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拐在什么地方

二十四拐在什么地方,第1张

黔西南州晴隆县。

简介:“二十四道拐”是地名,也是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古称鸦关,当地人又称之为半关,是在晴隆县境内的古鸦关驿口凿山开路建成的盘山弯道,长约4公里,每道拐仅几十米长,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贵阳以西黔滇公路最为险要的咽喉要道。公路二十四道拐,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次年竣工。明清寺宇石刻,均在筑路时毁损。民国16年(1927年)贾善祥奉省主 席周西成及贵州公路局局长马怀冲(睛隆人)之命,进行踏勘。民国24年(1935年),工程师周岳生领队,再度进行勘测设计,同年,由西南公路局局长曾养甫督工动工,于1936年竣工,是黔滇公路的必经之路。 二战时期,“二十四道拐”是美国援华物资送到前线的必经之路,为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当时被誉为“抗战生命线”。日寇曾多次派飞机对二十四道拐公路进行轰炸,欲截断黔滇咽喉。1942年,美国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贵州睛隆修筑滇黔公路,驻扎在沙子岭3公里处(又称美国车站),用美国制造的水泥砌挡墙,对二十四道拐进行维修,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完成了修路任务,保证了运输畅通。

24道拐在贵州省晴隆县。

二十四道拐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古称鸦关,当地人又称之为半关,是在晴隆县境内的古鸦关驿口凿山开路建成的盘山弯道,长约4公里,每道拐仅几十米长,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贵阳以西黔滇公路最为险要的咽喉要道。

二十四道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恍如一条巨龙。二十四道拐公路依山而建,工程艰险,山势陡峭,弯道频繁。均集中在一个平坡上,极富视觉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具有极强的挑战性,是汽车爱好者,特别是汽车赛手梦寐以求、不可多得的天然汽车赛道,以其雄、奇、险、峻,成为汽车运动的天堂。

二十四道拐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

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由二十四道拐公路、观景台、安南古城、美军加油站、马帮山寨、史迪威小镇等组成。其中二十四道拐公路是景区核心部分。

二十四道拐地处云贵高原中部、苗岭山脉西部,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面,黔西南州也称金州,古金州十八景之一的翠华晴隆就是指晴隆,“晴山千峰翠,隆地万物华”就是晴隆名字的由来和赞美。晴隆位于贵州、云南、广西三省结合部,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二十四道拐建在晴隆就是一大佐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073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9
下一篇 2023-03-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