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吃点啥呢?

年夜饭吃点啥呢?,第1张

年夜饭菜谱-- 全家福

原 料:

水发海参100克,水发鱼肚75克,鲍鱼50克,鱼皮100克,对虾100克,鸭腰3对,干贝25克,鱼元50克,鸡元50克、水发香菇20克,冬笋40克,水发羊肚菌50克,油菜芯4棵,火腿25克,猪大油75克,鸡油25克,绍酒15克,酱油15克,白糖10克,味精5克 ,淀粉10克,葱花、姜未少许,鸡汤500克。

制 作:

1.将海参、鱼肚、鲍鱼、鱼皮洗净,全切成羽毛状的片,香菇洗净去梗,一片两瓣,羊肚菌洗干净后不要改刀,和香菇放在一起,上笼蒸酥烂后取出,鸭腰洗净煮熟后剥去皮,一片两瓣,火腿切一字片;

2.油菜芯洗净,切6厘米长条,再改切成两瓣。猪油放入勺中烧开,将油菜芯放入浸熟。冬笋切 一字片,对虾去壳后切成厚片,用少许蛋清和淀粉浆拌好,用温油滑熟。鸡元和鱼元提前备好。干贝要剥去老牙子,肉上笼蒸烂;

3.炒勺放在火上,加一两猪油,放入葱花、姜末略炸一下,再加入鸡汤,随即把全部料下勺,顺序加入绍酒、盐、糖,烧入味后,再加酱油,然后用少许水淀粉勾芡,再加少许猪油,随即淋入鸡油,出勺装盘即成。

年夜饭菜谱--洞房喜汤

特点:面软汤鲜,吉祥喜庆,寓意祥和。

原料:葱头1个,鹅油(或鸡油)30克,鸡块150克,牛肉块150克,胡萝卜2根,西红柿4个,小面包皮8块,细面条50克。精盐、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过程:

1.鸡块、牛肉块、胡萝卜块放入锅内加清水,大火烧开,小火煨成汤,待用。

2.葱头去皮,洗净,切成薄片;西红柿洗净,去蒂,一切4块。

3.厚平底锅烧热,放鹅油,烧五成热,放入葱头片,小火翻炒成牙黄色,再用大火煸炒番茄块,炒匀,放入已煮好的肉菜汤内,煮开lO分钟 后,捞出葱头、番茄,绞成泥后放入锅,撤入胡椒粉,烤面包皮。

4.再把汤烧开,加入细面条。煮5分钟(把面条煮熟),放盐调好口味。把烤面包皮分均在两个大碗里,再倒入场,即可

年夜饭菜谱---虾饺

馅用料:虾仁六两,笋肉1/3罐切丝,煮熟肥猪肉切细粒二汤匙(不吃肥肉免用)。

皮用料:澄面五两。

调味:盐半茶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许,糖1/4茶匙,生粉一场匙,油半汤匙。

做法:

1.虾仁洗净抹干水,大只的切粒。

2.笋丝放入镌中,不用下油炒干水,铲起待冷。

3.虾仁、笋丝、肥肉加调味拌匀便成馅料。

4.有孔的蒸板播上少许油,放在蒸笼内。

5.水l-3杯放入堡内绿至大滚,调较至最慢火,放入澄面迅速搅匀,立即离炉,盖上慢盖调五分钟,倒出台面,趁热用力搓匀,加油半汤匙搓成软滑之粉团。

6.把粉团搓成长条,再分成小粒搓圆,用刀按成圆形薄皮,在皮边招约十二个小招,放入馅料包成虾饺形,排在蒸板上,用中火煮八分钟即熟。

年夜饭菜谱:合家团圆,喜庆有余

合家团圆饭

凉菜:五香牛肉、桶子鸡、红油带鱼、蒜泥黄瓜、姜汁拌西芹、十香如意菜

热菜:竹报平安(白勺竹节虾)、五谷丰登(腰果鸡丁)、年年有余(糖醋鲤鱼)、节节登高(酱烧炸排骨)、锦上添花(蟹黄西兰花)、洪福齐天(阿五豆腐)

汤羹:合家团圆羹(芝麻汤圆)

主食:状元饺子(花边饺子)、皆大欢喜(阿五炒饭)

水果:什锦果盘

吉庆有余宴

凉菜:樊家卤鸡、锦珍酱鸭、五香熏鱼、芥末粉皮、凉拌金针菇、蒜蓉豆苗

热菜:黄金满载(红烧甲鱼泡馍)、吉庆有余(清蒸鲈鱼)、发财就手(发菜烧猪手)、玉树金钱(菜心香菇)、喜鹊报春(脆皮炸乳鸽)、甜蜜蜜(蜜汁大枣)

汤羹:金玉满堂(凤凰粟米羹)、发财三丝羹(发菜、鸡丝、香菇)

主食:四季发财饺(饺子馅用发菜、青菜)、早日发达(枣馍)

水果:什锦果盘

幸福团圆饭

凉菜:麻辣肚丝、卤水牛肉、熏鸡翅、姜汁变蛋、凉拌豆角、酸辣白菜心

热菜:带子上朝(腰果鲜贝炒虾仁)、富贵盈鱼(清蒸鲑鱼)、迎春接福(炸春卷)、百年好合(西芹炒百合)、幸福团圆(蜜汁五彩元宵)、平地春雷(锅巴肉片)

汤羹:福如东海(海参豆腐羹)

主食:幸福绵绵(鸡丝龙须面)、四喜水饺

水果:什锦果盘

“合家团圆饭”的做法

●竹报平安

原料:活竹节虾

调料:李锦记蒸鱼豉油、香油、香菜

制作过程:

将活虾放入开水中煮1分钟,捞出蘸汁即可食用。

特点:鲜嫩可口,营养丰富。

温馨提示:

1.虾不易煮时间过长;

2.汁按个人口味可加入辣椒或蒜蓉。

●五谷丰登

原料:鸡脯肉、腰果、黄瓜、红萝卜、木耳、葱、姜、鸡蛋

调料:精盐、味精、料酒、粉芡、香油、色拉油

制作过程:

1.将鸡脯肉切成丁,用鸡蛋、粉芡腌一下;

2.各种配料切成三分见方的块,腰果用油炸到酥脆待用;

3.锅放火上,放入花生油待油热时放入鸡丁滑熟、沥油,锅内留少许油,放入葱、姜炒香,下配料、鸡丁、调料、腰果翻炒,最后勾芡放一点香油,出锅装盘即可食用。

特点:荤素搭配,口味适中,色泽美观,营养丰富。

温馨提示:

1.鸡丁过油时油温要适中,时间不能过长;

2.炸腰果时应凉油下锅,温油浸炸,方能酥脆。菜快出锅时再放腰果,以保持其酥脆程度。

●年年有余

原料:鲤鱼

调料:白糖、醋、番茄酱、精盐、料酒、粉芡、鸡蛋、面粉、花生油

制作过程:

1.将鱼宰杀,洗净,在鱼身上切几刀,用精盐和料酒腌10分钟;

2.将鸡蛋、面粉、水、粉芡少许、花生油少许调成浆抹在鱼身上;

3.锅内放花生油待油温升高时,下入挂了浆的鱼炸到熟透,沥出油,放入盘内;

4.将锅放在火上,放入糖、醋、盐、番茄酱等熬成汁,淋少许芡,至汁浓,浇在鱼身上即可食用。

特点:酸甜可口,外酥里嫩。

温馨提示:

1.油温一定要高(炸时不易散);

2.糖醋汁中糖醋比例要恰当。

●节节登高

原料:肉排骨、葱、姜

调料:精盐、姜、料酒、李锦记排骨酱、色拉油、高汤

制作过程:

1.将排骨剁成约4指宽的节块,放葱、姜、精盐、料酒入水煮成八成熟捞出;

2.锅内放油烧热,下葱姜炒香后,放入排骨、调料,高汤煨透即可出锅食用。

特点:色泽红亮,酱香浓郁。

温馨提示:

排骨块不宜太大,肉要多

●锦上添花

原料:西兰花、蟹黄

调料:精盐、味精、葱、姜、粉芡、色拉油

制作过程:

1.将西兰花切成块(花朵状)用开水焯一下;

2.锅内放少许油,下葱、姜片炒香,下入西兰花,加盐、味精,最后勾一点芡,出锅装盘(花朝上);

3.将蟹黄蒸熟放在西兰花上即可。

特点:色泽鲜艳,清鲜利口。

温馨提示:

西兰花焯水时,水里加少许盐和油,待水开后下锅,一焯即可(不能时间过长)。

●洪福齐天

原料:豆腐、虾仁、番茄

调料:精盐、料酒、鸡汤、粉芡

制作过程:

1.将豆腐切成2寸见方的块,煮一下。

2.将葱、姜、番茄炒至红色下豆腐及虾仁、调料,倒入高汤炖透即可。

特点:色泽红亮,汤鲜味美。

温馨提示:

此菜不宜太咸、太浓。

●合家团圆羹

原料:芝麻汤圆、鸡蛋

调料:米酒、白糖

制作过程:

1.将汤圆与调料一同下锅。

2.将鸡蛋打散,搅入锅中即可。

特点:香甜软滑,营养丰富。

温馨提示:

煮时要先大火后小火,否则易碎。

年夜饭菜谱凉菜篇

椒麻红油鸡

做法:

(1)将土鸡剁块。

(2)辣椒、花椒捣碎,食油20克烧热后放入。

(3)水烧开后放入鸡块,筷子可扎透即可。

(4)鸡块入盆中,放入辣椒、花椒、盐、食油、味精搅拌。

特点:可口,开胃。

夫妻肺片

(1)牛肉切成重约500克的大块,与牛杂一起放人锅内,加入清水烧沸,见肉呈白红色,滗去汤水,牛肉、牛杂仍放锅内,倒人老卤水,放入香料包、白酒和精盐,再加清水400克左右,旺火烧沸约30分钟后,改用小火继续烧1.5小时,煮至牛肉、牛杂酥而不烂,捞出晾凉。

(2)卤汁用旺火烧沸,约10分钟后,取碗一只,舀入卤水250克,加入味精、辣椒油、酱油、花椒面调成味汁。

(3)将晾凉的牛肉、牛杂分别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0.2厘米厚的片,淋入卤汁拌匀,分盛若干盘,撒上油酥花生末和芝麻面即成。

特点:制作精细,色泽美观,质嫩味鲜,麻辣浓香,非常适口。

西芹百合

(1)百合一瓣儿一瓣儿剥下、洗净,除去百合老衣;西芹洗净,切断(切片);胡萝卜切成片状。

(2)炒锅放油烧至七成热,投入胡萝卜、西芹、百合,略炒。

(3)加上调味品———盐、味精,起锅。

特点:西芹脆、百合酥、略苦,清凉爽口。

茄汁香芋卷

(1)香芋煮熟,豆腐衣剪成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2)香芋揉成泥,加盐调味,用豆腐衣包卷好,拍粉,下油。

特色:口感酸甜,爽口开胃。

川北凉粉

凉粉采用优质豌豆制成豆粉,经加热搅拌成糊状,装入盆、盘待用。吃时,将凉粉切成薄片,或用旋子旋成筷子粗细的条丝,装入碗里,再加上精盐、蒜泥、花椒面、味精和酱油等,再淋上色彩鲜红的辣椒油,即可食用。

特点:细嫩绵软,鲜美滑爽,香辣利口。风味鱼海椒(做法略)

年夜饭热菜篇

大鹏展翅

(1)鸡翅洗净沥干,加入作料拌匀码1小时。

(2)橙榨汁,留橙皮切长丝。

(3)烧热油将鸡翅煎至金黄色。

(4)将调味煮融,加入橙皮,鸡翅略煮,即可盛起。

特色:香甜鲜美,咬上一口,酥酥脆脆浓香满口。

开门吉利红(又名蓬荜生辉)

(1)将鱼头洗净,去鳃,去鳞,从鱼唇正中一劈为二。

(2)将盐、味精均匀涂拌在鱼头上,腌制5分钟后将剁椒涂抹在鱼头上。在盘底放2—3片生姜和白萝卜片,将鱼头放上面,再在鱼身上搁切好的姜丝适量。

(3)上锅蒸15分钟,出锅后,将葱花撒在鱼头上,浇熟油,然后再放锅里蒸2—3分钟,即可食用。

特色:酸、鲜、嫩,鱼头肥而不腻,辣色鲜艳、辣感柔和,不上火等。

四海同心(又名新喜火焰鸡)

(1)用刀把鸡一分为二。

(2)锅烧热,加入橄榄油,放入已用盐和胡椒调味的鸡炸至金黄色,加入大蒜煎成金色,再放入黑橄榄、红黄两种圆椒和迷迭香。

(3)把所有的原料一起烧几分钟,倒些白葡萄酒,让其蒸发一会儿,放入番茄和鸡汤。再放入175度的烤箱烤20—25分钟,熟后取出。

(4)从沙司中取出鸡,把鸡保温,同时把沙司调味后放入烤箱加热。

(5)把每块鸡胸切成4至5块,分别装入4只盆内,上面浇上沙司并根据个人喜好放一些装饰,通常是放些蔬菜。

特色:呈黄色,味香质嫩。

合家团圆(佛跳墙)

(1)大白菜、素肚、豆包、熟笋及姜洗后分别切成片,素火腿、芋头削皮也洗后切块,莲子、素鱼翅及��分别洗净,与香菇泡水后沥干备用。

(2)芋头放入热油略炸1—2分钟。

(3)另起油锅,放入姜片、大白菜炒热。

(4)炒好的大白菜及其余材料、调味料排放于碗中,并加入适量清水,放入蒸笼蒸约40分钟即可。

一帆风顺

将猪排骨用酱油腌一下沥干,再用热油略炸使其表面变色;油加热后爆香葱、姜,放入酱油、糖、料酒、番茄酱、味精和水拌炒一下,然后倒入小排骨用小火煮,煮到肉酥时,将其倒入掏空的菠萝里,装盘即可。

特点:成菜色泽艳丽,甜咸带酸,果香浓郁,风味独特。

枸杞煨鸡汤

(1)老母鸡洗净,斩成块,焯水。

(2)炖盅加水,放入鸡块,慢火煨至鸡肉熟烂,加入粉条、枸杞,煨至全熟,加调味料。

特点:汤鲜肉美,益气补血。

鱼香大虾

(1)虾去头去壳,从虾背中缝下刀,片成两片,取出黑沙腺,每片切成两断,装碗加料酒、盐码味,鸡蛋液加干豆粉调成糊,将虾拌匀。

(2)将酱油、白糖、醋、料酒、味精、汤、水豆粉兑成鱼香汁。

(3)锅内油烧至六成热,将虾逐段放入,稍炸捞出,待油温上升,再入锅,翻炸至表面酥时捞起。

(4)倒去锅中余油,下泡辣椒,炒出红色,加葱、姜、蒜,炒出香味,烹入鱼香汁,炒匀,再放入虾段,翻炒均匀,装盘即成。

特点:颜色红亮,外酥里嫩,味咸甜酸辣,姜蒜香味突出。

栗子烧鸡

(1)鸡洗净剁块,入开水锅中焯去血水,捞出用凉水冲洗干净,控干水分。

(2)炒锅上火烧热,倒入少许菜油,放入白糖,炒成红色,再倒入鸡块煸炒,加入酱油、料酒、水适量,放入葱丝、姜丝、大料、胡椒面,用微火炖40分钟,放入去皮的板栗及黑枣,加盐,烧20分钟即可。

特点:鸡块、栗子烂熟,味道鲜香。

年夜饭小吃篇

鸡汁锅贴

(1)猪肥瘦肉洗净剁成茸泥;姜洗净拍破剁碎,加水浸泡后取出姜汁;肉茸放盆内加入鸡汤用力搅动,待肉茸将鸡汁吸入后,再加入姜汁、盐、香油、料酒、白糖、胡椒末继续搅动,至肉茸成为较干的泥状时即成馅心。

(2)将面粉同热水混匀后用手搓成面团,切成小块,待热气散去后再揉成团,搓成圆条,扯成15克一个的剂子,擀成圆皮,包入馅心,捏成月牙形的花边饺,将饺子整齐地放在平锅内,洒少量猪油和清水,置小火上,盖上锅盖,不停地转动平盘使其受热均匀,待锅中出现轻微的炸声时揭开锅盖,再加一次猪油和清水并盖上,当继续加热至饺底酥黄时即可装盘。

特点:著名小吃,所谓鸡汁即是鸡汤,此品特色为底面酥脆,表皮软糯,馅心味鲜。

糯米排骨

糯米用温水泡半小时沥干,排骨用酱油、姜葱蒜粉、适量姜蓉蒜蓉、酒、盐、白醋、香油腌半小时,再把泡过的汁倒入竹筒,下面用半个土豆片垫底(吸排骨蒸出的油),把糯米加入排骨中,均匀沾上,放入高压锅蒸30—40分钟

特色:口感细腻,鲜香味美。

子孙满堂

子孙满堂原料:

咸蛋黄4个,绞肉300克,瓜子仁200克,虾仁、生菜各100克,精盐5克,胡椒粉1克,蛋白1个,味精2克,淀粉15克,水50克,油1000克。

制法:

①咸蛋黄隔水蒸熟,每个蛋黄切成4小块待用;为食街欢迎您

②虾仁剁成虾泥加入绞肉及精盐、胡椒粉、蛋白、味精、淀粉、水仔细拌匀,然后挤成16个小丸子,中间镶入小块蛋黄,然后沾水搓圆滚上瓜子仁待用;

③温油投入沾满瓜子仁的丸子用小火炸,炸至呈金黄色即可捞出排入生菜铺底的盘中

年夜饭菜谱---镶翠鸡卷

材料:

*大里脊肉10两

*香菇丝、葱段、火腿丝各1/2碗

*蛋白1个 *太白粉1大匙 *小豆苗1/2斤

调味料:

*酱油、黑醋各2大匙 *糖3/2大匙 *水1/2碗 *番茄酱1大匙

腌料:

*酱油2大匙

*糖1/2大匙

*太白粉1大匙

*水3大匙 *五香粉少许

作法:

1.大里脊肉切薄片,用肉锤两面拍松,加入腌料腌20分钟。

2.将腌过的肉片包入葱段、香菇丝、火腿丝,再沾上蛋白糊(蛋白1个、太白粉1大匙、水2大匙调化而成),入油锅中炸黄取出。

3.所有的调味料烧开后,投入炸过的肉卷,焖煮至汁液收干,取出切块。

4.另起油锅,用4大匙油高温急炒小豆苗,加盐、味精调味后,盛出垫于盘内,再将肉卷铺在上面即成。

年夜饭菜谱--年年有余

材料:

黄鱼---1条、大蒜瓣---30粒、姜---2片、葱---3支、油-----6杯、高汤-----2杯

调味料:

酱油---4大匙、白胡椒粉---1/8小匙、酒、太白粉---各一大匙、糖---3大匙、水---2大匙

做法:

1.黄鱼清除内脏、洗净,用纸巾拭干水分。

2.油烧热,放入黄鱼煎黄,沥干油分盛出。

3.余油将大蒜瓣炸至黄取出,留约3--4大匙油爆香葱、姜片,再放入黄鱼、酱油、白胡椒粉、酒、糖及高汤,以中火煮至汤汁浓稠,以太白粉水勾芡,淋些热油即可。

年夜饭菜谱--天下第一鲜

特点:饱满含液,口感滑嫩,鲜冠群菜。看个体似银斧灿灿,看全部则玉色溶溶,堪为以美、形美、味更美的珍馐。

原料:文蛤肉250克,葱花5克,姜末5克,黄酒15克,精盐5克,生油40克

制作过程:

1.先将文蛤壳劈开,用力将文蛤肉及衣裳膜从壳上一道刮下,洗后带水放在碗内,不要放在竹篮里,以免水分沥干。

2.将文蛤肉、葱花、姜天、黄酒、盐等放在一起。

3.炒锅上火,倒入生油,待油温至九成热时,将准备好的文蛤肉等一起倒入油锅,快速翻炒几下即成。

全家团圆宴

1.年年有余

原料:黄鱼、番茄酱、糖、醋、茹粉、葱花、蒜米、笋丁

制法:将黄鱼切十字花刀,下八成油炸熟捞出,锅留底油,下上述调料,勾芡,淋在鱼身上即成。

2.年年糕

原料:红年糕、白年糕、糖、水、茹粉

制法:将红、白年糕改刀成长方形块状,沾上茹粉下过油,捞出摆放在盘中。锅中放入糖水,待糖融化时勾芡淋在年糕上即成。

3.十锦太平燕

原料:鹌鹑蛋10粒,肉燕、香菇、胫花、冬笋、西芹、肚片、萝卜、盐、味精、绍酒、麻油

制法:将鹌鹑蛋、肉燕调好味倒入碗中,将上述原料切片、飞水后捞出,淋上绍酒、麻油,摆在原料上即成。

炒芥菜和春卷也是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芥菜寓意发财。

4.八生火锅

原料:胫花、虾仁、鲜鱿、海蛎、青蛾、生鱼片、鲟条、芹菜丝、香菇、粉丝等

制法:将调好味的火锅烧开,随心所欲,涮入锅中即可。

年夜饭菜谱---八珍龙尾鱼翅

原料:

鲨鱼、鹿筋、海参、干贝、鲍鱼、猴头菇、鱼肚、鱼骨、鱼唇、鸡、鸭油、葱白段、姜片等

制作:

选用鲨鱼的上等部位背鳍,经过退沙、去骨、发制和反复焖、煮、掠、靠、蒸等多道工序,最后码放成型,继承了传统的粗加工操作方法。再将鹿筋、海参、干贝、鲍鱼、猴头菇、鱼肚、鱼骨、鱼唇等八种原料,按不同发制方法,分别发制并改刀备用。

烹制时,以鸡、鸭油、葱白段、姜片炝勺,将鱼翅和八种原料分别加调料炜至入味,嫩糖色着色,收汁入盘中,然后将鱼翅收汁淋鸡油、鸭油,大翻勺再淋入适量花雕酒蒙在八种原料上。最后将去头、皮改刀成龙尾形状的大虾以煎。烹技法成熟,整齐地码在八珍鱼翅的周围。一款清真宴席大菜便映入您的眼帘。

年夜饭菜谱--春苗吐艳

此菜甘香味鲜,形状优美。

原料:

用料:豆苗300克,煮熟去壳浸热的鹌熟蛋6只,蟹黄60克。

调料:湿淀粉、姜汁酒、绍酒各3茶匙,精盐2茶匙,味精、胡椒粉、麻油各1茶匙,上汤半杯,植物油1.5汤匙。

制作:

将蟹黄用近滚的水浸至五成熟,滤去水分,再将豆苗放在锅中干炕加入一些油,加入姜汁酒,淋入一些滚水炒透,倒在漏勺里,压干水分。

炒锅内放油0.5汤匙烧三成热,豆苗放锅中,用湿淀粉调匀为芡,放在盘中,将鹌鹑蛋排放在盘边周围。将炒锅内放油0.5汤匙烧三成热,放入绍酒,放入上汤,用精盐、味精调好味,撒上胡椒粉,再放入蟹黄,加入油、麻油和匀,均匀淋上豆苗等上便成。

年夜饭菜谱--米粉蒸肉

特点:成菜美观,味道鲜美

原料:带皮猪肉250克,大米100克,绍酒1汤匙,酱油1汤匙,盐、味精、糖、甜面酱各适量,葱末、姜丝各适量,五香粉半茶匙,香油少许。

制作过程:

1、将猪肉洗净切成厚1公分以下片,放在盆中,用盐、绍酒、酱油、糖、甜面酱、葱末、姜丝、五香粉和香油拌匀待用。

2、把大米洗净,沥干水分后,在炒锅中用小火炒成微黄色,取出晾凉后,擀成粗颗粒米粉。

3、把米粉倒入猪肉盆里,加少许水,让米粉湿润,使每片肉都能裹上厚厚的米粉,肉皮朝下,逐片码在碗里,放入蒸锅里蒸熟,取出扣在盘里即可。

中国有56个民族。

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赫哲族

赫哲族的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满族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壮族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却不吃。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大的一、二年重,小的仅二、三两。除此还有一种“凤莫”,意为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粽子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至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藏历新年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人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篝火跳舞狂欢,既娱乐自己,又娱乐本地的保护神。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

还有在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拉萨东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工布(林芝)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称为“工布洛萨”。藏史记载,工布地区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非常盛行。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

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但农民们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过年,称“索朗洛萨”(农民新年)。因为到藏历正月,春气萌动,备耕繁忙,农民已没有心思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也有说法,神王辛者曲杰,要从铜镜里观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兴,再给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烂烂,他心烦,降下灾害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有取悦于神王的意思。

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走出喧哗热闹的街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人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用“花枝招展”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

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白族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人们在房屋西侧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游戏。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赫哲族

赫哲族的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满族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畲族

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粘粘(年年)甜。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盘古祖图”(根据盘瓠传说绘成的画像),讲述祖先创业的艰辛。

土家族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舞”。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带关摇摆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佤族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贺,特别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拜年时,双方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和睦。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老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个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

-------------------------------------------------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鸡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 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 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252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3
下一篇 2023-03-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