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对泣的成语解释

新亭对泣的成语解释,第1张

新亭对泣

【xīn

tíng

duì

】意思解释: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典故/出处:

1. 我的大学处境写一篇200字古文

彭俊者,吾夷语良师也.其身不甚魁伟,发长,色黑有亮泽,望之夺目.

俊善通人意,爱生甚焉,余为俊生年久,既无体责加身之忧,亦无污言折辱之患,诸生俱欢,俱以师俊为幸,无阴诟之者.余尝遗课于家,不胜惶恐之至,然俊竟无笞责之举,反有慈善之心,好语相慰,嘱余午后勿忘为要.

俊心颇细,余尝入夷口语赛事,俊亲为涂脂,握吾手以增吾勇,至今思之,不胜感激.

嗟夫!韩文公曾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余观之,俊已超师所能甚矣!思其恩德,无以为报,故作文以记之.

2. 《新亭对泣》文言文阅读答案有哪些

原文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世说新语·言语.新亭对泣》南朝·宋·刘义庆

释义

1. 过江:晋愍帝建性四年(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第二年,元帝继位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

2. 至:遇到

3.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西南,依山临江,风景秀丽。

4. 藉卉:坐在草地上。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5. 殊:不同。

6. 愀然:神情严肃的样子。

7. 戮力:合力。

8. 神州:本泛指中国,这里指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地区。

9. 何至:哪里至于。

10. 楚囚:春秋时楚国钟仪被晋所俘,但他仍旧戴着楚国的帽子,以表对祖国的怀念。现多指囚徒,用来比喻处境窘迫。

11. 译文

南下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每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就相互约请在新亭聚会,坐在草地上饮酒会餐。周侯顗在席间叹息说:“这里的风景跟洛阳的没什么不同,只是山河国土起了变化!”大家都相互对视,流泪不止。只有王导脸色骤变说:“我们大家应当同心协力来效忠朝廷,收复中原,哪至于像亡国的囚徒一样相对哭泣呢。”

12. 作者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宗室,世居京口。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释

①枕簟:枕头和竹席。

②客身:流落之身。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梦里不知身是客。”

③台城: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④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世说新语·言语篇》记晋南渡士大夫“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在今南京市南),藉卉饮宴。周侯(顗)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导)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⑤王谢宅:指东晋王、谢士族的宅邸。

⑥烟草:被烟岚笼罩着的草色。

参考译文

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枕席生凉,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

一梦醒来,古台城上,月色已逐渐暗淡,江潮涨得水与岸平。惟愿再追寻昔日新亭的慷慨之声,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见,惟见烟草青青。

赏析

当时邓剡(在厓山兵败)被俘虏,并与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经建康时,邓剡作了此词。该篇词作上片由悲秋直抒身世飘零之感,下片转而怀古。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暑退寒来之节气替代,说出盛极而衰的人生哲理。古话说得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宋室覆亡,故国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懒。“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内枕席生凉,是实写秋天到来天气生凉,气候更替,室外井桐落叶,既是报秋,又勾起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此词一开篇,便给全词的气氛作了烘托,深含怀古的幽幽情感。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叶随风飘,说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对邦国沦亡悲哀之情。“千里”是概括在广东被俘到建康的`旅程。李后主亡国后所作《浪淘沙》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和此词中所讲的“客身”皆指亡国之虏沦落于异域的生活。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无限哀思难以排解。邓剡把它带到梦乡,醒来却发觉古台城上梦凄凉。词中借己情感之转折,演绎出作词的生活。词人的心境本来就很哀伤,但醒来见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怆。梦醒之后,到哪里去呢,只能去“便须携酒访新亭”。王导在当年的新亭会上,还主张“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自己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虏,宋王朝已彻底亡矣。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它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所表达的意思相符。李白慨叹历史之已成陈迹,而邓剡却多了一层亡国的实感。从情感之深切,邓剡实多一层。作为结句,它能融情入景,从而引读者于审美活动中直接领悟人生哲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888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