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三国演义里提及的古地名,现在在哪里吗?(三十五)

你知道三国演义里提及的古地名,现在在哪里吗?(三十五),第1张

德阳

即废德阳县。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雁门坝一带。《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景元间伐蜀,“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入江由”。又《邓艾传》:艾上言: “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 即此。

襄武县

西汉置,属陇西郡。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五里。东汉末移陇西郡治此。《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蜀汉延熙十七年 (254),姜维 “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即此。

金墉城

三国魏明帝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隅。西晋时被废黜之皇帝、皇后、皇太子曾安置于此。

西陵

三国吴黄武元年(222)改夷陵县置,为宜都郡治。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北岸。西晋太康元年(280)复为夷陵县。

岘山

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樊市南。《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坚讨荆州,击破刘表将黄祖,“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及祜卒,“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横江

古渡名。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南,与马鞍山采石矶隔江相对。古代为长江下游重要津渡。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刘繇遣樊能等屯横江,以拒袁术。

乐乡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北四十八里涴市镇。《晋书·杜预传》:太康元年(280)伐吴,“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吴之男女降者万余口,旨、巢等伏兵乐乡城外”。即此。《水经·江水注》:“江水又经南平郡孱陵县之乐乡城北,吴陆抗所筑。后王浚攻之,获吴水军都督陆景于此渚也。”

涂中

指今江苏、安徽境内长江支流涂河流域。《资治通鉴》:西晋咸宁五年 (279) 冬十一月,“大举伐吴,遣镇军将军琅邪王伷出涂中”。即此。

洞溪

此地名出自小说第八十二回“洞溪汉将杜路刘宁”。我查遍各种资料也没有确定这里的洞溪指的是哪里。我查到有三处洞溪。

渔洞溪: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南之箭滩河。《舆地纪胜》卷175重庆府:鱼洞溪 “在江津县东南”。

龙洞溪:即今四川云阳县东龙洞乡龙洞水。《寰宇记》卷148夔州奉节县:龙洞溪“在州西一百里。《舆地志》云:永安宫西有南乡峡,峡西八十里有溪,溪中有灵寿木,此即是龙洞溪,善酿酒之村也”。《方舆纪要》卷69夔州府奉节县:龙洞溪“在府西九十里。下通大江。《志》云:溪上产灵寿木”。

万洞溪:在今广西田阳县西。《方舆纪要》卷111田州:万洞溪“在州西二十里。水深阔,居民常渔于此,下流入于左江”。

北山

即指天荡山,属于秦岭余脉,位于陕西汉中盆地西端,在勉县城北2公里处,与勉县城南的定军山遥遥相对。

左大营、右大营

现在勉县定军山镇的左所村、右所村就是当年赵云军队的左大营、右大营,有证可考。

扁山位于襄阳城南。

扁山海拔459米,面积约6平方公里,因其山脊狭长而得名。另有说法扁山旧称柳子山。是襄阳市区岘山诸峰的最高峰。扁山风景迷人,站在主峰远眺,俯瞰众山小。扁山中有多种奇珍。据说这里有近200种树,常见植物约300种,药材上百种。扁山还与记载于《帝王世纪》中的伏羲的神话传说有关。

襄阳扁山的特点

扁山是襄阳市最高山峰,站在上面登高远眺,要么看云山雾海,要么市区所有景观尽收眼底了。因为它独特的山形,晴天不仅可以在山上看日出,雨后更是云山雾海。

在扁山的山脊上,有两块突出的巨石,一种传说是金黄小姐避难时挑上去的两捆柴,也有传说是玉担石,是真武修行时练恒心,每天把这两块石头从山脚下用扦担挑上山,第二天又把它担下来,日久终于修成正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490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5
下一篇 2023-03-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