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安全黄线流体压强有啥关系

高铁安全黄线流体压强有啥关系,第1张

大 小 【 解析 】 当列车进出站时,列车具有一定的速度,使得它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由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可知,列车周围的压强较小,在外界大气压下,容易将乘客压入车道,为此,乘客必须要站在站台边的安全线外 .

高铁站台上的黄线,并不是用来防止触电的。

当列车快速驶进站台时,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产生一个向内侧的“负压”,将人推向火车,导致危险发生。

有个最简单的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对着两张平行且相互靠近的纸张中间吹气,两张纸不会被吹开,而是更加靠近;但如果两张纸分得太开就不会发生这样的现象。黄线的主要作用就是提示人和列车的安全距离。

在高速行驶的车外存在着巨大的吸力

如果有人在行驶的汽车中抽烟,烟雾缭绕的时候,把车窗打开一点缝隙,这时候你会发现,烟雾会飘向车窗,并迅速被车窗上的缝隙吸出去。这是因为在一个流体系统,比如气流、水流中,流速越快,流体产生的压力就越小,这就是被称为“流体力学之父”的丹尼尔•伯努利1738年发现的“伯努利定律”。

在行驶的汽车或者火车窗外,紧挨着车身的空气由于车身的带动而流速较快,从而产生比正常的大气压更小的气压。这个压力差就是烟雾被迅速吸走的原因。

同样,在行驶的火车或者地铁之外,行进中的列车会带动车身邻近的空气,这样火车或者地铁贴身的压力就会降低,并且速度越快,这个吸力就会越大,人站立太近的话就有可能被吸过去,那个后果肯定是惨不忍睹的。而在站台上,即使在列车进站的时候车速减慢了很多,但在完全停稳之前,这个吸力还是会存在。

这个压力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空气能够托起沉重的飞机,就是利用了这一定律。飞机机翼的上表面是流畅的曲面,下表面则是平面。

这样,机翼上表面的气流速度就大于下表面的气流速度,所以机翼下方气流产生的压力就大于上方气流的压力,飞机就被这巨大的压力差“托住”了。工程学上会用一个“伯努利公式”来计算,这个力到底有多大。所以,即使运行在站台的列车速度并不是很快,也不要挑战自己,去试那个吸引力有多大。

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服务官张瑞怡表示,从理论上说,“下雨天高铁站台打伞会触电”的说法的确有可能,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

据浙江奉化站派出所民警王杰介绍,电力接触网架设在铁轨上方,电压高达2.75万伏。在其导线及连接部件2米范围内,通常都有强大的电磁场,风、雨、雪、其他外界条件的变化,都可能会危及旅客安全。

“尤其是当旅客带着雨伞、木棒等高长物件,又遇上下雨天,水流成线,容易触电伤人。”王杰说,天气晴好时,电网的“杀伤”半径可能只有0.5米,但天气潮湿或者雨雪天气时,那么这0.5米半径就会扩展到1米甚至2米,十分危险。

另外,从物理学的角度讲,雨是含杂质的水,也就是说它是导电的,雨大了会连成线,也就相当于高压线上面接了几根电线下来。因此,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放电致人伤亡是有可能的。

不过,据记者了解,这一危险多发生在半封闭或者露天的站台,比如奉化站等小站,一些比较大的火车站封闭性比较好的话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铁路高压电辐射范围内,最好不要出现异物

“有的网友认为,只要不是金属伞尖就好。但事实上,伞布上有水,而伞骨很多是金属的,仍然是有危险的。”奉化站派出所民警王杰说。

“要避免这种危害发生,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站得离站台边沿远远的,至少也要确保1米黄线的安全距离,如果仅是避雨则可以躲到有雨廊的地方去。”一名铁路民警说。

对于这条安全距离黄线,民警觉得仍有必要再说一遍:“空气流动越快,那么气体压强越小。在列车疾驰而过时列车附近空气流动快,压强小,人如果站得很近,容易被大气压挤入而造成危险。”

为安全起见,铁路警方一般建议:在铁路高压电辐射范围内,最好不要出现异物,不仅仅是雨伞,还包括风筝、钓鱼竿、鱼线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593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