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冬为什么是青岛市花

耐冬为什么是青岛市花,第1张

1988年3月8日,青岛市十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召开,会议确定雪松为青岛市市树,耐冬、月季为市花。雪松终年常绿,苍翠挺拔,在青岛有一定的栽培基础;耐冬、月季都是有名的观赏花卉。耐冬因崂山太清宫“绛雪”有聊斋故事而家喻户晓。

聊斋原文中描写,耐冬是青岛崂山下清宫千年古树成精,幻化人形名叫绛雪,隆冬季节,冰封雪飘,绿树红花,红白相映,气傲霜雪,故而得名“耐冬”,雪里开花到春晓,笑迎枯草吐翠时。

此花于瑞雪飞舞的冬季开花,花开时花瓣鲜红欲滴,花心嫩黄骄人,花期长达半年之久。其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抗病虫害,并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是青岛市的市花,并且印在青岛市市徽章上。

扩展资料:

耐冬花具有天生的芒姿丽质。它美干枝青叶秀,花色艳丽多彩,花型秀美多样,花姿优雅多态,气味芬芳袭人,使人观后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得到极大美的享受。它藐视风寒,傲箱斗雪,顶凌怒放,给严冬增添色彩,给万物带来春的希望,人们见到它,会受到坚强、刚正的高洁气质的熏陶和激励。加之它花期长,又是在百花凋零的寒冬开放,而且恰处元旦、春节的隆重节日气氛之中,因而身份更加高贵。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特点,才铸成了耐冬花非比寻常的观赏价值。所以,古往今来,它为世人所喜爱,为文人墨客所倾倒。它备受欢迎地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被许多的诗词歌赋所赞颂。

参考资料来源:青岛新闻网-策划:65周年65瞬间三 开放助青岛腾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耐冬

据笔者所知,中国人工栽培山茶古树保存最多的是重庆市,有265株;其次是云南省,有180余株;排在第三的是浙江省,有107株。保存山茶古树最多的城市是:重庆市265株,楚雄市130多株,舟山市46株。保存山茶古树最多的名山是云南楚雄的紫溪山、浙江舟山的普陀山和山东青岛的崂山。

重庆市南山公园有83株川茶古树,主干直径10厘米以上(100年树龄)的有100多株,主干直径20厘米以上(200多年树龄)的有50株,最大一株主干直径28厘米(280年树龄)。重庆万州区西山公园古山茶园建于1925年,面积1公顷,山茶品种29个,山茶大树有207株。其中树龄逾百年的古树有105株,200年以上的古树有2株。

云南楚雄市的古山茶树集中在紫溪山。1985年,昆明植物研究所夏丽芳研究员重点调查了楚雄市7个乡2个镇的36株山茶古树。1986年,第二次调查又发现了39株。这些山茶古树大部分都集中分布在紫溪山自然保护区周围的前进乡和永安乡。冯国楣先生说:“楚雄山茶母树之多,分布之广,树龄之老,是云南省之冠。”

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普陀山红山茶古树,以“灌木并存”的形态出现。百年以上的山茶古树集中分布在海拔291米的佛顶山慧济寺前后和海拔288米的善财洞等寺周围。慧济寺前后有山茶古树26株,寺前9株,寺后17株,生长密度很大,形成山茶古树林。寺前有两株主干基围在120厘米以上,树龄在400年左右。寺后有6株基围在130厘米以上,树龄逾400年。寺前香客多,破坏性大,立地条件差,因而山茶古树略少。善财洞寺门口的两株山茶古树,曾被多次砍伐。一株仅留下树桩,从桩底又长出一株,而且又开了花,剖面直径31.8厘米。另一株古山茶桩基部如瘤,直径41厘米。善财洞四周被砍伐过的百年以上的山茶古树树桩不计其数。法雨寺院内一株山茶古树,树高5米,主干周长61厘米,冠幅2.5米,树龄200多年,红花开满树枝。

青岛市崂山的耐冬山茶古树,是我国自然分布最北的山茶。因其耐寒性强,当地群众称它为“耐冬”。耐冬和华东山茶属于同种植物的不同分布类群。崂山著名道观太清宫的耐冬山茶古树,都集中在三官殿院内,有6株。前院一株树高5米,干围70厘米,冠幅6米。二进院一株比前院那株大,四周用石栏围着,树高7米,干围93厘米,冠幅7米,树上结了不少茶籽果。两株耐冬古树,树龄都在400年以上。最大的一株是在三进院内三官殿大堂外东侧,这就是闻名全国的“绛雪”。在三官殿东侧翰林院内的耐冬山茶,树高6米,干围82厘米,主干离地1.8米处分枝6个,冠幅8米,像一把撑起的太阳伞,枝叶茂盛,生长健壮。

山东崂山太清宫的一株“绛雪”,是道教人文景点与山茶文化相结合的著名景观。浙江普陀的许多山茶古树,则是释(佛)教人文景点与山茶文化相结合的著名景观。浙江黄岩永宁山五峙堂“半亩方塘”旁的6株山茶古树是儒教人文景点与山茶文化相结合的胜景。这样,崂山、普陀山和永宁山就成了中华民族儒、佛、道三教传统文化与中国山茶文化相结合的三个代表性胜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3935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4
下一篇 2023-03-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