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长江大桥长度

九江长江大桥长度,第1张

九江长江大桥铁路桥长7675米,公路桥长4460米,江中有桥墩10 个,共架设11孔钢梁,最大跨度216米,最小跨度126米。整个大桥设计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独特,雄伟壮观。大桥铁路引桥采用的无碴无枕预应力箱形梁,在我国建桥史上还是第一次。主河槽216米宽的大跨度,也居全国桥梁之首。我国第一次试验的15锰钡氮新钢种在这座桥上首先使用。这座桥使用的钢材、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创造了我国建桥史上的最高纪录。九江大桥墩顶到基础最低底面,相距64米,相当于一座22层高的楼房。从钢梁拱顶到基础最低底面,高达132米,相当于一座45层的特大高楼。

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计划于京沪、京广两大干线之间修建一条纵贯南北的京汕铁路,初定走向是从北京经衡水、商丘、九江到广东汕头,在九江附近修建长江大桥。1959年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就桥址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先后对九江市上游70公里的田家镇、长江上游50公里的武穴和九江市的锁江楼、白水湖、金鸡坡五个桥位进行过比选,在1960年鉴定时放弃了田家镇和武穴桥址方案。是年因国民经济调整,京汕铁路及其九江桥修建计划搁置。

十年后大桥局再次对桥址进行勘测设计,1971年年底提出《修建九江长江大桥调查研究报告书》。《报告书》推荐白水湖桥址为首选方案。1972年6月24日,交通部向国家计委呈交《九江长江大桥及合肥—九江铁路设计任务书的报告》,次年获准。大桥局负责该桥的设计、施工。最初确定采用正桥主通航跨为162米+216米+162米的单拱方案。后因个别桥墩的地质原因,对桥式方案提出修改,修改方案得到国家建委的同意,改用正桥主通航跨为180米+216米+180米的三拱方案。 1959年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在九江市区选择锁江楼和金鸡坡九江长江大桥桥址的两个方案。1960年大桥局根据铁道部意见,再次在武穴左岸、九江金鸡坡与锁江楼、及金鸡坡下游进行更广泛的地质钻探,最终选择出位于九江市锁江楼与金鸡坡之间的白水湖桥址方案。1960年6月25日该方案上报铁道部,获得批准。白水湖桥位线路位置适中,河道顺直,深泓线偏南,直稳定、变化少、航运条件较好;基岩较完整,强度较高,水深不大,南岸丘陵地带可资利用,引桥可以缩短,且与九江市区位置适中,两岸拆迁极少,对城市发展较为有利。同时省、市地方航运、交通及军事部门均对该桥址表示认同。为了寻找较为理想的地质条件及配合南岸引线走向的比较,进一步在白水湖地区300米宽的江面范围内确定三条中线进行勘探比较,最后选定现有的桥位中线。桥址北岸为湖北省黄梅县小池口镇,地势平坦。南岸中线跨越白水湖及名为曹家山的一片丘陵。两岸已有的大堤间距离约1960米。白水湖桥址最大施工水深约25米。

九江大桥为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桥全长7675米(比南京大桥长903米),公路桥全长4460米。正桥钢梁1860米(比南京在桥长230米)。正桥下层为双线铁路,上层为公路。公路为四车道,宽14米,两侧各有2米宽人行道。正桥共11孔钢梁,江中有10个桥墩,最大 跨度为216米,两岸各一座桥头堡。桥式组成由北向南为:两联3×162米连续桁梁,一联180米+216米+180米柔性拱刚性桁梁,一联2×162米连续桁梁。桁宽12.5米,桁高16米,加劲腿高分别为14米、16米,三大拱式高分别为24米、32米、24米。正桥钢梁采用高强度钢材15锰钒氮钢,最大钢板厚达56毫米,大桥焊接组成杆件,工地连接螺栓为直径27毫米高强度35钒硼钢螺栓。全桥钢梁重量为3万吨。

铁路引桥南岸有35孔,北岸有109孔,合计为144孔,均为跨度40米的无碴无枕预应力钢混凝土简支箱梁,每孔两个单箱。公路引桥南岸有33孔,北岸有32孔,合计为62孔,均为跨度40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每孔8片。 1972年,大桥局第二和第五桥梁工程处进场筹备,分驻北岸和南岸相对施工。并新组建船舶管理处,以配合两个工程处进行水上工程作业。为加强对九江桥建设的领导,成立大桥工程局九江长江大桥工程指挥部,江西省成立九江长江大桥南岸工程指挥部,协调地方关系。经过一年多施工准备,1973年12月26日九江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浮运钢沉井钻孔桩基础、钢板桩围堰混凝土管柱基础和双壁钢围堰钻孔桩基础四种类型。深水基础施工中,由陈新、粟杰首创双壁钢围堰钻孔桩基础施工在7号桥墩成功,随后在6号、5号、3号桥墩相继采用。由于采用该施工法,不受长江水位变化影响,汛期照常施工,缩短了工期,创造了一个枯水季建成一个深水桥墩的新纪录。桥下基础施工中,使用直径2.5米反循环施转钻机,用泥浆套、空气幕帮助下沉深沉井,在我国建桥史上都是第一次使用。1975年6月铁道部批准水中正桥10号墩开始施工。至此,大桥建设进入全面施工阶段。1979年底正桥墩台基本完工。

参加该桥建设的大桥局勘测设计院和第二、第五桥梁工程处有干部、专家、工人3000余名。1974年交通部全桥总概算为2.7亿元,1986年正桥下部建筑及两岸公、铁路引桥架梁完毕,累计完成投资2.36亿元。 1979年底正桥的墩台完成后,由于全国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铁路建设计划也相应调整,九江大桥缓建.为使九江桥建设不致于中断,国家拨给部分资金,放慢建设速度,就这样拖了8年。

1986年11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视察九江桥工地,放眼长江江面,10个桥墩矗立在滚滚的江涛中,时光如水,钢梁架设工程迟迟不得进行,心情非常沉重,指示启动大桥建设。1987年国家计委召集铁道部、交通部以及江西省、湖北省、安徽省各方集资加快九江桥建设,先通公路。是年重设九江长江大桥指挥部统一指挥领导,指挥长兼党组书记李瀛沧,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赵煜澄。 在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停建近10年的九江长江大桥终于开始续建。1989年5月开始安装正桥钢梁。架设方法是两岸各用一台起吊能力为35吨的拼梁吊机,自岸边逐孔悬臂拼装,直到最大主孔216米的跨度中央合龙。国外有起吊能力为3000至5000吨的大型浮吊,可用来架梁,但这种浮吊开不进内河。大桥建设者采用一大型吊索塔架,用前后斜拉索来减少悬臂孔、锚孔安装应力,实现整跨162米、180米全悬臂安装。双层吊索塔架高52.43米,重933.98吨,内索承受力1200吨,外索承受力800吨,是大跨度钢梁架设的关键设备,由大桥船管处制造,1990年6月在北岸拼装完毕。6月28日,开始162米跨度钢梁悬臂拼装。至1990年末,北岸完成正桥五孔钢梁架设;南岸第十一孔钢梁设膺架四座,在膺架上拼梁72米,再悬臂拼出54米到达第十号桥墩。1992年5月18日8点40分,大桥合龙成功。是年8月9日完成三大钢拱合龙。

1992年大桥局完成九江桥桥面及其他附属设施补充初步设计,于1993年2月通过鉴定。1993年初公路开通。至此,工程施工达20年。1994年8月铺通双线普通轨,限速通行工程列车,又铺成无缝线路,1995年6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为京九铁路全线南北贯通起到关键性作用。 九江长江大桥长达20年的建设工期中,大桥局充分发挥了“设计、科研、施工、制造”四位一体的企业优势,采用先进的建桥技术,创造了十项全国第一,获得国家奖励多项,为中国建桥事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显著的贡献。

铁路桥全长7675米,是长江上最长的桥;钢梁跨度长达216米,是中国跨度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也是中国最大的一座全栓焊桥梁;钢梁材料采用15锰钒氮高强度钢、56毫米厚板焊接,高强厚板居中国之首;钢梁连接采用大直径27毫米高强度螺栓,预张力30吨,第一次用于铁路桥上,为中国之最;钢梁安装采用双层吊索塔全伸臂安装跨度180米钢梁,为中国首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跨度216米带加劲腿桁梁跨中合龙及三大柔性拱合龙,在国内均是第一次;基础结构采用又双壁钢围堰钻孔基础,为中国首创,1981年荣获国家级优秀设计奖;个别地质复杂、软弱地层的浮式箱形基础,在国内首次采用;基础施工采用泥浆套和空气幕下沉沉井50米,为中国桥梁之最,并首次用于水中基础;在引桥工程中,铁路40米跨度三段式无碴无枕预应力箱梁在中国首次采用;特制箱梁架桥机吊重300吨,为中国之最。

1997年,京九线九江长江大桥建桥新技术获铁道部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效。其中主要完成单位有大桥局、铁道部科研院和山海关桥梁工厂,主要完成人员有:方秦汉、粟杰、赵煜澄、李赢沧、邵克华、陈新、万方、曹春元、吴皋声、刘曾达、潘际炎、严国敏、胡仁、张必敬、高德春、殷万寿、华有恒、顾金钧、周昭伟、张靖。特别是江西籍专家潘际炎、潘际銮兄弟为大桥56毫米厚板焊接技术难题的解决作出了突出贡献。

别的地方有多少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 18年 GDP:上海32679.87,苏州18597.47,南通8427。这样的三个城市 合用两个桥。

从第一座,南京长江大桥至今,在建的和建成通车的应该是143座。

具体数字可能要度娘一下。

这些大桥,特别是南京长江大桥,改革开放前战略意义偏重,改革开放后,经济意义更强些。

总之对战略、经济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很多,很好!

一岛飞架5座长江大桥,江苏省扬中市欢迎您!

一共168座

到底多少座

你知道,长江上共有多少座大桥吗?

据统计,截至目前,长江上已建、在建桥超过200座;宜宾合江口以下,在建、建成的铁路长江大桥近30座;正在规划中的10余座;其中在建、建成的公铁两用大桥15座;轨道交通过江大桥13座。

1957年, 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建成通车,拉开了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的序幕。1968年, 第一座中国独立自主建造的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 建成通车,成为中国桥梁建设 历史 上重要的里程碑,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进入21世纪,长江大桥建设迎来高峰期,大量高投入、高技术、多功能的长江大桥飞架而起。

这些长江大桥,你都了解吗?京广铁路武汉长江大桥, 它是新中国在长江天堑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也是新中国桥梁建设的第一座里程碑。

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通车,全长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首次成功采用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管柱钻孔法修建深水基础,首次在中国采用钢梁悬臂架设法,堪称中国造桥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武汉长江大桥入选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图案,成为新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

杨泗港长江大桥

位于武汉白沙洲大桥和鹦鹉洲大桥之间,是武汉的第十座长江大桥,是长江上首座双层公路大桥、长江上功能最完备的桥梁、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悬索桥,也是主缆钢丝强度等级世界最高、设计荷载世界最大的桥梁,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300天完成高达241.2米的塔柱施工,82天完成主缆271根索股架设,36天完成49片“千吨级”钢梁架设。

连镇高铁五峰山长江大桥

桥梁位于泰州长江大桥和润扬长江大桥之间,于2020年11月通车,上层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四线铁路,其中含双线连镇高铁。

全长6409米,主桥主跨1092米,南岸主塔高191米,北岸主塔高203米,创造多项世界纪录:世界上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世界上车道数最多荷载重量最大的悬索桥、世界上主缆直径最大的悬索桥、世界上沉井基础面积最大的悬索桥……在我国乃至世界铁路桥梁建设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川黔铁路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 位于重庆大渡口区和江津区之间,北接成渝铁路,南通川黔铁路。1958年9月10日开工,1960年12月竣工。全长820.3米,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后的第二座长江大桥,是重庆第一座长江大桥,川黔铁路由此跨越长江。

渝贵铁路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 位于重庆白沙沱河段,是渝黔、川黔铁路引入重庆枢纽的重要过江通道。2018年1月25日,随渝贵铁路通车而投入运营。全长5320.33米,主跨432米,是世界上首座六线铁路、首座双层铁路钢桁梁斜拉桥,也是同期世界上跨度最大、荷载最重的六线铁路钢桁梁斜拉桥。

渝怀铁路长寿长江大桥, 位于重庆长寿区境内。2006年,随着渝怀铁路开通而投入运营。全长898.36米,两个连续主跨跨距为192米,为当时我国最大跨度的双线铁路下承式连续钢桁梁桥。

渝利铁路韩家沱长江大桥, 位于重庆涪陵区,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结构。2013年12月28日,随渝利铁路开通而投入运营。全长1137.49米,主跨432米,是当时世界最大跨度的双线铁路斜拉桥。

焦柳铁路枝城长江大桥, 位于宜都市枝城镇和枝江市顾家店镇青龙山村,是新中国跨越长江天堑的第四座大桥,连通焦枝和枝柳铁路。1969年10月开工,1971年9月竣工。全长1742.3米,是我国首座采用斜拉桥单层吊索架悬臂拼装工法架设的公铁两用桥。

京广高铁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它是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高速铁路桥梁,2009年12月26日投入运营,高铁列车经此第一次跨越长江。全桥长4657米,桥面上层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四线铁路。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是我国首座四线公路铁路两用斜拉索桥,创下了跨度、荷载、速度和宽度4项世界第一,代表了当时桥梁建设的国际领先水平。

京九铁路九江长江大桥, 位于九江市浔阳区和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之间,1995年7月1日铁路桥通车。上层为四车道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是京九铁路咽喉工程。

该桥获1996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99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2年度国家优质工程设计金奖、2000年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合福高铁铜陵长江公铁大桥, 位于铜陵市铜宫山河段,上层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四线高铁。全长1290米,这座双塔斜拉桥的630米主跨刷新了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度的世界纪录。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合肥南至福州段开通运营,动车组从这座桥上驶过,成为“最美高铁”的一道靓丽风景。

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三桥, 位于芜湖市镜湖区弋矶山北侧,集客运专线、市域轨道交通、城市主干道路于一体,2020年9月29日,公路桥通车。主桥长1234.6米,考虑到航空限高和通航需要,两主塔设计高度分别为155米和130.5米,是世界首座高低矮塔公铁两用斜拉桥。

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上游20公里处,是京沪高铁、沪汉蓉铁路和南京地铁S3号线的过江通道,2011年1月11日通车。全长9273米,跨水面正桥长1615米,通航净空高度为32米,可以确保万吨级巨轮通过。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代表当今世界桥梁建造技术最高水平的标志性工程,是我国桥梁建设领域的又一座丰碑。

沪苏通铁路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北 起南通,南至张家港,是长江下游最东端的铁路过江通道,2020年7月1日通车,将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径从630米一步刷新至1092米,公铁两用大桥进入了千米级时代。全长11072米,主跨1092米,主塔高330米,相当于110多层楼高,为世界最高公铁两用桥主塔,载重量为目前世界最大。

一座座长江大桥,

一代代中国桥梁人智慧的结晶,

为长江两岸的民生、经济提供了便利。

桥梁架起的不仅仅是生活,

还有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

七十年代,长江上的大桥只有两座,武汉和南京长江大桥。现在长江大桥巳有二十座左右吧。

重庆地段应该是长江最多的桥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294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6
下一篇 2023-03-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