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是什么地方的人?

舜是什么地方的人?,第1张

舜生于姚墟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 ,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轩辕黄帝九世孙,是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舜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故后世以“舜”称之。舜帝三十三世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在陈地建立陈国。

三皇五帝之一。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后世以“舜”简称,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重要奠基人。

扩展资料:

五帝指五方上帝,后演变为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世本》、《大戴记》、《史记 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而《礼记 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中国从秦朝开始,合并、统一祭祀礼仪,“五方上帝大祭祀”、“山川五岳”等大祭祀的传统,据传始于秦始皇,从此结束了混乱的局面。秦朝仅仅是简单合并,由于祭祀礼仪制定中,有很多术士参与,神仙迷信色彩浓厚,祭祀中,等级仍很混乱,以祭山为主,尤其以泰山为最重要。祭祀山川用牛,而祭祀上帝用马,与“周监二代”一样,秦朝祭祀,马比牛更加尊贵,为“第一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舜

尧舜禹都是哪里人

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他的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

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今山西垣曲东北) 禹的先祖传说住在河套一带,禹的时候迁徙到今河南西部 尧舜禹各指什么地方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

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史记》说舜名重华,晋代皇甫谧又说他字都君。舜又称虞舜, 禹,通常尊称为大禹,与尧舜并为传说中的古圣王,又相传为夏王朝的开国君主。《史记》说他名文命,《帝王世纪》说字密。“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但一般称作夏禹,是先秦时期以国为氏的习惯。 汤,商朝的建立者,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作唐、太乙,一称高祖乙。 尧舜禹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哪里

尧舜禹是古代中国历史中,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的运城和临汾(古称河东地区) 。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尧冢也有好几处,如:山东菏泽、山西临汾,历代也多以这里为主进行祭祀活动。

现在山西临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古书说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说,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 炎帝黄帝尧舜禹在山西境内的传说,遗址和地名

曲沃黄帝庙,高平炎帝陵,临汾尧庙,历山舜王坪,河津禹门口,芮城大禹渡等。

尧舜禹时期荆山是现在什么地方

我国有五座山叫荆山,尧舜禹时期的应该是下面这座吧

山名。在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南。相传禹铸鼎于此。 《书·禹贡》:“导岍及岐,至于荆山。”孔颖达疏:“《地理志》云:《禹贡》北条荆山在冯翊怀德县南。”《后汉书·郡国志一·冯翊》刘昭注引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禹铸鼎於荆山,在冯翊怀德之南,今其下﹝有﹞荆渠也。” “妫芮”是什么意思,在尧舜禹的时代是地方名吗

“妫芮”指指妫水隈曲之处,也称妫汭,在尧舜禹的时代是地方名。

出处:《尚书.尧典》

原文: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

帅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张,象傲。克谐,以孝蒸蒸,义不格奸。”

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嫠降二女于妫芮,嫔于虞。

译文:

尧帝说:“啊!四方诸侯,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有谁能够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方诸侯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登上帝位。”尧帝说:“那你们这些地位显赫的人也可以从地位卑微的人中推举贤良。”

于是众人提议说:“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人,其处境困苦,叫虞舜。”尧帝说:“是啊,我也听说过这样个人,他究竟怎么样?”四方诸侯说:“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其父亲心术不正,其母亲喜欢说谎,其弟弟象非常傲慢。但舜却能和他们和睦相处,他用自己的孝行感化家人,使他们不至于沦于邪恶。”

尧帝说:“那就让我来试试吧。”尧帝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便通过她们考察舜的德行。于是尧帝命令两个女儿到妫水之湾,嫁给虞舜为妻。

扩展资料: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四方诸侯推荐舜时说的“其父亲心术不正,其母亲喜欢说谎,其弟弟象非常傲慢。但舜却能和他们和睦相处,他用自己的孝行感化家人,使他们不至于沦于邪恶。”是从父母兄弟的角度来观察舜,下令两个女儿嫁给舜,是从妻子的角度来观察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

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虞舜简介 舜(shùn):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传说姓姚,名重华,字都君。出生地在诸冯(诸城)或者姚墟,为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禅让”为有虞氏首领。治都蒲阪(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尊号有:帝舜(舜帝)、大舜、虞舜。

虞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三皇五帝之一,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字都君生于姚墟、诸冯,故姚姓,今浙江余姚兰江街道冯村。舜,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死后,禅位于禹。由于虞舜的治国功绩,华夏地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故世称“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据《礼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候”。这是关于古琴的明确记录。在琴曲方面,虞舜有作品《南风歌》与《思亲操》。

《南风歌》表达的是舜广开视听,求贤若渴,恭己无为,乐化天下之心。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思亲操》表达的则是舜怀念父母之心。所谓“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渴力以事父母”,“后践尧祚而有天下,亲已不存”……

在唐代以后定型的古琴形制中,亦有“虞舜式”琴形。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由于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济南南郊的千佛山,古称历山,又称舜山、舜耕山)耕耘种植,在雷泽(在今山东荷泽东北)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又传说是舜代替尧摄行天子之政,虽有天子之权,而无天子之号。与此二说差异甚大的一个传说是,舜将尧囚禁起来,还不让其子丹朱与他见而,舜自己做了天子,类似于后代的宫廷政变,篡权夺位。

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政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过,传说中舜的都城与尧的都城不在一个地方。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皇甫谧所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山,称为“零陵”。但是,对于此一说,却有颇多疑义。首先苍梧于当时乃荒芜之地。既非经济、文化中心,也非抵御外族的军事要地。舜当时已近百岁高龄,没有理由巡视至此。其次,舜定都蒲坂,即今山西永济县。与苍梧相距数千里。以当时的交通情况,舜若想来回一次,须得花上数年时间。况且,舜乃南巡,苍梧或许并非终点,而年近百岁的舜绝无那样的体力与精力,进行如此长征般的南巡。综上所述,有人提出一个观点:舜当时远行,肯定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或是武装押送,不得不去或是后有追兵,盲目逃生。两者当居其一。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6107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2
下一篇 2023-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