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寨的辉县市南寨镇北寨村概述

北寨的辉县市南寨镇北寨村概述,第1张

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北寨村位于晋豫两省交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村名是当时兵营驻扎而来,据考证该村自唐已具雏形,宋代成为自然村,村后传令山相对两个石臼就是宋军抵辽时的旗杆眼,民族英雄岳飞当年就在此与辽军作战,并把守村西晋豫古道,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将领陈庚,皮定均就驻扎我村开展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将领孙殿英也曾在此与日军交战,本村由于是革命老区,1944年得以解放,随军南下同志多人锻炼成中高级干部。北寨村离县城40公里,居于辉县盘上侯兆川北部,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岗岭四合、翠山环抱、环境宜人、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两条省级公路穿村而过,东林州、西陵川、南辉县、北壶关,村东500米,是道教圣地紫荆山风景旅游区,那里漫山翠柏、郁郁葱葱、山势险峻、层层有景,千余级石阶直通山顶,山腰钟鼓楼、山门韦驮殿、山神庙、真武庙等,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尤其到山顶采紫荆枝回家,有求子之灵验,有很多诗例为证。村西南5公里是著名的万仙山,影视村风景旅游区,村西北5公里是齐王寨风景旅游区,村东10公里是万泉湖风景旅游区,村北20公里是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解放初期该村人口不足400,后经几十年的变迁发展,2015年人口已达2000,外籍常住人口约1000,这里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全村1100亩耕地人均0.55亩,山林面积2500亩均已绿化。

1985年该村新班子成立,治混乱、抓机遇、抢时间、搞经济,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今日的北寨已今非昔比,一跃成为辉县市 北部山区八乡镇第一强村。 民以食为天,谷乃国之宝,土地是农民的命脉,然而旧社会的北寨80%的土地,被占人口20%的地主霸占,农民生活苦不堪言,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者不在少数,再加上天灾人祸,旱涝兵匪,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据记载仅举几例:

(1)1920年侯兆川连续三年大旱,井水枯竭,河水断流,秋麦无收,扒树皮草根为食,百姓颠沛流离,抛妻弃子,逃荒要饭,上山西、下河南流入他乡。

(2)1938年2月17日,日军在数十架飞机配合下进攻侯兆川,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残忍之极,同时盘上土匪屈多养网罗五、六百人自称司令,催粮要款,北寨又有地霸申官林作怪,该村深受其害。

(3)该村常安国,常安均,黑手高悬霸主鞭,霸占全村80%的土地,贫苦百姓靠扛长工打短工度日。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斗争,北寨村因战略地位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共产党八路军宣传抗日的根据地,故此:北寨在闹翻身、求解放的斗争中,多次作为驻军地和激战地。八路军老三团、新四军等部队都在这里居住抗战,葱树岭、羊肠岭、驴皮沟、五道岭、东河摊都是炮火纷飞的战场。

(4)1938年7月15日,八路军129师长刘伯承率386旅直属部队,进驻南平罗,成立豫北工作团到北寨大唱革命歌曲,宣传形势,发动群众团结抗日,并在北寨建立了27个秘密党支部,成立了村级农民抗日救国会和抗日自卫队。时至今日,村里上年纪的人一直称男同志为自卫队,可见当时抗日热情之高涨,抗战宣传之深入。

(5)1943年4月30日,太行七分区一团打击日伪进攻王莽岭和临淇两犯之敌,阻击于北寨附近,予以沉重打击,激战数十次,歼敌700余人,缴获战马400匹,其它军需甚多。同年9月,太行七分区三团,为反击日寇扫荡,由孙石窑移防北寨多次,对司寨日伪军进行围攻和袭击,促使司寨日寇被迫退回县城,侯兆川全部解放。

(6)北寨村百姓翻身求解放,争取耕有其田,积极参军参战,抗日支前,对压迫他们的三座大山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和斗争,在多次战斗中为国捐躯死难烈士有十位之多,他们是赵桃、赵先贵、张九、王普山、原迷、丁贵、丁元、平运保、平米贵等。 北寨村自解放到2015年,共有四任书记,第一任原自龙1949年-1970年,第二任书记王奇1971年-1981年,第三任申增法1982年-1985年,第四任马海林1985年至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实行工作重点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改革开放。北寨看到了新的曙光,农民有了新的希望。

1985年以马海林为首的新班子成立,新班子、新姿态、新观念、新作风,捋顺工作思路,制定治村方略,扭转落后局面,投入经济建设。二十年艰苦创业,二十年酸甜苦辣,在这太行深山区农村,他与他的一班人,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从无有过的闪光篇章。

(1)规范管理、强化管理

村党支部首先把规范干部行为,强化班子管理放在首位,他们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模式,坚持的是民主决策,发挥的是堡垒作用,明确的是责任分工,倡导的是形象表率。集体制定了干部管理条例,班子做到了六个坚持,即:坚持统一学习制、坚持上班签到制、坚持工作责任制、坚持集中讲评制、坚持财务审批制、坚持检查验收制。通过20年培养和磨练,班子成员养成良好的作风,他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过硬,特别能工作的队伍,成为领导全村致富的核心力量。

(2)团结务实、共度难关

1985年刚组班,村里一穷二白,到处是混乱一片,偷树掀渠随处有,打架斗殴不间断。有水土地浇不成,各项政策贯彻难,但以复退军人为主的班子成员,铁面无私敢碰硬,团结务实排万难,深入实际解问题,齐心协力渡难关,在树正气、走正路、扭局面、谋发展的同时,勒紧腰带过日子,不计报酬筹资金,两年的时间内还清贷款外债15万元,这15万元相当于2015年的百万元,这15万元班子成员曾付出了多少心血,这15万元标志着北寨步入了新天地,成为数乡镇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村。

(3)艰苦创业、发展经济

至始至终班子树立的是发展理念,坚持的是硬道理思想,做到了农村工作千万件,经济工作是第一件,按照这个中心要求,他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先使几个小企业起死回生,后又发挥当地优势,建市场、上企业、修车站、搞宾馆、建设商业一条街,扶持发展二、三产业,集体个体一齐上,相互协调同发展,于2015年该村500余户单纯依靠农业过日子的已经没有,全村形成了农忙时季搞生产,农闲时季都抓钱的良好局面,本村集体收入属辉县市北部山区八乡镇之首,群众性二、三产业发展是八乡镇第一,北寨村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窗口村。

(4)清正廉洁、财务公开

他们认为清正廉洁是干部树立良好形象的保证,财务公开是干群关系融洽的关键,他们自组班到今天,班子始终把廉政工作、财务公开放在重要位置,把抓班子建设与廉政工作、财务公开结合起来,制定制度,深化落实,并严格做到了:财务收支层层把关,各项工程精打细算,材料购进三人通行,价格遵循货比三家,会计结算及时报账,日清月结按时上墙,一般客人不予招待,必招客人一人作陪等等。通过以上形式,增加了财务透明度,增进了干群相互理解,增强了班子内部团结。

(5)多方并举、全面发展

他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勿忘其他事业同步发展,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想方设法支持农业、改革模式发展林业,争取项目大搞水利,投入巨资发展教育,发展个体整改路线,规范规范管理计划生育,改造村庄新容新貌,搞好稳定综合治理,民兵青年组织健全,老年事业逐年提高,以上工作和事业均走在了全镇乃至全市的前列,并受到了各级领导组织和政府的好评与表彰。

(6)为民造福、争创第一

改变山区落后面貌,为民办实事,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是班子奋斗追求的目标,他们在集体经济逐步壮大的同时,先后给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实事。争创了山区乡镇村多个第一,即:第一个免费吃上自来水的村,第一个免费让群众出门走上水泥路的村,第一个免除村提留款和义务工的村,第一个让1-9年级学生免交学杂费的村,第一个春节给群众发放福利的村,第一个让60岁以上老人享受补贴的村,第一个给死亡人员解决埋葬费的村,第一个给群众解决各做医疗费的村,第一个种地给群众发放化肥的村,第一个清理垃圾常年有清洁工的村,第一个建起了村级汽车站的村,第一个建起了封闭式贸易市场的村,第一个建起村级宾馆的村,第一个建起高标准寄宿学校和幼儿园的村,第一个统一规划村庄批宅基的村等等。

前师不忘后师之师,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党支部号召全村群众不忘过去之落后,牢记创业之艰辛,珍惜今日之形势,干群团结再拼搏,为把北寨建设成为一个富庶、文明、美丽的太行山区城镇而共同奋斗。

关于北寨村的来历

一、北寨村的来历 我的出生地北寨村—原名潞河寨,先说北寨村,村名的来历吧,北寨村名的来历有二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知地点不知有这样的事(北寨村—长治市) 第二种说法是:知故事,不知发生的地点(河神娶妇——北寨村) 1、先说第一种说法: 解放前的长治市地址,和今天的北寨地址是一样的,所以古人传说,先有潞河寨后有潞安城。原来的长治市(以前叫潞安府)它的街道设置—就是根据北寨村址建设的,这是铁的事实,不可否认的,北寨现有村址为根据,北寨地理原有古建筑和长治市解放前的原貌没有二样。从北寨的四门四街,东西南北街,各条街的长短高低十字街的位置,东西街的方位,南北街的不对直,相差的距离看长治市的四门四街和街道的设置见下图就连地型的高低都是一摸一样的,还有更奇怪的是水流走向,为什么都是相同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今天的英雄街是解放后才建设的。 北寨村现今的确是长治市今天的一个模型。在1966年长治市市志办工作人员就组织考察过却有其事,不可否认。潞安府建成后就把潞河寨叫成不在了,(这是方言)时间一长叫别了不在就叫成今天的“北寨”了。(古代碑文有记载) 再说第二种说法: 知事不知发生地点,在东周列国时,有个著名的故事“河伯娶妇”这是教育后人,破除迷信的故事。我觉着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这个历史故事,到今天才知道它发生具体地点,就是在北寨村西“漳河”东岸(红林镇—地名)发生的。根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的魏国魏文侯(魏斯)让西门豹来上党任职。听老百姓说这里有条大河叫漳河,漳河的水神叫河伯,他每年要娶一个妇人回去,要挑最好看的姑娘,他才保佑漳河两岸的老百姓风调雨顺,要不然他就要兴风作浪,发大水,冲走庄稼淹死人。西门豹说:“这是谁告诉你们的。”百姓们说:“这是这里的巫婆和他手下的徒弟们告诉我们的,当地的有钱乡神和他们是一条藤儿,我们老百姓无法子,一年要拿几百万钱,为了河伯娶妻花二三十万,剩余的全部入了他们的腰包。每年春天耕地的时候巫婆打发他们的徒弟挨门挨户的看,谁家姑娘长的好看就做河伯的妇人,这个姑娘就送了命。有钱的人可以拿钱来赎身,没钱的人就只好把女儿交出来。每年河伯娶妇的那一天巫婆把选好的姑娘打扮成新娘子,把她搁在一只用草编成的小船上,岸上还吹吹打打热闹的很,然后把小船放到河里顺波浪飘走了。连船代新娘子让河伯接走了。西门豹说那你们这有灾吗?百姓们说全仗着每年给河伯娶妇这还算没碰上大水灾,有时夏天少雨,有点旱。西门豹说:“这么一说河伯还挺灵的,下回娶媳妇的时候先告诉我一声,我也去祷告祷告。” 到了这日,西门豹带了几个武士跟着父老乡亲去送亲,当地的里长(相当今天的村长)和办婚事的人都到了。西门豹还约了些过去把女儿嫁给河伯的人家都来看看今年的婚礼,远近百姓都来看热闹了,每年如此,今年人更多,热闹的很,里长带者巫婆来见西门豹,西门豹一看原来是一个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老婆子,后面跟着二十几个女徒弟手里拿着香炉。西门豹说:“烦巫婆叫河伯的新娘子来这儿让我看看。”巫婆要女徒弟把新娘子领来,只见他领来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她哭着,雪白的脸上擦着胭脂粉,有不少已给泪水冲去了,西门豹看了说:“河伯夫人必须是一个特别漂亮的美人,这个姑娘我看配不上,烦巫婆劳驾去跟河伯说一下,太守打算另选一个更好的姑娘,明天送去。”请你快去快来,我这儿等你回音。说着他就叫武士抱起那个巫婆扑通一声,仍到河里,岸上的人都吓的连大气也不敢喘,那个巫婆在河里挣扎了一会沉下去了,西门豹站在河岸上静静的等着,聚在那里的人顺着西门豹的眼睛向河心盯着许多人没有声音,只有河里的水哗哗的响着,呆了一会,西门豹说:“巫婆上了年纪不中用了去了这么半天还不回来,你们年轻的女徒弟去催他一声吧,接着就扑通扑通二声把两个领头的女徒弟给武士扔到河里去了。”大伙吓得瞪着眼张着嘴,一会望望河心,一会望望西门豹,大伙开始议论了,又呆了一会西门豹说:“女人不会办事,还是麻烦捐钱的善士辛苦一趟吧。”那几个经常向老百姓勒索的土豪正想逃跑早被武士们抓住了,他们还想挣扎一下,西门豹大声说,快去跟河伯讨个回信,赶紧回来,武士们不由分说把他们一个个仍到河里去了,西门豹挺恭敬的向大家行了个礼,又等了一会,看热闹的人当中有害怕的,有高兴的,有的咬牙可谁也不敢走开,要看个究竟。西门豹说:“这些人都没有用,我看还是烦当地的里长辛苦一趟吧。”吓的那些人脸上连一点活人的颜色都没有了,直流冷汗罗里啰嗦跪到西门豹跟前只把头磕的流出血来。西门豹对他们说什么地方没有河什么地方没有水,水里那有什么河神,你们看到了吗?罪大恶疾的巫婆欺压良民的土豪利用迷信搜刮百姓的钱财,杀害百姓的女儿,你们这些人不去教导百姓就罢了,怎么反倒兴风作浪助长这种野蛮的风俗?那里长连连磕头说这是巫婆干的勾当,我们确实受了她骗了。西门豹说:“如今害人的巫婆已经死了,往后谁要敢胡说八道给河伯娶妻,我就叫他先去给河伯见见面。”百姓们叫喊着把他扔到河里去。后来西门豹把巫婆和土豪的财产都分给了当地百姓,打这儿起,河伯娶妻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西门豹说:“这个村叫什么村?”大家说叫潞河寨。西门豹说:“从今往后河神不再娶妻了。把这个村也就叫成“不在”吧。”时间一长就叫成“北寨”了。这个故事有史书记载,也是北寨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三、北寨—夹寨大战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废唐,自立为帝,国号梁。 朱温称帝后,派兵十万向潞州杀来,潞州守将李嗣昭紧闭城门,固守不出,梁军久攻不下,便在潞州城下,(北寨—南寨)筑长城,内防冲突,外拒援兵,谓之夹寨,双方相持一年有余,这一年,李克用久病不起,临终将大权交与其子李存勖,并讲三事。一解潞州之围。二是灭梁报仇。三是复唐宗社。李存勖继晋王,梁军以李克用新丧,李存勖新立而放松戒备,李存勖亲率周德威及大军,从太原出发,急驰6日抵达三垂岗下,(三岗山,陈村)而梁军对此却毫无察觉。第二天清晨,适逢天降大雾,李村勖指挥大军,一鼓作气,直捣梁之夹寨(北寨)梁军尚在梦中,仓促中不及应战,被晋军杀的大败。从此,李存冒与后梁朱温隔河(黄河)相望。成对崎之势,991年灭朱温河北,923年灭后梁,即帝位,国号唐,后唐。一九四五年,毛主席回忆起,历史有名的夹寨战役,(北寨战役)并写下了,伟大光辉的诗句。在60年代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后,全国人民响应这一号召,都开始了“深挖洞”。北寨也不例外,开始在村挖开地道。在挖地道时发现村里就有地道的出口处和入口处,有的还很宽很长,听老人传说,在很早很早已前,有个大地洞直通南寨村,后来在四小队申顺则后院内果然发现了洞口,直通正南,但因年久,进洞口不多远就不通了。今天经过查找历史资料,才证实当年老人的传说是真的。历史证实在后唐991年,梁军攻打潞安一年之久,攻打不下,住在北寨和南寨(称为夹寨),用一年时间挖通两村之间地下通道,为攻打潞安城做准备。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夹寨大战,梁军十万人的“地下通道”。 四、上党乡村师范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后,全国形势影响到山西和长治,由于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教育落后,城乡缺乏师资,平民百姓还是无法上学读书,这一现象,引起了有识之士,山西教育学院毕业的黎城人李蕴文发起成立上党乡村师范,并受到工商、企业界的支持和赞助,于1933年正式成立,史红言任代理校长兼教导主任,“潞安状元”的王中青为教导主任,赵树理、李国华、常书明等为教师。就这样长治市第一所高等教育学院“乡村师范”于1399年在北寨成立了。学校规定学制四年,毕业后充任乡村小学教师。学校开办时在各县招生二百余名,编制是五个班级,这些学生大都来源于农村贫困家庭。史纪言倾向无产阶级革命,为把乡师建成对革命有用的师范学校,他选用了王中青、赵树理等十多名无产阶级先进青年。学校成立了学生自治会,由地下党员,进步学生侯国英、高宪德等18人担任学生会正副会长,很快乡师成为一所传播革命真理,鼓励反敌爱国,树革命之风的学校。乡师在史纪言、王中青、赵树理的带领下,学校提倡新式教育,开展各种革命活动,成立了读书会,巡回演出剧团,创办了《吹毛暨报》,组织师生查抄抵制日货,演出一批抗日戏曲。成为长治革命的摇篮。 1937年“七七事变”后乡师就成立了,牺盟会,有500余名师生参加了牺盟会,发展了一批地下党员,为长治共产党组织的成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7年底,有名的北寨上党乡村师范,被日本人的“三光政策”一夜之间烧为平地。这是长治教育史光辉的一页。五、北寨村阎王殿的传说阎王殿是唐初新建。当时对世人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教育世人做好事、善事、对人有利的事。阎王殿内一进大门恐怖的很,有金水桥、油锅、刀山、火海、洪水桥、青连亭。在世间做好事的人,死后从进水桥一直到青连亭享福。在世间做恶事的人死后,从金水桥挨打受骂过来,进油锅炸去双脚,去火海烧去头发、脸面、皮肤,打入洪水池中。在世间贪财害命为官不正着,死后,从金水桥挨打受骂上刀山,从刀山血淋淋下来再到火海烤干,半身下到洪水池,永不叫他出来火海转世。阎王殿在解放后破除迷信运动中拆除。阎王店内有三个故事,一好一坏,一个传说。 1、善有善报。先说姓李的这家财主,全家十多口人,四世同堂,家里不缺钱粮,但是每年春顾上人下种,吃的和家人一样,谁要是没钱,买穿的他也接济,给你钱买上穿的从不记帐。他到是一个财主,家里没有帐本,从不记谁家拿走多少钱。在他认为,钱粮都是身外之物。所以在当时都愿意去他家当长工,吃的好,待人也厚道。所以在他70岁去世后,去阎王殿送行的有百十号人,排着长队,去了阎王殿。那里的主持把他的魂灵从金水桥引进就一直到了青连亭,大家跟着都在注视着阎王殿的一切动静。最后到了大殿给阎王爷磕头后,都就排着长队出来了,最后主持说,你们的李老爷已被阎王爷给他安排在青连亭喝茶了,等有个好的去处就让他走了,一点苦也受不了。 2、恶有恶报。原来北寨有两户财主,一户姓张,一户姓李。这户姓张的无恶不作,欺压百姓到了极点,他过分贪财,你的是我的,他的也是我的。每年过春节前都要到老百姓家收取粮租。如果老百姓交不起,他就想着法也要逼着你非交不可。如果你什么也没有,他就要将你的家人去给他当佣人,有姑娘就要姑娘去,如果没有姑娘就要儿子去。如果儿子大了就要儿媳去,如果你长的好看点,夜间总不能放过,在全村谁也不敢正面看他一眼。他活了36岁就死了。因为谁死了都要到阎王殿报到,他死后去阎王殿报到,他知道他做恶太多,还活者时间他就花了不少钱给阎王殿,每个神灵都买了一身新的朝服。可到了阎王殿从金水桥下来想去青连亭,可就怎样走也去不了。全家十多人不由分说,也不由自己就走到了油锅前面了,听到他的父亲大喊大叫,在油锅里炸去一只脚,那残忍的叫声和活的时候,是一模一样的声音。在上刀山时,家人都低头不语,从刀山下来,他儿子哭的不成人样。给掌管大殿的主持人说,不要把我父亲放到洪水池,就这样我把我父的灵魂带回吧,你看行不行,主持人说这里是没有人情的,更没有后门,我问一下阎王爷。等了快一个小时,主持走出来说,你带走可以,可明天你的父亲就能转世了。可转到人间也是个瘸子,因为下油锅已炸去一条腿了。转在北边二里路姓左的一家人家,天明你去看看吧,命该如此。天明后他儿子一早起来,去了这家姓左的生小孩子人家,一问是天刚亮出生的。他就问瘸不瘸,这家主人说,我老婆生下孩子你怎么知道是个瘸子呢,他哑口无声,赶快跑回家来,后来他打听到这家穷的很,老两口快五十了,生了一子还是个瘸子,生下来一条腿就不能动。不知北寨村有人那一天去看说出了口,后来这老两口过几天就去北寨张家要点钱,要点粮,可回来也不给这个瘸儿子吃,活到四五岁就死了,这就是作恶的张财主的下场。 3、善则长寿。北寨村还有一个有钱的人家,他也不知活了多大。财产尽一条街,他的儿子的儿子都是活了八九十岁死了,可他还活的很好。他每年把家里的剩余粮食全部分给穷苦人家吃,还给过路人钱、粮,真是个好人。所以全村人没有一个说他的坏话,都说他是个大善人,谁也不知道他有多大岁数。听老人传说,在他死前的几十年中,他就把他家的田地给了没有地的人种了,他把他家的房子给了没有房子的外乡逃荒的人住了周围的村庄。人们都知道北寨有这样一个奇人,到底多大岁数叫什么名字,谁也不知道。有天早上,阎王殿的一个小鬼出来在村西漳河边洗炭,这个大善人早起去河边看庄稼就碰上了,他说:“我朋则活了八百,也没见黑炭洗白”,吓的这个小鬼,跑走了,他到阎王殿后给阎王爷述说了这事,阎王爷就把生死簿拿出来,查了两遍也没有查出北寨村有个叫朋则的人,这样阎王爷就从新再查,一张一张的过,后来在第八张上的那页(阎王爷的帐本是用纸片串订的)翻开页一看,是用纸片盖住了,一查上面写的朋则两个字,阎王爷一看吓了一跳,这人已活了八百岁了,赶紧派两个小鬼把朋则叫来。这样这个大善人就去世了,因为他在世时待外人如家人一样的好,不分家人外人。这个故事就慢慢的流传到现在,由北寨传出到全国各地,以前有阎王殿的地方都知道,古人流传下来的这个故事。“我朋则活了八百,没有见过黑炭洗白” 六、北寨村关公庙的纪事 北寨村六月六庙会的来历在很早很早以前,每年伏天旱情严重,因为农作物伏天不能缺雨水,所以在农村的百姓心目中就早有这样的说法,一伏一碗油,二伏半碗油,三伏没来油。就是说一伏天下了雨等于给了庄稼一碗油,收成一定是丰年。二伏下了雨等于半碗油,就是今年产量收一半。三伏天下了雨等于没有来油,就是今年没收成,太迟了庄稼都旱死了,所以老百姓都盼伏天,天天有雨。有这么一年,天旱的一点雨也不下,已经出伏了,老天还是不下雨,就这样等的过了伏天,庄稼都被太阳烤干了,村里老百姓也没办法,只好给关老爷祷告。晚上关老爷给守庙的说了,咱们叫上10个属龙的去河神庙求雨去。第二天一早,这个守庙的给村长把夜间关老爷的话说了一边,村长就叫上村里,有劲的十个属龙的年青人,把关老爷抬上,就去河神庙求雨去了。到了河神庙大院里,刚把关老爷的像揭开头布,天上响了个大雷,马上风云齐到,好好的大白天,就下起雨来。这时河神庙的,守护说:“你们是那个村的来求雨?从来没有这样灵过,你们快抬上你们的老爷回吧,到了家雨就下开了。”从河神庙返回到北寨村边,大雨下来了。把关老爷抬回大殿上,求雨的人,都淋的满身是雨,雨越下越大,整整下了一天一夜。后来北寨的老百姓,就种了一年晚秋作物,过了个年。第二年怕天气旱,在一伏的第一天,村里就组织了,十多个属龙的,抬上关老爷去河神庙求雨,当时天空晴朗,万里无云等把关老爷抬到河神庙后,在和庙主持办了有关事宜后,抬上关老爷走时,河神庙的主持送给关老爷一件袍子,往身上一披,晴空万里的天,出现了一块黑云,下了一阵云彩雨就停了。人家看庙的主持说,这就对了,以后你村求雨时,抬上关老爷来吧。这一阵雨叫抖袍雨,就两个庙院有,你们回去看一下,就知道了,就这样我门回来一看,大庙内果然下了一阵雨,等把关老爷放到庙后,求雨的还没有回到家,雨就下大了,一下就是两天,因为周边的村旱北寨有雨不旱,这时周边的村都来看,求关老爷下雨。他们就祷告关老爷,祷告了二年也没办到。还是北寨有雨,地里不旱,他们地里旱,连年如此。后来看门的守卫给别的村说:“关老爷昨天黑夜说了,南边的村,(大部分都做木工活,靠买棺材生活)卖棺材的改了,“抽板换底”北边的村改了,(过河没桥,需要人背上过,背到河中间给人家加钱)“奇河夹管道”东边的村卖米的改了,(大部分农民家都靠盗卖粮食过活)“掺糠搅秕”以后就给你们下雨,这几句话说的他们哑口无声,在也不来北寨求雨了。因为这三个村的确如此,不好改正错误,卖棺材的抽板换底,卖粮食的掺康搅秕。这样那年的头伏正好是六月六,北寨就从那年开始就办起了庙会,从此北寨的六月六,周边的村都知道是给关老爷求雨唱的戏。每年唱戏直到今天。周边的村都来赶会。而每年的今天,(六月六)十年就有九年下雨,他们三个村都祷告关老爷,也开始给周遍三个村下起了雨,因为他们周遍三个村,都全部改了以前的恶习。也奇怪的很。不过从科学讲,西边漳泽河流上空冷空气的形成,历年下雨的走向,形成多年的西北风方向来雨的特点

镇政府驻地西3公里处。沂南县政府官网公公告可知沂南县北寨村于2022年8月7日搬迁至镇政府驻地西3公里处。沂南县,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地处鲁中地区,东邻莒县,西接蒙阴,南邻市区,北接沂水。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北寨镇下辖村委会包括前进村民委员会、张家堡村民委员会、暖阳村民委员会、麻地湾村民委员会、陈家渠村民委员会、阳坡村民委员会、马莲村民委员会、郑家川村民委员会、丁家湾村民委员会、祁坪村民委员会、盐滩村民委员会、阳山村民委员会、小寨村民委员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6176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6
下一篇 2023-03-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