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指的博望现在是指的哪?

古代指的博望现在是指的哪?,第1张

应该指的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

博望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西南30公里处,北依伏牛山,南面隐山,西倚南阳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为古“襄汉隘道”之通衢,素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时,著名外交家、探险家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功勋卓著,被汉武帝于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封为“博望侯”于此,取其“广博瞻望”之意。“博望”之名,由此而得。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曹军于“博望坡”,使博望名扬中外。

现在的博望是国家文化部首批命名的“曲艺之乡”。先后荣获“中州名镇”,“全国重点镇”“南阳市五星级城镇”、”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全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辖25个村、2个居委会和1个社区,总人口近10万人。2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望镇,该镇位于张骞故里,地处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辖5个办事处、32个行政村、8个街道居委会,总面积4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非农业人口4.1万人。 3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方城县博望镇东临省道豫01线,西依汉水最大支流白河,北傍伏牛山,南与宛城社旗接壤,许平南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工程穿境而过。镇域面积153平方公里,辖50个村,10万人,14.3万亩耕地。因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功高盖世,博得众望,汉武帝封其为“博望侯”,“博望”由此得名。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曹军于“博望坡”,使博望名扬中外。现存景点有:张骞祠,一步三眼井,火烧博望坡留下的唯一一棵古柘树,唐初名将尉迟敬德监修的三空石拱桥。博望为国家级三国旅游线重点段之一。

位于方城县西南30公里处,北负伏牛山,南面隐山,西倚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为古'襄汉隘道'之通衢,素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在为 博望镇内。先后为侯国,为县,为店,为驿,为镇。西汉时,外交家、探险家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功勋卓著,被汉武帝于元朔六年(前123年)封为'博望侯'于此,取其'广博瞻望'之意。'博望'之名,由此而得。相传,此地乃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古战场。

《三国演义》赞道:'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陈寿《三国志·蜀书》载:'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糜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拒夏侯享、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享等追之,为伏兵所破。'此处曾出土折戟断镞和土层中烧坏谷物的灰烬,经考证为三国时遗物。博望古战场遗址尚留存一株柘刺树,高5.9米,粗2.2米,虬枝盘旋,木质裸露,相传为火烧博望坡时的唯一幸存之见证。其他遗迹有刘备的观战台,夏侯享屯兵时修建的城楼,曹操望梅止渴典故出处的梅林铺,唐代大将尉迟敬德监工修建的三孔拱桥——敬德桥等古迹。博望坡被国家确定为三国旅游景点之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辞海》载:'博望古县名,西汉置。'为张骞的封侯地。相传,当年非常繁华,所辖45里博望屯。故城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400米,城垣因风雨剥蚀,早已不存,仅存墙基。城内地下文化层厚达1~7米,出土大量汉砖、筒瓦、铁器等。1992年,国家文物局邀请专家、学者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进行研讨,提议将博望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修复老城内古桥一座,古朴壮观。桥栏镶嵌着用蒲山青古镌刻的36幅仿汉画石刻:张骞生平事迹图。桥西竖'汉博望侯张骞封邑'石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博望的名胜古迹有多处:敬德桥,一步三眼井,四步三空桥,东阁遗址,三元宫遗址,古柘树.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883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