请人提交的地址统计。

(3)专利申请人竞争:西南交通大学夺得桂冠

全球高铁行业专利申请数量TOP10申请人分别是西南交通大学、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其中,西南交通大学高铁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340项。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二,其高铁专利申请数量超过250项。

注:未剔除联合申请数量。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7244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