萼楼是指古代写诗填词的地方吗?

萼楼是指古代写诗填词的地方吗?,第1张

没有这个词,但有花萼楼。不是专门写诗词的。 唐玄宗建过花萼楼。唐 元稹《连昌宫词》:“往来年少说 长安,玄武楼 成 华萼 废。”现在的广东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有花萼楼,距县城有45公里,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因为所建圆形楼形似花萼,又取兄弟邻居相亲相爱之意,所以取名为花萼楼。花和萼互相扶持依存,所以古人用来比喻兄弟。

那一日是九月九,洪州都督阎某因为重修滕王阁而在此处举办宴会,邀请了不少江左名儒、士夫秀士。而王勃正好在这一天在去交趾看望父亲的途中路过此处。参加了这次宴会。有野史记载,本来在这次宴会当中,都督是想捧捧自己的女婿,就让他提前做好诗文,在宴会之上,酒喝正兴之时,都督感慨重修此楼,邀请在座的诸位作滕王阁序,刻石为碑,流传后世。

在座的诸位都推辞不敢,唯有王勃一人,欣然接过纸笔。写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嗤鼻,这等文章,何人不会。但是紧接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串串文字呈现在纸上,都督面色如土,刚刚还一同附和的人一个个都不敢吱声。待大作落成,赶忙将其请入席中,贵宾以待。

今天再到江西的滕王阁参观时,这段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趣事,也是许多导游不得不提的。滕王阁,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古楼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比如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浙江嘉兴的烟雨楼等。这些名楼除了外观的精美,建筑的独到之外,更多的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它们蕴含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或悲或喜,镌刻着政客名家的人生起伏,有人说过,名楼文化是中国所独有的。在我看来,倒不如说名楼所承载的那份文化,它们背后的那份精神,那份情怀是中国所独有的。

在这些壮丽辉煌、难以匹敌的名楼当中,唐朝的古楼更是独树一帜,风采非凡。是古建筑建筑史上的一大高峰时期。

除了上面我们提及的滕王阁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还有黄鹤楼、岳阳楼、鹤雀楼。还有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主角——花萼相辉楼。

1958年,在西安市的文物管理委员会以及陕西省的文物管理委员会为了配合当时兴庆公园的修建,对兴庆宫进行了发掘,在发掘的过程当中,发现了8个南北平行的大柱础,南北长29米,每个柱础的距离都是4米。后来经过考证证实,这里就是唐朝花萼楼的遗址。

花萼楼全名花萼相辉楼,作为古长安十三王朝当中最豪华的兴庆宫的精华建筑,花萼相辉楼更是把大唐王朝盛世之下的强大富强展现的淋淋尽致。这座修建于开元八年,位于兴庆宫西南面的楼阁,在当年被称为唐朝第一楼。名字来源于《诗经》当中的"海棠篇",取花复萼,萼复花,相互辉映之意。在唐太宗在位时期的开元天宝年间,声名天下。可惜后来在唐代末年发生的战乱当中,被焚毁。如今我们也没有机会一睹当时的"天下第一名楼"的风貌,着实令人可惜。

在唐代,长安城中的宫殿各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太极宫,庄严庄重,它象征的是作为一朝天子,皇家的尊贵地位和庄重权威。大明宫,华丽宏伟。它将大唐王朝广阔的胸襟,海乃百川的气魄,一个超级大国从容的姿态彰显的淋漓尽致。而兴庆宫,它的奢侈豪华,则将大唐王朝的富足,国力之强盛、经济之强大展现无遗。而花萼相辉楼作为兴庆宫当中的一座重要建筑,甚至可以称之为其中的精华建筑,可以说更是将大兴宫的这种特点发扬光大。所有见到这座楼的人在他的壮观面前,都要忍不住的感慨一番。唐代诗人高盖曾写诗称道"幸夫花萼之楼,遥窥函古之云,近识昆池之树",极写这座高大建筑之宏伟。

而对于大唐王朝来说,这座楼,不光是有着极大的建筑艺术,用来令人观赏。它同时也是承载着许多职能的。

作为皇家楼宇,这座楼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李隆基为了表示兄弟之间的情谊所修建的。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当中我们能够了解到,按照封建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当时本来是李隆基的大哥李宪更有先天的优势来继承皇帝之位的。但是因为李隆基多有功劳,对大唐有定社稷之功,所以李宪就主动向皇帝上书,坚决辞让,将那个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位置拱手让给了自己的弟弟。所以在李隆基登基之后,对于哥哥的这份恩情十分感激,同时感念兄弟情义,就修建了这样的一座楼,来表示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花萼相辉楼修建完工之后,李隆基经常邀请诸王上楼同他作诗饮酒,歌舞相伴。这对于帝王之家来说,将兄弟视作手足,相互之间互相敬重、爱戴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是在唐玄宗这里,他做到了。除了和兄弟宴会欢乐之外,还常常同他们同睡一榻,共枕一被。要是遇到了那位王爷染疾,身体抱恙。李隆基就终日难安,茶饭不思,辗转反侧。这样的美德更是借助花萼相辉楼向世人扩散开来。因为精明的唐玄宗明白,自己作为天下第一人的皇帝,站在了这个位置上,就要承担这个位置应有的责任。通过自己的言行,将孝悌转化为实际行动。上行下效,就会在民间被更多的人所效仿,遵守。

除此之外,原本唐朝的政治中心是在大明宫,所以许多宴会都是在大明宫的麟德殿举行的。但是后来,因为唐玄宗将自己的住处移到了兴庆宫中,所以这一地带逐渐的成为了唐朝国家政治的中心。所以花萼相辉楼承担了原来麟德殿的功能,在此处举办各种宴会活动。

在这里,唐玄宗为自己举办生辰寿宴,并且还是中国历史当中第一个将自己的生日作为国家法定假期的皇帝,给全国放假三天。在这时,皇帝就同百官一起上到花萼楼上,宴饮群臣。随后将这李隆基的生日命名为千秋节,到了天宝七年的时候又改名称之为"天长节"。为了庆祝皇帝的诞辰,皇宫里都要举行很隆重的活动,受邀观看表演的臣子们都把这个看作是皇帝给予他们的莫大荣耀。同时,唐玄宗为了表示自己爱民如子,与民同乐的国君情怀,也允许百姓在城墙之下在外围观看。

我们可以想象到,在几千年前的大唐王朝,这样的一场盛宴,是如何的壮观,一层层密密麻麻的人群,伴随着歌舞音乐表演齐声高歌,震的天地响动,回音悠长。

在电影《妖猫传》里,唐玄宗为了显示出大唐的繁华,让众人一睹大唐风采。特意为杨玉环举办了一场"极乐盛宴",杨玉环将坐在秋千之上,让众人一睹容颜。这场宴会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场奢华的宴会让众多坐在荧屏前的人惊叹。其实,那场宴会的设定就是在这座花萼相辉楼中。

而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当中,龙波一伙儿想要在上元灯节这一天,在唐玄宗看到万国来朝,万民朝敬,将金箭射向灯楼之时,引燃灯楼,杀死皇帝。让他死在他这看起来无比辉煌的时刻。而电视剧里面,在大仙灯旁边,唐玄宗同众朝臣以及外国使者一同宴饮的地方,其实就是这座楼。

在历史上,为杨贵妃庆生而举办的极乐盛宴是不存在的,但是那样的恢弘,场面盛大的宴会确实是在唐朝历史上真真实实存在的。而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上元灯节的皇帝宴饮却是在历史上存在着的。上元灯节之时,皇帝与群臣在楼上宴饮,楼下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鱼龙百戏,杂耍卖艺,百样的小吃、花样翻多的小玩意。百姓在其间或驻足观看,或穿行其间。那一夜的长安城灯火繁盛,彻夜欢呼。皇帝就在这城楼之上,望着这一世繁盛。

除了这种活动的宴会举办在此之外,因为当时的大唐国力强盛,并且秉持着开放的胸襟同周边各个国家保持着友好的往来。

所以周边的各个少数民族的首领或者因为仰慕大唐文化、或者是处于政治上的需要都会来到大唐,朝见唐皇。而花萼相辉楼就作为接待外国使臣、举办宴会的地方而被频繁使用。史书中就记载了不少皇帝在此处接待了外国使臣的例子。比如回纥在天宝初年,来到大唐,表示愿意归顺、臣服于大唐。唐玄宗表示十分的高兴,就在花萼相辉楼宴请了他们,并随后给予了他们的大量的赏赐,来表示大唐王朝的友好,以及对于两方关系的期待。这座楼就这样静静的见证了这位伟大皇帝的政治决策。

正是因为唐玄宗、唐朝对于周边少数民族的开放的态度政策,对于周边的国家的缓和政策才使得这么多的少数民族的首领心甘情愿的来到大唐,向大唐王朝表示臣服,才会在这花萼相辉楼上有着一场又一场的盛宴款待。才使得唐朝边疆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对大唐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就是这次归顺之后的回纥,在以后的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的时候,花萼相辉楼还会承担一些别的职能,比若说在这里处理一些朝政事务。甚至有的时候这里还会变成一个考场,在这里进行科举考试。

还有的时候,这里还会作为迎送宝塔的地方,唐太宗不光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采取较为宽泛在的政策,而且还在宗教问题上同样的十分开放,所以在唐朝境内,甚至是大唐王朝的心脏长安城当中,都活跃这许多宗教。佛教在其中也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记载当中,一个禅师称自己在修行过程当中,看到了释迦摩尼分身的许多怪异的景象,让他觉得这是释迦摩尼在告诉他一些什么东西,所以励志要修建宝塔。还称释迦摩尼给唐玄宗也托了梦,唐玄宗知道之后就赏了他们钱财,让他们修建宝塔。而这宝塔就是让这禅师在花萼相辉楼下相迎的。

这座楼是在唐太宗的命令之下修建而成的,在这里承载了他自己太多的事情,也见证的大唐王朝的及盛场面,化缩成一个时代的缩影。正是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怀念,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前,再一次登上了花萼楼。他在楼上凭栏远眺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对于唐太宗来说,一个属于他的时代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曾经的繁荣富贵,马上就要转变成战火硝烟。四十年的太平天子,就要带着自己的爱妃侍臣狼狈出逃。他还应该想象不到,自己将要在一个叫马嵬驿的地方亲自下令杀死自己的爱妃杨贵妃。但是他应该能感觉的到,大唐的气数在他逃走之后,将一蹶不振。曾经那样的盛状局面也将不会再出现。站在这个曾经带给他无限美好回忆的地方,更是感慨万千。

在唐玄宗之后,花萼相辉楼的地位就处在了一种微妙的状态当中,后来的肃宗、代宗、德宗等大唐的后任继承者们都再也没有在这座楼上,饮酒作乐,寻欢宴饮了。

或许,是因为这座楼同李隆基之间的密切关系,让他们在看到这座楼时,不禁想起来那一段大唐往事,他们不想再成为另一个唐玄宗,所以也就没有人在循着唐玄宗的足迹,再一次再登上这座花萼楼。随后,大唐连表面的统治都不能够再继续维持,天下再一次陷入到了纷争当中,这小小的一座楼,怎么能够在战火当中"独善其身"呢,最终随着唐王朝一起,殒身在战火的硝烟当中。

今天的人们,在回看这座唐朝楼阁之时,所看到的,不仅仅是这座当时的"天下第一楼",而是借着这座楼,打开一个通往大唐王朝的入口,看到当日的熙攘繁盛,看到李隆基人生的起起伏伏、看到李隆基同杨玉环的爱恨纠葛,看到那是候的唐人是何等风范。看到令众人敬仰的大唐,是何等的风姿绰约。再看一眼,那盛世长安。

嗨呀!相信不少喜爱唐朝影视作品的朋友,都听说过一座名楼,正是: 花萼相辉楼。 《妖猫传》里有它,那叫一个碧瓦朱檐,惊才绝艳,尤其是唐玄宗携手杨贵妃,登上花萼相辉楼,享受百姓欢呼的那一刻,整部电影达到了一个小 *** ,也象征着盛唐之下的繁荣昌盛。 《妖猫传》花萼相辉楼概念设计图 《长安十二时辰》里也有它,从开头第一集就说,「 ”圣人登花萼相辉楼赏灯宴”,然而直到最新一集,这座被无数人提及的唐朝名楼,仍然没有在剧中露出神秘面纱。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传说中的「 ”花萼相辉楼”,究竟是个啥楼? 竟然能得到唐玄宗如此的重视,但凡举行盛大活动,就都有它? 花萼相辉楼复原建模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那就得说说花萼相辉楼的建造背景。 (以下简称花萼楼) 此楼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八年,即公元720年,这一时期,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 ”开元盛世”,被认为是唐朝的全盛时期,无论各方面均达到封建社会的巅峰,置于其中的花萼楼,也被看作是全盛之下的象征符号。 而花萼楼就建在兴庆宫的西面,与南面的「 ”勤政务本之楼”遥相呼应。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 ”花萼相辉之楼”,南曰「 ”勤政务本之楼”。 花萼楼位置示意图 此楼不仅富丽堂皇,更充满文艺气息,同时也是当时举行国宴的重要场所,比如我们熟知的上元节那天,唐玄宗便会等此楼赏灯,与百官同宴。 兴庆宫平面图,红框自上到下分别为:兴庆殿——花萼相辉楼(左)——勤政务本之楼(右) 而说起楼名,则颇具诗意,正是取自《诗经·棠棣》: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韡wěi:光明美丽) 大意为:花复萼,萼成花,互相辉映。 而古人将棠棣花萼,比作兄弟之情。 连枝而生的「 ”棠棣花” 所以花萼相辉楼最初的寓意,正是唐玄宗为表达与兄弟的手足情深所建之楼。 但这座楼并非只有象征意义,除了上文中所说的举行国宴外,反而还具备多种功能,既然确定了建造背景与立意,那我们就来说说该楼的具体用处。 作为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最大的宴请场所与文化艺术中心,花萼楼所具备的功能十分独特。 画家涂志伟所绘《霓裳羽衣舞》 但依照史料所载,花萼楼的功能出现过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元八年至开元十四年。(720年——726年) 这一时期的花萼楼,用处只有一个,是唐玄宗为了与亲生兄弟联络感情所建,如分封在外地的藩王回京,唐玄宗便会在此设宴,与兄弟欢畅,庆祝回归。 若有事召回兄弟,也在此处宴饮。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 ”花萼相辉之楼”,南曰「 ”勤政务本之楼”,帝时时登之,闻诸王作乐,必亟召升楼,与同榻坐,或就幸第,赋诗燕嬉,赐金帛侑欢。诸王日朝侧门,既归,即具乐纵饮,击球、斗鸡、驰鹰犬为乐,如是岁月不绝,所至辄中使劳赐相踵,世谓天子友悌,古无有者。 这一段大意是说,花萼相辉楼建在兴庆宫的西面,南面则是勤政务本之楼,帝,也就是唐玄宗,经常登楼与诸王作乐,或欣赏歌舞曲艺,或吟诗作对,最后还要赐给自己的兄弟金帛。 《妖猫传》剧照·花萼相辉楼内景(参考) 再通过最后一句: 世谓天子友悌,古无有者。 便可看出唐玄宗这个人,其实是非常在乎手足情谊的,即使登基以后,也不忘经常与亲兄弟们同玩同睡,一年到头总会抽出几天时间和兄弟们联络感情,足以看出唐玄宗对亲情的眷念。 说到亲情,我忍不住要额外说一个人,此人正是睿宗时期的太子,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哥哥——李宪。(原名李成器) 唐·「 ”让帝”李宪·惠陵墓道壁画(左) 古代能甘愿将太子之位让于他人的,如果我没记错,一双手都能数得上来,而李宪正是那个主动将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的人。 而且他并非是害怕李隆基的权势,反而是真心觉得自己这个弟弟,未来能当大任,更能建立不朽之功。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时将建储贰,以成器嫡长,而玄宗有讨平韦氏之功,意久不定。成器辞曰:「 ”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累日涕泣固让,言甚切至。时诸王、公卿亦言楚王有社稷大功,合居储位。睿宗嘉成器之意,乃许之。 这段记载,说的正是李宪(原名李成器),也就是李宪在被册立为太子后,「 ”冒死谏言”,称自己难当大任,若因为自己没有才能,只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而当上皇帝,日后难免会治理不好国家,使天下失望,非社稷之福,所以今天以死请柬,将太子之位让位于三弟李隆基,然后文武大臣们也恳切奏表唐睿宗李旦,说楚王李隆基之前推翻武则天昏政有功,也纷纷力荐李隆基为太子,于是睿宗采纳了众人的建议,并对李宪能甘愿让位而感到欣喜,还因此大大赞扬一番,最后改立李隆基为太子。 唐睿宗李旦·像 而说起李隆基兄弟几人的情谊,真不是古代帝王家皇子们互相勾心斗角那般刻薄,相反的确十分深厚。 尤其是武周时期,圣历元年,皇子出阁,搬出皇宫居住,后来武则天在洛阳城积善坊找了一座宅子,赐给李隆基等五兄弟,因此这宅子便称为「 ”五王宅”。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玄宗兄弟圣历初出阁,列第于东都积善坊,五人分院同居,号「 ”五王宅”。 图中红框,为「 ”东都”洛阳积善坊,五王宅便坐落其中 五兄弟从此同吃同住,在武周治下的艰难时期,建立起极其深厚的兄弟情谊。 此后李隆基又获封兴庆坊一座宅邸,便在兴庆坊久居,等到推翻了武则天,再到李隆基即位,兴庆坊的这座宅子,自然就成了「 ”兴庆宫”,而李隆基即使登基为帝,依然怀念当初在积善方与五兄弟同吃同住的日子,而且在此期间,老大李宪对自己这个三弟,则是照顾有加。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大足元年,从幸西京,赐宅于兴庆坊,亦号「 ”五王宅”。及先天之后,兴庆是龙潜旧邸,因以为宫。 《长安十二时辰》中长安舆图,图中红框为「 ”兴庆坊” 所以这五兄弟也算是正儿八经同患难过,虽说也是无比尊贵的皇子身份,可是联想到武则天针对李唐皇族的手段,就能大概想到当时他们的困顿处境。 尤其是在身边手足都各种枉死的情况下,李隆基就会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兄弟之情,而大哥李宪对于李隆基的了解,自然也是非常之深,同时李宪这个人一生只爱唱歌音律,从不与人纷争,所以在唐睿宗李旦,也就是李宪和李隆基的父亲,虽然按照「 ”立长不立幼”的古法,册立李宪为太子,但李宪此后却多次上表,称自己才能与智慧均不如三弟李隆基,硬是慷慨让位,此举也令李隆基大为感动,所以在登基以后,他总是不厌其烦的赏赐给李宪各种名贵乐器与金银珠宝,竭尽所能感恩李宪当年的让位之举,即使朝中有人谗言说李宪有异心,但李隆基从始至终都对大哥李宪恩信有加,后来其他几个兄弟先后辞世,只剩大哥李宪,每到生日,李隆基都会亲自登门拜访,与大哥共同庆生。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时申王等皆先薨,唯宪独在,上尤加恩贷。每年至宪生日,必幸其宅,移时宴乐。居常无日不赐酒酪及异馔等,尚食总监及四方有所进献,食之稍甘,即皆分以赐之。 而这花萼楼,正是李隆基为了能和兄弟们维持手足之情所建,至于为何会选择建在兴庆宫的西面,则是因为李隆基登基以后,赐给李宪一座宅邸,而这藩王宅邸,就在胜业东南角,而胜业东南角旁边,正是兴庆坊,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兴庆宫,所以在此地建一座花萼楼,为的就是方便与兄弟们叙情饮乐。 西安兴庆宫花园,在唐代兴庆宫遗址上重建而成 每当站在花萼楼上,唐玄宗李隆基总是能听到大哥李宪的奏乐声,便会邀其登楼一同饮酒作乐,共赏歌舞。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谑,或便幸其第,赐金分帛,厚其欢赏。 于此也能看出,唐玄宗李隆基与李宪等人的手足情深。 所以从开元八年到开元十四年,这整整六年时间内,花萼楼的主要功能,就是唐玄宗与兄弟们的欢饮之处,每当思念兄弟,或者有兄弟在外归来,唐玄宗李隆基便会在花萼楼内宴请一番,哥几个聊聊当年,说说现在,最后醉酒微醺,尽兴而归。 但随着大唐国力在开元年间的进一步增强,花萼楼的具体功能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于是就有了: 第二个阶段,开元十四年以后。(726年) 这一时期,达到了开元盛世的顶峰,大唐百业昌盛,社会一片铮铮向荣的繁荣气象,针对花萼楼的用处,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主要一大原因,通过翻找史书,我个人认为应是由于申王李捴等兄弟的相继离世,导致唐玄宗再没心情从花萼楼宴饮作乐。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来看看李隆基其余兄弟的离世时间: 李捴(zǒng,又名李㧑wéi),即唐睿宗第二子,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二哥,公元724年,即开元十二年的十二月十五日去世。 《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开元)十二年,病薨,册赠惠庄太子,陪葬桥陵。 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中的岐王李捴(红衣) 李范,即唐睿宗第四子,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四弟,公元726年,即开元十四年四月十九日去世。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惠文太子范,始名(李)隆范。玄宗立,与薛王隆业避帝讳去二名……从玄宗诛太平公主,以功赐封……【开元十四年薨】……帝哭之恸,彻常膳至累旬,群臣勉请乃复。 (其实从「 ”帝哭之恸”能看出,唐玄宗对李范的死很伤心。) (注:薨hōng,古时代指藩王或大臣死。) 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中的岐王李范 李业,即唐睿宗第五子,也就是唐玄宗的五弟,虽然他并未在开元十四年辞世,然而在开元十三年,却因为王妃的弟弟韦宾与殿中监皇甫恂「 ”私议(玄宗)休咎”而获罪,韦宾事发之后,被玄宗下令杖杀,既然是王妃的弟弟,身为韦宾姐夫的李业,自然也受到牵连,因此不敢再入宫,所以这个时期的李业,实际上与李隆基之间产生了隔阂,兄弟情分受到一定影响。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帝尝不豫,业妃弟内直郎韦宾与殿中监皇甫恂妄言休咎事,宾坐死,恂贬锦州刺史。妃恐,降服待罪,业亦不敢入谒,帝闻,遽召之,业伏殿下请罪,帝趋就执其手曰:"吾所猜于兄弟者,天地共咎之!" 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中的岐王李业 这段史料说的再清楚不过了,「 ”业妃弟”,说的就是李业王妃的弟弟,也就是李业的小舅子韦宾与皇甫恂妄言私议,然后连坐而死,王妃自然是害怕了,李业也不敢入宫谒见。 另外,李隆基等兄弟,其实早年间还有个隋王李隆悌,这是唐睿宗李旦最小的儿子,但年仅十岁便早夭了,因此不算在内。(隋王李隆悌:692——702) 所以我相信到此事情就很明朗了,开元十四年,对于李隆基来说,其实是非常伤心,乃至非常痛苦的一年。 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 首先是自己的二哥李捴(开元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去世。 然而一年以后,也就是开元十三年,五弟李业的王妃弟弟,也就是李业的小舅子韦宾,又搞出来「 ”私议玄宗休咎”的丑闻,导致李业和李隆基的关系又闹僵。 又过一年,四弟李范(开元十四年四月十九日)去世。 此时五兄弟已去其二,仅剩大哥李宪与五弟李业,还有唐玄宗李隆基,可是上文也说了,此时李业已经不入宫了,远走外地,避开李隆基的问责,虽然李隆基从始至终没有责罚他,可毕竟这事儿出在自己的王妃身上,李业即使想回宫,也不敢回,因此实际上二人已经日渐疏远。 所以到了开元十四年,原本手足情深的五兄弟,能陪在身边,还能说上真心话的,就只剩下大哥李宪了。 这也是我认为,李隆基为何在开元十四年以后,不再从花萼楼宴请兄弟的主要原因。 花萼相辉楼复原建筑 因为兄弟们离世的离世,离宫的离宫,可以说这时候的李隆基,肯定非常思念曾经兄弟几人荣辱与共的美好时光,所谓睹物思人,李隆基登上花萼楼想起以前五兄弟如何如何美好,肯定心里会非常难受,因为这是人的共情,根本无法避免,索性就不再从花萼楼上宴请大哥李宪。 那么开元十四年以后的花萼相辉楼,又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呢? 答案正是宴请文武百官,唐玄宗本人过生日,以及每逢佳节例行举办庆祝活动。 其余的时间,若有国外使团来访,也在此楼设宴欢请。 《旧唐书·本纪第八·玄宗上》:(开元)十七 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已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册府元龟•卷二·帝王部·诞圣》:二十三年八月五日千秋节御花萼楼宴群臣。 《万国来朝》图中的「 ”花萼相辉楼” 但若说花萼楼的用途出现如此之大的转变,只是归结于玄宗其余兄弟的相继离世,我仍旧感到有些不严谨,在思考过后,认为还应结合当时的时局变化,于此另外总结出四点宏观层面的原因: 第一,大唐国力臻于巅峰,无论经济还是文化,均达到唐朝历史最顶点,因此在「 ”开元盛世”的影响下,致使大量外国使臣与游牧民族的首领慕名前来,所以为了招待并宴请这些外国宾客,满足对外交流的政治需要,总归要有一处合适的场所,富丽堂皇的花萼相辉楼,自然就成为了首选之处。 第二,自从李隆基登基以后,此前的兴庆坊,便成为兴庆宫,而在李隆基执政的四十余年里,兴庆宫始终作为整个大唐的政治中心而存在,因此距离兴庆宫最近的花萼相辉楼,自然就成为了对于玄宗而言最为便利,同时也是最为合适的宴请外国友人的场所。 第三,玄宗执政中后期,由于设立节度使,使得大唐的军事布局产生变化,而为了犒赏守护边关的节度使,玄宗便邀请有功之臣前往花萼相辉楼,这也可看作是政治需要。 第四,玄宗执政期间,尤为重视科举,乃至曾亲自殿试多达八次,登基以后,曾有超过五次殿试,是在花萼楼中举办,这也是对天下文人设立的勉励,以及将考试场所设置为紧挨兴庆宫的花萼楼,足以看出玄宗想要表达对于科举的重视,以及对于人才的鼓励。 唐玄宗·李隆基 总而言之,花萼相辉楼作为唐玄宗时期极为特殊的宴请场所,在不同时期也承担起不同的政治作用,前期可以看作是唐玄宗宴请兄弟的家宴场所,中后期则承担起更多的政治职能,为欢迎外邦友人,以及勉励科举,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唐末的黄巢之乱,历经上百年风雨,作为大唐盛世独特象征的花萼相辉楼,也被尽数焚毁,就此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时至如今,仍有许多文人雅士,将此楼视为魂牵梦萦之地,遥想当年,玄宗牵着杨玉环的手,站在花萼相辉楼上共赏大唐盛景,想来必是独有一番风情。 只可惜,历史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千百年后,尽付东流。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趣闻,带您发现更大的世界~! —————— 参考文献: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 ”花萼相辉之楼”,南曰「 ”勤政务本之楼”。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 ”花萼相辉之楼”,南曰「 ”勤政务本之楼”,帝时时登之,闻诸王作乐,必亟召升楼,与同榻坐,或就幸第,赋诗燕嬉,赐金帛侑欢。诸王日朝侧门,既归,即具乐纵饮,击球、斗鸡、驰鹰犬为乐,如是岁月不绝,所至辄中使劳赐相踵,世谓天子友悌,古无有者。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时将建储贰,以成器嫡长,而玄宗有讨平韦氏之功,意久不定。成器辞曰:「 ”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累日涕泣固让,言甚切至。时诸王、公卿亦言楚王有社稷大功,合居储位。睿宗嘉成器之意,乃许之。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玄宗兄弟圣历初出阁,列第于东都积善坊,五人分院同居,号「 ”五王宅”。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大足元年,从幸西京,赐宅于兴庆坊,亦号「 ”五王宅”。及先天之后,兴庆是龙潜旧邸,因以为宫。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时申王等皆先薨,唯宪独在,上尤加恩贷。每年至宪生日,必幸其宅,移时宴乐。居常无日不赐酒酪及异馔等,尚食总监及四方有所进献,食之稍甘,即皆分以赐之。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谑,或便幸其第,赐金分帛,厚其欢赏。 《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开元)十二年,病薨,册赠惠庄太子,陪葬桥陵。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惠文太子范,始名(李)隆范。玄宗立,与薛王隆业避帝讳去二名……从玄宗诛太平公主,以功赐封……【开元十四年薨】……帝哭之恸,彻常膳至累旬,群臣勉请乃复。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帝尝不豫,业妃弟内直郎韦宾与殿中监皇甫恂妄言休咎事,宾坐死,恂贬锦州刺史。妃恐,降服待罪,业亦不敢入谒,帝闻,遽召之,业伏殿下请罪,帝趋就执其手曰:"吾所猜于兄弟者,天地共咎之!" 《旧唐书·本纪第八·玄宗上》:(开元)十七 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已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 《册府元龟•卷二·帝王部·诞圣》:二十三年八月五日千秋节御花萼楼宴群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650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6
下一篇 2023-03-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