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镇在哪里

西塘古镇在哪里,第1张

西塘古镇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

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较为便捷,东离上海90公里,西离杭州110公里,北离苏州85公里,素有“吴根越角”之称。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核心区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

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样。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西塘的长廊、古弄、石桥和古宅是颇值得品味的地方,小小的古镇被小河一分为二,眼到之处,皆可成景。

西塘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

西塘古镇中完整保存了众多的明清古建筑,又被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西塘古镇作为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代表了独具特色的明清时期及民国初年的江南水乡集镇的整体风貌。包括原生态的自然景观、错综的河网水系交通布局、完整的街巷与廊棚公共空间、成片的木构乡土建筑。西塘古镇的建筑形态以苏式风格为主,局部细节略有浙西风格,是太湖流域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西塘古镇

西塘古镇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

西塘古镇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距上海90公里,西距杭州110公里,北距苏州85公里。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

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

西塘风景秀丽,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据统计,历史上这里曾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明代以来,有志书记载的九人,有著作留世的有一百零三人。杨茂 、张成是西塘两位元代工艺美术大师,雕漆巨匠。

西塘是千年古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扩展资料:

西塘古镇发展历程: 

西塘,古名斜塘。明代建市镇,界永安、迁善两乡,初名斜塘,后称西塘。

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村人在文水漾中建马鸣庵。

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唐介福捐宅为观。唐氏子孙环祥符荡散居,淳祜年间称胡受里。

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建嘉善县,初议县治设在斜塘。

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陶庄税课局移置斜塘,明弘治中称斜塘市。

正德(公元1506年-1521年),中称西塘镇。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倭寇入侵,西顾滩一带市集被毁,后渐东移,万历中复称斜塘镇。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33年),镇区王家角设县丞署。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迁南塘桥东堍衙前街,至清末署废。

民国初,实行地方自治,全县划分为12个自治区,西塘镇为西塘自治区公所所在地。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全县重新划分为4个区,西塘设嘉善县第三区。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撤销区的建制,直属县政府,于衙前街设西塘镇公所。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农历十月初九日)凌晨,西塘沦陷。

1949年5月,西塘解放,6月5日建立西塘区人民政府,设在计家弄内。

次年3月,成立西塘镇人民政府,设在米业公所。

1951年6月,西塘镇改为县直属镇。

2003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5年,西塘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7年11月17日,西塘古镇获评2017最受网民喜爱的十大古村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塘古镇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距上海90公里,西距杭州110公里,北距苏州85公里。

西塘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亦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获世界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17年2月25日,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

1,西塘古镇景区布局;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24座石桥将古镇的五块地区连接成一片,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石柱木梁桥,至今保护完整。

宅弄是西塘的又一大特色,分为连通两条平行街道的街弄、前通街后通河的水弄以及大宅内设在厅堂侧面的陪弄,122条巷弄交横纵错,构建了古镇的整体框架,并连接了新、老镇区。  2000 多米的烟雨长廊是西塘建筑最独特的标志,廊棚在沿河一侧设有靠背长凳。

2,西塘古镇现代化改造;

为了让古镇的天空更清澈,消除古镇天空的“蜘蛛网”,嘉善县供电公司配合古镇完成“三线三管”地埋工程,完成了西街、里仁街、塔湾街等14条街道约2000米的立面改造工程,架空导线全部转为地下电缆敷设。

“智能化的系统将大大提升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中的自主性、互动性,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

西塘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智能化、人性化就体现在“以人为本”,如景区全面WiFi覆盖,网络买票不再需要到窗口换票,只需扫二维码即可进入景区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塘古镇

人民网--农网开启西塘古镇“互联网+”新路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712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