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闯情关的杜城在现在什么地方

乌龙闯情关的杜城在现在什么地方,第1张

关中唯一现存的西周城邑杜城

鼠标迷路

2019年12月6日07:00

全国首县秦杜县和秦咸阳杜市

葛慧

要点提示:

1、西安因有西周被列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西周是古都西安十三朝之首,为何杜城是支持世界四大古都唯一的现存实物?

2、杜城建于三千年前西周初,是一个有建城的具体年月、产生的原因、取名的原因,至今名称未变、位置未变、继续存在的西周城邑。像这样宝贵的古城在中国除杜城外还有吗?杜城为何是西周镐京城市设施的一部分?为什么说杜城是周文化在西安的实物代表、是古都西安的文化之魂?

3、《诗经》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巨钻,是中国早期农耕文化的结晶。《诗经》共305首诗,其中就有四首涉及到杜城。杜城是悠久历史和文学浇铸成的历史文化遗址。如何评价杜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

4、西周之后的荡杜亳国立国66年,有亳王和杜京(在杜城),算不算西安历史上的一个独立的朝代?

5、秦杜县是中国最早的县之一;是唯一已发现的秦县虎符的地方;是秦九市中唯一能确认的一个市。怎样评价秦杜县、秦杜虎符和秦杜市的重大意义?

6、为什么杜城的存在对周人始祖后稷的出生地问题在晋南还是在关中具有决定性的不辩驳的意义?

杜城遗址的规模、位置、功能以及现状如何?

杜城在西安南郊雁塔区三环路南,全村四千余人,分杜城堡、杜城街、杜城庵三部分,呈“唱”字形结构,东北部系杜城堡,西部是杜城街,东南是杜城庵。历史上三村功能不同,各有特点。杜城堡是西周时的杜伯国城邑,是西周镐京东门户、迎宾驿馆区。由于与东方各诸侯国政治经济联系密切,杜城是镐京城东部设施的重要部分。《诗经·韩奕》云:“韩侯出祖,出宿于杜。显父饯之,清酒百壶。”描述韩侯觐京朝拜宣王时就住宿在杜城的宾馆里,临别时朝中大臣显父来杜城给他设宴饯行。说明这里是镐京接待觐京诸侯的驿馆区。由于丰京、镐京的建设贯彻文王时“民亦劳止,仡可小康”的理念,城建不用一块巨石,坟墓不留一点坟土,与其它世界三大古都相比,没有罗马斗兽场宏伟的巨大石柱围台;没有巴比仑近百米高大的王宫石城;也没有动用奴隶以几十吨重的巨石建造90座高大的陵墓金字塔,而镐京在建国后经过多次地毯式发掘勘探,唯一的一个地上城堡留传到现在的就是杜城。杜城成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镐京的鲜活代表,三千年前《诗经》几篇涉及她,成为周文化在西安的代表。镐京是西安城建史开篇。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西周末平王东迁洛阳,杜人在这里建立一个独立国家名荡杜亳国。杜城称杜京,《史记·秦本纪》:“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初县杜、郑,”杜县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县,也是秦咸阳九市中唯一有实物证明的杜市,出土的钱币证明是丝绸之路萌发期东西物资交流地。杜城堡内有十字街,叫杜家什字,南北大街穿过五条小横街至南门,解放初还有南门和城楼,在北街北段原有县衙和城隍庙并列,象征封建社会君权、神权统治,什字西街城门较低矮,匾提“下杜名区”,东门匾提“德泽关海”。现存城隍庙和市级保护古柏一株。杜姓人有97户近300人,分布在杜家十字周围。

杜城街是堡西门外南北连接古子午路大道的一条商业街,秦汉时大道上设通往陕南的子午道驿站,西汉长安城南门即名杜门。解放前子午路尚在,今仅留小塞西路什字子午路公交站名。杜城街因位子午路交通要道上,发展成一条商业大街。杜城庵在唱字东南部,原呈丁字形,因有杜伯陵墓和杜伯祠,得名杜城庵。现在三村已经连成一体,外面包了一层现代化楼群,一步一步向中心蚕食,杜城街北部已经是犬牙交错的现代楼群,昔日街道已不复存在。1984年3月4日,雁塔区政府曾在该村举行盛大的纪念杜城有史三千年大会,并召开杜城有史三千年历史文化研讨会。当时还有东西城门,南靠杜城庵有残城墙一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年幼时住在杜家十字南街孙广智家,母亲在此病逝,葬于村南清凉山(今清凉山公园),2011年3月22日他来杜城寻访了旧居,并祭拜了祖坟,看到南城墙一段40米残墙还在。现城门城墙已荡然无存了。按夏商周断代工程为公元前1035年,距今已有3051年了。

有何实物证明杜伯国的存在?出土那些珍贵的青铜器文物?

在杜城出土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杜伯鬲》《杜伯盨》和散存于群众中的《殳》等物。这些青铜文物证明杜城为西周时的杜伯国是确实存在的。《杜伯鬲》口沿外折宽平,铭文刻沿边上,肩部环饰纹,高13.2 cm、宽17.5cm、重1.58kg,是杜伯用为祭祀他的父亲叔祁用的。反映杜人源出于祁姓唐尧,起身于晋南祁水,与尧属于同一族系。青铜器杜伯盨是长方的槽形祭器,有盖,盖身两合,通高36.8cm、宽37.3cm、长77.7cm、重 5.66kg。盖上有四个扁足,可翻转与盨器并作祭器,上有30字铭文,刻写工整,是西周晚期珍品。另有李姓村民保存的一枚高30cm的青铜权器《殳》,是当时在战车上利用杠杆作用长杆金属殳锤的缩小形权器,表明杜伯出战时是指挥者身份。还有存于师大图书馆的秦惠文王时杜县与周边鄠邑等划分土地的瓦页。

成王八年为什么要灭唐?唐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什么要迁其民到镐京城外建杜城?周杜伯国是怎样一个西周的臣国?

《史记·晋世家》:“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殊灭唐。”说灭唐与“武王崩、成王立”有直接关系。西周初建两年后武王病逝,按周人传位“长幼有序”的规则应由武王长子成王继位,但成王只有十三岁,于是由周公旦摄政当国。引起封到殷商中心地带本为监控遗商的“三监”即周公的哥哥管叔鲜与其弟蔡叔、霍叔的不满,发生三监之乱。被武王封到原商朝中心做诸侯的商的残余势力纣王的儿子武庚和殷姓七族也举行叛乱,黄河下游、江淮各地的淮夷、徐夷、奄、北唐等国先后附和了管蔡的叛乱,周朝面临崩溃,于是周公在豳地组建豳师平叛。《诗经》里的《豳风》有《破斧》《东山》等篇都是记述跟随周公东征平叛的诗。于是周公率大军东征,平灭了管蔡和武庚的叛乱,最后于成王八年灭唐侯国。一方面将武王儿子叔虞封到唐地统领,即后来晋国的开国始祖:另一方面将唐国君、民作为俘虏迁到镐京东侧杜城农耕,加以管束,并充实京师的劳力。商时唐国的祖先姬晖,其后人祁聪和儿子祁伯在周成王时协同周公平叛有功。周初和后来的秦汉一样都需要迁各族人到京师充实劳力,大量的唐人迁来后必须立伯国进行严格管理,伯是专指镐京外围畿内低的官员爵位。唐人作为战俘迁来给周朝从事劳役,诗《唐风·杕杜》记述:唐民来到镐京城东门外大路左侧的一棵高大杜梨树下,建立了城堡,取名杜城。从《唐风·杕杜》看,唐风是唐人唱的歌曲,杕杜是高大的杜树。一批唐人便以这棵杕杜为姓而姓了杜。周公将他们迁来,必须有一位有权威的、得力可靠的诸侯管理。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晋国大臣范宣子对穆叔说:“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冢韦氏,在周为唐杜氏。”三国晋著名学者杜预注:“周成王灭唐迁之于杜,为杜伯国。”就是说迁来后立即组建了杜伯国。又注:“周宣王四十三年杜伯入为王卿,士无罪而王杀之。”大批唐人迁来后,必须建立机构管理,入为王卿是宣王时的事了。

为什么周公旦东征前组建平叛的豳师不可能在叛军盘踞地唐国组建?也不可能从叛军盘踞地唐国出发去唐国平叛?

自从国学泰斗钱穆先生在《周初地理考》提出先周始祖姜嫄、后稷出生在晋南的豳地后,主流西周史学者都赞同这一说法,徐中舒先生《金文字典》周字考、许倬云先生《西周史》先周邠地考、近年出版《陕西通史·西周卷》豳地,都认为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是从晋南汾水下游来到周原的。但是有杜城在“周人起源晋南说”就不能成立,因周公旦东征前组建平叛的豳师不可能到叛军盘踞地晋南去组建,也不可能从叛军盘踞地晋南出发东征去晋南平叛。《豳风》里有《破斧》《东山》等篇,都讲述跟周公东征,西归。周公旦当时在镐京摄政,不可能坐镇镐京处理国事的同时又跑到山西晋南组建豳师。

《诗经》怎样记述唐人来到杜城的?反映了哪些史实?《诗经》杜城篇体现了杜城的哪些文化品质?

杜城是镐京城重要附属设施,《诗经》三百零五首就有四首涉及杜城。除前面提到韩侯觐京下榻于杜城表明杜城是镐京外围宾客驿馆设施,还有三首描述迁徙来的唐人妻离子散的情节,而且两首收集在《唐风》中,特定这些诗歌是出自这批被迁唐民中。诗《杕杜》以高大梨树为题,记述周公灭唐迁其民于杜,唐人妻离子散来到镐京城外一棵高大而孤立的杜梨树下,是他们看到的一件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地物,在《诗经》里以此树为题,用诗歌的形式歌唱他们的千古哀痛。诗是语言中最能表达感情的精练词语,说明这些被迁的唐民具有了高度文化素质。所有历史是记载他们迁来的过程,而《诗经》里的这几首诗,却是记下他们当时的心灵深处的思考和道德水平。说明:杜城的存在,不但承载了西周初期周公平叛的史实,还承载了西周初期平民的思想文化。使我们今天能够了解到三千年前民众心中想说的话和他们表达的高超艺术手法,因此杜城又是周文化的承载实体,是《诗经》三百首中唯一名称、地址没变的城邑,十分珍贵。

《唐风·杕杜》大意是什么?怎样欣赏?它与《有杕之杜》《小雅·杕杜》有什么不同记述?

《唐风》是《诗经》里在唐国人中收集到的风情诗,《杕杜》是高大的杜梨树。在战败后被俘虏而迁到镐京外充当劳动力的唐民,晚间围在这棵大杜梨树下的篝火旁,传唱自己的歌谣。《杕杜》诗里说的是一位少年与父母兄弟失散后悲惨的心情。每句四字,反复咏唱,催人泪下。每句以这棵高大的杜梨树做引,是他们来到镐京看到的第一个伤心物件,也是他们歌唱这些诗时在身边直观看到的第一景物。

《唐风·杕杜》共两段。第一段大意是:来到孤独高大的杜梨树下,尽管你枝叶茂盛,同路人这么多而我却孤独一人,难道我没有伙伴?因为找不到失散的父母兄弟。唉,这么多流落在外的人,他们怎能照顾我?出门在外的人没有了父母兄弟就得不到关爱。

第二段与第一段内容、格调相同。大意是:孤独高大的杜梨树呀,尽管你枝叶繁茂,路上孤独的人却是多么痛苦。难道远去的同路人中没有一个人认识?一直找不到我的父母同胞。唉,流落在外的人,人家怎能帮助我,没有了父母兄弟谁把我照顾?——诗人在群中领唱这样歌曲,是为了强化素不相识的同伴要互相帮助,特别要关爱少年人。

一、《唐风·杕杜》原文: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二、《唐风·有杕之杜》原文: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食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第二篇《唐风·有杕之杜》与《杕杜》相比几乎同一题目、同一格调,也是一句四字,只是一位失散妻子呼唤丈夫的诗。诗里说:“当看到路边这棵高大的杜梨树,来到树下这些天还没有找到你,吃饭的时候没有你怎能把饭咽下?”是一首使人心碎的哀痛之诗。两诗每章首句相同,风格一脉相承。这棵杕杜是他们见到的唯一难忘的地物,成为杜人心痛之物。《有杕之杜》与《杕杜》相比,虽是同一主题的民歌,内容却是怀念走失的丈夫,证明被迁来的唐民中还有失散的妇女,是妻离子散、生离死别之痛。

第三篇《小雅·杕杜》是妻子思念出征丈夫的诗。说的是杜人已经成为周国的臣民,服役出征的事,是从早期传唱《唐风·杕杜》诗衍生出来的后期作品。也是一句四字,风格一致。

第四篇《韩奕》记述韩侯入京住宿在镐京城外的杜城驿馆里,行前大臣显父来设宴饯行,这已经是杜城建城二百年后宣王时代的事了。《诗经》三百篇是世界文学宝库珍宝,其中有四篇说杜城,确实可贵。

杜伯国始末,杜伯国是怎样灭亡的?

商时唐国的始祖祁晖,其后人祁聪和儿子祁伯在周公旦举兵平叛时,投诚周朝,并为平叛立功。周公迁唐民于镐京城东,与后来的秦汉一样,充实京师人口劳力,于是以祁氏为首领立杜伯国,伯是爵位低的镐京近畿臣国。毕竟迁到京畿的大批唐人要有一位忠诚又有权威的唐人领袖管理,而京畿的臣国绝大多数都是伯爵,后来唐人以地为姓杜,因此称杜伯。据说,最后杜伯的三代都是朝中大臣,即杜预所说:“宣王时杜伯入为卿。”成为朝中大臣。周宣王时朝中掌兵权名将仲山甫率军伐齐、伐淮;尹吉甫率兵伐猃狁至太原(宁夏固原)和北征至朔方筑

发源地在陕西长安,主居地在河北、河南、辽宁、湖北。杜姓历史来源如下:

一:出自祁姓,以邑为氏。周成王将唐杜氏移于杜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东南),居者以地名「杜」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居杜城者为杜氏。

二:为南北朝时鲜卑族姓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独孤浑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汉字单姓杜氏。

杜姓迁徙繁衍

杜姓虽然源出多头,但是不外乎出自中原、陕西和北方的少数民族。经过长时间的融合,如今已很难区分谁是从少数民族而来的了。在春秋战国时期,杜姓人已经是小有名气了。他们在中原繁衍的同时,不断向外传播。

中原的另一支杜氏,繁阳(今河南内黄县)人杜邺,汉时为凉州刺史。杜邺的儿子杜林,字伯山,初居河西(今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而颍川杜氏的杜安,字伯夷,13岁入太学,号称奇童,当过宛令和巴郡太守,政誉颇佳。

排行第五十三位

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

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四川等省。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

三、郡望堂号

1.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另外还有"京兆堂"等。

2.郡望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著名。

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山东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

四、家乘谱牒

五、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

杜 上古周朝时,有个杜城,杜城首领叫杜伯,社伯的后代以地名为姓,世代姓杜。杜城那地方,就在现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一带。而杜柏的先祖,可追溯到尧帝。杜姓的先人如〔杜甫〕唐代大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尊为诗圣。他的诗作非常之多,涉及的生活面非常之广,艺术性非常之高,是没人能超过他的。杜甫科举不如意,而且当时的宰相也看他不顺眼,然杜甫发愤作诗,取得了那么高的成就。杜甫对老百姓充满同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就是他写的。〔杜如晦〕唐朝政治家,在唐太宗执政时,他和另一位政治家房玄龄一起管理国家大事,房玄龄善于计谋,杜如晦善于用谋决断,于是就是有一句成语说:“房谋杜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716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