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什么好玩景美的小众园林

苏州有什么好玩景美的小众园林,第1张

导语:苏州园林闻名天下,其实,除了苏州四大名园之外,苏州还有一些经典的小众园林。这些小众的园林,都藏在苏州本地人的生活里。

苏州有什么好玩景美的小众园林

1. 艺圃:最精致小巧、富有人文气息

在留园的不远处,有一个占地尽亩的姐妹园——艺圃。艺圃很小,藏在老苏州的小巷里,游客很少,但就在这一方小天地中,水池假山树林小溪、亭台楼榭等园林各要素一应俱全,园景开朗、秀婉轻盈,被许多本地人认为是苏州最精致小巧的`园林,又因为门票只要10元,所以又被人说是“性价比最高的苏州园林”了。

对于许多人来说,艺圃是一份不期而遇的“惊喜”。这里有茶室和小亭,多是本地人来喝茶聊天,很有人文气息。偶有大人小孩的吵闹声,却也不觉得嘈杂,反而觉得有一丝烟火气。园内木槿和凌霄花很多,响月廊的窗框像画框一样,竹影摇曳,日光斑驳,只能让人想到八个字,时光永驻,岁月静好。

相关历史名人:明代书法家文震孟故居(第二代园主)

园林看点:艺圃的茶馆,是苏州园林里最有名的,很适合没事喝茶聊天看风景

主要景点:香草居、鹤柴轩、南斋、乳鱼亭、思嗜轩、世纶堂、爱莲窝、七襄公所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文衙弄5号

交通:可乘坐地铁4号线至十方街站下车,出站后沿人民路向南步行至沧浪亭

门票:全年10元

开园时间:

07:30~17:30(3月1日~10月31日)

07:30~17:00(11月1日~次年2月底)

※闭园前30分钟前停止售票

用时参考:40分钟

Tips:

艺圃自2017年开始,有免费导游讲解啦!

2. 可园:苏州仅存的“书院园林”

在沧浪亭对面,与其一江之隔的地方,有一个有着苏州本地浓郁特色的园林——可园。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别名,叫做“近山林”,别看它只有四亩半许,但其园址却历史久远,比拙政园还早了500多年,甚至在宋代还曾是沧浪亭的一部分。水池居中,建筑疏朗,槛曲廊回,水木明瑟,庭宇清旷,这里历经了数度兴衰,不少文人雅士、地方官员惜其美景,不断修葺重建。

与此同时,这里还是苏州现存唯一的“书院园林”,幽静雅致的可园,处处都透出浓郁而典雅的诗意文风和古代学堂气息,一点也不输广为人知的四大名园。

相关历史名人:清代诗人沈德潜曾读书于此、朱珔《可园记》

主要景点:坐春舻、三曲桥、挹清堂、挹清池、思陆亭、浩歌亭、瓢亭、入口亭堂、东部连廊、濯缨处、一隅堂、梅园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708号(近沧浪亭)

交通:可乘坐地铁4号线至十方街站下车,出站后沿人民路向南步行至沧浪亭街

门票:

旺季 25元/人(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

淡季 20元/人(1月、2月、3月、6月、11月、12月)

开园时间:

07:30~17:30(3月1日~10月31日)

07:30~17:00(11月1日~次年2月底)

※闭园前30分钟前停止售票

用时参考:40分钟

春风十里,不如在苏州遇见你!找个假日,我们一起去苏州吧~!

是可园,在原来的南校区(即医学院),但是现在学校全部搬迁了,校区也不存在了,所以没有园林在苏大校园中了。只剩下校园中的一座塔,这座方塔和边上的双塔公园中的双塔,被称为苏州城市的双笔一墨,有兴盛苏州文风之意,现在也不开放。

在苏大本部周边有好几个园林,北面的仓街有耦园,西面是双塔公园和定慧寺,南面是网师园。

沧浪亭,位于苏州三元坊沧浪亭街3号,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以四万贯钱买下孙氏弃地,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沧浪亭后归章、龚两氏,南宋时抗金名将韩世忠曾居此,时称韩园。元时改为妙隐庵、大云庵。明嘉请廿五年(1546年),僧人文瑛复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江苏巡抚宋荦移亭于土阜之上;道光、同治年间又经修葺、重建,遂成现状。行至沧浪亭街口,一座石坊即入眼帘,坊上匾额“沧浪胜迹”。

沧浪亭园墙之外有河水紧傍,一座小石桥直通园门,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将园林内外融为一体。

进入园内,迎面有假山东西横卧,形成园内主景,假山之下有池水相伴,山水之间有复廊曲折相连,沧浪亭就位于假山之东的最高处。绕假山西行,迎面一座御碑亭,亭中嵌有康熙十二年康熙南巡至苏州时所书一诗一联碑刻。诗曰:曾记临吴十二年,文风人杰并堪传。予怀常念穷黎困,勉尔勤箴官吏贤。联曰:膏雨足时农户喜,县花明处长官清。

  县花:西晋潘岳在河阳当县令时,多植桃柳,号称“县花”,以表示自己的清高廉洁。

复廊依山环水,连接堂馆亭榭。

清香馆,又名木犀亭,位于明道堂西,为南宋绍兴初韩世忠所题。馆名取自唐李商隐诗句“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馆前一道漏窗粉墙,自成院落,院内植有桂花数株。

沧浪亭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全园共有108个式样,镂空的花纹绚丽多彩,构思精巧,无一雷同。透过漏窗,使原来的景致得以拓展延伸,似隔非隔,似隐非现,形成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效果。

由观音兜山墙形成的游廊小景

五百名贤祠,道光七年由江苏巡抚陶澍所创,祠中三面粉墙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重建。这些历史人物的时间跨度自春秋至近代共2500余年。堂上匾额:作之师。袭论语“作之君,作之师”,即敬仰之意。

仰止亭,为半亭,始建于同治年间,其名与五百名贤有关,取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而名。亭内嵌有御题文徵明小像石刻。抱柱联曰: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此君,指竹。

花瓶状门洞

翠玲珑,又称竹亭。主房三间,另连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前有芭蕉掩映,并植有竹子20余种。翠玲珑之名,取自苏子美诗“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圆灵证盟,假山刻石,为林则徐草书。圆灵证盟,是悟禅之语。圆灵,指月亮;证盟,指对佛理之印证。

看山楼,同治十二年由巡抚张树声创建,其名取自元人虞集诗“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

明道堂,面阔三间,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所创,取苏舜钦《沧浪亭》中语“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名。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门厅三层,为园中主厅,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旧为会文讲学之所。

面水轩,其名取自唐杜甫诗“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此轩面北临河,轩东有复廊,两面可行,北出复廊即沧浪亭街,内外借景,将园林内外连为一体。这条复廊被视为沧浪亭造景的一大特色,为苏州古典园林三大名廊之一。

自复廊中观赏沧浪亭街景,石桥直通沧浪亭园林大门。

自沧浪亭街观赏面水轩。

自沧浪亭街观赏沧浪亭园林复廊。

观鱼处,原名濠上观,俗称钓鱼台,位于沧浪亭园林之东北角,是一突出河面的四角攒尖方亭,亭与复廊相连,坐落于河岸与水中石柱上。亭联:共知心似水;安见我非鱼。

沧浪亭,为宋庆历四年苏舜钦所创,原亭置北埼,清康熙三十四年巡抚宋荦移此山岭,拾级至亭,可尽览全园景色。亭柱刻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为清代学者梁章钜所题集句联。其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句。

二、可园

        出沧浪亭,街对面就是可园。可园,曾名近山林、乐园,园门朝南,与沧浪亭隔水相望。五代末年此处是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军节度使孙承佑别墅一隅。北宋时为沧浪亭的一部分,南宋时为韩世忠宅院,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礼部尚书、著名诗人沈德潜在此重筑园林,名为近山林,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名“乐园”,其东为正谊书院,西为沈氏宗祠和宅院。道光七年(1827年),布政使、江苏巡抚梁章钜重修并将其划归正谊书院,易名“可园”。当时占地20余亩,有挹清堂、坐春舮、濯缨处等景点。因其园址与沧浪亭同源,故园名也是取自“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也曾在园内讲学。

可园大门坐北朝南,与沧浪亭相对,为苏州传统民居石库门式样,门楣上方有砖雕,刻有“可园”二字。

进门,门厅为沧浪亭与可园的售票处。出门厅,对面的粉墙上开一月亮门,砖额“四时风雅”。透过月亮门,可见一泓池水,名曰“挹清池”,又称小西湖。湖水对面就是可园的主厅之一“挹清堂”。

门厅檐廊与粉墙之间形成一长方形小天井。出天井,檐廊有门洞,天井有宝瓶门。檐廊东门洞题额“天光”,西门洞则为“云影”。门外接游廊沿湖岸蜿蜒向前。

沿游廊西行,前面有一半亭,名曰“陶亭”。

过半亭,园之最西为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后厅花园中也有一半亭,谓之“明强”。

冬合楼,是教师讲习之所,悬“正谊明道”匾。两边有额题书为“正者端也”“谊者义也”,解释了正谊的含义。

一隅堂,为正谊书院前楼。一隅,既喻其所在园中的位置,也有借用《论语•述而》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寓意,即学习应讲究举一反三。

浩歌亭,位于主厅挹清堂之后的小山上,亭名取自王冕《梅花诗》“浩歌拍拍随春风,大醉惊倒江南翁”句。

坐春舮,位于挹清池西,取宋代词人黄庭坚《鹧鸪天》中“汤泛冰瓷一坐春”句之意而名。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为一船舫式建筑。船头面东,是一小轩;船尾为一小室,是园中赏景的绝佳处。

挹清堂,位于可园南北景观主轴线上,挹清池北岸,堂前池水清浤可挹,故起名挹清堂,古时为书院掌教接待客人的场所。堂联:风雅轩昂三吴文士有行止;水源清澈千里川流无所求。

挹清堂对面景色

回眺挹清堂,面阔三间,四面通透,堂前一联:“检诗书百卷通今博古;赏池水一泓正本清源”,字句中透出了书院的古韵。

挹清池中蓝头鸭

沿游廊走出可园

中国有三个可园,除了苏州,还有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东莞。论规模,苏州可园最小,但论历史,苏州可园则是最久,早在宋时就已建园,而且还是一座书院园林,处处透着书香气息,漫步其中,使人流连忘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415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7
下一篇 2023-03-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