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产普洱茶的八大山脉是哪几个?

云南产普洱茶的八大山脉是哪几个?,第1张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说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说到普洱市,思茅就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出现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始祖),还有拥有活标本2700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世界“茶树王”和上千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1800多年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足以证明茶叶在普洱市历史上的重要性。普洱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史上有名的八大茶区,即景迈、邦崴、千家寨、无量山、板山、佛殿山、营盘山、牛洛河,分布在普洱市的东西南北四方。从行政区划来说,主要茶产区有思茅,景东,景谷,澜沧,镇沅,江城等,还要提到目前逐步被发掘的困鹿山。 具体茶区信息如下表。 景迈: 澜沧县惠民乡,惠民乡与勐海县勐满乡相邻 现存有千年万亩古茶园,芒景(布朗族寨)和景迈(傣族寨)是云南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十分壮观。主要分布在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村寨。古茶园为布朗族所种,居住已有1300多年。老茶树上所寄生之石斛科植物—螃蟹脚,成为茶区另一特色产品。 邦崴: 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 村里附近有数百亩老茶林,产量不大。著名的千年“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唯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确定了中国、云南普洱是世界茶叶起源地和发祥地的地位 景谷:古称“勐卧”,意为“有盐井之地” 景谷县,地处无量山脉西南侧 历史悠久,是唯一发现茶树起源始祖宽叶木兰化石的地方,至今约3540万年。普洱沱茶(团茶) 原创地。全县栽培百年以上古茶园3万亩,野生茶群落面积6.2万亩,主要分布在正兴镇黄草坝、通达,益智乡曼竜、苏家山,凤山乡顺南光山,景谷乡文山、文东等地,其中又以景谷乡(小景谷)古茶园面积为最多,品质也列于前茅。小景谷各村基本都有古茶园分布,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名气最大的是苦竹山和文山顶两处古茶园片区 困鹿山:宁洱县凤阳乡,地处无量山系南段 困鹿山古茶园在清代曾是清宫贡茶的指定生产地,故又称“困鹿山皇家古茶园”。困鹿山古茶树群落地跨凤阳、把边两乡,总面积1万亩,其中凤阳乡宽宏村的困鹿山境内有1939亩,属半栽培型茶树群落与阔叶林混生形成的原始森林。是目前宁洱县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茶树群落。著名影星张国立出资认养了三号古茶树。 镇沅 &千家寨:“威镇沅江”或“粮仓小城” 镇沅县 镇沅县位于滇西南哀牢、无量两山中段,境内群山并列,山区面积占97.7%,种茶历史悠久。野生茶树起落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中部和无量山支脉的老乌山、大亮山一带,栽培型古茶树主要分布于海拔1700至2100米的自然村寨周围。古茶树面积总量高达26万亩,其中野生茶树、栽培型茶树面积分别达23万亩和3万亩。 千家寨茶山位于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原始森林,属哀牢山系,野生茶树群落万余亩,集中连片的4200亩。著名的2700年千家寨1号古茶树,系目前发现的最大最老的野生古茶树。 景东 &无量山: 景东:“坝子城” 无量山古称蒙乐山,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 景东县 景东县产茶历史悠久,属普洱茶老产区。景东野生茶树分布面积28.6万亩,其中无量山居群23.5万亩,哀牢山居群5.1万亩。栽培古茶园3.71万亩。其中老仓福德古茶山1.6万亩,主要分布在安定乡、文龙乡;金鼎古茶山0.75万亩,主要分布在林街乡、景福乡、大朝山东镇;漫湾古茶山0.3万亩,主要分布在漫湾镇;御笔古茶山0.5万亩,主要分布在锦屏镇、文井镇;哀牢山西坡古茶山0.56万亩,主要分布在花山乡、大街乡、太忠乡、龙街乡。无量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景东、南涧两县境内,地处无量山狭长山地的中上部。无量山两坡气候存在一定的差异,气候垂直分布明显。 江城 &牛洛河 三江环绕,故名“江城” 江城县,与越南、老挝国境相连 历史上,江城茶叶生产经过了一个萌芽、兴盛、衰落又到发展的过程。以牛洛河茶厂等为龙头,现代茶园面积达到12.8万亩(未含大树茶),出口欧洲,畅销国内。牛洛河自然保护区,山上有森林与草场植被交错茂密,动植物呈垂直分布,较适合茶树生长,以万亩生态茶园闻名全省。 佛殿山 西盟县 西盟县境内存活有古茶树共五大群落总面积2.85万亩,佛殿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大有9000亩 营盘山 思茅区城区东南郊十余公里 营盘山万亩有机茶园2.4万亩,被建设成为观光旅游的“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板山 宁洱县勐先乡原始林带 清代较早的贡茶产地,在板山金竹林箐、茶山箐及白草地一带发现大量栽培型茶树群落

题破山寺后禅院破山寺就是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境内。

虞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横卧于常熟城西北,北濒长江,南临尚湖,因商周之际江南先祖虞仲去世后葬于此而得名。虞山东南麓伸入古城,故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誉。虞山与古城、山南尚湖融为一体,构成独特的景观特色,自然山水秀雅,人文景观丰富,历为江南旅游胜地。

虞山景区分虞山公园及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两大组成部分,虞山公园在山脚的东部,北门大街上,以古城墙为界,为常熟市亮山工程的一部分。虞山之北的半山之处,有石屋涧,相传姜尚曾隐居于此。

虞山的介绍:

虞山山体由西北向东南展布,峰峦连绵起伏,海拔263米,南北宽约3公里,东西长约7公里,山脚一圈约20公里。虞山位于常熟古城区的西北部,半入古城,古名乌目山、海隅山、海巫山。因状如卧牛,又称卧牛山。

虞山东南蜿蜒入城,有吴文化始祖先贤仲雍墓,古吴国第一代国君周章墓,开启东南文化之祖、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的言子墓,还有辛峰亭、虞山门、梁昭明太子萧统读书台,山北、山巅有兴福寺、藏海寺等名胜及明未民族英雄瞿式墓。虞山和尚湖组成虞山景区,面积40平方公里。1982年被列为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景区之一,同时被列为江苏省重点风景名胜区。

沙家浜风景区

沙家浜风景区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全区以“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之独特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崛起于旅游市场。沙家浜风景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已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水陆迷宫、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和竹林幽径、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一批景点。 

沙家浜原名横泾乡,在常熟城南,曾是著名的新四军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

尚湖风景区

尚湖风景区位天常熟古城西,虞山之南,是国家级太湖风景旅游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建有荷香洲、桔香洲、桃花洲、枫林洲、鸣禽洲、渔乐洲、烟雨洲等7个景点。

尚湖在当地也称为“西湖”,或者“山前湖”,水面面积有800公顷(1200亩),相传姜太公吕尚居住在常熟虞山时,曾在此湖钓鱼。后人取名“尚湖”,以资纪念。

虞山国家森林公园

虞山是全国闻名的常熟胜景,古称乌目山,因商末周太公次子虞仲让国南来建勾吴,去世后葬此山,遂改名为“虞山”。山高160丈,绵亘18里,周围46里,峰峦回环,林木葱郁,山间山麓遍布自然及人文景观。全区自然景观多崖、洞、泉、林。有剑门奇石、拂水晴岩、拂水双桥、常熟田、老石洞、小石洞、秦波涧、桃源涧、兴福桂栗林、宝岩杨梅林、桂香园桂林等。人文景观多寺、台、亭、墓。有齐梁兴福寺、南宋维摩寺(今扩建为维摩山庄)、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南宋辛峰亭。商周以来的名人冢墓,有商末仲雍墓、春秋言子墓、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墓、清代文坛宗师钱谦益墓及其妾才女柳如是墓、抗清名臣瞿式耜墓、“画圣”王石谷墓、两朝帝师翁同和墓、小说家曾朴墓等。名人墓众多,是常熟胜迹的一大特色,标志着常熟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与辉煌。

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其南部与尚湖相依,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这里不仅森林景观独具特色,而且文脉史迹极为丰富。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区的重要景区之一,1989年3月,经国家计委和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名闻遐迩的江南旅游胜地。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虞山海拔259.03米,是长江三角洲腹地的最高点,在上海、无锡、苏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环抱之中,有国道、高速公路和水路相接。“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山水城园融为一体,使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市大放异彩,自古就有“福地”之称。虞山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一年四季可游,年人均入园旅游人次在80万左右,是大中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的首选之地。

森林景色绚丽多彩。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共有森林面积为114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6%,是北亚热带天然更新与人工更新相结合的森林物群落类型。据不完全统计,有89科309种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春季,这里桃、李吐艳,梅、梨争春,红如流云,白如雪飞;盛夏,乔木蓊郁,灌木丛丛,野藤缭绕,苔藓低伏;深秋,桂花香飘,枫香、乌桕绯红点点,如血如胭,红绿相映,五彩缤纷;隆冬,满山松柏,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虞山的四季是花的海洋、绿的天堂、美的仙境。

文脉史迹久负盛名。上至商周,下至当代,常熟名人辈出,史迹丰富。位于虞山东岭,有商周逊国的仲雍墓,及南方夫子言子墓;西岭,有商相巫咸墓、春秋石室、龙门摩崖石刻;北麓深山幽谷中有齐梁古刹——兴福禅寺,寺中堪称三绝的唐诗、宋书、清刻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千古传颂。此外,虞山还有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民族英雄瞿式耜、清两代帝师翁同和、两弹元勋王淦昌等墓园和文物,形成常熟人文史迹的一大特色。

景区景点形成网络。虞山很早就有十八景之美称。通过整理和修复,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7个景区,50多个景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景观旅游网络。 这7个景区分辛峰、维摩、兴福、剑门、宝岩五个游览区。园内涧沟、瀑布、名泉、怪石到处可见,雾幔烟雨,古树名木,古寺古墓、园林民居、田园酒肆别具风味,使游人流连忘返。AA级绿色食品“剑门”绿茶,宝岩杨梅、桂花板栗、白云水蜜桃、松树蕈等林果产品久负盛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5921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6
下一篇 2023-03-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