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许姓的来源

关于许姓的来源,第1张

关于许姓的来源

关于许姓的来源,每一个姓氏的来源是不一样的,有些姓氏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也有些姓氏是很孤僻冷门的。我国的姓氏是非常庞大的,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许姓的来源!

关于许姓的来源1

许姓,中华姓氏,属颛顼帝姬姓子孙衍生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位。

2007年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八位,人口约八百九十八万四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6%左右,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

这七个省的许氏约占中国汉族许氏人口的55%。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许姓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六位。

许姓的由来

历史上许姓的分布与迁移

许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部一带迁都。

许国被楚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

许姓北上最初迁徙之地是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后有许氏复迁回河南宝丰等地。

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后,北方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

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招安,后入晋江石龟。

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居广东。

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移居海外者。迁至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的许氏,有的融入侗、壮、苗、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公元前654年,楚国伐许,许侯无力抵抗,遂肉袒谢罪,楚国才退兵而去。

楚成王在位时,又一次进攻许国,许侯只好再次肉袒谢罪,使其退兵。在这种情况下,许国所能做的惟有迁徙,以避其锋芒。公元前576年,即许灵公时被迫迁到了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

公元前533年,又迁其国于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公元前529年,再次迁回叶;公元前524年,又迁到了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

公元前523年,许悼公患疟疾,太子止献药,悼公饮后非但没有治好病,反而送了性命。太子止见闯了大祸,于是便逃到了晋国。

此外,楚国有许伯,郑国有许瑕,晋国有许偃、赵国有许钧、许历、魏国有许绾,他们都是因各种原因从许国流亡到各国的,由于无法归国,便定居于当地。

后来几乎每三至五年就迁徙一次,可见当时其所面临的局势之险恶。许国迁到容城后,虽然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喘息机会,但是当时周王室衰弱,无力阻止诸侯纷争,许国这样的小国仍不能避免被吞没的命运。

这一时期分布在各国的许姓人大都是许国灭亡后被迫迁去的,他们通常仍可保留贵族的身份。

但在战国后期由于社会变革加快,社会分化剧烈,有一部分许姓人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贵族地位,如赵人许历,便是一例,所以他们必须以自己的才干重新博取功勋,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此外,除了以上诸国外,齐、韩、燕等国也有许姓分布,所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其中也有处于社会下层的人。

通观这一时期的各国许姓,人数并不很多。

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二:

一是许国本来就是小国,人口有限;

二是许国灭亡后,许姓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基础,他们的活动不为史书记载,故今天便很难了解其全部情况了。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除了高阳地区有许姓分布外,在今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山西、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陕西、河南、河北的人数为最多,也最为集中。

在这些地区也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于某一区域,如陕西主要集中在关中,河南则集中在洛阳及豫南一带,河北主要集中在冀中平原。

隋唐时期

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故唐代以后的许姓名人也多出于此地。

宋元时期

辽国地处中国北方,其境内许姓分布较少。金国消灭北宋后,占据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这里主要是汉族聚居区,所以金朝统治时期许姓分布要比辽广泛得多。

元朝的统治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民族复杂,故境内分布有大量的.许姓人。此外,这一时期许姓的民族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少数民族中也出现了不少许姓人。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相对比较频繁,有的是政府行为,也有因躲避战乱,从而构成了这一时期姓氏分布的又一显著特点明清以来的许姓状况。明清时期是许姓人口的大发展时期,见之于记载的许姓人数大大地超过了前代。

此外,文化素质也大大地提高了,出现了一批学者,考中进士的人数也空前增加。还有一个特点,即这一时期在少数民族中涌现了大批许姓,人数之多远远超过了以前历代的总和。

当代许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许姓的人口已达730余万,占总入口的0.58%,为全国第二十八位大姓。明朝至今600年中许姓人口由60余万增至650万,增长了整整1l倍,但仍低于全国人口的平均增长率。

这600年中许姓主要由东部地区向南和西南地区流动,云南地区已成为许姓的一块重要的聚集区。

目前许姓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苏、福建、河南、台湾五省,大约占许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山东、河北、云南、安徽、四川、浙江六省,又集中了28%的许姓人口。

全国已分别形成了以粤闽台、豫鲁冀、皖苏浙、云川为中心的四个许姓聚集地区。

许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苏浙闽台、粤桂云大部、海南、皖赣大部、山东南部、甘肃西部、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地区

许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66%以上,有的地方可达2.5%以上,这一地区覆盖面积大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9.2%,居住了大约60%的许姓人群。

在广东西北部、广西北部、云南西北和东北、四川南端、贵州南部、湘鄂大部、江西西部、冀京津晋豫、山东北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大部、陕肃大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

许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4%~0.66%之间,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能34.8%,居住了大约37%的许姓人群。

关于许姓的来源2

许姓的来源和历史

1、出自姬姓:

为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之长子昆吾氏,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

2、出自姜姓:

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3、源于观天象定姓:

“许”字的主体标志是天干顶上这部分,这是“午”的标志,中午的午。

4、汉化改姓为氏:

由于汉化改姓的人很多,譬如,顺布鲁氏、伊拉哩氏、黎族、瑶族、彝族、土家族、阿昌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许氏族人分布。

姓许人口有多少人

1、秦汉时期:

许姓人口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区; 薛姓的姓氏来源和历史简介

2、隋唐时期:

部分许姓人口大举南迁,主要是向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迁移。

3、明清时期:

许姓人口迁移相对频繁,或是受到政府的鼓动,又或是为了躲避战乱灾难。

4、当今:

许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许姓的人口总数约为898.4万人,占据了全国人口总数的0.56%左右。

许氏家族辈分排名

1、重庆万州许氏字辈:

世代荣昌福寿安康。

2、河北石家庄许氏字辈:

德明克应士肇宪昭稼祥。

3、辽宁岫岩许氏字辈:

克自孝元丕殿振绍长洪华。

4、山东文登许氏字辈:

兴运继光天家传德丕迁。

5、江苏赣榆许氏字辈:

文能安邦武可定国习学圣贤克作家传。

6、河南信阳许氏一支字辈:

士应若金文万世业长兴正道学守本立志保家庭。

7、湖南湘西许氏字辈:

必文允一廷添之启升昌应如星月惟有忠厚可传家慎修敦序光先泽。

8、四川四川成都一支:

世国万登天,明文开正学。大德毕光昌,永实还忠盛。

许氏起源---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原创 2017-09-20 王道生 李立新 许由与许氏文化

许氏得姓始祖----许由 圣像

许姓在宋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0位,以2013年最新版百家姓排名第26位,人口总数(截至2010年)8,817,715人(含台、港、澳),是源于河南的中华大姓之一。

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约生于公元前2155年),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清节之士。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称他为“三代宗师”。

许氏得姓始祖---许由 圣像

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而《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唐·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南宋文天祥在《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自由隐许,遂以为姓。今许州箕山有由所葬之处,即其地也。”现存文物遗迹和历史文献记载都证明,史有许由其人,许由是许姓的始祖。

西周初年周成王(前1042~1021)时期,册封在文王时已经任职“司明刑”,即主管司法,随后又“扞辅武王”,参与伐纣战事,立有大功的吕丁于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因吕丁排行第三,所以称吕叔,其被封许国后改称许叔,因死后谥号为“文”,故史称许文叔。春秋时许国被郑、楚等国所逼,辗转迁徙,前506年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到战国初,传至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所灭,子孙为了纪念故国,即以许国国名为姓,这成为早期许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

由此可见,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因此,许由则为许姓的得姓始祖,而文叔则为许姓的开国始祖,许姓乃出自人名国名的姓,今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均为许姓的祖根所系之地。

编者注:1925年,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即“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对20世纪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新中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新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发现起到了补史、证史的作用。最新考古发现并整理出版的清华简五《封许之命》的史料价值就非常高,它对许国的历史就多有补证。此文即是王道生、李立新先生据此最新考古发现而对过去曾发表过的且已编入《根在箕山》、《许氏源流》等书刊中的“许姓起源”一文做的最新研究和修改。当然,目前还有个别没有做过深入研究的许氏宗亲对此结论有不同认识,但这是历史事实,谁也抹杀不掉、改变不了!

相关链接:

一、主要文物遗迹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华镇许由山(箕山)之巅的许由冢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许氏宗亲捐资修葺后的汉代许由庙(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于许由庙内的明代万历己酉年(1609)的“箕山”诗碑

位于箕山西麓的登封市君召乡黄城遗址——尧禅 许由之城(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许昌市鄢陵县陈化店镇的许由寨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4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整理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第二篇《封许之命》,原本共有9支竹简,第1简和第4简佚失,第9简背面下部写有篇题“封许之命”。这是失传千年之久的《尚书》篇目之一,它是周成王时封吕丁为许侯时的册命文书,即周王朝分封许国的文件,文中罗列了诸多分封时的礼器。

位于许昌市区东南18公里的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原系西周时许国都城(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4月与许昌市毗邻的平顶山市叶县,从2600年前许国十五世囯君---许公宁墓中发掘出土经过整理后复制的37枚编钟全貌。

二、1995年以来,世界各地许氏宗亲到登封许由山(箕山)、许昌寻根祭祖的部分图片展示!

上图是2000年8月29日(农历八月初一)

2007年2月2日新加坡卫生部长许文远携夫人到登封箕山许由墓寻根谒祖

上图是2008年7月10---12日

2009年8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会长许智明博士一行,到登封箕山寻根谒祖

欲了解更多资讯,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许氏起源

发表时间:2013-11-20 15:53:05

许姓在宋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0位,以2013年最新版百家姓排名第26位,人口总数(截止2010年)约840万人,是源于河南的中华大姓之一。

许姓起源: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清节之士。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

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而《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许由及其部族活动的颍水流域,正是一千余年后西周武王分封姜文叔的许国的所在地,这从地域上说明许由和文叔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所以,唐·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南宋文天祥在《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自由隐许,遂以为姓。今许州箕山有由所葬之处,即其地也。”事实说明,许由是许姓的始祖,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的祖居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访三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后,四岳伯夷的裔孙姜文叔,把他封在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文叔和许由一脉相承。春秋时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辗转迁徙,前506年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到战国初,传至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灭掉(一说灭于魏),子孙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氏,又形成了一批许姓居民,这就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说的:“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的由来。这些许国子民中有一部分原本并不姓许,为了纪念故国,即以许国国名为姓,这成为早期许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是许姓的另一个得姓缘由。

由此可见,许氏得姓好象有两个源头,一是许由,系以人名为姓,一是文叔,系以国名为姓。而事实上二者是可以贯通的,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伯夷封许,故曰许由”,许由和文叔一脉相承。此外许由活动的主要区域和许国的疆域也大致相当。因此,可以认为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因此,许由则为许姓的开姓始祖,而文叔则为许姓的开国始祖,许姓乃出自人名国名的姓,今天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为许姓的祖根所系之地。

迁徙发展:许氏得姓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历程。许姓的迁徙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战国以前、战国至唐宋以及元明以后。

战国以前这一时期,许姓人的迁徙主要局限于今河南省。许部落发源于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嵩山一带,为了寻求更为优越的生存环境,在许由的率领下,许部落沿颍水向东南迁徙,来到了今天的许昌一带,因这里土地肥沃、草木茂盛,就在这里定居下来。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论述:“四岳是姜姓,后来发展为四个分支,即齐、吕、申、许。‘许,太岳之胤也’,在今河南许昌县。传说许姓的始祖许由,居颍水之阳,在今河南登封市。司马迁说:‘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也在这个地方。后来的许国应是从这里迁去的。”颍水流域的登封市、禹州市、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人的最早活动地域。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许由后裔文叔于许(今河南省许昌市),建立男爵许国,开始了许姓人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许国立国之后,曾经霸于中国,一度成为“东诸侯之最”,相当强盛。后来在郑楚等国的畏迫下,逐渐衰落,被迫不断迁徙。前576年,文叔第15世孙许灵公宁从许迁国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前533年,文叔第16世孙许悼公买迁国于夷(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前529年迁荆(今属湖北),同年复迁叶;前524年,许悼公买又迁国于析(今河南省内乡县西北);前506年,文叔第17世孙许哀公斯迁国于容城(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至文叔第19世孙男公结,于前481年为楚所灭。许国在容城灭国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战国至唐宋这一时期,是许姓由河南省向全国各地播迁的时期。许国自容城灭国后,子孙分迁汝南、高阳等地。汝南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平舆县一带,高阳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东。汝南、高阳后来形成了许姓最著名的两个郡望,并以此为据点向全国各地辐射。东汉末年,汝南许氏分迁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后分别形成望族;战国时期,高阳许氏一支迁于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南朝时期高阳许氏一支迁于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又有一支迁于新城(今浙江省富阳县),后分别形成望族。这一时期,许姓还先后多次自河南分批迁入福建。最早迁入福建省的许姓人是西汉武帝时左翊将军许滢,他于135年奉命自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入闽平叛,今福建同安、金门许氏多为其后;唐高宗景龙二年(708年)许辅乾由中州来闽任武荣州(泉州)刺史,其后分居莆田、晋江等地。唐朝初年,汝南许氏一支迁于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固始许氏在唐、五代时期前后有三支入闽:其一,唐初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固始人许天正入闽平乱,为开拓闽漳立下大功,被许姓奉为开闽漳始祖,其后散居于南安、安溪、海澄、马坪以及广东潮州等地。其二,唐僖宗中和年间(882-885年),河南固始人许爱入闽镇守漳、泉二州,先居瑶林,后迁石龟,子孙遍布漳、泉二州。其三,唐僖宗四年(887年),河南固始人许十一随王审知入闽,后居闽清,其后代主要分布在闽候地区。

元明以后这一时期,许姓迁徙主要是自江西分迁南方各省,并由福建、广东等地播迁海外各地。南宋礼部尚书许贵故籍万安(今江西省万安市),许贵晚年看到南宋江山岌岌可危,为保存家族血脉,他把自己和其兄许富的财产分为九份,平分给九个子侄,让他们分迁各地,散居于赣、粤、闽、鄂、湘、川、桂等省,今广东电白、福建长汀、湖北仙桃、湖南汝城、四川仁寿、广西防城、海南文昌等地许氏均为许贵后裔,由江西万安迁来。此外,另有一支许姓,其祖上为高阳许氏,先由高阳迁汝南,再迁楚州(今河南信阳),再迁同州(今陕西大荔)、西安,最后在元金吾卫上将军许威的率领下,来到今河南灵宝,爱其风土,遂安家于此,这支许姓在明代相继有四人任尚书,在当地形成望族,至今已传26世,有数千人之众,并留下有许家祠堂、许家坟、东崖精舍、石马院等文化遗迹和人文故事。今越南、缅甸、泰国、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许姓人多为许姓闽漳始祖许天正之后,明清时期由珠浦(今福建金门)迁居海外。许姓入台也集中于明清两代,主要由福建迁入台湾:明永历年间,泉州人许友仪、许源兴、许盛森、许怀冲、许申等分别迁入嘉义、台南、云林等县;清康熙年间,又有泉州许姓人入垦新竹、云林等县;雍正年间,同安人许利生入垦新竹县,漳州人许德裕入垦彰化县;乾隆年间,泉州人许大岳入垦台北县,漳州人许阿九入垦同县,漳浦人许山河入垦苗栗县;嘉庆年间,泉州有许姓人入垦屏东县。

作者简介:王道生,河南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兼《许氏文化》主编;李立新博士,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两位先后合作编著出版有许由与许氏文化文集《根在箕山》、《历代名人咏箕山许由诗集》、《许氏源流》、《许由圣迹探访与研究》等书、刊。

来源:郑州登封市委统战部(文章来源:河南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

你好,请问你是想问黄梅大河困龙山许姓是哪里迁居至此吗?黄梅大河困龙山许姓是河南许昌东迁居至此。根据查询得知许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北部一带迁都。许国被楚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726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