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是多长时间,古人是怎样计算时间

半晌是多长时间,古人是怎样计算时间,第1张

1、半晌时间上是指好长一会儿;许久或者是半日、半天。

例如:

(1)好长一会儿;许久。

①明 施耐庵《水浒》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梁中书听了,沉吟半晌。

②《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李承祖道:‘如此便怎么好?’和尚沉吟半晌,乃道:‘不打紧!’

③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六回:吕、却二人览书,半晌不语。

④巴金 《砂丁》:“听了她的这番话,他呆了一下,埋下头半晌都不说话。” [1]

(2)半天;半日

前~∣后~∣他想了~才想起来∣前~我在学校里,后~我在家里。

2、古人计算时间的方法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这里说的“时辰”,指的是时段。

(1)十时辰制

据《隋书.天文志》,白天的五个时间节点为:朝、禺、中、晡、夕;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为:甲、乙、丙、丁、戊。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逐渐转变为夜间安全巡逻时的附加授时节点,称为五鼓、五更,一直延续到清末。

(2)十六时辰制

《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记录十六时辰的十六个时间节点中的十五个: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晡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

(3)十二时辰制

西周开始,中国的历法逐渐稳定了一岁十二个月的概念。以日比作岁,也采用十二时辰划分一日、并将日期切分点(换日点)固定在夜半。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时间节点(起点),为十二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逐渐词不达意,遂改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晚上十一点为子时、凌晨一点丑时、凌晨三点寅时、早晨五点卯时、上午七点辰时、上午九点巳时、中午十一点午时、下午一点未时、下午三点申时、傍晚五点酉时、晚上七点戌时、晚上九点亥时。

扩展资料:

半晌午: 方言,约指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

上半晌、前半晌:前半晌儿; 〈方〉午前;上午;上半天。

下半晌、后半晌:后半晌儿; 〈方〉午后;下午;下半天。

晌午:称中午。

后晌:指晚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半晌 百度百科_古代计时

“半晌时间上是指好长一会儿,许久或者是半日、半天。

     上半晌、前半晌:前半晌儿属于方言,午前上午上半天。下半晌、后半晌:后半晌儿属于方言,午后下午下半天。出自明朝施耐庵的《水浒》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梁中书听了,沉吟半晌”。释义:梁中书听了这句话之后,沉默了好长一会儿。常见词有:晌午。”

     半晌时间上是指好长一会儿;许久或者是半日、半天。好长一会儿;许久。

①明 施耐庵《水浒》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梁中书听了,沉吟半晌。

②《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李承祖道:‘如此便怎么好?’和尚沉吟半晌,乃道:‘不打紧!’

③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六回:吕、却二人览书,半晌不语。

④巴金 《砂丁》:“听了她的这番话,他呆了一下,埋下头半晌都不说话。”半天;半日

前~∣后~∣他想了~才想起来∣前~我在学校里,后~我在家里。

2、古人计算时间的方法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这里说的“时辰”,指的是时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105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30
下一篇 2023-03-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