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属于山西哪个市

介休属于山西哪个市,第1张

介休属于山西省的晋中市

介休是山西省辖县级市,由晋中市代管,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北侧。地跨东经111°44′10″~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东西最宽处38.5千米,南北纵长38千米,总面积744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0.47%。介休市属暖温季风气候。

新石器时代介休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了。秦代,始置界休县,与邬县同属太原郡。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县级介休市改由山西省直辖、地级晋中市代管。

介休市的风景名胜:

1、介休博物馆:

介休市博物馆坐落于老城顺城街东门外北侧,东望郭有道墓,西接祆神楼,南俯三贤广场,北靠介休北部新城,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858平方米。博物馆外形是台基大顶宫殿式建筑,博物馆坐落于台基造型基础上,四周如城墙围合的方城,四角突出如城角楼之城台。传统棂格式窗户上加起面积超大的攒尖顶。馆内结构三层,东西南三面设有天井小庭院。

2、文公祠:

文公祠是介休三贤之一、北宋名相文彦博的祠堂,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清康熙版《介休县志》舆地图中,于三结义庙西边标有“文祠堂”,为所见最早记载,2013年在原址修缮复原。建筑群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院落,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坐落大门、享堂、寝堂。建筑面积948平方米。

3、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城内东大街,据庙碑记载:“创始洪武中(1368~1398年)”。占地面积3415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山门、仪门、戏台、献殿、正殿、后寝殿,两侧为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及东西垛殿。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和近年复原建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介休

驾车路线:全程约2.3公里

起点:介休站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60米,左转

2.行驶120米,右转进入新建西路

3.沿新建西路行驶370米,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90米,调头进入南大街

5.沿南大街行驶890米,右转进入东大街

6.沿东大街行驶49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介休市城隍庙(南门...

介休的文化------谈谈介休的古建筑文化

悠久的历史

纵观介休目前保留下来的一些古建筑、古村落,从历史深度来看,大多以明清古建为主。比较出名、历史久远、保存完善的我认为要算绵山脚下、兴地村西北隅的元代古建筑“回銮寺”了。她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依次有山门、天王殿、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垛殿等50间。经考证回銮寺因唐太宗登绵山礼佛未成在此处回銮得名,寺建于唐僖宗乾符年间,五代毁于兵火。北宋建隆三年(962)重建,后又毁。金天会、大定年间又重建。

塔文化

提到介休的古建筑,在此不由让人想到介休的地标性建筑“塔”,目前介休保存完好的塔有6处:天峻山的“文峰塔”(她始建于明,清康熙四十年(1701)重修.为石造实心塔);义棠师屯南银锭山上的“虹霁塔”(于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兴建,造型为八角九层,塔身为磨砖砌筑,上有琉璃塔顶,下有浮雕莲花石座,内部为木结构阶梯楼板,听说已倾斜);龙凤的“凌空塔”(又名姑姑神塔,建筑年代无从考证);北坛公园的“史公塔”(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绵山的“灵应塔”(始建于唐,毁于战乱,于2003年原址上重修),还有三佳村北侧的“小文峰塔”(其内为土筑实心塔、外砖包砌,塔刹为石造莲瓣,据说此塔象征毛笔,三佳中学为砚台,到下午时塔的影子刚好指向学校,寓意毛笔支到砚台上--------文气十足、人才辈出)。

在一个县级市,到目前能保留这么多古塔,她是一个奇迹。并且这六座塔从建筑风格、使用的材料上各有特色,凝聚了介休古匠人的智慧与心血,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做为一名介休人,你不觉得为之自豪吗?

窑洞文化

介休的民居,保留了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在南山这一片有典型的土窑洞建筑文化,人们因地制宜、顺着山势、层层叠叠挖洞建屋、甚是壮观;在不具备挖土窑洞的平川地带,又出现了大批的砖砌窑洞,不论是砖砌窑洞也好、土窑洞也罢,她均以准确的抛物线状起拱,这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结构的受力形式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其保温效果极佳,这种窑洞民居冬暖夏凉,极适合人们居住。更让人叫绝的是古介休人她们在这种窑洞建筑前面建上檐廊(我们介休人俗称“斜厦”),雕梁画栋配上瓦作,使得木结构的灵巧与砖石结构的厚重有机地结合,这样不仅解决掉窑洞建筑门面的避雨问题,而且使得单纯的窑洞建筑呆板的门面更加端庄,那气势、那智慧真叫绝!

古介休匠人啊,你们真了不起!

琉璃文化

介休的琉璃艺术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有厚重的文化渊源,史有“琉璃之乡”的美誉,1000多年琉璃烧造历史源远流长,大自然赐给了介休天然的琉璃原料——坩泥,从此这里走出一批一批烧造琉璃的能工巧匠,史料记载,明清时期为皇城故宫烧造琉璃的工匠多是来自介休,京西那座琉璃渠村,他们工艺传承的源头亦是来自山西。

在介休现存的古建上,琉璃艺术的魅影仍在放着她璀璨的光芒:史公塔覆着的琉璃顶、东街的琉璃影壁、祆神楼、后土庙。介休,俨然是一座琉璃烧造的城市。

琉璃牌坊、琉璃碑、琉璃影壁、琉璃脊瓴、琉璃博风板,介休琉璃的工艺造型千奇万变。张壁琉璃碑、城隍庙、五岳庙、三结义庙、韩屯村的关帝庙、西段屯村的夫子庙,小靳村的东岳庙,琉璃艺术的璀璨华章在建筑的载体上挥洒得淋漓尽致。

最精彩的展示还是在这座号称琉璃博物馆的后土庙。殿阁顶上的琉璃脊吻,戏楼前照壁的博风板,“麒麟闹八宝”的影壁图案,蓝、绿、黄、紫色彩鲜活。可是同样还是这几种色调,新烧造出的用来修复的构件却远远无法和原物争辉。

明清时期的烧造手艺早已经失传了。现存的有限的精品琉璃犹如那些官窑瓷器一般,承载着曾经鲜活的光阴流转,带着不可复生的绝望如履薄冰的存活下去。

雕刻文化

在介休的古建筑中,不论她是民居也好、还是寺庙也罢,也不管她是牌楼、影壁、还是街门的构件中,几乎随处可以看到石雕、砖雕、木雕的工艺,在这些作品中有以人物典故为题的,也有以吉祥图案立意的,其不泛出现山水、飞禽、走兽、水果、植物、图腾等,还有直接以文字形式雕刻牌匾、楹联的,体现出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最求,其融入的难道仅仅是一种艺术?我觉着他更是厚重的介休文化的积淀。毫不夸张地说,介休古建的建筑艺术是北方古建筑的精品。

仅从部分精致的古建筑所砌的光面砖墙上看,其做工也是十分考究,每个砖面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灰缝真是薄的不能再薄,从古建术语的层面上讲,她叫“丝缝墙”,曾经和老泥瓦匠谈论过这种丝缝墙的做工,据说当初的一个大师傅(砌砖的)要有7个辅助工伺候,帮其搅拌灰浆、运输、砍削、打磨、雕刻砖构件,可想古人对办每一件事的执着程度,也正因为老一辈匠人的执着,使得很多精品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一直流传至今,她仍然是一件件绝世佳品。

很可惜很多精品建筑分布在市井、乡野之间,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合理的保护,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很可惜呀……

仿古文化

最近几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人们的精神文明也得到同步提高,老祖宗传下来的古文化的传承也得到再次重视,介休不少地方建起了仿古建筑:牌楼、庙宇、仿古街门、仿古门面……

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介入、老工艺的失传,细细品味、总觉着仿古建筑他就是仿的,缺少一股韵味。

有部分仿古建筑为了仿的逼真一些,它就高价收购一些旧建筑上的一些构建,去安装上去,但是,随之问题来了,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市井上又出现了部分古构建的交易、盗窃现象,进而因此出现了古建筑的人为毁坏。例如有些门口摆的石狮子一夜之间就会爬走,檐廊下的柱鼓石会用烂砖块置换出来,去换钱花。

呵呵,没古建筑的地方在使劲仿造古建筑,有古建筑的却不知道如何去保护!不应该啊!

结语

应该引起我们介休人的重视了,去研究、去重视存世不多的老祖宗留下的古建文明吧!把她们留给我们的后代,让他们去炫耀、去研究。因为古建筑她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原文出处:

介休的文化------谈谈介休的古建筑文化

其他参考:

晋中三城(介休、太谷、榆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826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0
下一篇 2023-03-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