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古隆中到底在现在的哪里?


当今中国有两个“隆中”,一在河南省南阳市南郊;二在湖北省襄阳市西郊。如今,河南省南阳市南郊的“隆中”负责人说,这里的“隆中”才是诸葛亮隐居的“隆中”,作《隆中对》的隆中,因为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里明明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湖北省襄阳市西郊的“隆中”负责人说,这里的“隆中”才是诸葛亮隐居的“隆中”,作《隆中对》的“隆中”,因为在《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中明明写道:诸葛亮的从父诸葛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可见诸葛亮“躬耕陇亩”的地方在荆州,即现在的襄阳。这场官司至今还在打着。我们认为,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只能有一个。究竟在哪 ?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呤,注《汉晋春秋》云:“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史书中关于隆中的位置有明确的地理标记,那就是“襄阳城西二十里”。此后这一表述被所有历史学家接受并广泛引用。 

《水经注》中说:“沔水又东径隆中,经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车骑沛国刘季和之镇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云: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鞞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后六十余年,永平之五年,习凿齿又为其宅铭。(沔水)又东径襄阳县北。”

这里北魏的地理学家进一步明确了隆中的方位,即在汉水以南,襄阳县以西。

唐代宰相亲自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全国地理总志,证实了万山为南郡和南阳郡的西部分界。虽然这里没有提到“隆中"这个名词,但是提到“诸葛亮宅”在“(襄阳)县西北二十里”,其实就是正史中“隆中”的所在地。

诸葛亮出山前与刘备所作的《隆中对》,乃千古传扬的战略决策,预测了其后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格局。那么,诸葛亮隐居的“隆中”究竟在哪?

当今中国有两个“隆中”,一在河南省南阳市南郊;二在湖北省襄阳市西郊。如今,河南省南阳市南郊的“隆中”负责人说,这里的“隆中”才是诸葛亮隐居的“隆中”,作《隆中对》的隆中,因为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里明明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湖北省襄阳市西郊的“隆中”负责人说,这里的“隆中”才是诸葛亮隐居的“隆中”,作《隆中对》的“隆中”,因为在《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中明明写道:诸葛亮的从父诸葛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可见诸葛亮“躬耕陇亩”的地方在荆州,即现在的襄阳。这场官司至今还在打着。我们认为,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只能有一个。究竟在哪,必须以史料、史实为根据。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所说的“躬耕于南阳”,没有错。当时,南阳是个“郡”,辖有诸多县。《诸葛亮传》在“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后即引用了《汉晋春秋》的史料:“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原来,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他“躬耕于南阳”,其实是躬耕于南阳郡的邓县,但邓县属南阳,所以诸葛亮概略地说他“躬耕于南阳”。南阳市南郊的“隆中”与襄阳市西郊的“隆中”相距113公里,绝不是一个地方。

我们再查其他史料。

一、《水经注笺》说:“沔水又东经乐山北。昔诸葛亮好为《梁父吟》,每所登游,故俗以‘乐山’为名。沔水又东经隆中,历孔明旧宅北。”它说得很具体:诸葛亮的“隆中”,即诸葛亮的“旧宅’”,在沔水边。

二、《水经注》卷二十八:“‘隆中’,在今襄阳县西二十里。襄阳故城即今县治。沔水经‘隆中’,历孔明旧宅,即至襄阳城。”

三、《水经注集释订伪》又作了订正:“‘隆中’,今襄阳府西三十里隆中山是也。山下有诸葛亮宅,宅西有避暑台、三顾门。”从“今襄阳县西二十里”的“隆中”,订正为“襄阳府西三十里隆中山”,是一大进步。

四、《李太白诗集注》卷七则直接指明:“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出师表》所谓‘臣本布衣,躬耕南阳是也。’这就一语道破:诸葛亮《出师表》中说他“躬耕南阳”,原来是在南阳的邓县,即襄阳城西的“隆中”。

五、《笺注杜诗》卷十四:“隆中,诸葛亮故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盛弘之记云:井深五丈,广五尺。堂前有三间屋,基址极高,云是孔明避水台。宅西有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琴而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殷芸小说》。:‘南阳是襄阳墟名,非南阳郡也。’出《异苑》。”这一笺注引用《殷芸小说》的说法“南阳是襄阳墟名,非南阳郡”,那么,诸葛亮说他“躬耕南阳”,原来是在襄阳的南阳墟,并非南阳郡,和今南阳市南郊的“隆中”更不搭界了。不过,清历史家全祖望(1705—1755)辩称:“《汉晋春秋》云: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则非墟明矣。”不过,全祖望仍然肯定,“隆中”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邓县。

六、《通鉴地理通释》卷七:“新野县属南阳郡。唐省入邓州穰县。《汉晋春秋》: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当时,刘备是新野的长官,新野属南阳郡;邓县也属南阳郡;因此刘备三顾隶属邓县的隆中诸葛亮茅庐。

七、南阳郡与荆州是什么关系呢?

据《后汉书 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记载:“南阳郡,秦置。雒阳南七百里。”包括邓县。

《山谷内集诗注》:“隆中,按《后汉志》,南阳属荆州。”《怀麓堂集》卷六十六:“汉史称,侯躬耕南阳;又曰寓居襄阳隆中。盖秦南阳郡郎(即)今邓州,而襄阳实在其界故也。”至此,诸葛亮隐居“隆中”的所在地,可以说已十分清楚了,即当时荆州州治所在地襄阳城西三十里、沔水河边南阳郡邓县的隆中。

从上可见,以史料、史实为根据,今襄阳市西三十里的“隆中”,才是诸葛亮隐居的“隆中”,才是诸葛亮与刘备作《隆中对》的“隆中”。南阳市南郊的“隆中”,不必再和襄阳市西郊的“隆中”争论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31893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