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是哪里的车牌号

舟是哪里的车牌号,第1张

没有舟的车牌号,车牌是分别悬挂在车子前后的板材,通常使用的材质是铝、铁皮、塑料或纸质,在上面刻印车子的登记号码、登记地区或其他的相关信息。牌照是对各车辆的编号与信息登记,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牌照可以知道该车辆的所属地区,也可根据牌照查到该车辆的主人以及该车辆的登记信息。大型汽车号牌是黄底黑字黑框线;挂车号牌是黄底黑字黑框线;小型汽车号牌是蓝底白字白框线;使、领馆汽车号牌是黑底白字白框线。

舟山是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由1390个岛屿组成,处于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是长三角经济圈最初的15个城市之一,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是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东临太平洋,是远东国际航线要冲,也是我国大陆地区唯一深入太平洋的海上战略支撑基地。“港、景、渔”是舟山最大的海洋特色资源。舟山的桂冠上闪烁着“中国海鲜之都、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上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国家级荣誉光环。 舟山陆域面积少,海域面积大,区域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全市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共有住人岛屿103个,其中万人以上岛屿11个,全市常住人口为112.13万人,与此同时,我市户籍人口呈现减少趋势,为历次普查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舟山市辖二区二县,分别为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舟山市政府设在临城新区,定海区政府设在定海城区;普陀区政府设在本岛东端著名渔港沈家门街道;岱山县政府设在岱山岛高亭镇;嵊泗县政府设在泗礁岛菜园镇。舟山群岛开发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属河姆渡第二文化层年代,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岛上开荒辟野,捕捉海物,生息繁衍,开始从事渔盐生产。 舟山拥有港口、旅游、渔业三大优势: 宁波舟山港

舟山港是宁波—舟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水深浪平,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全市1390个岛屿有岸线2444公里。适宜于开发建设港口泊位的深水岸线有50处,总长246.7公里,其中水深大于15米以上,可建10—25万吨级泊位的岸线198.3公里,水深大于20米的岸线107.9公里,具有发展港口物流、船舶工业、海洋装备工业等海洋工程的良好条件和基础优势。[1]

舟山被誉为“千岛之城”,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海岛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拥有“海天佛国”普陀山、嵊泗列岛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岱山、桃花岛省级风景名胜区、著名渔港沈家门,以及全国唯一的海岛历史文化名城定海。国际沙雕节、南海观音文化节、中国海鲜美食节名闻遐迩,跻身中国十大节庆城市行列,2010年游客量2139万人次。 沈家门渔港

舟山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富,因此近海处海水浑浊,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共有海洋生物1163种,按类别分:有浮游植物91种、浮游动物103种、底栖动物480种、底栖植物131种、游泳动物358种。捕捞的主要品种有带鱼、鳓鱼、马鲛鱼、海鳗、鲐鱼、马面鱼、石斑鱼、梭子蟹和虾类等40余种。

舟山拥有非常丰富的风能、潮汐能、潮流能以及海底油气、矿产等资源。具有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产业、海水利用等新兴产业的良好条件和基础优势。舟山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海洋矿产资源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滨海砂矿;二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三是海底多金属结核和多金属软泥。舟山是靠近东海油气田,东海首先发现并进入商业化开发的是平湖油气田,距岱山岛东南方向302公里,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为:天然气108亿立方米,凝析油177万吨,轻质原油1078万吨。

编辑本段自然生态

舟山地处长江口南侧。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1°30′~123°25′,北纬29°32′~31°04′之间,东西长182千米,南北宽169千米。海岛特有的景致赋予了这里无穷的迷人魅力,蓝天、绿岛、金沙、白浪以及远海处的碧海是舟山生态旅游环境的主色调。

提起萧山,大家便会想到湘湖,而提起湘湖,脍炙人口的便是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作为浙江文明的源头,跨湖桥文化承载了太过关于萧山的记忆,一叶独木舟便足以让你陷入无限遐想。早在8千年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山地走向沿海平原,成为新时代的第一批“弄潮儿”,从此点亮了浙江文明的曙光,不断推动着历史的发展。而这一批新时代的引领者,便是跨湖桥人。

湘湖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位于湘湖旅游度假区,是一座综合反映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的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的总体造型以“独木舟”为依据,无论是从平面还是立面,都可以清晰可见“舟”的造型,体现了人与自然互动的精神。除了造型独特,博物馆的材料选择同样别出心裁,其外观采用了锈蚀质感的材料,尽显历史沧桑感,将八千年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

博物院依山傍水,四周风景秀丽,远远眺望着,博物院宛若一叶孤舟镶嵌在碧波之中,竟显得有些沧海一粟。沿着小径缓缓走向博物馆,路边的跨湖桥遗址格外引人注目,古老的石碑上,刻着几个偌大的金字,抬头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一路上风景优美,偶见稀稀疏疏的落叶,似乎在向游人传递秋的气息,但好在今天阳光灿烂,丝毫感受不到秋日的凄凉。走进湘湖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一幅幅古老的场景历历在目,瞬间将人拉回远古时代,让人一时间思绪万千。

馆内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跨湖桥文化的诞生,馆内通过一幅幅场景图,绘声绘色的描述了跨湖桥人是如何从山地走向平原的,场景中的跨桥湖人正在研究地质,卑躬屈膝,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呕心沥血,让人看得挪不动脚步。第二部分通过绘画及雕塑的形式,为大家再现了跨湖人的活动,那时的跨湖桥人已经学会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足以见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第三部分是农业起源的探索,这其中最让我震惊的是,原来跨湖桥人对驯服野猪还颇有研究,由此诞生了离中国地区最早的家猪,当然,属于跨湖桥人之最的称号数不胜数,除此之外,这里还诞生中国最早的彩陶、中国最早的玉器,当然,最值得一提还是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这也因此成了镇馆之宝,一叶小小的独木舟,不仅支撑起了整个浙江文明,更为世界文明的推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部分是聚焦跨湖桥遗址,馆内陈列着许多有关跨湖桥人的珍贵记忆,一些看似毫无价值的石头,都成了跨湖桥人的智慧结晶。也许,只有真正来到湘湖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才能真正了解浙江文化,真正走进世界文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312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4
下一篇 2023-03-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