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在路过哪个武侯祠写下出师表

岳飞在路过哪个武侯祠写下出师表,第1张

1、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2、在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大殿左侧的碑廊里,镶嵌着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石刻。前后《出师表》共1300余字,由21块小石碑组成,石碑刻工精良,墨底白字,宛如手书,贯通长廊,颇为壮观,游人至此,无不留步观赏。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石刻。《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出师北伐时上奏给后主刘禅的陈事文书,文章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矢志收复中原的抱负。

3、根据岳飞书法作品的《跋语》可知。原文如下:

“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4、跋语的意思是说:

在公元1138年,也就是南宋绍兴八年八月十五的前一天,岳飞领兵路过河南南阳,到南阳武侯祠拜谒了诸葛亮,适逢天阴下雨,就在祠内住了下来。入夜之后,秉烛殿内,观看前代贤士留在壁间的赞颂诸葛亮的诗词和文章,以及前后出师二表,看着看着,情不自禁,泪如雨下,当天晚上,他思绪万千,竟无法入睡,坐着等待天亮。第二天早晨,祠内的道士给他倒茶请安,然后摆出文房四宝,请题词留念。于是,岳飞便飞笔走纸,把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写了出来,在写的过程中,他异常激动,涕泪四流,写完搁笔,才觉得胸中郁闷之气稍稍得到舒展。

5、岳飞兼资文武,能诗善书。前后《出师表》字体行草,一气呵成,写得酣畅淋漓,综观如电掣雷奔,龙飞凤舞,细视则铁画银勾,顿挫抑扬。字体笔画,或大或小,或重或轻,或粗或细,或疾或迟,或驻或引,随态运奇,无不适意,其挥洒纵横,如快马入阵,令人想见岳飞驰骋疆场之英气雄姿。

岳飞书前后《出师表》石刻,深受世人所喜爱,为了获得拓本,人们便加以复刻。至今,在全国保存有七八处之多。诸葛亮与岳飞二人英名与勋业先后相辉映,同为千古传人,人们敬其人也爱其文,所以很珍视这墨迹,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此书笔力雄逸,气韵生动,有颜真卿《让宪部尚书表》的风格,艺术价值极高。

个人知道的信息是立在重庆市近郊奉节县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城。诸葛亮的《出师表》自问世以来,曾有多位书法家出于仰慕崇敬之心予以手录,从唐至清至少有李邑、杨凝式、岳飞、赵孟頫、文征明、刘墉等,而他们皆有作品存留。白帝城诸葛亮《出师表》碑建设任务由重庆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担,他们认为在白帝城这样的“名地”立碑展现《出师表》这样的“名篇”,必须要找到书法“名家”和他书写的“名作”,这才能够和诸葛亮这位千古“名人”相匹配,而且由于该碑是向公众开放,碑文书体最好还必须采用楷书形式,才有利于游客颂读。为此,作为专业指导机构的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和江苏省常熟碑刻博物馆的刻碑名家王路明先生进行反复研讨,最后选定了收藏于日本的明代大书法家祝允明所书的前、后《出师表》作品作为底本,依其原样放大后上石镌刻。经过前后长达近一年的工作,作品完成并对社会开放,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高度赞赏。从此,祝允明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碑成为夔门及白帝城文化景区的重要组成内涵。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5299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5
下一篇 2023-03-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