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计次票正式推出,这种票种是如何造福上班族的?

高铁计次票正式推出,这种票种是如何造福上班族的?,第1张

      最近,高铁的有关部门推出了计次票,目前只支持京沪高铁、成渝高铁,其中京沪高铁有计次票(20次/90天),成渝高铁有计次票(20次/90天)和定期票(60次/30天)。在这几个地方的小伙伴可以提前体验一下计次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这样的机次票主要是方便了我们的上班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计次票能够降低我们的交通费用,当然,降低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乘坐满20次或者60次。

     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购买计次票的价格比分开买20次的高铁票,要便宜一些。

     如果我们的出行需求或出差频率比较大,这样的计次票会降低我们在交通方面的支出,当地我们的花费,我们可以用这点钱买一杯奶茶,多好啊!

     其次,我们会发现一些高铁票会比较难买,甚至需要我们去抢票,而这样计次票的推出则会降低我们的购票难度。

     像我这样每年都会坐高铁回家,而高铁票每年我都需要去抢。有了这样的记次票,上班的小伙伴就不需要每天来抢票,只需要购买一次这样的计次票就能使用20次。

     计次票推出,极大的提高了我们铁路方面的服务 ,我国的高铁世界第一果然名不虚传。最后,这样的车票主要是针对每天往返在两地的上班族,像从北京需要往返天津、需要往返河北的小伙伴。

我认为这个方式不适合大多数人,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想着所谓的跨市上班甚至跨省上班。

在年轻人群体当中,有些年轻人会考虑通过跨省上班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同时也会选择在一线城市附近买房。以我个人来看,如果一个年轻人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子的话,这个年轻人需要综合评估自己到底适合需要在哪里发展与生活,同时也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跨省上班的方式来工作,这个方式也只会让自己非常劳累。

跨省上班其实会非常辛苦。

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如果一个人选择跨省上班的话,这个方式毫无疑问会让一个人的生活非常辛苦。即便一个人选择通过坐高铁的方式来上班,这个人每天需要通勤的时间就会达到一个小时以上,甚至有可能会达到2~3个小时。与其选择通过如此长的时间来上班,我个人认为这个方式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跨省上班会让一个人非常心累。

除了时间上的辛苦之外,我认为跨城上班会让一个人非常心累。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年轻人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子,年轻人完全可以选择回到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城市工作,根本就没有必要在一线城市死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一个人跨省上班的时候,这个行为本身就会让一个人非常心累,同时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个人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跨省上班并不利于一个人的个人工作与生活,特别是对那些上班时间特别长的人来讲,这个方式毫无疑问会让一个人的心情因此而受到影响,这个人的正常生活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所以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去推崇所谓的跨省上班。

于12月24日早上,成渝高铁的首趟复兴号动车组从成都东站出发,经过了一小时的运行时间,成功的抵达到了咱们重庆沙坪坝高铁站。从此该起,成渝两地实现了高铁公交化运营的一个小时的直达运营时间。这个消息发出无疑是对咱们成渝两地往返的上班族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因为高铁运营时间一个小时化。可以让很多的上班族当天往返于成渝两地之间。给我们上班族提供了非常非常大的方便。特别是对于那种身在重庆而在成都上班的上班族来说。可以当天就往返于家和工作地之间。这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家庭关系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对于个人而言能够更好的照顾好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妻子孩子。对家庭而言也能够拥有良好稳定的温馨家庭,能够减少家庭的矛盾冲突。

截至目前为止,中国铁路集团在成渝高铁上安排了动车组87.5对。从而呢,优化了运输组织,然后呢加密了列车开行频率等等。达到了成渝间的高铁动车组的开行间隔时间,大概为每20分钟就可以开行一趟。也实现了高铁,公交,地铁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大融合形式。也进行试点“静音车厢”。极大的优化了咱们的行车环境。提升了高铁的服务质量等等。 促使了咱们成渝高铁之间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在成渝高铁的大提速当中。同时也能够看出我国在高铁领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铁已经作为了中国的一张非常响亮的名牌。

在成渝高铁的大提速中,让全长299.8km的间隔在一小时时间里面就能够到达。从而也能够促进成都和重庆两座国际大都市的文化与经济交流。促进两座城市之间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8136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