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落最晚的城市,游客来到这里感觉像出了国,为何会有这种错觉?

中国日落最晚的城市,游客来到这里感觉像出了国,为何会有这种错觉?,第1张

记得小时候经常听爷爷奶奶讲他们过去的事情,直到现在还依稀记得他们说的那时的生活,那就是经常吃不饱饭。而且妈妈也常说她小时候经常饿着肚子去上学。转眼间,我已经三十岁了,现在我国和过去完全是提高了一个层次,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质量也相应的有所提高,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一有时间就会出去旅游,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国的旅游景点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多,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美景欣赏。然而,有个城市可能大家很少听说,那就是新疆的南边喀什,很多人到了这里感觉是到了国外,因为那里的白天很长,每天都是到了晚上11点才开始天黑。很多人一开始来到这里会很不习惯,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那里的日落最晚,这座城市是太阳最后落下的地方。所以天黑的很慢。

在国内,其他的城市刚刚天亮的时候,这里的夜晚才刚刚来临,也就是说,当你早上开始去上班的时候,这里的人们才开始睡觉。这种现象也只有在国外才有。然而中国也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由于它的地理位置独特,它处于四个国家接壤的地方,所以正好是时差转变的地方。

而且喀什的风景也是很美,有种异域的风格,来到这里,不仅时间上让你觉得像是身处在国外,就连当地的建筑也是感觉像是来到了国外。并且这个小小的城市,经济发展的也是很快,这也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来这里旅游,感觉肯定和你去国内其他地方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1

与巴桑一家分别时,他简直像个成熟的壮年,反倒是我,居然流下了惜别的眼泪。他的小手挥舞着,坚强的像一面旗帜,指挥着我们前行的路。后视镜里除了巴桑,还有渐渐远去的冈仁波齐,承载着许多人的祝福与梦想,也承载着我们这两天的记忆。

沿219继续西行,此时大约17点钟,太阳还在头顶驻足,我不得不放下遮阳板,以遮蔽藏区刺眼的阳光。

大约19点,我们拐上705县道,沿着盘山路缓缓前行,这座山在这里显得极其突兀,山的东侧是广袤的平原,相比藏区其他地方的山路,显得好走很多,大约是因为新修的路的原因吧,连山都显得崭新。

爬过蜿蜒的山路,过了垭口,便一路向西北方向。此时正值傍晚,这里与中国北京的时间相差大约两个时区,加上是五月中旬,这里的日落时间差不多是22:30。

夕阳西下,红彤彤的天空像是炙热的火焰,路的南方,是重山峻岭,远处几座雪山映在晚霞,也有“日照金山”之美景。我们被眼前的旷野所沉迷,竟忘记在赶路,几次驻足。

到达札达时,已近深夜。札达县海拔不高,车窗外一副温暖的景象。天空干净得像一面湖,湖中心的月,着实是一盏灯,晕开了彩虹似的光,几朵云彩围绕着,淡淡的,透过云彩的熠熠星光像滴落的水晶,伴随着月光,大约是某个星球上有着特殊的物质,竟散发出七彩色的光,将整个夜空点亮。

刚进札达县,便接到了伦珠的电话,伦珠一口蹩脚的普通话让我愕然:你们好!这时间,该到札达了吧?

阿宏说,这就是巴桑给我们讲的那位小喇嘛吧?他叫什么来着……?

我叫伦珠。

伦珠,在藏语中是“天成”、“圆满成功”的意思,他大约16岁,别看年龄小,与巴桑却是忘年之交。巴桑一句话带过,说伦珠救过他的命,是他的救命恩人,具体没再细说。伦珠强调起来了:就是巴桑那小混蛋,不是我,他早都一命呜呼了!

我们哈哈大笑,说:你怎么知道我们到札达了?你在哪里?

“我在托林寺,你们过了札达检查站,进来之后沿最北岸这条路,就可以到了。”伦珠的语调抑扬顿挫,却没有扬在点上。

“我们先找地方住下,明天再去叨扰。”我客气的说。

“不用,你们可以住在我们家!”伦珠说着话,我们能看到他仿佛看到我们一样,也是张开着双臂,挥舞着。

按照伦珠说的路,我们来到了一座寺庙——托林寺。

托林寺

伦珠早早的在等着我们,寺庙门口是自行车与摩托车的车位,斜倚着,狭长且整齐。我们将车子停在门口对面的路边,下车与小我们十几岁的“小主人”握手,他身披一件标准藏红色僧袍,极短的头发,像是有几天没去打理,一手拿着转经筒,轻轻地摇晃着,一手在胸前,彬彬有礼。见了我们,甚是亲切。

寺庙的门并不大,两三个人并排未必能过去——约一米多点的门框。我们到的时候,寺庙还在修缮,东半边围着简易围挡。大门是标准的“古式建筑”,自地面到白墙红顶,再向上,共六个“阶梯”式的墙体,一层比一层高出一截,红彤彤的墙面,在月光下尤为庄重。在大门的正上方,三个大字“托林寺”更为神圣。

托林,意为飞翔在空中永不坠落,所以托林寺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机缘,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兴佛,托林寺距离谷歌王朝不到20公里,如此也便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的中心。历经千年的自然破坏,但至今保存完好。

托林寺始建于公元996年,北宋年间,是古格王朝(公元10世纪——公元17世纪)在现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由古格王国国王益西沃和佛经翻译大师仁青桑布仿照前藏的桑耶寺设计并建造。

伦珠介绍完了托林寺,便带我们到偏殿用餐。伦珠说:甜的咸的?

外来至藏区的内地人,大多都能接受咸的酥油茶,至少我们四个如此,浓厚的奶香味,加上沁人心脾的茶香,让人百喝不厌。

伦珠又端来几碗藏面,说:吃了面,就先休息,明日你们有什么安排?

阿宏说:去古格王朝看日出吧!我们查了地图,不远,差不多20公里,七点多点日出,我们六点起床就可以去了。伦珠说我陪你们一起吧,没有一个解说,你们看到的只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疮痍。

这个向导比巴桑尽责,这话可千万不能让巴桑听见,他稚嫩的双眼肯定会委屈至极。

2

次日一早,我们到达古格王朝时,几辆车已早早儿的停在路边,高高矮矮的几座山丘,围绕在昔日辉煌的古格王朝下,像是城外的官兵,各个威武。

伦珠说,古格王朝可追溯到象雄国,大约从公元9世纪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被推翻后开始建立。从建立到公元17世纪的突然消失,前后共世袭了16任国王。

吐蕃王朝的末代国王朗达玛,是一个反佛分子,在他的统治下,残忍杀害了很多僧人,并且毁坏了很多寺庙。有不少的僧人因避难而来到了西藏的阿里地区,因为阿里地区地处当时西部的边境,地势险要,又受印度的影响,加上当时在阿里地区为盛行的苯教发源地,因此成为各种僧人的避难圣地。

黎明前的古格王朝遗址

在公元843年,朗达玛大势已尽,被一位僧人刺杀。此后的四年,内战遍地开花,更是消耗了吐蕃王朝的势力,也元气大伤,直到公元847年,一场大规模的平民起义,彻底瓦解吐蕃王朝。但此后的数年间,大小有七个王国在西藏处于“七足鼎立”的局面,一时难以收拾。

土蕃王朝末代末代国王朗达玛有两个儿子,一位叫云丹,一位叫奥松。二人为争夺朗达玛的王位而不惜自相残杀。奥松之子贝考赞被奴隶的起义军惨遭杀害,而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见父亲死亡,无力回天,便带着包括父亲留下的三位大臣共一百多随从投奔阿里部落,并迎娶当地部落头头的女儿,在之后的几年中,吉德尼玛衮坐上了阿里的王,并将阿里一分为三,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而古格王朝,便是吉德尼玛衮的幼子德祖衮的封地。

古格王朝

自此,古格王国开始。

清晨的风,也暖暖的,吹在脸颊,没了刺骨的感觉。太阳渐渐升起,眼前一片土林景象,来到札达,除了古格王朝遗址、托林寺,就是土林了。土林的行程大致是因为远古时期造山运动的影响,湖底沉积的盆地到地质变迁抬升后,长期受流水的冲刷,加之逐渐的风化、风雨的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更大原因是由于降雨的冲刷,雨水自上而下的冲刷形成的景象远看像一株株树木,高低错落,像是树林,因此而得名“土林”。说起来倒也与新疆罗布泊的雅丹魔鬼城有些类似,土林在札达县随处可见,站在古格王朝遗址的“山腰”处,围绕着王朝的一圈,绵延不断,蔚为壮观。

伦珠说,我们现在可以爬上这座山,他指向古格王朝。难以想象,这座“小山包”式的宫殿,到底蕴藏着多大的秘密,纵观古格王朝的历史,最神秘的并不是他的建立与消亡,而是诺达的王朝、拥有着十几万人的王朝、一个拥有如此灿烂文化的王朝、一个成熟的王朝在一夜之间完全消失,在之后的350年间无人发掘其遗址,甚至无人知道他的存在。这里有着近四百年前至今保存完好的街道与建筑,保留着灿烂文化时期的壁画与艺术风格。至今不能了解,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顺着伦珠指的方向,在夜色中隐约能够看到整座遗址建在一座山上,这座山上下高三百多米,与周围的土林混为一色,全部为土质架构的洞窑、象征着权力的建筑。除了东侧的一处寺庙保存尚数完整外,其余的窑洞几乎残破不全,难以想象数百年前生活于此的人们的日常,是多么的有序。

现在能看到的是上下大致的三层,伦珠说最上面的是王宫,中间的是寺庙,而下层的才是民居,也就是平民住的地方。而在四周的外围,还有城墙与碉楼。我们首先来到了位于遗址东侧的这间寺庙,寺庙紧闭着门,门口两侧均有石碑,一侧为汉语,一侧为藏语,汉语的碑面上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格王朝遗址”,相信藏语的意思应该也是如此。

此时天空露出了鱼肚白,太阳跃跃欲试,喷薄欲出。

迎着光,古格王朝散发着金色的光芒,站在这座遗址的山腰,黑黢黢的洞窟随处可见。身后的一个个洞窟代表着一户人家,我尝试俯身探访其中一处,只因这里太过狭小而放弃。经过伦珠指引,我才发现,每个洞窟的“门口”,都有一个编号,类似于现在的门牌号。透过门口,里边大约能躺下一两个人,墙壁上有几个被凿的深约十厘米、二十厘米见方的小洞,猜测是放置个人物品的。一个洞窑尽是如此了,只能勉强躺下两个人。

像这样的“人家”,大大小小估计不下千眼。

继续向上走,洞窑的面积越发大了起来,不禁感叹,那时的阶级分得还是很细的。

在古格王朝正中,是一座十几米高的“石头城”,这座王朝除了山顶的王宫和寺庙是由石头建造其余的都是由土建造,而在正中央怎么会出现一座“石头城”呢?下文会有解释。

中层的是寺庙,山腰中有两条隧道是互通的,并且直通山顶,应该是便于“王”来寺庙祭祀。绕到山的北侧,满是鹅卵石的通道并不平整,像是经过一场激烈的格斗,斑驳的墙上也并不规整,刀枪剑影掠过的疮痍犹存。走过崖边通道,一路向上,道路变得宽敞,再往北不远,地面高出道路一截,豁然开朗——坚固的四四方方的庭院,一人多高的土墙,一圈有六扇门——这里便是当年国王与大臣们的“会议室”了,许多大的决策都在此定论。穿过议事厅,就来到了山顶的“护法神殿”。护法神殿深红色的房顶显得压抑且鲜亮,四周的壁画保存完好,色彩大胆,标准的藏式壁画。壁画的主体部分大多是密宗男女双修佛像,画风与色彩极为尖锐。而壁画的下半部分,却毫无保留的展示出了生活与底层人民的“地狱之苦”,妖魔鬼怪一样不少,除此之外,还有各式的刑罚的展示,隔着一千年的墙体都能感受到藏不忍赌。墙体上壁画的边则蔚为动人,一长排的数十位的妩媚动人的女子,仪态各一,无一雷同。

穿过护法神殿,便可来到遗址的顶端。古格王朝虽然不是仓央嘉措口中的“雪域之王”,倒也颇有几分壮阔。站在最高处看周边的土林,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山下的子民皆在脚下,正东望去,左侧依靠象泉河,有些干涸的河床裸露,倒也给这里增添了历史色彩。仿佛我站在这里,我就是王。

这里有一扇并不显眼的小门,门口一个很小的牌子曰“冬宫”。沿眼前略显平摊的台阶,可以深入山内,随小路进来,台阶忽地极为陡峭,只能容得一人上下,建议体重高于180斤的大哥哥们不要来此。台阶像羊肠小道,蜿蜒数十米,台阶的尽头是一处山洞,豁然开朗。山洞周边粗略计算有数十间房屋,屋顶低得压抑,好像打个喷嚏就能不小心磕到脑袋。穿过这个迷宫一样的山洞向光亮处走去,透着清晨的日光,竟有种如梦初醒的错觉。我来到阳台,窗外的一切再一次映入我的眼帘,万千子民望向我,呼吁着大王万岁!迎着和煦的日光,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我抬起手遮住阳光,顺道给万千子民挥手致意。

就在三十年前(公元1985年),消失了300多年的古格王朝作为遗址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经过近十几年的不断发掘与恢复,考古工作者也为大家揭开了这座王朝的神秘面纱。

古格王朝的雕像在上层尤为常见,多为金、银质,其中成就最为显著的就是被世人成为“古格银眼”的雕像,用白银镶嵌的铜像的眼睛,右手张开,掌心向前,左手轻掩右手,栩栩如生。

伦珠一边像百科全书一样解说,我们问及的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我说:你是从哪里学得的这里的历史?伦珠笑笑不说话,隔着窗外望向远处的土林,说:别看我小,我从小跟父亲满西藏的跑,整个西藏哪里我都去过!

我说,你与巴桑?是在神山相遇的?

伦珠哈哈大笑起来,说,不是冈仁波齐,是在佩枯措。那年我与父亲去尼泊尔,在去吉隆县的路上碰到了他们。他们从尼泊尔回程,在佩枯措歇脚时补给被野生动物叼走,还险些丢了性命。我们听到呼救时将车子开下路基,吓退了那几头狼。这才救了他们。

原来如此。

3

下山时,太阳已老高。我们在回札达的路上,还在回味着古格王朝的兴盛及瞬间的消逝。公元17世纪时,古格王朝里已经有了来自于西方的传教士,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古格的王开始借助西方传教士的力量以削弱与他矛盾较深的宗教领袖——其实就是国王自己的弟弟——领导下的佛教的影响。

也就是在公元17世纪中叶前夕,大约是1633年,僧侣们发动叛乱,以抵抗来自于国王对于藏传佛教的压迫。古格国王的弟弟勾结了与古格同宗的拉达克王室,从而利用拉大克王室的军队来攻打古格,意在推翻古格王朝的“残暴统治”,于是,一场不能平复的暴乱迅速在古格爆发。

当我从狭窄的隧道上到山顶,在山顶俯瞰这座建于山上的城池。左侧是悬崖,悬崖下是象泉河,山的背后同样也是陡峭的壁坡,右侧有一间寺庙,想要从寺庙攻打到山顶,显然并不可能——事实上,通往山顶的路,就只有那一条有着刀光剑影的狭长过道。也是因此,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国王的弟弟与拉达克都没有得逞。拉达克在攻城的间隙,将住在最底层的老百姓的“洞窟”相继摧毁,而在山的半山腰修建了一座石头楼,而拉达克的想法是当自己建的石头的楼与山顶一样高的时候,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拿下古格了。

站在王宫俯瞰古格王朝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这座石头城的遗址,位于王朝正中,大约十几米高,在没有修到与山顶同高的时候便停止了工程。相传,之所以建筑戛然而止,有两个版本。第一种是由于拉达克人强迫古格的老百姓们给拉达克修城从而攻打自己的王国,老百姓夜以继日的工作,边工作边痛苦的呼喊,这种凄惨的呼喊被国王听到,国王怜惜自己的百姓,于是纵身一跃,跳下悬崖,国王一死,古格城自然也就破了;第二种说法是说古格国王也是为了怜惜百姓而投降。有据可查的是杨公素在《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西藏地方斗争史》及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中记载,古格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及全部家眷被拉达克人押回拉达克的都城列城关进了监狱。

而在位于古格王朝旁的一处纪念碑,证实了这一点。纪念碑上这么写:

西藏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藏尸洞

藏尸洞是古格王朝的最后遗迹,位于古格故城北面600多米的山沟里。洞穴开凿在离地表3米的崖壁上,洞口仅宽0.8米,高1.2米,该洞有三室,主室面积约10平方米,洞内堆满了两三层尸体,但没有一具完整的,更奇怪的是看不到一具头骨。

但是,据碑文显示,三室,主室十平方米,高1.2米,显然装不下十万具尸体。而现在又没有古格人的后代,方圆暂且没有发现另一个大规模的“藏尸洞”,那么当时十万之众的古格王朝,怎么说消失就消失,而且会消失地无影无踪了呢?

我一再问伦珠,伦珠一直摇头,说,现在的古格王朝周边是大片的沙漠,土林也是一点点形成的。父亲说当时肯定有着田,或是牧场,要么十万之众的吃喝无从保证。正说着,我们到了托林寺,我们在这见到了伦珠的父亲。

伦珠的父亲很高,大约一米八到一米九,浓密的络腮胡,黝黑的脸庞显得并不那么地“凶神恶煞”,一身休闲装,脚蹬一双闪亮的铆钉皮靴。递来一支烟,说:弟几个来玩?伦珠带你们去了古格?

我们接过烟,我则卡在耳朵上,说:伦珠这孩子可以啊!博古通今。

“他知道的那点儿东西也就给外来人说道说道,但是古格里边的事儿可多了去了!”

“那……叔叔?我可以叫您叔叔?”我说,“那您说说古格王朝是如何一夜之间消失不见的?”刚说完,我便后悔了,有点抬杠的意思,我忙改口说,“您有什么见解?或是什么有力的传说?”

“那你可难到我了,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不过……我看你也不大,你就叫我大哥吧,我是84年的,你是?”

我们目目相觑,哈哈大笑起来,我们各个85年前后的人。

“古格王朝,当年的战争与屠杀不足以毁灭已经发展700年的文明,当硝烟散尽,十万人也消失不见。如果是大规模的迁徙,那么肯定会有后裔知道这段血的历史,不可能十万人的后裔每个人都闭口不谈。还有的猜测是大规模的瘟疫,但十万之众也肯定会有幸存之人,再怎么,也不能在一夜之间迅速消失于这个世界上……”伦珠的父亲一口口抽着烟,深吸着一口气,吐出的烟雾仿佛他就是古格的王,在痛惜着自己经营数百年的基业怎么就不见了呢?

“这完全没有理由,任何一种灾难,都不足以摧毁发展了700年的繁荣、富强的文明,而让他彻底消失,而且是350年如一日的完全淡出世人是视线之外。因为古格王朝遗址,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并出土的!”他接着说,接着抽着烟,接着吐着雾。

我们带着满腹的疑问,离开了古格,也离开了札达。路上看着一处处的土林,仿佛像伫立着的人像,一个个都齐刷刷的望向古格遗址,望向这里曾经的辉煌。

古格王朝遗址

日出代表着一天的开始和结束,尤其是日落的景色非常迷人。是很多情侣想一起看的风景之一。中国也有很多日落景点。爱彩美整理了中国最美的十大日落观赏地。我们来看看这些观赏地都在哪里。请查看本指南。

中国十大最美的日落观赏地

1.黄山

作为中国世界自然和世界文化的双重遗产,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作为中国十大最贵景点之一,迎客松是黄山最典型的景观。除此之外,还有五个独特的瀑布,三十六峰,三十六峰。

2.华山

华山位于山西省华阴市。这个景区有五大山峰,每个山峰都有独特的景观。南峰是最高峰,也是欣赏日落的最佳地点。华山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3 .湛江

湛江位于中国的南部,属于广东省管辖。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湛江很多地方都可以欣赏到夕阳的景色,尤其是黄金海岸海景长廊,它是湛江八景之一,也是湛江的知名地标。

4.西湖

作为不收费的国家5A级景区,得到了游客的高度评价。杭州西湖公园有100多处景观,20多座博物馆,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欢赞美的景点之一。

5.普陀山

普陀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供奉着观音菩萨。相传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地理位置优越,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靠近大海。

6.泸沽湖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和云南省的交界处。是两省共管的景区。这个景区生活着七个民族,充满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泸沽湖四面环山,自然风光非常美丽。

7 .青海湖

青海湖,中国最美的十大日落观赏地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的鸟类也很多,总数约16万只,非常适合鸟类在这里生活。

8.阿里山

阿里山,位于中国台湾省,有18座高山。日出,作为阿里山五大奇观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竹山观日楼是阿里山看日出的平台,日出时间会随着季节变化。

9.三亚亚龙湾

亚龙湾有7000米长的银白色沙滩,海水下有很多珊瑚。游客可以透过清澈的海水欣赏美丽的珊瑚,也可以在亚龙湾公园欣赏美丽的日出。

10.四川月亮湾

四川省红原县月亮湾作为中国十大最美日落观赏地之一,是一处大型草原生态景区。夜晚,夕阳的余晖和月亮湾交融在一起,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6474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