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区景点

晋宁区景点,第1张

盘龙寺、晋城古镇、晋宁郑和公园、马哈只墓碑、禅宗古刹普照寺等。

1、盘龙寺:盘龙寺是昆明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它位于滇池东岸盘龙山,距离昆明市区约40公里,距离晋宁县晋城镇东南3公里,与昆明西山、宾川鸡足山共同被称为云南三大佛教圣地,1983年公布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晋城古镇:晋城古镇晋城古镇位于滇池东南岸的晋宁县晋城镇,三面环山,一面是滨湖丘陵平原。丘陵平原上,阡陌纵横,田畴交错,古镇西约五公里处,便是名闻遐迩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山。

3、晋宁郑和公园:郑和公园位于昆阳镇月山之巅,海拔1941.4米,占地面积250亩。为纪念郑和,晋宁县委县政府决定从1979年起兴建郑和公园,经过连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建成。

4、马哈只墓碑:马哈只墓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月山郑和公园内,居坡面西,背依滇池。据《故马公墓志铭》载,墓主马哈只,云南昆阳人,生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卒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享年三十九岁。

5、禅宗古刹普照寺:长松山位于晋宁县城西面,南连白虎山,北临青龙山,东与文蜂塔遥相对峙,群木苍翠,浓荫蔽日,森林茂密,景色宜人。灵光湖水,清澈如镜,碧波荡漾,素有长松胜境之称。

盘龙寺

盘龙寺,位于滇池东岸盘龙山,距晋城镇东南3公里,距昆明市

盘龙寺

区约40公里,是云南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盘龙山方圆数十里,群山环抱、松涛万顷,主峰巍峨耸立、中峰突起,史称盘龙,盘龙寺由此得名。盘龙寺建于公元1347年,明初又继续扩建寺院,初具规模。历代文人在盘龙寺留下了许多诗词书画、楹联、横匾和碑铭等,其中以元梁王、明朝永历帝和徐霞客等名人的手迹较为珍贵。1983年,盘龙寺被列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和公园

郑和公园座落在滇池风景区南岸,晋宁区城的月山上,始建于1978年,原名为月山公园,1980年为了纪念郑和,将月山公园更名为“郑和公园”,占地面积16.67公顷(250亩)。公园以郑和文化为主题,被列为昆明新十六景之一,名为“月山帆影”,1988年命名为滇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园内主要有郑和雕像、三宝楼、郑和碑林、马哈只墓、郑和纪念馆、郑和故居等景点。其中,“马哈只墓碑”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和纪念馆”为云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晋城古镇

晋城古镇位于滇池东南岸的晋宁区晋城镇,三面环山,一面是滨湖丘陵平原。古镇西约五公里处,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山。晋宁区晋城镇一带是古滇国都邑,是滇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所在。

北方天王石刻

北方天王石刻像位于上蒜乡石将军山,山峰北面雕有一尊高5x3米的石刻像,名“大圣毗沙门天王”,是宋代的佛教石刻艺术。

观音洞

观音洞壁画位于上蒜乡观音山“仙人洞”内,有元代佛教壁画7组,223身,佛塔11座,宣光题记1方。南面5千米处的洗澡塘石洞也有风格相似的壁画和题字。

石器时代遗址

石寨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石寨山位于上蒜乡石寨

石寨山古墓群

村西面,距滇池水岸约1000米。遗址面积约5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30~100厘米。1955年3月云南省博物馆局部试掘,出土磨制石器6件,另有骨锥、蚌刀、陶纺轮等及一个灶台遗迹和1具仰身屈肢葬骨架。陶器多为碎片,有泥质红陶,夹沙红陶及夹沙灰陶,器形有盆、罐、圈足器等。

大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中和乡大河村与海埂村之间,距滇池约1000米,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60米。遗址断面层次结构清楚,从上而下,耕土层厚20厘米,扰乱层厚25厘米,文化层厚2米多。

河泊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滇池东岸,东距石寨山500米,在河泊所村西南角,为螺蛳壳堆积而成的小山丘,当地群众称“螺蛳山”,文化层厚约8米。文化遗物有陶碗,钵、罐、碟等。成形的较少,碎片较多,以手制的泥质红陶为主。

小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滇池东南岸边,西距上蒜乡牛恋村约200米,山势缓平,长250米,宽150米,高6米。遗址发现器物与石寨山近似。

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昆阳镇东南2000米后村西面,面积约400平方米,大部已被民房覆盖,现存部分约50平方米。1987年县文物工作人员实地调查时采集到实物螺蛳壳3件,陶片10件,可辨器物有碗、罐等。

象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晋城东象山“象鼻”下部坡地,面积约800平方米,断面可见耕作层下有褐色文化层,厚80厘米,螺壳中杂有少量灰褐色无纹陶片。

渠西里小团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中和乡渠西里村西50米的小团山,北距滇池1500米,是稻田中突起的小土丘,面积4386平方米。文化层厚55~60厘米,螺壳层中杂有少量手制泥质红陶和轮制夹沙灰陶片。

古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新街乡东3000米处,北距滇池4000米,面积约14000平方米,大部已被民房建筑覆盖。据断面观察,文化层厚4米,除大量螺壳堆积外,有轮制夹沙灰陶,夹纱黑陶及夹沙红陶碎片,器物有盘、碗、圈足器等。

天生坝洞遗址。位于夕阳乡小绿溪村东北1公里的石灰岩山洞。1992年调查,在进洞口约10米处的文化堆积层中,发现打制石片6件,石核3件,有使用痕迹的石杵1件,哺乳动物骨质10件。洞内还发现粗糙的泥质红陶、夹沙灰陶碎片等。据所获器物初步判断为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自然景观

梅树村自然保护区

梅树村自然保护区位于古城镇梅树村西北面昆阳磷矿矿区内。在长2000米的寒武系地层中,保存着低级菌藻植物、软躯体生物、带骨骼、带壳生物遗体化石和遗迹化石。为省级地质自然保护区。

夕阳恐龙化石景区

夕阳恐龙化石景区夕阳乡先后发现中生代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600多个,恐龙遗骸化石43处,发掘恐龙化石13具。已列为市级古脊椎动物化石自然保护区。

郑和公园位于晋宁县昆阳镇,距昆明60公里,公园占地250亩,于1980年建成o它是以纪念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修建的纪念性园林o

从公园的大门而入,首先看到的是两侧(郑和七下西洋)的浮雕o只见郑和气宇轩昂挺立船头,正率领船队浩浩荡荡下西洋,再现了大航海家郑和的生平和业绩o公园内还有1600平方米的郑和纪念馆,陈列着有关郑和七下西洋的资料o另有郑和纪念亭、郑和父亲(马哈只)的墓园,昆明市老民航路口还有郑和的爷辈的坟墓o

郑和(1371一1435年),原姓马,名和,小字三宝,回族,生于昆阳,后送入宫中做宦官o因有功于皇帝朱棣,被选为内宫太监,人称(三宝太监)o相传因(马不能登殿,黄帝赐姓郑),故名郑和o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明成祖派郑和带领有大船62艘的船队27800余人,7次岀使西洋(今中国南海以西,亚洲南部及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到过越南、印度、泰国、伊朗、也门、索马里等39个国家和地区,郑和是世界远航史上的第一人,比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早80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00年o郑和为增进中国和亚非各国人民的友谊,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对世界远航事业作岀了卓越的贡献,他因此受到了国内外人民的爱戴o现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仍然有纪念郑和的(三宝塔)、(三宝城)等留存下来的遗迹o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293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4
下一篇 2023-03-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