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一线是到哪里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观呢?

水天一线是到哪里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观呢?,第1张

水天一色这个词出现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水光跟天色浑然一体,形成了天空跟水面相接映的广阔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宁静壮阔的画面。而在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中就有这样一个地方,存在水天一色浑然天成的情景。这个地方就是乌龙泥盐沼,传说中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一、乌龙盐沼形成的原因

乌龙泥盐沼是因为安第斯山脉在地壳的不断运动中隆起,而逐步形成的一条咸水湖。后来因为这个地区气候比较干燥,水分蒸发快,就逐渐形成了盐沼。根据历史记载早在4万多年前,乌龙泥盐沼所处的的区域还是一个巨大的湖泊,之后因为逐渐干涸,形成了咸水湖和盐沼。每年的冬季的时候,乌龙泥盐沼就会因为雨水而被注满形成了一个比较浅的湖泊。然后夏天的时候湖水就会干涸形成了一层,表面是盐的矿物质。

二、乌龙泥盐沼的美丽景色

乌龙泥盐沼是传说中天空之镜一般的地方,它的海拔大概有3600多米,也是世界上以盐覆盖表面最大的荒原。下过雨之后的乌龙泥盐沼,湖水的表面就像一个金光闪闪的镜子一样,与纯蓝的天空相连在一起,美的让人无法自拔。干涸的乌龙泥盐沼,你将会看到亮晶晶闪动的盐,在一望无际白色的世界里,天空是白的,你的眼前的景象是白的,你就好像置身在世外桃源中的纯净和美丽。所以拥有天空之镜的乌龙泥盐沼绝不是浪得虚名,而是让你深深的醉心于这个景象。

三、自然因素导致水天一色

在世界各地中还有很多地方因为不同的因素而导致水天一色的景象。但是我觉得乌龙泥盐沼的景象,是每个人此生梦想都能去一次的地方。还有更多水天一色的景象,期待小伙伴们去发现。

“水天一色”是出自于:王勃的《滕王阁序》。

1.“水天一色”出自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

3.《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4.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遇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47909.aspx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137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2
下一篇 2023-03-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