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塘有没有地锅鸡饭店

彩塘有没有地锅鸡饭店,第1张

有。

1、农家灶台地锅鸡,地址:潮州市潮安区彩金路彩塘镇政府东南侧约150米。

2、爱尚地锅鸡(华美店),地址:骊塘三村龙华路北5号之2。

3、燕氏皖北地锅鸡,地址:潮州市潮安区S233(新安大道)。

彩塘镇,隶属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地处韩江下游平原地带,东南与东凤镇毗连,南与庵埠镇接壤。

永嘉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夏、商、周为瓯地。春秋时期属越国,战国时入楚。汉高祖时属闽越,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至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属东瓯国,国都在今永嘉县瓯北镇江北,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属会稽郡回浦县,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为章安县东瓯乡,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属会稽郡。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改属临海郡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置永嘉郡,改属之。 8BuHx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永嘉郡置处州,改永宁县为永嘉县,县沿郡名。“永嘉”作为县名自此始,“永嘉”二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

©温农校友之家 -- 温农人自己的网上家园 O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恢复永嘉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废永嘉郡置东嘉州,隶括州总管府,析永嘉县之楠溪、西溪两乡置永宁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废东嘉州重隶于括州,永宁并入永嘉县。唐高宗上元元年(674)从括州析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治永嘉。唐武后载初元年(689)析永嘉置乐成县后,永嘉县辖境历五代、宋、元、明、清不变。:!

©温农校友之家 -- 温农人自己的网上家园 U

民国37年(1948),温溪、石染、西岙3乡划给青田县。1949年5月,永嘉县全境解放。以瓯江为界南置温州市,江北县境置双溪县,治岩头镇。9月21日,双溪县复称永嘉县,移治枫林镇,翌年6月迁治罗浮龙桥,12月21日迁治温州市区九山,1950年5月,将原属温州市属的梧埏、永强、三溪、藤桥4个区划归永嘉县。1958年该4个乡重归温州市,永嘉县治迁至上塘镇。1961年,青田县西岙、石染、上横3乡划归永嘉县。2001年,七都镇划入温州市

文物古迹:《永嘉县志》:

【石门山古文化遗址】在上塘镇屿门村屿门山上。1963年该地出土石锛、石镞及炊器印纹陶片。石器制作比较粗糙,留有明显砍砸痕迹,系新石器晚期器物。

【望钟岭古文化遗址】在桥下镇下村望钟岭。1983年当地农民造公路时,发现一把石矛,长18厘米,阔18厘米,双面刃,已经过精磨,尖端刃部锋利,背部丰满,后端后把扁长方体形,有捆扎痕迹,系新石器晚期器物。

【瓦窑坦文化遗址】在岩头镇苍坡村车门前,面积约500亩,1972年当地村民挖瓦泥时,出土7件磨制的石器,器物装在一只方格纹印纹陶缸中,内有双面刃石矛、石斧,还有单面刃的石锛、石凿。系新石器晚期器物。

【正门山文化遗址】在上塘镇后村正门山北麓,分布面积约8000平方米,先后出土磨制双面钻孔石斧,双面刃石锛、石矛,单面刃石凿、石镞及捏拍制的夹砂红陶、印纹硬陶陶片。系商周前器物。

【屿山古文化遗址】位于上塘镇屿山西南坡,面积约4000平方米。1962年当地村民开山造田时,发现留有砍磨痕迹的单面刃石锛、石刀,双面刃石矛、石箭头及炊器类的方格纹印纹硬陶陶片。系商周前器物。

【坟园山古文化遗址】在桥下镇西岸村坟园山脚,面积约2000平方米。1963年8月,当地村民挖渠道时,出土一批青铜器,其中有铜盆2件,铜铲、铜锸、铜耨各一件,铜矛2件,残铜鼎2件,铜鐎数件(残片),残铜器盖1件,铁锸1件等。系周代器物。

【廊下村古寨遗址】位于花坦乡廊下村。该寨建于南宋祥兴年间(1278~1279),弹石和山块石砌筑,长1500米,高10米,墙脚宽2.5米,顶端面宽90厘米。墙内壁筑成三级梯形,上级每隔3米设一炮眼,寨墙绕村宅三面。当地《朱氏宗谱》载,幼主赵昺南逃,元兵进入温州时,朱猛善率族人建此寨墙防御。

【南崖寨遗址】在岩头镇里岙村南面南崖(芙蓉崖)崖顶。顶上平坡,四周峭壁。寨址西北面有生铁液浇的条石踏跺通道。寨址北面留有三口火锅灶痕迹和许多宋代残缺的陶瓷器皿。

【凤凰山寨遗址】在渠口乡渠口村凤凰山上。三面悬崖陡壁,有一小径可上山寨。寨址分内、外二道城墙。外城墙长达100米,分二级,高3.25米,南端头有一开三门;内墙长100米,高1.85米,结构和外墙相似。寨内地广坡陡,至今尚可见到当时居住宅基。

【浦石青峰山寨遗址】在瓯北镇礁头村青峰山顶。清咸丰四年(1854)有一支太平军南下在此扎营立寨。山寨面积2000平方米,寨墙绕山顶一周,东向设一寨门通小径,西向依山势修建三道寨墙,每道寨墙呈圜形,中门置一狭险的进出口,寨内有了望台,至今尚留有残缺的餐具。

【箬岙后背山窑址】在东岸乡箬岙村北后背山南面斜坡上。拱顶和窑壁用生坯砖砌成,内壁可见烧结面临(窑汗)。采集标本主要为青瓷。器物有短颈环耳罐、敛口浅腹钵、直口半球形碗以及罍、瓿等。标本烧制时间为东汉。

【殿岭山窑址】在东岸乡芦田村殿岭山北向山坡,面积约500平方米,现存堆积层厚1.2~1.5米。产品有青瓷和褐色瓷两种。器物有罍、罐、钵、碗、洗、瓿等。瓷化程度高,发音清脆。浇制时间为东汉。

【坦头窑址】在罗溪乡坦头村坦头坟山麓。坐西北朝东南,面积约2000平方米。产品有碗、罐、壶、钵、罇、盆、盂、盏等,以碗、壶为大宗。其胎质细密,厚薄均匀,呈现色白中泛灰。烧制时间为唐至五代。

【启灶窑址】在罗溪乡启灶村坟山南麓,面积约800平方米。产品有碗、罐、壶、瓶、盘、盏等,以碗、盘为大宗。其胎质细密,胎面平整,呈色较白。烧制时间为唐至五代。

【下坟山窑址】在岩头镇下村坟山山麓,面积约20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2米,内含丰富,以青釉及青釉褐彩为主,辅以少量黑褐色釉。器物有碗、罐、钵、罇、壶、瓶等,胎质坚细,白中泛灰,釉色稳定,釉层较薄。烧制时间为宋代。

【瓦窑山窑址】在仁溪乡上三房村瓦窑山麓。坐西朝东,分布面积6000平方米,堆积层厚1米。产品有碗、盘、罐、盏等。胎质细密坚硬,呈灰白色。里外施釉,釉色淡青,匀净光亮。制作时间为宋代。

【渡头山窑址】在港头乡渡头村龟山南麓。分布面积为10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2米,未见窑床。产品有碗、盏、罐、瓶、碟。胎质细密坚硬,呈色灰白,釉色有青中泛绿和青中泛黄两种。烧制时间为南宋至元代。

【钟山窑址】在桥下镇下近村。坐北朝南,分布面积约3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米。产品有碗、盘、罐、炉和高足杯等。器物胎质坚硬细腻,白中带灰。釉色有梅子青和豆青两种。该窑址为温州元代外销瓷窑址之一。

【眠牛山窑址】在桥下镇下近村,与钟山窑址隔溪相望,堆积层长50米,宽30米,厚3米。窑床高1.8米,宽2米,窑顶拱券用刀形土坯砖侧向横砌。产品有碗、盘、罐、炉、盂、盏、洗、水注、器盖及高足杯等。釉色有粉青、梅子青和豆青三种,外观晶莹如玉。器物胎质坚硬细腻,白中带灰,该窑属元代龙泉窑系。

【屿塘山墓葬群】在瓯北镇清水埠屿塘山。分布面积约7000平方米。1982年、1992年两次发掘清理东晋、南朝砖室墓7座。墓高1.9米,长1.2米,进深4米。出土器物有瓷器、铜镜、滑石猪等。瓷器分青瓷、黑瓷,青瓷有盘口壶、鸡首壶、砚台、罐、虎子、唾壶,黑瓷有鸡首壶。

【丁山古墓葬群】在瓯北镇礁下村,面积约1800平方米,系晋到南北朝的古墓。1958年发现数座,后在开垦建设时屡有发现,墓室横截面呈拱形,墓砖上刻古币纹饰。出土随葬品有瓯窑生产的晋代瓷狮形烛台、水盂、杯、唾盂、盘口壶、鸡头壶、钵、碗、四系罐。

【白沙古墓葬群】在桥头镇白沙村西前山坡。1982年当地村民建房挖基时发现墓葬,以后多次发现类似墓葬。属土坑墓,口大底小,墓壁斜状。其中出土的铜境、古币、瓷瓶、碗、瓷器、属五代瓯窑产品。

【郑伯熊墓】在花坦乡东村证觉寺后山。占地1000平方米,平面为纵椅形,墓穴及墓一、二坦均用花岗岩块石砌成。

【郑伯英墓】在花坦乡东村证觉寺后山。占地960平方米,平面为长方椅形,进深45米,面宽27米,分墓穴、墓坦、墓院。

【戴溪墓】在朱涂乡石马岙村。墓呈纵长方形,深37.5米,宽20.4米,占地765平方米。墓穴成半圆形,进深7.2米,前面宽14.4米。墓院成横长方形,对列石狮、石羊、石马、石俑及石牌坊、石亭、石塔。"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破坏,仅留石马二匹。1987年重修。

【朱直清墓】在花坦乡廊下村吕公山西面山坪上。有"宋太师朱氏九世祖直清公墓"墓碑。离墓地60米处,建有石碑坊,两面对列石将军、石狮、石羊等。过牌坊,有墓道经"五凤楼"直达墓前。墓占地450平方米。祭台前左右对立石马、石俑,该墓石雕,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别具一格。

【戴蒙墓】又名进士坟,在溪口乡溪村坪岭头山脚,戴氏宗祠右侧。墓地坐东北朝西南,占地683.5平方米,平面成横长方圆圜形,分墓院、墓坦、墓穴三部分。初建于南宋,1975年重修,并立有墓碑。

【陈虞之墓】在岩头镇里岙村西南鸡头垄山麓,岩下寺洞桥边。墓式简朴,墓门已毁。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修,立"宋直士秘书省校勘兼国史院云翁陈公暨殉节夫人赵氏之墓"墓碑。

【潘希圣墓】在路口乡柯斯湾村五雷山麓。建于南宋。墓坐南朝北,椅形,分上下二级墓坛。墓穴用青块石、条阶石垒砌,占地284平方米。墓穴后壁正中竖墓志碑。

【兰玉台】在鹤盛乡鹤阳村东山一石壁上,阴刻篆书,碗口大小,左侧署刻楷体"至正乙巳闾人谢瑀书"。

【临流亭】在鹤盛乡鹤阳村"兰玉台"摩崖下水滨,当地画家谢庭循(1377~1452)题书。

【砚台岩】在瓯北镇罗浮村蛇山南麓。岩高5米,宽2米,自左至右刻"砚台岩"3字篆书,右侧直刻书"万历甲申孟夏潘司理过访华源林大夫游此巴东淇行卫承芳题"。

【虎踞岩】在乌牛镇山下村东蒙山天然道观前巨岩上。刻于清同治十一年(1885)间,行书,每字高1.15米,宽2.85米,天台山桐柏宫方丈闻朴道人题。

【虎岩】在瓯北镇中村虎岩山麓。面幅高1.16米,宽2.85米。温州专员曾养甫书。

【云深处】在梅岙乡下岙村水口头山攀岩上。民国元年(1912)徐岙生员胡庆熙书,行书,面幅高1.75米,宽0.35米。

【圣旨碑】原在梅岙乡中村徐岙山麓大枫树下,碑高1.75米,宽0.87米,厚0.12米,题盖面阴刻楷书"圣旨"二字,下刻"旌表永嘉徐浚常尚义君"。题盖背面下嵌碑文,记载朱元璋部将率兵攻打温州,兵困屿钟山数年,粮尽,当地徐浚常助粮等情况。该碑已由文化馆收藏。

【吕斌墓志铭碑】在罗东乡南岙村凤凰山。明弘治十四年(1501)立,坐北朝南。正面题盖凿刻"圣旨"楷书,碑文中有一幅线刻人像。背面题刻"明故承事郎吕斌君墓志铭"篆书,下刻"吕斌以纳谷而得义官,皇帝敕旨立碑"志铭文。题盖文字周围和碑文沿边刻有如意云头花纹。碑宽0.97米,高2.3米,厚0.15米,碑座宽0.46米,往昔1.05米,高0.44米。

【渠川宗祠碑记】位于渠口乡渠口村叶氏宗祠门口。文记渠川(渠口)始祖自宋代由闽徙入,后来宗祠毁于兵燹。明弘治甲子年(1504)集资重建。碑高1.81米,宽0.74米,厚0.21米,质为青石,碑文周围刻如意云头纹饰图案。

【徐氏祠堂碑志】位于碧莲镇下村徐氏宗祠内。记述碧莲徐氏源出明伛王后,汉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避乱江苏,居婺州东阳后徙此。祠中分立二碑,左碑题盖嵌"莲川徐氏重建祠堂记"篆书,碑身刻祠堂记文,背面刻田契,立于大明正德十二年子丑(1517)。左碑题盖面刻嵌"莲川徐氏祠堂碑记",碑身刻记文,立于大明正德戊寅年(1518)孟春。碑高2.10米,宽0.80米,厚0.13米,碑身题盖均刻有如意云头纹饰图案。

【汪氏小宗祠堂书塾记碑】位于桥下镇西岸村汪氏小宗祠中。碑记:"汪氏原居丽水石牛街,始有参府君者,乐荆川山水之秀,乃徙居焉。到五世祖任斌,立祠设塾,以训子孙。嘉靖八年(1529)季春,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广东按察司副使,前翰林院国史修撰,经筵官人端举叶式书而立此碑"。碑长1.29米,宽0.75米,厚0.12米。题盖面刻"汪氏小宗祠堂书塾记"篆书,字周围刻如意云头纹饰。字为楷书体。

【陈迪墓志碑】位于枫林镇龚埠村。碑高1.5米,宽0.8米,厚0.12米,正面题刻"明故湖东陈先生墓志铭"篆书。碑文边沿细刻如意云头纹饰图案。

【肃正墓碑】位于罗东乡坦头村坟山。碑高2.20米,宽0.99米,厚0.15米,碑座长0.14米,高0.27米,厚0.37米。正面镌刻"明义官政庵吕公墓"楷书。题盖背面刻"明故义官政庵罗溪吕君墓志铭"篆书。双龙图案纹饰。

【林壶峰墓志碑】位于瓯北镇花坭岙村永宁山水库后侧。碑高1.70米,宽0.97米,厚0.14米。碑题盖上刻"明寿官壶峰林公墓志铭"篆书,碑身刻楷书体铭文。

【东蒙山天然道观】在乌牛镇下村后山。初建于晋,重修于清。相传东晋葛洪在此修炼,今尚存炼丹台。三天门、四柱石枋木结构,风格和牌楼相似,平面呈横长方形,中柱镌刻一楹联:"岭行千步神仙府;门上三羽道士家"。明间上挂"三天门"匾额。

【普安禅寺】在岩头镇大坟垅山东面。据表山村《郑氏宗谱》载:此寺初建于唐代,重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明、清间相继修建,民国初大修。寺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占地1300平方米,前为山门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观音阁。纵轴线两侧前院设轩房,后院为藏经厢轩。寺前附建放生池,4个经幢。建筑气派雄伟、环境清幽。

【圣母宫】又名圣湖宫,位于渠口乡泰石村卢岙圣湖山麓。建于唐代,宋时遭特大洪水,宫被冲毁后,重新修建。三进四合院木构建筑。占地约2000平方米。宫头门三开间,中门筑戏台,两厢廊楼各5间,廊楼前天井、月台。二进大殿7间,六柱抬梁式。后宫(第三进)楼上楼下四围栏杆,有鼓楼、钟楼。

【孝佑宫】又名上塘殿,坐落于上塘镇浦东村龙山山脚,始建于唐,重修于清。三进四合院木构建筑。坐东北朝西南,有山门殿、大王殿、孝佑宫、戏台、月台及左右长廊,计41间,占地1994.5平方米,建筑为清宫造式,梁架为抬梁式。

【苍峰宫】位于苍山尖南坡的小山湾中。初建于宋,重修于清咸丰十年(1860)。木、砖、石结构,前后二殿均为五开间,组成一座四合院,前殿前建有照壁。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前殿石柱上镌刻对联,穿斗式梁架,硬山屋顶。左右厢房为抬梁式。后殿石柱周身浮雕双龙抢珠和如意云头图案,抬梁式梁架,硬山屋顶。屋面铺小瓦。

【真诰寺】在大若岩风景区陶公洞内,因南朝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在此撰《真诰》一书,故名"真诰寺"。唐咸通年间(860~873)在洞内建"灵真宫",宋宣和三年(1121)建"三清宫",元成帝赐名"文福灵真宫"。清乾隆年间(1736~1795)在洞外建五楹前殿。前殿明间前檐下悬挂"天下第十二福地"匾额。后殿右侧有一条石梯通"天台"。"天台"上建有胡公殿,"天台"外建有文昌阁。1957年方丈楼失火殃及此阁。1985年重建。

【大平岩胡公殿】位于沙头镇渔田村岭上悬崖陡壁之间。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重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占地300多平方米,内造三重檐的胡公殿及陈氏和吕氏娘娘宫。

【罗浮双塔】在瓯北镇罗浮小东村南端。始建于西晋元康五年(295),重建于宋元丰七年(1084),现存塔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双塔形式和结构大致相同。平面六角形,砖木结构,楼阁式。基座用块石铺砌。塔身呈锥形。

【进士牌楼】在岩头镇上村。明嘉靖乙丑年(1565)金昭进士及第时建造。平面呈横长方形,三间四柱木构建筑,高7.63米,面宽9.90米,通进深2.35米。明间两柱为方石柱,次间两柱为木柱,用材粗壮,并在柱头抹成小斜面。柱脚前后置石抱鼓,柱础为覆盆式。牌楼两外侧立有四角柱,明次间均有阑额、由额、额枋等,各施雀替、丁头拱。正额前后悬匾。头拱粗壮规整,制作精致。屋脊用薄砖砌成清水花脊,脊面刻如意花草。明间屋脊两端饰龙头吻;次间脊端饰凤头吻,两垂脊脊端饰飞凤。属温州牌楼中上乘之作。

【宪台牌楼】在花坦乡花一村。明弘治乙丑年(1505),温州知府李端为任过四川按察司佥事的朱郎以而建。平面呈长方形,四柱三层木构建筑。牌楼高5.05米,通面宽6.28米,通井深5.05米。明间两柱和外侧四角柱均为方形木柱。龙门枋和额枋正中嵌有"宪台"匾额,额上有"弘治乙丑腊月吉旦"题款。

【溪山第一牌楼】在花坦乡花一村。"溪山第一"是明皇赐给花坦名士朱道魁(字守慎,号墨癯)的匾额。牌楼系明嘉靖年间(1522~1566)朱氏后裔朱腆建造,六柱一开间木构建筑。攀间额枋上置匾额,上书"溪山第一"四字。

【苍坡车门】在港头乡苍坡村。系苍坡村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设计建造。三开间木构建筑,占地34平方米,六柱三架二步梁。屋面重檐悬山顶,铺小青瓦。

【节孝牌坊】在巽宅镇小溪村。青石仿木结构,四柱三开间,面宽3.2米,高4米。每柱前后均置抱鼓,柱间下设地栿,上设额枋2条,明间额枋间嵌匾额,南面刻"节孝"两字,字大尺许,款为"董围虑妻汤氏,道光丁亥年(1827)三春谷旦立",北面刻"流芳百世"四字。

【贞义牌坊】在下嵊下山霞村山下垅。青石仿木结构。二望柱一开间,望柱前后置抱鼓,柱头置石狮子,正面刻一联:"言行可为方表,精诚亦贯古今"。攀间置二额枋,中置一匾额,刻"贞义流芳"楷书。牌坊上置直石匾,正中阴刻"圣旨"二字,背面刻"大清光绪拾叁年岁次丁未春月谷旦立"。坊后有一贞节墓志铭牌。

【永嘉郡祠】原名刘氏宗祠,在碧莲镇上村。始建于元至正丁未年(1367),明洪武元年(1368)敕封刘基上三代为永嘉郡公后,取名永嘉郡公祠。明中期重建,坐北朝南,占地2000平方米。祠为二进二厢四合院式木构建筑。前为门厅,通面宽20.40米,通井深20.80米。后为正殿,通面宽22.80米,通井深18.86米。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悬山屋顶。中有戏台,平面呈方形,四柱,歇山顶,施八角重拱复斗式藻井。祠内悬有名人楹联多帧。明洪武三年(1370)御史宋濂题:"为帝者师,为王者令,亘古中山第一;如日之光,如月之明,于今碧水无双"。诚意伯刘基题:"青田与碧莲,支分通脉络,后汉承前汉,吾宗即彼宗;礼乐光兄德,诗书迈古风,参商居两地,谱牒万年同。"还藏有刘基著《诸葛攻守》六种兵书14本,颇具文物价值。全祠布局典范,用材粗壮,是明代典型的木构宇建筑。

【孝思祠】在花坦乡廊下村,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坐西朝东,占地1200平方米,由山门、西厢、戏台、正厅及影壁组成合院,通面宽27.82米,进深37.4米。山门开三组双扇大门,由基座开槽作为通道。戏台居中,单间亭阁式,顶棚设藻井,井口八角,施五重斗拱。正厅大殿梁柱用材粗壮,柱础多为木质,明、次间12根金柱柱头齐平,俗称"十二平",为其它建筑所罕见。该祠规模宏大,制作精细,为当地明代典型建筑。

【花亭】又名接官亭、评理亭,位于岩头镇下村,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花亭因建于荷花池畔而得名。为一座平面呈方形的重檐攒顶木构建筑。柱分内四柱,外四柱。中用五层斗拱叠成八角藻井,隐喻五行八卦。重檐屋面八条脊背,分别立有"张果老骑白驴"塑像,脊端雕塑"刘海献线"图案,结构严密,外观朴实。

【赤水亭】在白泉乡水云村,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以陶公祠的赤水井而得名。平面呈凸形,分前后二台。前台正方形,面为一开间,后台长方形,面为五开间,四周围以朱栏,中隔天壁。后台梁架结构为抬梁式,屋面铺阴阳瓦,作歇山顶式。前台与后台结构大致相似。亭中有柱24根,柱上书写"观鱼槛外桃花浪,系马阶前柳叶风"、"洞天隔绝三千界,涧水清涵十二峰"等楹联。

【白云亭】在白泉乡水云村,建于民国14年(1925),因陶弘景诗中"岭上多白云"而得名。平面呈方形,抬梁式梁架,左右两侧设朱栏,供人憩息。

【永庆桥】在岩头镇长蛇坑十八垄山麓,建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桥为梁式石桥,全长12.65米,宽3.6米,高4米。桥底两端用块石垒砌成码头,中间两桥墩各由四根石柱组成,上横条石,承托桥面。桥面分三段,每段由8根条石并排铺设而成。中段左右两侧刻有题记,左为"大宗庆元三年丁巳四月十七日庚申",右为"雪庵施长财建此永庆桥,僧即则于置"。永庆桥简朴稳固,未见修缮痕迹,对桥梁建筑的研究,颇具借鉴价值。

【丽水桥】在岩头镇下村,建于明嘉戊午年(1558)。三孔拱券式石板桥,由48根条石构成,暗含地属"四十八都"。桥长12.3米,宽3.8米,桥面分三估,每段9条石板,下由石柱磴支撑,凡条石14根。两侧石条上分别刻有"丽水桥"、"明嘉靖戊午仲秋吉旦建"等字。

【东皋碇步桥】在东皋乡东皋村前溪中,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宣统三年(1911)毁于洪水,后由村民集资重建。石碇216步,每隔8~9步,旁边另设一石碇,以便行人交会。桥为南北走向,全长126.8米,每碇两侧用抱石斜撑,周围河滩用块石和木桩平筑加固。

【乌府】在花坦乡花二村。原名永思堂,明正统年间(1436~1449)朱良暹建,嘉靖元年(1522)裔孙朱腆重修,改其额为"敦睦",称敦睦祠。平面成纵长方形,前为五朝门,左右侧为厢房。五朝门成横长方形三重檐,面为五开间,明间有一甬道直通府内。两厢为纵长方形,面为三开间加外厢头。永思堂面为七开间,屋顶硬山顶。五朝门内侧天井中建一座歇山顶戏台。

【御史祠】位于枫林镇大门台。民国24年(1935),为纪念京畿道监察御史徐定超(1845~1918)而建。祠坐北朝南,占地2000多平方米,平面成横长方形,立面成"纱帽冠"形,面为五开间,二层。明间4间10柱,次间、梢间各为3间8柱。祠前方开一阙洞门,祠后建有三间餐房,现已毁。

【双尖宫】在溪口乡横路村,建于清末。砖石木混合结构,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坐落于深山密林中。浙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在此召开第一次会议。

【黄皮寺】原名广福禅寺,在溪下乡黄一村,始建于北宋年间(960~1127),现存建筑属晚清。民国19年(1930)3月9日,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在此成立。

【胡氏四分宗祠】在五�村隔岸降山头山东麓,初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占地面积1467平方米。为口字形的木构建筑,二进两廊,中央天井是一方形水池,两廊外侧又各有一个长14米、宽7米的水池。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建立后军部设于此处。

【地堡】位于桥下镇洋湾村后背山,地势险要。山上建有碉堡四座,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抵抗日军侵略的军事设施。

【沙头烈士墓】在沙头镇高浦村岩龙头山。墓建于1955年12月,后经多次重修。占地约2600平方米,分墓区、墓院两部分。有纪念碑、纪念馆等建筑。为县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

【金贯真烈士墓】在岩头镇屿山背,1973年初建,1985年重修。墓坐北朝南,长15.8米,宽12.7米。墓前山麓北侧有74级石阶通往墓陵。

县文化馆文物仓库收藏有文物1097件,其中一级品16件,二级品2件,三级品16件,其他1063件。

石器31件。渠口乡石头岸村梅山脚,上塘正门山、屿山遗址等出土的石锛、石矛,属新石器中、晚期;其它地方出土的石矛、石锛、石箭、石磨、石斧属商、周时期;砚台、碑、碣、石香炉,属宋、明、清时期。

铜器466件,有铜佛像、铜镜、铜马、铜香炉、铜盏、铜印、铜钟、铜剑及古钱币,属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其中含金的铜印为三级文物。

银器,下嵊乡山霞村出土。有兽面纹银碗1件,高4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9厘米,重74.5克;鎏金银钗,十式28件,均由钗杆和横枝组成,横枝上嵌置花纹精致的镂空银饰件,有的顶端镶葵花、秋菊等花形;鎏金银簪,八式16件;双箍面银钏2件;麒麟形鎏金银饰1件;蝴蝶形鎏金银饰3件,蝶的双翼阴刻短线纹和细珠纹,作飞舞状,长2厘米、宽3.5厘米;花形鎏金银饰1件,横枝上排列6朵葵花,长8.5厘米。

古字画33件。系清代的山水、花鸟、水墨画,书帖。

古书籍有明初大臣刘基(字伯温)的兵书、药书,计144册。

革命文物有红十三军战士用过的枪、土炮以及红军挺进师标语、农会标语(1925年)和烈士手稿等,共143件。

中国 >>浙江 >>温州

景点关键字: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和洞头、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总面积11783平方公里,总人口700万人。

温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雁荡山、楠溪江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乌岩林、南麂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7个省级风景区,8个市级风景区。旅游景区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强。

概况:

温州概况

简称:瓯

区号:0577

邮编:325000

位置: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地区,是浙南政治、文化、经济、交通、旅游中心。南接福建省,西连丽水市,北通台州市。

区划:现辖鹿城、龙湾、瓯海三个区及瑞安、乐清、永嘉、文成、泰顺、平阳、苍南、洞头八个县

行程安排

行程天数:2 天

第 1 天

师徒桥-营岗店桥-三条桥

上午7:30从温州牛山北路客运中心出发去泰顺泗溪镇(行程110公里,约需2.5小时)游览“师徒桥”(溪东桥和北涧桥),午饭在镇上吃(人均消费5元),下午乘往县城方向的中巴在三魁镇(行程46公里,1小时可达),游览营岗店桥,下午3点左右坐去垟溪的中巴(行程14公里,半小时可达),在三板桥路口下车,然后徒步11公里前往洲岭(约需3个多小时),别以为简单的步行会枯燥乏味。其实泰顺不只是廊桥,古村落也很有看头,垟溪和洲岭就是其中两个较古朴雅致的村子。村子里也就几十户人家,民风淳朴,民宅虽有朽迹,但至今保存良好,途中还可游览三条桥。一路上山野田舍风光相伴,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洲岭是一个比垟溪还要封闭古朴的村寨,村里的毓文桥和祠堂大院也值得一游,夜宿洲岭旅馆(4-10元/人)。

第 2 天

仙居桥

起个大早,先去游览毓文桥和祠堂大院看看,上午8:00乘中巴到泰顺县城(每天仅此1班车,行程51公里,约需1个多小时)。游览东门桥和仙居桥,午餐后乘泰顺--温州的长途车返回温州(行程214公里,约需4.5小时)。

行程-温州金三角之旅

行程安排

行程天数:3 天

第 1 天

大沙岙-仙叠岩

前一天21:00上海站乘K833次前往温州(硬卧176元),次日6:35抵达温州,在火车站广场乘33路(无人售票1元)到安澜亭下车,在沿海客运中心乘8:00开船的“荣膺号”高速客轮前往洞头,9:10抵达洞头。乘中巴到县城北岙镇,入住天涯大酒店(标准房100元/间)。然后包车(桑塔纳60-70元、客货两用车40-50元)去大沙岙海滨和仙叠岩。下午回到县城农贸市场采购一些新鲜的海货,再沿中心步行街逛逛。黄昏时穿过隧道路到新城区大坝观日落,看渔民们劳动和生活的场景。晚上可在新城区吃海鲜火锅,也可以到县城海鲜大排挡吃吃逛逛。

第 2 天

大龙湫-灵岩寺-卧龙谷-合掌峰-观音洞

6:00早起退房,6:45抵达码头(中巴2元/人,打的8元,10分钟车程),冬天的话可看到海上日出。7:00启航前往瓯江口曾以走私猖獗而臭名昭著的黄华港(船票25元,1小时可达)。然后反复搭车,经柳市、乐清、白溪,10:00前可达雁荡山(车费总计15元/人)。入住灵秀小庄(携程会员价168元/间)。中午可在宾馆路口的“陈老头挂面”将就一顿。然后出去找车,如果在淡季,景区里的公交车一般都不照章载客,只能包车,不过60-80元也能包上一下午的车了,这点时间足够你畅游号称“雁荡三绝”的“二灵一龙”了。你可以借此机会与司机商谈好次日清晨上雁湖看日出的包车事宜(单程30元)。 “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天下第一瀑”大龙湫仪态万千,风情万种(门票15元);卧龙谷峡谷深幽,恍若桃源(门票8元);“东南首刹”灵岩寺每天下午三点的飞渡表演不得不看(门票15元);灵峰夜景(门票20元,17:30以后看夜景再收20元),更是雁荡山的“精灵”所在,她移步换形,变化多姿,有夫妻峰、犀牛望月、婆婆峰、双乳峰……白天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时都披上神秘的盛装,惟妙惟肖,再加上导游给你天花乱坠地一吹,如入仙境一般。看完夜景,返回响岭头,找一家饭店把雁荡山八大名菜(鸡末香鱼、蟠龙戏珠、雁荡石蛙、土豆野味煲、美丽黄鱼、豆腐哈蛎汤、碧绿虾仁、清真海蟹)吃个饱喝个足。

第 3 天

狮子岩-芙蓉三冠-丽水古街-仁济古庙

看完日出,回宾馆早餐,退房。然后抓紧时间乘车去清水埠(温州瓯北方向的车都到,票价16元,2小时车程),在清水埠转车去楠溪江(乘往岩头方向的车在狮子岩下车,票价5元,1小时车程)。中午趁客流低谷时段先乘竹筏漂流(狮子岩周边游22元/人)。三百里楠溪,中国山水画的摇蓝,三十六湾、七十二滩,清澈见底,秀丽多姿,游鱼碎石,历历在目。 泛舟上岸,继续搭车前往岩头(车极多,5分钟一班),丽水古街、宋代古桥、进士牌楼、接官花亭,无不述说着岩头古镇的千年风流。镇前芙蓉三冠之主峰“南岩”,相传南宋末代皇帝就是从此峰跳下自杀的,这座“江南景山”不正是一千年前那个风流一时、富甲天下的宋王朝的“千古遗恨”吗? 游毕岩头,再往前行4公里即到著名的宋村苍坡。(租农用三轮车一个来回只需半个多小时,10元钱足矣),她历经千年风雨沧桑,朱颜未改,至今仍保留有宋代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水池和古柏等,处处显示出浓郁的古意。 黄昏时分,告别楠溪江,从岩头坐车返回瓯北(1小时车程,票价6元),再渡过瓯江(渡船5分钟一班,票价1元)抵达温州安澜亭码头,还是乘33路去火车站。 20:00温州站乘K834次列车返沪,次日6:01抵沪。

途经景点: 温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244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6
下一篇 2023-03-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