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的介绍

如皋的介绍,第1张

如皋概况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 ,北纬 32°00′—32°30′、东经120°20′—120°50′。南临长江,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北与海安市、东与如东县、东南与通州区毗邻,西与泰兴市、西南与靖江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576.47平方千米,其中,长江水面99平方千米。

如皋长江岸线全长48千米,可直接利用长江深水岸线 18.6 千米。境内通扬运河、如海运河、如泰运河、焦港河4条一级河道纵横全境,总长158.52千米。

历史沿革

《尚书·禹贡》记载:上古时,如皋属扬州之域;商周时称海阳。周初名发阳,春秋属吴,吴亡归越,战国时属楚,秦时归九江郡,汉属海陵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前置如皋县,隋时并入扬州宁海县。唐太和五年(831年)置如皋场。南唐保大十年(952 年)升为如皋县,隶属泰州。后历代沿袭县制,宋时为中下县,元时升为上等县。明清仍隶属泰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划归通州直隶州。民国时为一等县,与湖南邵阳同被列为全国最大县。民国29年(1940年)8月,新四军东进至如皋西乡,在卢港建立如皋县政府。10月,县政府随军继续东进至如皋东乡接管如皋县政府。民国30年(1941年)3月,在如皋西乡成立如西县政府。至此,原如皋县以通扬运河为界划分为2个县,如西县隶属苏中第三行政区专员公署,如皋县隶属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新四军收复如皋城,如西县复名如皋县,原设于如皋东乡的如皋县更名为如东县。同年12月1日,苏皖边区第一行政专员公署于如皋城成立。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5月12日,苏皖边区第一行政专员公署改称苏北泰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如皋属其管辖。5月29日,如皋被核定为一等县。1950年1月,如皋县划归苏北南通行政区专员公署,1952年上升为特等县。1983年由南通市管辖。1991年6月1日撤县设立如皋市。

行政区划

如皋市辖如城、城北、城南3个街道和东陈、丁堰、白蒲、下原、九华、石庄、吴窑、江安、搬经、磨头、长江11个镇。城北街道与如皋开发区、城南街道与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城街道与如皋工业园区实行“以区带街、区街合一”管理机制,长江镇与如皋港区实行“镇区合一”管理体制。全市有村(社区)347个,其中,社区181个、村166个。

风土人情

如皋方言属江淮官话泰如片,受吴语影响较大,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均有渊源。如皋方言小片含当前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市、泰兴市和东台市南部及张家港市段山地区,总面积约 6000平方千米,总人口约 500万人,以如城话为代表。如城及周围地区语言为如城话。如城以西3千米外即有泰兴话韵味,细音摩擦明显,称为西乡话。白蒲、九华与通州区交界,为两地过渡方言带,其南半部语言均带有南通话特征的两套齿擦音,称为南乡话。南境永安沙一带成陆仅数十年,移民来自18个省区,其后代虽使用如皋方言,但村、圩间每有差异,称为圩田话。

如皋居民以汉族为主,民风淳厚质朴,民俗与扬州相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饮食、服饰、住行、婚姻、生育、寿诞、丧葬、节庆、祭祀等方面的独特的民俗风情。如皋岁时习俗有立夏早餐吃煮蛋、中午吃甜菜、儿童称体重,端午节吃粽子、儿童戴百索和香袋,中元节烧经祭祖、“斋孤”,中秋节吃月饼、藕饼、鸭子等,尤以春节前后祭祀活动为多,且伴有诸多禁忌。婚丧习俗有新娘子结婚当月内不能到亲友、邻居家串门,丧事中“烧冥屋”、演“僮子戏”等。寿辰习俗中的贺百岁最为隆重,主家要烧制“百岁碗”赠与亲友和乡邻。民间有做“青苗会”,演“僮子戏”,唱“仪兴调”(越剧)、“下河调”(扬剧)、“七字段”,春节期间演荡湖船、踩高跷、扯扯腰、打花鼓、舞龙灯、唱道情等节目的习俗。随着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民俗亦发生很大变化,传统节日中一些不健康旧习俗被摒弃,有些节日被赋予积极健康内容,同时还逐步形成了一些新风俗。

名胜古迹

1)水绘园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如皋古城东北隅,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由水绘园及水明楼古建筑群、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匿峰庐)、中国如派盆景园(古澹园)、逸园、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景点组成。

水绘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 年),明末才子冒辟疆曾偕“秦淮八艳”董小宛栖隐于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构筑有寒碧堂、壹默斋、因树楼、湘中阁、悬霤山房、镜阁、涩浪坡、小三吾亭、枕烟亭、妙隐香林、古城墙、烟波玉亭、碧落庐、悬霤峰、洗钵池、小三吾溪、鹤屿等佳景10余处,园中波烟淼淼,隐映如绘,宛若一幅幽静清雅、意韵空灵的山水画,时为海内名园。园中积水弥漫,倒影如画,冒董浪漫的爱情故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使水绘园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博之大成的游览胜地,被誉为“中国第一情侣文化园”。

水绘园

水明楼建筑群为水绘园风景区另一重要景点,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为船舫式水阁建筑,造型精美,被园林泰斗陈从周评价为“徽派园林风格的海内孤本”。楼西隐玉斋、雨香庵内藏有历代珍贵文物、文献供游客鉴赏。中国如派盆景园前身为 400年前所建园林“壶领园”,陈列有全国最大的五针松盆景、树龄1000余年宋代盆景等。

长寿博物馆从各方面展示和探索如皋长寿现象奥秘,在保健养生方面给人们以有益启迪。

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具如皋清末民初古街风貌,有李渔纪念馆、丝毯博物馆、状元文化馆等展馆,以及迎春桥、药王庙等历史遗构、文物古迹,获2016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如皋东大街

2)定慧禅寺

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地处如皋古城东南隅,始建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格局独特、香火旺盛闻名于海内外。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建大殿和金刚殿,改山门朝北,后陆续砌建钟鼓二楼和藏经阁、禅堂、祖堂、斋堂等。定慧禅寺山门正对玉带河,东临放生池,西南傍玉莲池,寺院平面布置呈“回”字形,楼堂环绕四周,宝殿坐落中央,形成“水环寺,楼抱殿”独特格局。

定慧禅寺

3)中国长寿城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城区西郊,总面积约100公顷。主题标志铜铸大寿星,高49米,身背斗笠,笑容可掬,为如皋花农传统打扮,寓意勤劳长寿,被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大师誉为“天下第一大寿星”。中华长寿博物馆取天外陨石之造型,是长寿城核心景点之一,设序厅、如皋厅、中国厅、世界厅,浓缩长寿悠久历史,荟萃长寿经典奥秘,展示长寿精彩文化。另有经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最大青铜碗 — —万寿百岁碗等景点。中国长寿城是颇具长寿之乡特色的旅游景点,也是举办祝寿活动场所。若遇机缘,可与百岁老人近距离探讨长寿秘诀。

百寿碑

4)中华长寿文化谷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主城区南郊“中国最美乡村”如城街道顾庄社区,总面积约3000公顷,是集生态旅游、商务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景区,涵盖顾庄生态园核心景区、苏通生态观光园、国际园艺城、钱长村200公顷草坪基地、东方盆景园、胡安定故里、百代兰花园、上海保来蝴蝶兰园、顾庄龙盛游乐城等众多景点。园区自然景观独特、文化积淀深厚,为主城区天然氧吧、城市一叶绿肺,是广大游客和市民休闲养生之地。

5)法宝禅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白蒲镇,始建于唐大和四年(830年),宋至和元年(1054年)重建,香火鼎盛。清代书画家、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寺院题写藏经楼匾额。流传日本入唐高僧圆仁,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丞相文天祥,清都察院左都御史沈岐、诗人袁枚等都有游览、唱咏法宝寺记载。法宝禅寺建筑布局独特,酷似“象”形,古人曾留下“访僧象鼻湾,路指虎溪是” “一湾成象鼻,法宝久闻名”等诗句。寺内放生池鱼、虾、龟、鳖等自由游弋,池塘四周月季、牡丹、芍药争相绽放,池中央建有照心亭,亭边曲桥连岸,是游人香客夏日乘凉消暑好去处。放生池东的万安桥,是白蒲镇古桥万安桥缩影。

6)长江药用植物园

国家AA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位于长青沙生态旅游度假区。总占地面积约333公顷,总投资约26亿元。一期工程综合性药用植物园,占地200公顷,于2011年10月开园,以种植具药用价值或保健功能中草药为重点,汇纳如皋长寿之乡、花木之乡文化底蕴,集休闲农业、生态餐饮、长江流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于一体。园内主要景点有:以水景广场空间为序幕、兼具如皋传统建筑韵味和现代江南园林建筑气息的主入口,以盆景艺术中“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营造技法而形成水中岛的山水文化广场,水质优良、物产丰富的长生湖,依水而建的度假木屋区及金银花药草主题园、芳香药用植物园等。

7)金岛生态园

国家AAA级景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位于长青沙生态旅游度假区。总面积约133公顷,总投资5亿元。园区处于长青沙岛东风滩,汲扬子江精华,彰显“长江文化、长绿文化、长寿文化”三大特色。园内河道纵横,林园棋布,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充满绿色与生机,纯净、祥和而美丽。掩映于绿树碧水之间的生态星级酒店、健身会所、商务会所、体检中心、休闲中心、迷你乐园等设施,让游客在清新的天然氧吧中享受素质教育、文化互通、健身康疗、休闲娱乐等服务。

8)内外城河风光带

国家 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城区内。内外两河环城而绕,外圆内方,形似古钱。内城河古名玉带河,形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 年)。外城河亦名濠河,开凿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内外城河沿线有春秋遗址射雉亭、明代高桥迎春桥、千年古刹定慧禅寺、名人辈出的集贤里、冠甲江淮的灵威观、纪念宋代名人范仲淹的范公苑等历史文化景点10余处。内外城河上架有形状各异桥梁29座,承载着许多美妙传说和故事。双环河两岸白石护栏蜿蜒若龙,沿线树木葱郁、百花争艳。 “水环城,城包水”奇特景观成就古城如皋独具魅力的风光带。

9)红十四军公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如城街道福寿东路。占地17.4公顷,由红十四军纪念馆、红军历史教育拓展训练基地、市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馆三部分组成,是弘扬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重要基地。主体建筑红十四军纪念馆,被列为国家级革命纪念设施、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由序厅、江海曙光、长夜惊雷、斩木举义、军旗如画、革故鼎新、金戈铁马、碧血丹心、野火春风、尾厅10个部分组成,以1300余幅图片、近4万字说明文字、600余件实物资料,再现土地革命时期江苏境内唯一中央序列红军武装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信息来源:当地政府官网《如皋年鉴(2019)》

问题一:如皋在哪里?? 如皋,位于长江三角洲上海都市圈内,东濒黄海,南临长江,面积1477平方公里,人口145.28万人,现辖23镇532行政村(居委会)。改革开放以来,如皋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跻身于中国明星县(市)、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科技百强县(市)、乡镇工业明星县(市)、邮电百强县(市)、的行列。

江苏历史文化名城。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大县、我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县(市)之一等四个“之最”是如皋历史文化的最好写照。如皋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人文积淀,三国军事家吕岱、北宋教育家胡瑗,明末文学家冒辟疆、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等,是古代如皋星空中一颗颗耀眼的星座。如皋现存大量独特卓异的人文景观,如隋代建筑定慧寺,山门北向,曲水环寺,群楼抱殿,为中华寺庙一绝;明代建筑大成殿为国内罕见的全楠木结构;清代建筑水绘园是海内徽派园林孤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灵威观、法宝寺、济忠井、集贤里、石合泰等许多具有文史价值的遗迹和民居,富集着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乾隆年间,如皋曾是苏北最富的县,享有“金如皋”之美誉。如皋县城内外城河外圆内方,形如古钱,自古以来就是货物集散、商贾云集的生财之地。

中国花木盆景之都。如派盆景系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与岭南派、沪派、扬派等各领 *** ,以其“云头雨足美人腰”的独特造型享誉海内外。 *** 、钓鱼台、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场所以及一些中央国家机关,均可见如皋盆景的身影。如皋花木盆景栽培始于宋代,兴于明清。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如皋先后有600多盆盆景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荣获大奖。今年,在荷兰举办的2002年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评比出的9枚金奖中,如皋独得3枚。目前,如皋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种植面积有6万多亩。

世界长寿养生福地。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资料显示,如皋为全国六大长寿之乡之一。据最新统计,如皋145.28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172人,其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占比为1.18/万,而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主要指标为百岁老人占比0.75/万,中国确定的长寿之乡标准为百岁老人占比0.3/万,此外,该市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如皋平均预期寿命为75.5岁,而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即为长寿国家,发展中国家平均预期寿命仅为63岁。世界上闻名的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带,就是在偏僻的山区。而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这在国际上绝无仅有,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已引起国内外新闻传媒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

投资兴业热土。在上海都市圈中,如皋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富有特色的产业优势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的新热点。如果以长江为界将上海都市圈一分为二,那么包括苏、锡、常在内的南半圈已成为金融、商贸、信息等产业中心,北半圈则是呼应南半圈产业梯度转移的制造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在这一战略性转移的过程中,如皋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传作用。一是缘于如皋的区位优势。居皋南眺,江阴长江大桥和即将动工的苏通长江大桥犹如如皋拥抱上海的两条臂膀;临江北望,两桥又如动、静二脉延伸交汇于九华立交。苏通大桥一旦通车,如皋到上海的车程仅有90分钟。新长、宁启铁路和宁通、沿海高速双双从如皋境内交汇而过,再加上如皋港、如皋机场、新老204国道,如皋交通可谓四通八达。二是缘于如皋的产业优势。如皋经济开发区、如皋港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拥有17.2......>>

问题二:如皋市属于哪里 如皋(Rugao),江苏历史文化名城。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大县、我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县(市)之一等四个“之最”是如皋历史文化的最好写照。如皋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人文积淀,三国军事家吕岱、北宋教育家胡瑗,明末文学家冒辟疆、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等,是古代如皋星空中一颗颗耀眼的星座。

问题三:如皋的市中心在哪 商业中心在中山路,行政中心在解放路和惠政路

问题四:请问南通如皋市有哪几个乡镇 如皋市辖20个镇以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如城镇(如皋市城区)、柴湾镇、雪岸镇、东陈镇、丁堰镇、白蒲镇、林梓镇、下原镇、九华镇、郭园镇、石庄镇、长江镇(副县级管理权限)、吴窑镇、江安镇、高明镇、常青镇、搬经镇、磨头镇、桃园镇、袁桥镇、如皋经济开发区。

问题五:江苏南通市如皋有哪些镇啊?具体点吧! 如皋市所辖镇区 ・长江镇(如皋港区) ・软件园 ・桃园镇 ・如皋经济开发区(柴湾镇) ・吴窑镇 ・如城镇 ・白蒲镇 ・磨头镇 ・石庄镇 ・江安镇 ・郭园镇 ・林梓镇 ・搬经镇 ・雪岸镇 ・九华镇 ・高明镇 ・常青镇 ・下原镇 ・袁桥镇 ・东陈镇 ・丁堰镇

记得采纳啊

问题六:江苏如皋在中国是属于哪个地区 江苏南通和一个县级市

问题七:如皋有哪里好玩的地方 著名景点

水绘园、红十四军公园、东方大寿星园、顾庄生态园、东风滩等

问题八:如皋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定慧寺 绿园 特产 董糖 萝卜干 脆饼 黄酒 朝糕

问题九:南通市如皋的传统市中心在哪里,是指哪几条街 南通市如皋的传统市中心历经几次拆迁,早已不复存在,目前的商业中心应该是以步行街为中轴线的一块非字形区域,不知是否满意。

问题十:如皋有几个高速公路路口,都在哪里? 沈海高速入口 位于东陈 中山路向东直走过大拱桥约200米可以到

宁通高速入口 石庄有一个 在如港公路

九华 新老耿04交叉口

如皋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北纬32°00′~32°30′、东经120°20′~120°50′,南临长江,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北与海安县、东与如东县、东南与南通市通州区毗邻,西与泰兴市、西南与靖江市接壤。

全市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不含长江水面),人口142.26万人(2012年)[1]

;其中市区面积80平方公里,港区城市面积30平方公里。

境内拥有长江岸线48公里,通扬运河、如海运河、如泰运河、焦港船闸等主要河流纵横全境,总长180.8公里。

[2]

如皋市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为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

截至2011年底,如皋145.28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70多人,其总数位居中国县(市)之首,此外,如皋市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

地名来源

“如皋”之名可追溯到《礼记》的木牍和《左传》的竹简。

据《太平寰宇记》载:“县西北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县因以为名。”

如皋港、如皋村的得名取自《春秋左传》:“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

”《十三经注疏》:“是皋为泽也,如,往也,为妻御车以往泽也。

”西晋潘岳、唐代杜甫、北宋苏轼等曾以此为题材吟诗作赋。

“如皋”的意思是:到水边的高地。

“如”:往也,“皋”:水边的高地。

如皋别称雉皋、雉水、东皋,前两名源于射雉说,后者出自西晋潘岳《秋兴赋》“耕东皋沃壤兮”句。

简称别称

“如皋”之名源于春秋时期。

历史上如皋还有一些别称、简称,兹一并辑考如下:

“如”,如皋的简称之一,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史料中不乏“如棠”、“如齐”、“如莒”等辞,战国列御寇《列子、夭瑞》中也有“望其圹,皋如也”之句。

如,古作“往”训,是动词,今用作如皋的简称已是名词。

[5]

“皋”,如皋的简称之一,最早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荀况《荀子大略》中有“望其圹,皋如也”之句。

据1990年新版《辞海》释义:皋:通“高”,指沼泽,亦指近水处的高地。

如皋的地理为“锅背形”,据史载:“1931年黄淮大水,泛滥成灾,苏北里下河各县一片汪洋,唯如皋凭借地势较高而安然无恙”。

“皋”作为如皋的简称亦常见于本邑的地名、单位和产品名称中,如“新皋桥”等,解放前如皋曾出版过《皋报》、《皋鸣报》等。

“皋”也是该市机关团体行文的约定简称。

[5]

“雉皋”,源出《左氏春秋》所载“贾大夫如皋射雉”的传说。

明《嘉靖维扬志》载:“春秋传贾大夫娶妻三年不言不笑,御从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即此地,故名如皋、雉皋。

”“雉皋”作为如皋的别称常见于本邑历代文人的书画作品的落款中,如皋才子冒襄,在其诗词书画上都署以“雉皋冒襄辟疆”,与冒辟疆同时代的吴伟业等人在和冒的诗书往来中亦称其为“雉皋公子”。

[5]

“雉水”,与“雉皋”同源。

《太平寰宇记》载:“县西百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今易名为秀水港矣。

”如皋历史上曾是一片沼泽地,河湖港汊密布,其中著名的如龙游河、车马湖、牟尼湖、芹湖、秀水港、高阳荡等。

名水出名雉,如皋的雉鸡在历史上是颇有名气的,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如在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女秀才移花接木》一文中有诗云:“闻得罗敷未有夫,支机肯许问津无?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仆射姑。

”“雉水”通常被用于书画作品的落款中,有时也用作地名和学校名,清邑人刘钟愉《王学士宅碑记略》中有“在雉水之东阡,有龙图之旧宅”句,又如旧时如城太邑同仁堂的堂联为“情联雉水,谊笃仙源。

”今如城安定小学的前身即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知县赵廷健创办的“雉水书院”,清邑人刘枝芬专门作有《雉水书院赋》。

[5]

“泽雉”,是由“雉水”演变面来的,偶见于诗文书画中,例1926年曾任民国江苏省长的韩国钧(紫石)在《五月丁堰道中书感》一诗中云:“竟叫泽雉畜樊中”。

当然这个别称有点贬意。

[5]

“东皋”,源出西晋潘岳《秋兴赋》中“耕东皋之沃壤兮”之句。

唐江都人李善《文选注》注:“水田曰皋,东者取其春意。

”《辞海》释义:“东皋,泛指田野或高地。

”故潘岳的这句诗是描写春天在肥沃的水田中耕作的春耕景象,意境当然是十分优美的。

又唐代如皋与江都同属扬州所辖,而如皋在江都之东,因此,如皋的历代文人,就借用带有诗意且方位明确的“东皋”一词来比喻美好的家乡。

一说春秋时长江以北属吴地淮夷(古代的东方人),如皋地处其东南隅故别名“东皋”。

“东皋”常见于本邑的地名、商号、流派名、住宅名。

[5]

“金城”,源出苏北民谣:“金如皋,银泰兴。

”1984年9月14日原扬州地委宣传部长郑铎同志在《游如皋》一诗中云:“古说如皋一片金,相邻泰兴只称银。

”如皋是江海平原上最早成陆的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如皋人民在长江“金三角”上辛勤耕耘,赢得了“金如皋”的美称。

“金城”常见于商号中。

[5]

“海阳”,为如皋古县名之沿袭,源于本县地理位置。

如皋称海阳最早始于西周,当时如皋为海阳地,隶扬州。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传》载:“楚东有夏州海阳。

”后来战国、秦时如皋亦为海阳地。

晋武帝泰康元年(公元280年)正式定名为海阳县,至东晋安帝义熙七年改置如皋县止,凡一百三十一年。

[5]

“宁海”,为如皋古县名之沿袭,今海安。

古代既曾领辖如皋,又曾为如皋的一部分。

如城的宁海路即源于此。

“郧”,源于如皋古地名。

春秋时国内有三处地方名“郧”,分别位于郧、卫、吴三国,其中属吴国的郧地即在今天的如皋东。

杜预注:“郧,发阳也。

”《罗泌路史》:“海陵东南有阳口,今皋北四十五里力乏桥即其地。

”《如皋力发桥石碑》碑云:“日惟立发,古称发阳,鲁卫今郧,云是斯地,春秋时有也。

”据清乾隆《一统志》记载:“力乏桥即立发桥,又称发繇口,发繇亭,立发口等。

今已划属海安县。

”[5]

“海陵”,为如皋古县名之沿袭。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206年),封其侄刘濞为吴王,如皋属吴王所辖,改海阳名为海陵。

清嘉庆《维扬志》载:“因其地并海而高,故名海陵。

”《辞海》载:“海陵,古县名,西汉置,以其地高阜而又傍海得名,治今江苏泰州市。

”汉武帝元狩六年,正式设置临淮郡海陵县。

东汉、三国(时海陵县曾几经兴废,最终由吴国大司马邑人吕岱重置)、南北朝、唐、宋、元等朝代,如皋都曾属海陵地域。

明太祖洪武元年,省海陵县入州,领如皋一县。

[5]

此外,如皋历史上尚有“嵋山”等的别称,台北市如皋同乡会出版的《如皋文献》第一辑中所载的柯新民《全国第一大县——故乡如皋》一文中云:“如皋别称有三:‘曰膑山、曰嵋山、曰雉皋’”。

[5]

建制沿革

如皋已有1600多年建县史,有文字记载历史约2500年。

[3]

如皋在夏时属扬州之域。

周时如皋为海阳地。

春秋时如皋为吴国海阳郧地,吴亡归越。

战国时如皋属楚,称九夷海阳。

秦时,如皋先后归九江郡、东阳郡,汉称海陵县。

[2]

东晋时期,属广陵郡海阳县。

义熙七年(411年),分广陵郡而设置建陵、宁海、临江、蒲涛、如皋五县。

北周时,废蒲涛县,并临江县入宁海县。

如皋县隶属于海陵郡。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如皋县并入宁海县,隶属于扬州总管府(605年改为江都郡)。

唐朝,大和五年(831年)设置如皋场,隶属于海陵县。

南唐

如皋市风光(12张)

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升如皋场为如皋县,隶属于泰州。

北宋初,如皋县隶属于淮南东路泰州军,为中下县。

元代,如皋县隶属于扬州路泰州府,升为上等县。

明代,如皋属于扬州府泰州。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置江苏省,如皋属江苏省泰州。

清雍正二年(1724)划归通州。

民国初年,如皋县先后隶属于苏常道和淮扬道。

1927 年,废道存县。

1933年,属江苏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时如皋为一等县,与湖南邵阳同被列为全国最大的县。

[6]

1938 年3 月19 日,日军占如皋城,如皋县 *** 先后迁往李堡、丰利、马塘。

1940年8月,新四军东进至如皋西乡,在卢港建立如皋县 *** 。

10月,县随军继续东进至如皋东乡接管 *** 如皋县 *** 。

11月下旬,于马塘镇和平接管国民 *** 如皋县 *** ,并分县,东部为如皋县(如皋东乡),西部为如皋西南行政公署,1941年3月,在如皋西乡升为如西县。

至此,原如皋县以通扬运河为界划分为两个县。

1941年起,如西县隶属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

1945年9月21日,新四军收复如皋城,如西县复名如皋县,原设于如皋东乡的如皋县更名如东县。

同年12月1日,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于如城成立,辖如皋县、如东县、紫石县(今海安县)、泰县(今泰州市区)、泰兴县、东台县、台北县(今盐城市大丰区)、南通县、海门县、启东县、崇明县、靖江县等12县。

[7]

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

5月12日,第一行政专员公署改称苏中泰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如皋属其管辖,为一等县。

[6]

1950年1月,划归苏南南通行政区专员公署,上升为特等县。

1953 年后,隶属江苏省南通专区。

1955年12月,如皋县人民 *** 改称如皋县人民委员会,隶属江苏省南通专员公署。

1968 年后,改称江苏省南通地区如皋县,建立如皋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复名如皋县人民 *** 。

1983 年,江苏省南通地区与南通市合并,如皋县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

1988年3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如皋县如城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全县乡陆续被批准对外开放。

[6]

1991年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如皋撤县建市,实行计划单列,由省直辖,并暂由南通市人民 *** 管理[4]

,同年6月1日举行建市仪式。

[6]

古城城门

如皋古城分内城和外城,外圆内方,形似古钱。

内城有玉带河(市河,内城河)无城墙,设六座城门(先春、集贤、宣化、丰乐、北极、拱辰);外城有濠河(城河,外城河)及城墙,设城门四座(靖海门、澄江门、饯日门、拱极门)及二水关(东水关、北水关)。

[8]

如皋古城池(8张)

1951年因城墙多处倾塌、城门狭窄而拆除,仅有东水关完整留存至今。

为进一步弘扬历史文化,保持古城特色,挖掘旅游资源,逐在原址重新恢复修建了靖海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479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5
下一篇 2023-03-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