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园小学的校名的由来

鲸园小学的校名的由来,第1张

在威海市政府广场的东侧,有一座三角型花园。1916年1月10日,在皂埠嘴沙滩上发现一条巨大 鲸鱼,遂以两根鲸颚骨对成人字型,做为三角花园的东门,南北两门则为水泥方柱,上端各横一块鲸鱼骨,故又名鲸园。当时,海星小学和明星小学均在鲸园西侧几步之遥,因此,1945年威海光复后,将海星小学和附近明星小学合并,更名为鲸园小学。

上海岚灵花鸟市场 宝山普陀闸北交汇处 地理位置:在大华新村 岚皋路 灵石路上 规模蛮大,但鱼市规模不大,小店很多,鱼种类不是很多。有家很大的鱼店,在爱侣宠物医院旁边应该是呈浩,或许是新开不久,我去时没什么人的,周末应该好点。交通:华灵路下737 双山路下坐909 224 虹井路虹桥花市 闵行地理位置:位于虹井路,离延安西路大概300米左右。 概 况:经营有苗木、假山造景、画框、鲜花。经营水族的商铺有七、八家。动物园再下去(虹井路718号虹桥花市)57 721 753。锦江乐园---梅陇花鸟市场 闵行 交通:上中西路进去720 131 731 闵行一家私人店铺 闵行 东川路千代广场对面 凤阳路花鸟市场 静安 在凤阳路近成都路高架。 威海路三角花园 静安 地理位置:黄陂路,吴胜路,威海路交汇处。 概 况:曾经是地摊的天下,摆摊者从批发处购得各类鱼、草,自己分袋包装,风里雨里,薄利多销,后被城建管理队取缔,但周日,仍有些人在活动。 钦州路鱼市 徐汇地理位置:钦州路639号(近田林路口)坐落在上海徐汇区,离著名的八万人体育场很近。 主要经营:古董花瓶玉器,花鸟鱼虫,狗猫宠物,从事观赏鱼和水草的商家总共只有十二、三家。交通:以人民广场为出发点,地铁一号线,田林路下,步行10分钟即可。以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为出发点,出租车起步价10.00元便到。宛平路花鸟市场 徐汇 地理位置:宛平南路88号,宛平路近肇家浜路!宛平路花鸟市场肇嘉浜路以南百米距离,大门朝东,保华海洋馆就在宛平路沿街处。 概 况:其实此地以前是一国企的厂房,后搬迁成为一个混合市场,现有宏图三胞电脑广场、虹森家具商厦、宝良家电商场、广电花鸟市场。花鸟市场畏缩在一个角落,经营水族的只有五家,一家做锦鲤的店里无货,一家做金鱼的兼营了一些热带鱼,另两家经营热带鱼。“保华水族”一个分部在此。建工水族市场 浦东浦东大道2507号(近居家桥)枣庄路上张扬路博山路之间,自己有车去不错,乘车只有大桥三线、787、791、772、川歇线,都要走好多路,5角可以买好多鱼虫,没什么好玩的浦建路花鸟市场 浦东 浦东杨高南路易初莲花 亦展花鸟市场 浦东 (新建的,挺大),北艾路近杨高路 上钢花鸟市场:浦东 成山路灵岩路附近。785 云台路花鸟市场 :浦东 云台路上。786 772 83 86 82路 上南花鸟市场:浦东 上南路近杨思。796路 中环花鸟市场: 潍坊二村内 旁边。 龙门水族: 闸北 恒丰北路71号恒丰路桥下面的(批发)天目路上有呈浩老巢 上海呈浩水族用品有限公司 闸北 地理位置:天目中路726号,高架底下。 概 况:是一家家族企业,老板姓高,经营是以批发为主,各鱼市的经营者绝大多数都是在此处进货。在江阴路有一间分店,以前在西藏中路大都市鲜花港也有一处分店,后大都市鲜花港拆除,也没有另开店面。洛川东路市场 闸北 (西宝兴路洛川东路附近) 江阴路花市 黄浦 地理位置:黄家阙路,大吉路口。 概 况:市场不大,经营水族的商铺有17家左右,规模都不大,一些商品只能摆放在人行道上。有几家是从江阴路搬迁过来的,有一点惨淡经营的味道。从周遍环境看,早晚是要拆迁的。 上海万商花鸟鱼虫交易市场 黄浦 地理位置:西藏南路,正对着浏河口路。 概 况:经营水族的商铺大概20家左右,规模都不大,整个市场相当拥挤,通道狭小,有几家店铺也是从江阴路搬迁过来的,生意大不如前。高级住宅已建到市场边缘,前景不容乐观。 文庙花鸟市场 黄浦 近文庙 新江阴路市场 黄浦 在安谰路近文庙 上南路杨思的已经关门了,取代的是往南一点上南路凌兆路新建市场,鱼不多也不咋好 五角场花鸟市场:杨浦地理位置:黑山路,长海路(正门),国和路493号(侧门)。 概 况:进入正门左拐,店铺左右两边排列一直延伸到侧门,整个市场还算比较整齐,商家以经营花草,石头,木雕为主,经营水族的店铺有17家左右,好象并不是十分景气。 五角场花市:杨浦 大西洋百货后,在五角场。 新杨浦花鸟市场 杨浦 隆昌路控江路路口. 虹航花鸟市场 长宁 地理位置:虹桥路上(上海动物园对面)。 牡丹江路鱼市 宝山 靠近吴淞口在吴淞医院后门。乘116 51 51区间路。

刘公岛博览园是一处融悠久历史与丰厚文化于一身,集高新科技与精湛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游览园区,包括六大展区,十余处精彩景观。园内采用高新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展示手法,讲述了刘公岛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其中包括刘公文化、甲午战争和英租历史。

第一展区

第一展区主要采用仿清式建筑格局,青瓦灰砖,檐下彩绘雕梁画柱,檐角屋脊兽头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使人仿佛感觉到历史的深邃与久远。展厅内采用巨幅彩玉壁画、东阳木雕等知名工艺,讲述了汉末皇子刘民历尽艰辛飘泊至刘公岛的史实,讴歌了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刘公精神。

正殿——海圣殿

正中端坐的两位老人就是刘公、刘母。刘公岛也正是因为这两位老人而得名。东西两侧是两组彩玉壁画,耗材约30吨,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玉石壁画展。

首先,我们看一下《汉末皇室浩劫图》。

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往往都伴随着斗争,这里我要为您介绍的是历史上一位鲜为人知的皇帝--汉少帝刘辩。公元189年,刘辩承袭了一个动荡不安,摇摇欲坠的汉王室。我们看,壁画中的这位就是少帝刘辩,这位是他的爱妃唐妃(他们两位也就是刘公的父亲和母亲)。

果然,半年之后,汉少帝便遭到了董卓的迫害。董另立少帝年仅九岁的同父异母弟弟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

为了斩草除根,董卓命亲信用鸩酒毒杀少帝,同时命令武士绞杀唐妃,当时的唐妃已身怀六甲。所幸的是唐妃被这名行刑武士所救。随后被正直官人郑泰护送到隐居在小龙山的孔子十九世孙孔荫家中。自此,唐妃与少帝的遗腹子踏上了漂泊之旅。

好,我们接着看《刘公齐鲁漂泊图》。

孔荫为保护唐妃,离开了自己的栖身之地,带着家人与化名为碧云的唐妃开始了漂泊之旅。

途经杨家村,碧云生下一子,按少帝遗愿,取名刘民(这也就是刘公岛上盛传的刘公),时值公元190年。之后,孔荫一行在杨家村住了下来,一住就是10余年,在这期间,孔荫教刘民读书写字、采药行医,刘民小小年纪已是文武双全

后来曹操袁绍大战殃及了杨家村,孔荫一生继续逃亡。在逃亡的途中,孔荫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为了不连累碧云母子,他与家人返回了曲阜老家。

此后,碧云母子二人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天尽头。他们在当地耕织渔猎,采药行医,深受百姓的敬重。

有一年,刘民在出海打鱼的时候救下了一个叫嵘燕的落水女孩,嵘燕也就是后来的刘母。刘民的母亲病故后,刘民和嵘燕相依为命,感情日深。后来他们辗转来到了刘公岛,在岛上垦荒种地,救助过往遇险的船民。每当海上风起浪涌时,人们都会看到有位老人手持火把或堆篝火为船民引航,他们就是这样不知搭救了多少遇险的船民,于是后人把两位老人尊为“海圣刘公刘母”,而这座小岛也因此得名“刘公岛”。

第二展区

您现在已经进入了博览园的第二展区,这一展区内以威海的民俗文化为主看点,在沿用国内知名工艺为展示手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引入高科技的展示手法,使您更直观、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刘公岛。

(文化长廊)前面是文化长廊,里面以线雕工艺为展示手段,再现了古代威海卫、刘公岛十三处传统自然景观。

(水琴)在我们刘公岛博览园里,不光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有许多高科技的现代景观。大家看前面那个巨大的水琴,就是采用高科技手段制作出来的。水琴采用树脂胶和玻璃钢为原料,长3米,高4.5米,形如半边木梳,琴身以飞龙为装饰,体现了海文化的渊源,昂首的龙头象征着海岛蒸蒸日上的旅游事业。水琴喷出来的水柱,便是这把琴的弦,水柱为弦的水琴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的乐曲。有兴趣的游客不妨上前一试。

各位来宾,接下来参观第二展区的主展区--鲤堂。这一展区有三大展厅,东西两侧展厅内以国内先进的幻影成像技术,再现了刘公岛“日岛海市”这一自然景观和“东海龙宫”的神话传说。而鲸仙殿内则以木雕、瓯塑手段展现了在威海民间流传的“鲸仙子报恩”美丽典故。

第三展区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博览园的第三展区_甲午文化区。

眼前的中华海坛是甲午战争11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海坛正前方的石壁上是56条龙石雕巨龙,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一脉相连,团结相亲。海坛正中耸立的就是定海神珍。定海神珍意在“镇海”,寓意希望中华民族的万里海疆永远和平,不再受外来侵略。代表了设计者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海坛两侧的两大铜鼎是中国青铜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商代的司母戊方鼎和西周时期的大盂鼎,它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甲午海战演示馆:各位来宾,在中华海坛的下方就是甲午海战演示馆,该馆的馆名是由前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将军亲笔提写的。馆以北洋舰队中定远舰的船舱为整体造型,以北洋水师的兴衰,甲午军魂的悲壮为展示主题,采用高科技展示手法,全方位讲述了北洋海军艰辛的发展历程,再现甲午战争的悲壮惨烈。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甲午海战演示馆。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甲午海战演示馆的序厅,这里同时也是按照1:1的比例复制的定远舰的锅炉舱。定远舰由德国伏尔铿船厂制造,1883年建成,功率6000匹马力,航速14.5节,装甲总重为1461吨。在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保卫战中,它是做为北洋水师旗舰参加战斗的,1885年2月10日因受重创而自爆。

让我们一起“走进北洋水师”。

{黄龙旗}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发展四洋海军,李鸿章依靠自己在清政府中的特殊地位,逐渐将北洋海军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化的海军部队。北洋 舰队组建之前,李鸿章为方便指挥海军队伍,于是奏请清政府制订海军军旗。此时北洋水师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军旗,这是一面明黄色的旗帜,旗面用黄色羽纱制作,上面绣了一幅蓝龙戏珠的图案,先做成三角形,后为与西方一致改为长方形。军旗做成后,清政府觉得十分满意,索性把这面北洋水师的军旗同时也做为了大清国的国旗。

{北洋海军章程}1888年,在刘步蟾等的主持下,参照英、德等国的海军章程,北洋水师开始制订自己的章程,几易其稿后,10月3日《北洋海军章程》正式颁布实施,章程的颁布标志着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北洋海军成军时拥有大小舰船25艘,总排水量4万多吨,官兵4000多人,其势力雄居亚洲之首,世界第四位。

{战舰}这里标示的是北洋舰队的几艘主要战舰。定远舰、镇远舰是两艘铁甲舰,这两艘战舰长94.5米,宽18米,排水量7335吨,是当时亚洲排水量最大的战舰。

镇西、镇东、镇北、镇边、镇中等5艘炮船是1875至1879年间,李鸿章从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定购的,这些战船主要是用于守卫港口。因为这种炮船船小炮大,像蚊子一样身子小而刺很长,人们也称它们为“蚊炮船”。

“平远”舰是由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平远舰”也是第一艘国产的装甲巡洋舰。

“超勇”和“扬威”是两艘巡洋舰,也是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制造的。

{航迹}我们再来看一下北洋海军航迹图。图中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图线:

红色航线是1881年、1885年、1887年间,北洋海军曾先后三次从英德等国接定远、致远等九艘战舰回国,航程自北大西洋,途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到西太平洋,这条航线也是中国人第一次驾船航行,可以说这次航行是自明朝郑和下西洋后中国航海史上的又一大壮举。

北洋海军成军后曾多次出访,所到各国都令当地华侨振奋不已。我们看到的这条黄色航线是1886年、1889年、1892年间,北洋海军多次巡航,访问朝鲜、日本、俄罗斯海参崴。绿色航线是1890年、1894年间,北洋海军出访西贡、新加坡、菲律宾,行抵马六甲、槟榔屿、吕宋岛等南洋各地。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自东向西,北洋海军航迹几乎覆盖世界各大海域。可见,19世纪末,中国现代化的海军舰队曾驶入“蓝色文明”。

{学堂}北洋海军是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全新近代化海防力量,除舰队本身之外,还拥有与舰队相适应的军港基地、军需供应、通讯、医院、学堂等后勤保障体系。北洋海军在创建的同时按需要设立了十多所海军学堂。并将西方的近代科学纳入主课内容,开创了中国教育的一代新风,培养了一批掌握近代海军科学技术的新型海军人才。好,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当时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学堂。

1866年创办的福州马尾船政学堂是近代海防运动中诞生的第一所海军学校。她培养出的不少学员都成为北洋海军的高级将领和技术骨干。

威海卫水师堂创办于1890年,这所学堂因地处北洋海军基地刘公岛上,所以学员在课堂学习之外可兼习枪炮,这一优势是其他学堂无法相比的。威海卫水师学堂旧址在刘公岛西侧,这所学堂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所水师学堂。

这里还介绍了旅顺口鱼雷学堂、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等学堂。

{训练}根据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北洋海军经常组织舰队进行军事训练,为提高训练水平,北洋海军先后从英、法、德等国聘请外教任总教习。这几组图示中的阵法就是北洋海军在训练中常用的几种阵法。

{人物}这里就是北洋海军发展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几位重要人物:李鸿章、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泰曾、方伯谦、林永升、萨镇冰。

{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现代化的海军队伍。他的成军标志着中国海防建设与军事力量已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北洋海军鼎盛时期拥有大小舰船50余艘,场景四周就是当时北洋海军部分主要舰船的照片,从这壮观的训练场景足见当年北洋海军慑人的军力与齐整的军威。

这组宏大的场景中央陈列的就是本馆为纪念北洋海军而制作的纪念碑。碑身“龙旗飘扬的舰队”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正向人们诉说着北洋海军的鼎盛与辉煌。

场景前方是国内仅有的两台虚拟空间成像仪,大家站在显示屏的正前方就可以在空间中欣赏到北洋海军的一些武器装备。场景四周是四台多媒体电脑,大家可以通过这些高科技设备全面了解北洋舰队主要战舰的详细情况。

{威海卫防务}基地建设是近代海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政府对此也十分重视,经过认真勘察和详细讨论,最终确定旅顺口、威海卫、大沽口为北洋海军三大基地,形成三角防御体系,横扼渤海咽喉,内卫京师,外御侵略。这里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威海卫基地的防务。

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口遥相对峙,素有渤海锁钥之称。北洋海军成军后,其指挥机构设在刘公岛,岛上相继修建完善了海军基础设施,同时开始修筑大规模新式海岸炮台群。从防务体系看,甲午战争前威海卫的防务设施完备,可谓固若金汤。1891年李鸿章来威海,巡阅海军后,向清政府奏报说“就渤海门户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

{旅顺防务}旅顺口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旅顺基地建设早于威海卫基地,建有亚洲最大的船坞,修筑海陆炮台20多座,号称远东第一要塞。是北洋海军舰船的维修保养基地。

{演示厅}北洋海军是一支盛极一时的海军部队,为什么这样一支强大的海军部队会在短短八个多月的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甲午海战演示厅,共同来了解一下这段充满民族创伤的历史。

甲午海战演示厅是一处数字化全景式影院,影院前方是一面长18米高5米的大型投影屏,下方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动感平台,您可乘座其上亲临甲午战争第一现场。好,就让我们怀着对甲午志士的怀念与崇敬之情一起观赏<甲午海魂>。

(尾厅)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海洋是国家的天然屏障,有效地阻挡了外来侵略。然而近代中国的屈辱却恰恰是从海防的崩溃开始的。有海无防,有防不严的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

甲午战争已经成为历史,而今当我们再次放眼中华海疆,我们看到的是一支现代化武装的人民海军队伍。他们正向世人宣告:中国辽阔的海疆与强大的海防已构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钢铁长城。它巍峨耸立,保卫着伟大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登临海坛,边走边讲)好,各位来宾,我想参观完甲午海战演示馆后大家一定都在感叹,为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为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甲午战争的失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人海权意识淡薄、海防建设落后,或者说当时的中国有海无防。

而今,在四面环海的甲午故地刘公岛上兴建中华海坛,意在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的万里海疆固若金汤,保卫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站在海坛上)好,各位来宾,我们现在已经登上了中华海坛。下面我再给您介绍一下海坛上的陈列。大家看海坛正中巍巍耸立的就是定海神珍。拱守在神珍周围的巨龙代表的是四海龙王。定海神珍的神圣使命在于“镇海”,它寄托着中华民族亘古以来企盼海上和平的美好祝愿:让中华海疆波平浪静,让龙的传人扬眉吐气,让碧波万顷的大海成为造福炎黄子孙的神圣摇篮。

海坛两侧庄严盘踞的是两尊青铜宝鼎。这尊就是闻名天下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它是我国早期的青铜制品,这尊名叫龙纹五耳鼎,原品是西周时期的,宝鼎形奇纹异,这两尊青铜宝鼎造型雄浑,气势恢弘,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第四展区

好,各位来宾,登上海坛后,我们就来到了刘公岛博览园的第四展区——海岛文化区。前面的大型楼阁就是望海楼。望海楼始建于唐代,据记载,公元698年,武则天皇帝要“察巡东隅海疆”,为博得武则天的欢心,登州刺史斥巨资在近海处大造行宫离苑,以备武则天临幸,其中以刘公岛上的望海楼最具特色,当年的望海楼高21米,自建成以来一直是刘公岛上的最高建筑,所以古人为望海楼之高留下了“音韵传闻望海楼”的佳句。历史上刘公岛饱经战乱,明永乐四年(1406年),倭寇公然进犯威海卫,侵占刘公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广大威海军民毫不畏惧,同心协力,最终大败倭寇,穷凶极恶的倭寇败逃之时,气急败坏,竟在刘公岛上放火焚毁了这一海上名楼。

我们现在看到的望海楼是刘公岛管委会为再现历史,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从一至四层,分别冠以春、夏、秋、冬、福、禄、寿、喜组合厅名(即春福厅、夏禄厅、秋寿厅、冬禧厅)。四厅寓意祥美,有天成人愿之意。故有民谚道“登上望海楼,升官发财不用愁”。楼内还汇集了我国二十多位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杰作,新的望海楼不仅以望海观景取胜,更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与美的品尝,堪称艺术宝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艺术的殿堂。

(楼内展品有文字说明)

好了,各位来宾,历史名楼望海楼我就为您介绍到这里了,借着充满吉祥寓意的望海楼,祝您春夏秋冬季季平安,福禄寿禧事事如愿。

第五展区

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各位来宾,下一展区是博览园的第五展区——英租文化区。

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内采用场景变化与史迹照片相结合的展示手法,带您重回百年前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威海卫。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序厅。这里是大型铜雕作品“祖国母亲与威海卫”。

甲午战败后,威海卫因其特殊的军事价值被英国租借,这种命运也使威海卫成为闻一多先生笔下的“七子”之一,这里就是《七子之歌》之威海卫,让我们伴随着这首著名的诗文,穿越时空隧道,重回百年前的威海卫。

各位来宾,通道的两侧是英租时期威海卫及刘公岛的全景图,接下来参观的是本馆的第一部分—建立在威海卫土地上的国中之国。

1898年5月24日,英军首次踏上威海卫,并在刘公岛黄岛炮台下举行了占领升旗仪式,这就是当时的历史照片及场景复原。

在英租威卫的32年里,英方先后向威海卫派驻了七任行政长官,其中首任文职行政长官骆克哈特是影响最大一位行政长官。这里播放的是骆克哈特工作的一天。这种展示手法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1∶1幻影成像技术。

正华务司署是殖民政府的重要组织机构,这里复原的是正华务司署内开堂审案的情景。

末任行政长官庄士敦是一位非常精通中国文化的西方人士,也是英租威海卫期间较有影响力的一位行政长官,这是庄士敦的官邸。等离子屏中播放的是庄士敦的生平介绍。

威海民众为抵御殖民统治,曾多次举行抗英斗争,为威海近代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是威海民众举行抗英集会的张村慈圣寺。

下面是本馆第二部分军事控制与利用。

英租威海卫后,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军事和疗养设施,当时的威海卫被人们称为英国“远东舰队的后花园”。

英租威海卫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五万多华工从威海卫启程赴欧参战,此时的威海卫成为最大的华工输出地。

下面是本馆的第三部分难圆的第二香港梦。

威海卫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旅游胜地,英租威海卫后,在这里大量开发旅游资源及配套设施,这就是当时最大的一家西商饭店--国王饭店。这是当时西方人士的主要娱乐和聚居场所。该饭店在日军战败撤离威海卫时,被焚毁了。饭店原址在现威海市区东山宾馆一带。

这里是国王饭店的经营者、也是来威的第一位外商邓肯.克拉克先生与他的妻子安妮。

对面是1902年英军在岛上修建的中国大陆第一处高尔夫球场,这组场景中的球童是根据墙上的这幅历史照片复原的。

各位来宾,这边请。下面进入本馆的第四部分欧风东渐与威海近代社会。

锡镶制品是当时最受西方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这就是威海卫最大的一家锡镶铺--和成锡铺。

这里是英租时期威海码头商埠区内最繁华的一条街道。

这是位于刘公岛上的商贸中心--西摩尔街,街道两侧是外商开设的一些杂货店。

这一展厅内展示的是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瓷器和日用品。

这一展厅内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展示了威海卫当时在城乡面貌、行旅交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状况。

下面是本馆的最后一部分,坎坷归途。

各位来宾,自威海卫沦落异邦的那一刻起,中国历届政权就在为收回威海卫做着不同程度的努力,但回归之路仍历尽坎坷。直到1930年10月1日英方才以续租刘公岛十年为条件,将威海卫归还中国。1931年10月1日,国民政府在威海三角花园修建了“收回威海卫纪念塔”,以此记载这段难忘的历史。各位来宾,英租威卫历史博物馆就为您介绍到这里了。

第六展区

各位来宾,前方就是博览园第六展区——休闲娱乐区。休闲区内假山瀑布与亭台水榭融为一体,上百种名贵花木遍布其中,使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身心放松,其乐陶陶。

好,各位来宾,刘公岛博览园的全部景观就为您介绍到这儿了,祝您一路顺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4232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5
下一篇 2023-03-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