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谷景色是在哪拍摄的

红河谷景色是在哪拍摄的,第1张

河谷景色是在西藏拍摄的

西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的人们自然也有着不同凡响的为人和准则。电影通过一个个离奇而又有浓烈生活气息的救人故事,尖锐而又铺垫的景然有序的矛盾冲突,深入而又贴切的感情描写,把藏族人民那种对人善良,却又不会甘心受辱;可以不惜牺牲生命也要救助别人的高尚质朴的人格,进行了真实动人的刻画。同时,也把侵略者那种背信弃意,毫不讲人格的野兽一般的本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揭露。最后的战争没有分出胜负,但是藏族人民的英雄气概却永远屹立着。

这是一部可与好莱坞影片媲美的电影,它新奇、壮观,有着史诗般的美丽,整个影片色、香、味俱全,令人赏心悦目。本片导演冯小宁用油画般浓厚,雄壮的镜头,展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无比神奇“谜"一样的西藏高原的风光,以及那里的古朴的民俗风情,并通过居住在这里的藏民与前来侵略的英国侵略军展开的一场战争,来讴歌了藏族人民爱憎分明,不屈外国列强侵略,誓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中国大陆当时最为著名的男女演员邵兵,宁静出任剧中男女主角。

在西藏拍的灾难片叫红河谷。在西藏日喀则地区拍戏时,为了一个雪崩的镜头,剧组用炸药将卡若拉冰川炸掉了一个永远无法恢复的缺口。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英国人罗克曼少校带着一支科考队深入藏地,行走在冰川脚下狭窄的小路上,一群驮着货物的当地马帮迎面走来。

红河谷介绍

电影红河谷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尽管当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不如现在强烈,可是为了这么一个镜头,付出了如此的代价,还是让人感到遗憾的。如今,刻有红河谷拍摄地字样的石碑立在山脚之下,游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个三角形的巨大缺口。

摄制组用炸药把万年冰川炸出了一个三角形的缺口,而雪崩画面最后呈现在电影里的时长,不足20秒。卡若拉冰川位于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乃钦康桑雪山之下,形成时间超过万年,随着气候变暖,它的雪线逐年升高。而高原的生态非常脆弱,自愈的能力极差,这个缺口再也不会自我修复了。

没有辎重的英国人不仅不想避让,还傲慢无礼的拔出长枪,慢慢举起,马帮头领见状大惊失色,拼命摆手。枪声在山谷间回荡,惊恐的众人抬头向上看去,只见卡若拉冰川冒起一团雪雾,随着山崩地裂的轰鸣,雪团脱离山体,顷刻间,科考队和马帮就都被冰雪吞没。

《红河谷》是一首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加拿大民歌,最初流传于沃尔斯里远征(Wolseley Expedition)时期(1870年)。

但是人们对于《红河谷》的诞生地有颇多争议。有人认为歌中唱的“红河”是指德克萨斯州的红河,所以1936年和1941年拍摄的与歌曲《红河谷》同名的影片,就是以德克萨斯州的红河为外景,并且把《红河谷》作为主题旋律贯串于整部影片。

也有人认为“红河”是指纽约州的莫哈河,因为有位开拓者杰姆斯·克瑞根于1896年发表的一首填词歌曲就和这首《红河谷》内容极为相似。还有人认为,红河是指由加拿大西部流入温尼佩格湖的那条河流。

扩展资料:

歌曲《红河谷》的创作和发行

现今发掘出最早将此曲子写成歌名《红河谷》的歌词手稿上,发现在页面下方有注释著“奈哈(Nemha)1879年、哈兰(Harlan)1885年”(两者为艾奥瓦州西方的城镇),被认为是最接近此曲流传的时间。

加拿大民谣研究家Edith Fowke则从搜集的一些轶闻里得知,这首曲子在1896年前、就已在超过五个以上的加拿大省份里流传着,另外曾于1929年翻唱过此曲的歌手Jules Verne Allen则认为这首歌应是由从宾夕法尼亚州一带流传。

《红河谷》流传至今亦被改写成许多不同的歌名歌词内容,如1896年被James J.Kerrigan改写为《在灿烂的莫霍克谷》(In the Bright Mohawk Valley)于纽约发行,或是在1925年被Carl T.Sprague翻唱成《牛仔情歌》(Cowboy Love Song)。

另外也有被曲名为《灿烂的薛尔曼谷》(Bright Sherman Valley)、《灿烂的月桂谷》(Bright Laurel Valley)等等,而改编成中文歌词流传的版本则为《微风吹过原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河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157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2
下一篇 2023-03-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