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的故土在哪里啊?

刘基的故土在哪里啊?,第1张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是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又有军人的勇武精神和敢作敢为的魄力。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由于胸怀民族大业,放眼千古兴亡,传达豪情义愤,他的词豪放磅礴,沉雄悲壮,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问答句,先问后答。

“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另外,这句话是杜甫《登高》诗中的,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用了现成的句子摆在这里,很合适。“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问答句,“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人家的话;这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问答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又是人家的话对衬起来了。

“天下英雄谁敌手”也隐含着一个典故。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曾经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指刘备。)这里辛弃疾运用原话,再加上孙权,成为三人。

“年少万兜鍪”,这句话为什么不说一万个士兵,而说万兜鍪呢?这就是以物代人,因为士兵的特征,除了战甲以外,头盔也是特征之一,所以拿头盔当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辛弃疾的这首词的语言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而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总的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不管怎么说,他把词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词不仅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833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