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名桃林在哪里?

中国古代地名桃林在哪里?,第1张

潼关

商代隶定国,称桃林。周代为畿内地,录虢国(北虢),称“渭汭”。春秋时称桃林塞,隶晋。晋侯使詹嘉处暇守此防秦。战国,秦厉共公二十四年(前453)隶魏。 秦惠文王六年(前332),设宁秦县, 属宁秦县辖地。汉高祖五年(前202),设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渭河水运、船库。后以船司空官名为县名,隶京兆尹。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隶后承烈郡。 东汉复名船司空县, 隶司隶校尉部。 建安十八年(213),船司空县并入华阴,隶京兆尹。后经三国、魏、晋275年均属华阴县。北魏永熙三年(534), 属定城县(治所在今公庄村北之定),隶华州华山郡。西魏时定城县并入敷西县,直至北周。

隋开皇三年(583),属敷西县隶华州。大业三年(607)改隶京兆郡。五年(609)改敷西县为华阴县,潼关属之。唐垂拱元年(685),华阴县改称仙掌县,天授二年(691)分仙掌县东部(潼关)设潼津县,隶虢卅。圣历二年(699) 三月,改属太州(治所在今华县)。长安二年(702)撤潼津县,并入仙掌县。

神龙二年(706)复名华阴县,本县属之。 后经五代、宋、金、元约670余年,均属华阴县。明洪武七年(1374)设潼关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司。九年(1376),设潼关卫,属河南都司(明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说洪武三年设潼关卫)。永乐六年(1408),属中军都督府。

清雍正二年(1724)撤潼关卫,五年(1727),设潼关县。 乾隆十三年(1748) 改设潼关厅,属陕西潼商道同州府。 民国二年(1913)废厅,设潼关县,属陕西关中道。二十二年(1933), 属陕西。二十八年(1939)属陕西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大荔 县)。三十六年(1947)属陕西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华县),直至解放。

1949午5月29日潼关解放,本县属渭南专员公署,隶陕甘宁边区政府。1950年5月,属渭南专员公署,隶陕西人民政府。1956年10月,渭南专员公署撤销后,直属陕西人民政府,1958年12月本县与渭南县合并后,设潼关人民公社, 属渭南县,隶陕西[/u民政61年8月15日恢复潼关县制,属渭南专员公署(1979年改称渭南地区行政公署),隶陕西人民政府,至今。

夸父追日是山海经里很经典的一个桥段。在众多支离破碎的神话故事里,夸父追日则不同,他详细记载了夸父追日的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的起因及其结果。相传。夸父追日后最后的结果就是夸父精疲力竭。倒在了大地上,而他的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幻化成了世间万物。连手上的手杖都在最后一刻扔了出去,幻化成了桃林。

相记载,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纳凉,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但是至于这桃林在哪。最后夸父倒在哪并没有相关的记载,只是夸父追日这个神话,他的本质就是一个传说,真实性还有待考证的,所以这个桃林的真实存在也是虚拟的。

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部族在一个地方定居了相当长时间,其原始的,破坏性的劳动,必定会使那里的资源受到破坏并趋于枯竭。土地肥力下降或盐碱化,狩猎和捕鱼范围增大而获得的数量却减少,能获得的食物和其它物资只会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选择,部族必须迁徙,移居到新的,更好的地方。夸父逐日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长距离的部族迁徙,是一次很有胆略的探险。但是,由于他们对太阳的运行和我国西北部地理状况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最终悲壮地失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156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5
下一篇 2023-03-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