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郎溪县在哪里?

安徽省郎溪县在哪里?,第1张

郎溪县是皖南东部的边陲县,面积1104.8平方公里地形南窄北宽,南北长约54公里,东西宽约37公里,状似犁铧。地理座标位于北纬30°48′45″至31°18′27″,东经118°58′48″至119°22′12″之间,北纬31°08′通过县城。

东以白茅岭、亭子山与广德市为界,西以南漪湖与宣州市相连,南以鸦山岭与宣州市为邻,西北以胥河与江苏省高淳区毗连,东北以伍牙山与江苏省溧阳市相接。

东至上海297公里,至无锡167公里,至常州146公里,南至杭州226公里。西至宣州58公里,至芜湖130公里,西北至合肥268公里,北至南京141公里。

宣城概述:

宣城,简称宣,古称宛陵、宣州,安徽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交汇处。

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总面积12340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全市辖1个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郎溪县,百度百科-宣城

1.郎溪县的历史沿革

据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及文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的氏族群在这里居住,繁衍生息,过着刀耕火种与渔猎畜牧的生活。

后因部落迁徙,此地便成为土著与山越族的聚落处。夏禹治水以后,分天下为九州,现郎溪属扬州之域。

商属勾吴。春秋时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属诸侯吴国的桐地。

战国之际,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越争雄,越被楚灭,属楚。

秦王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古吴越地分置鄣郡和会稽郡,郎溪属鄣郡地。汉元封二年(前109年),鄣郡改置丹阳郡,郡治迁宛陵(今宣州),以原鄣郡郡治周围地区设置故鄣县。

郎溪属故鄣县。建安八年(203年),以故鄣县西部地析置广德县,郎溪属广德县。

三国时,江南属吴国,广德县隶属丹阳郡。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改属宣城郡。

南北朝期间,为宋、齐、梁、陈的属地。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并广德、故鄣、长城(今长兴)、阳羡、义乡5县地设绥安县。

宋泰始四年(468年)改属南徐州义兴郡。不久废,复置广德县,仍属宣城郡。

南齐时,广德县属南豫州宣城郡。梁绍泰元年(555年)广德县隶属南豫州广梁郡。

陈永定二年(558年)改广梁郡为陈留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陈留郡,并广德、故鄣、安吉、原乡4县入石封县,改石封为绥安县,属宣州。

仁寿三年(603年)隶入湖州。大业二年(606年)又改属宣城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分绥安县为绥安、桐陈、怀德3县,属桃州。至德二年(757年),改绥安县为广德县,属宣城郡,后改称宣州。

五代南唐设广德制置使,属江宁府。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设广德军。

北宋端拱元年(988)置建平县。1914年因与热河省建平县(今属辽宁省朝阳市)同名,取县境主要河流名改为郎溪县。

据《桐川志》:“建平县前有郎溪,以居民郎姓得名。其地为郎埠镇。”

“郎埠”,又作“郎步”。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分广德县西北地区置建平县(治郎步镇,今郎溪县城关镇),属江南东路(治蒺州,今南京市)广德军。

从此,建平县(今郎溪县)从广德县分出。至道三年(998年),广德军改属江南路(仍治蒺州,今南京市,仁宗时,蒺州升为江宁府)。

天禧二年(1018年),广德军复属江南东路(仍治江宁府,今南京市)。端拱元年原溧阳州昭德、丰乐、彰德三乡划属建平县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江南东路(治江宁帅府,今南京市),广德军(仍治广德,今桃州镇)。

三年,广德军改属江南东路建康府(均治今南京市)。四年,广德军属江南路建康帅府(仍治今南京市)。

绍兴初(约1131年后),广德军属江南东路(仍治建康府)。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江淮等处行省(治扬州,后升为路,今扬州市)广德军(仍治广德,今桃州镇)。

十四年,升广德军为广德路(仍治广德)。二十一年闰五月,江淮行省迁治杭州路(今杭州市)。

二十四年,复迁扬州路。二十六年,徙治杭州路。

二十八年,改称江浙行省(仍治杭州路,今杭州市),建平县属江浙行省广德路,直属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建康路,今南京市)。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红巾军徐寿辉李二,罗四部占据,此后为群雄所据。

十五年六月,为朱元璋部控制。次年六月,改广德路为广兴府(治广阳县,今桃州镇),属朱部江南行省(治应天府,今南京市)。

〔明朝〕吴二年(1368年)正月改元洪武,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明江南行省(仍治应天府,今南京市)广兴府(仍治广阳,今广德县桃州镇)。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广兴府直隶中书省。

四年九月,广兴府改为直隶广德州(治广德,今桃州镇)。十三年正月直隶广德州直隶六部。

永乐元年(1403年),直隶广德州直隶南京,后称南直隶(治今南京市)。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明亡,为福王朱由崧控制下的南直隶所属。

五月,广德县属朱由崧建南明弘光政权控制下南直隶直隶广德州。清朝清平江南,建平县仍属南直隶直隶广德州。

顺治二年闰六月乙巳(1645年8月19日)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江南省(治江宁,今南京市)直隶广德州(仍治今桃州镇)。十八年,直隶广德州改属江南省左布政使(驻江宁,今南京市)。

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日),直隶广德州改属安徽省(治安庆府,今安庆市)。九年四月丁亥(1670年5月19日)直隶广德州改属安徽省徽宁道(治歙县,今徽城镇)。

二十一年十月乙亥(1682年10月31日),直隶广德州直属江安十府储粮道(专业道,治歙县)。雍正十一年十二月癸亥(1734年1月20日),改属安徽宁池太广道(治安庆府,今安庆市)。

十二年十月庚戌(1734年11月3日),迁道治于芜胡(今芜湖市)。咸丰四年(1854年),皖南地区改属浙江巡抚代管,仍旧制。

五年十月十三日,直隶广德州改属徽宁池太广道(改治宣城,今宣州区)。十年再迁道治于祁门县(今祁山镇)。

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皖南地区复属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四年六。

2.郎溪县的历史名人

张辉,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

夏雨初(1903-1930) ,安徽郎溪人。1926年转为 *** 党员。

领导和组织了日资内外棉纱厂工人同盟大 *** 。1930年7 月15日,任南京市行动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南京暴动。

7月29日被捕,不久遭敌人杀害。裴士戎:郎溪县飞鲤乡裴村人,1960年从师山东省著名画家黑白龙。

主要作品有《待博图》,《红叶白鸠》,《鸬鹚》,《鱼乐图》,《群鸟》,《荷塘》,《湖天一色》。吴应龙(1184~1245),字云翔,安徽南宋郎溪县人。

南宋嘉泰元年(1201)中举,嘉定四年(1211)登进士。初授江苏武进县尉,后迁湖北江陵知县,累官监察御史。

吴应龙任江西都昌知县时,大书“为国家培植根本,为生民爱惜膏血”于庭,以示为官之道。嘉熙元年(1237)迁兴国军知军,四年宋理宗召见时,他以“振纪纲、信政令、惜名器、厉人才、择牧守、选将帅、安流离、恤饥寒”等条陈上奏,理宗嘉纳之,拜监察御史。

后因与同僚意见相左,去官回乡,辟“源流书院”讲学。淳祐三年(1243),吴应龙复职任饶州知府,翌年任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都大提点,督理坑冶铸造,旋以直宝漠阁大学士任广南西路转运判兼提督本路盐事。

吴应龙为官体察民情,抚恤饥寒,初任武进县尉,时值天灾严重,民多冻馁,他多方赈恤,以活县人。丁忧奔丧,他囊空如洗,两袖清风。

广德知军吊唁其父时说:“平生无愧事,有子作清官。”他宽以待民,庭无滞颂,以清廉耿直著称。

3.安徽宣城郎溪县简介

郎溪县

【交通区位】

郎溪古称建平, 建县于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长江三角洲西缘,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邻近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现辖8个镇、4个乡,全县总人口33.39万人,面积1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4390公顷。

【资源概况】

郎溪,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天然植物园”之美誉,是安徽省粮油、蚕茧的重要产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境内8万亩茶园连绵起伏,堆绿叠翠,30余种国家、部级名茶馨香四溢,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绿茶之乡”和“全国茶树作物无公害用药示范基地县”。主要特产有历史名茶“瑞草魁”、“古南丰”黄酒、金丝蜜枣、姚村闷酱、雁鹅、银鱼、青虾、蟹、鳖等。主要矿产有萤石、黄砂、石灰石、花岗岩、高岭土、叶腊石等,萤石储量200万吨,居华东之冠。

【历史沿革】

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划广德县西北桐乡、昭德、临湖、原通、妙泉5乡设置建平县,隶属广德军,县治在郎步镇。郎步镇在县境中部,郎川河北岸。郎,县城居民之姓。步通埠,郎步,即郎埠,意为郎川河上泊船码头。郎步镇最早形成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建县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在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修筑城墙,周长780丈,设四门一水关。民国11年(1922年)设吉原保,属城厢区,区署及保办事处均设于城内。民国28年(1939年)设置在城镇,属第一区。民国29年(1940年)直属县 *** 。民国31年(1942年)12月10日仍改名郎步镇。民国34年(1945年)11月8日,更名吉原镇。何谓“吉原”?取《诗经•小雅•常棣》诗句“鹡鸰在原,兄弟急难”之意,指水鸟跌落郊原,比喻兄弟友爱,有难相救。定镇名为“鹡原”,取其褒义。后因“鹡”字冷僻,书写也不便,1949年4月,郎溪解放,仍沿用吉原镇名。1950年2月,撤消了镇建制,直属在城区。1952年5月,成立郎溪镇。1956年1月,撤消区级建制,郎溪镇直属县人民 *** 。1959年7月,撤消郎溪镇建制,并入钟桥人民公社。1961年6月1日,将原郎溪镇及城西、文昌两个大队划出,成立城市人民公社。1962年1月改称建平人民公社。1963年12月,郎溪镇从建平人民公社析出,恢复建制,更名城关镇。1982年1月,成立城关镇人民 *** 。4月18日将建平乡的城东村5个村民组和城北村10个村民组划入城关镇,建立镇辖东郊村和北郊村。1992年3月,城关镇和建平乡合并成立建平镇至今。

4.关于郎溪的风俗文化

纵观郎溪民俗,有五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地域性。俗云:“出门三五里,一地一乡风”、“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郎溪亦然。 以郎川河为界,南北两乡的民俗有很大的差异。

可以说,南乡风俗的主调是河南一带的吴越文化,还有荆楚文化和徽文化相融其中。 如婚丧喜庆活动:南乡讲究热闹、排场;而北乡更多的是礼仪、规矩。

婚嫁中的哭嫁,南乡比较简单,有些只是象征性的;而北乡则有大量的“哭嫁歌”,如“哭爹娘”、“哭歌嫂”、“骂媒人”等,情真意切,色彩浓郁。再如丧事习俗中:南乡人在封棺前要将亡人口中的“含口钱”拽出来,以防亡人带走家中的财运;而北乡人则要让亡人衔着“含口钱”随棺材入葬,意在怕亡人转世时变成哑巴。

在民间艺术上:渔鼓“道情”只在飞鲤、毕桥出现;而“打蛮船”却在南丰、涛城流行;“人灯”则活跃在幸福、飞鲤一带;旱船多在南乡,定埠一带基本看不到旱船。送春则以北乡为盛。

还有山歌:北乡山歌故事性很强,有的长达上千句,已形成传统段子的有《风筝记》、《养媳妇》等;而南乡是放牛娃子喜闹逗趣的一种形式而已。 饮食民俗也有明显的地域性。

南乡三月三的“巴魂粑粑”用的是“齐头蒿子”,包咸菜馅;而北乡用的则是“白毛头蒿子”,包红糖、芝麻馅。前者的特色是“香”,后者的特色是“粘”。

旧时过年有“看菜”的习俗,除鱼之外,北乡的看菜是“子孙汤”(鸡蛋汤),南乡的看菜是鸭肫、鸡肫。在茶馆、澡堂里,提篮小卖的除麻花、瓜子、桂花糖外,南乡多有绿豆粑粑,北乡是米饭饼、芽蚕豆。

而城关的大街小巷,都是徽州风味的小吃“拓餜”。再如南乡的“闷酱”、“腌青豆”、“楂辣椒”,北乡的“素鸡”、“压羊片”、“猪头膏”,都是郎溪的名牌食品,但口味迥异,各有特色。

烹饪方法上,南乡以煎、炒、烹为主;北乡以蒸、炖、熘为主,地域性十分明显。 二是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历史。劳动者在创造社会、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民间习俗。

民俗也从来都是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它所包含的面极其丰富的。郎溪由于移民的原因,出现土著较少,而客民较杂、较多的现象,这一现象也使郎溪的民俗被孕育的千姿百态。

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和宗教情结。过年仪式不仅隆重,习俗也多种多样。

以时间讲,大多团年饭在三十晚上,但也有在早上和中午的,还有的在半夜(黄州人);也还有腊月二十八过年和腊月二十九过年的。从祭祀供奉方面看:有的满桌子盛席,也有三荤三素的,三荤三素中也有三个碗、六个碗的;有磕头祷告平安的,也有背祖宗五代过年的。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传统的时间意识和风俗,把春节装扮得既丰富,又多采起来。 郎溪民间艺术活动更是异彩纷呈:有老龙、抬龙、滚龙等各式龙灯;有演“水浒”、演“三国”等故事的大、小马灯;有文、武狮子及云舞等。

仅说唱艺术,就有玩旱船、打蛮船、人灯、送春、打五件、门头歌、山歌、书帽等不同形式,且各有特点。 三是群众性。

民俗的最大特点就是广大群众品质、道德、知识和智慧的渗透,没有这些,就不可能形成民俗。文化首先是一种模式,正是这种模式协调着社会、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在五行八作中,凡是一些规矩、行业禁忌,所有的行商、坐贾、老板、店员都必须自觉遵守,并使他们感到这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不这样去做,就可能成为另类,于人们所不齿。因此我们看到:民俗文化本质上是同民众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些行规、习俗一旦形成,就成了人们的行为标准,并用它去约束自己的举止,规范自己的言行。

另外,有一些民间艺术活动是少数人伺弄不了的,客观上要求群众的参政性。比如玩龙灯、马灯、舞狮等。

抬龙出动,要一百多人,有的要上千人。大小马灯演“水浒”,没有三、四百人打不开场面。

飞鲤湖滨村,素以爱唱戏闻名遐迩。裴村在清咸丰年间有300多户人家,2000多人口,村东、村西各有一个大戏楼,分别有十几间房子,雕梁画栋,十分壮观。

大戏楼直到1956年因长久失修才倒塌。至今湖滨村尚有三分之二的人会唱戏。

不大的一个湖滨,曾有三个剧团,现在还有九班狮子,十几班旱船和龙灯、狗婆灯、小马灯等。定埠的降福会出会,也在千人以上,围观参与的群众达数万人之多。

显然,这些大众文化活动,没有群众的参与是根本不可能的。 还有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农业生产、采樵渔猎、房舍建设、交通运输、商贸、饮食、信仰等领域里的古老民俗,经过岁月的洗礼,已适应了各个时代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被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并已溶解于大多数人平常生活之中了。

四是教化性。每一种民俗的形成,都集中了社会和人们的某些需要,但就其经济和意识形态来说,大都离不了“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国泰民安”之类。

在郎溪民间艺术的说唱词中,除了少部分插科打诨的话外,几乎都是“高台教化”,内容是要人们学贤人、做好人;要光祖耀。

5.历史上郎溪县出过多少进士

吴应龙(1184~1245),字云翔,郎溪县人。南宋嘉定四年(1211)进士。拜监察御史。

孙升:永乐二年甲申科(1404)三甲239名

戴初: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1487)三甲39名

宗玺:弘治十二年己未科(1499)三甲195名

吕盛:弘治十二年己未科(1499)三甲89名

潘润:正德九年甲戌科(1514)二甲68名

王祐:正德十二年丁丑科(1517)三甲212名

夏宗仁:正德十二年丁丑科(1517)三甲19名

岑鹤: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三甲36名

王志援: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1706)三甲105名

戴兆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1706)三甲205名

任兰枝: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1713)一甲2名

严文在: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1718)三甲20名

6.安徽宣城的历史由来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跨东经 117゜58'~119゜40'、北纬29゜57'~31゜19'。东北至东南与江苏、浙江两省毗邻,为安徽省的东南门户。区域面积1234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9%。

宣城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丹阳郡郡治就设在宛陵(今宣州区)。晋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南宋乾道二年(1166)宣州改为宁国府,直至清末。民国期间,宣城先后为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解放后,1949年5月成立宣城专区。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1971年改称芜湖地区)。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宣城市,2001年二月正式挂牌成立。

宣城,东临苏浙,地近沪杭,为安徽之东南门户。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范哗、谢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现辖宣州、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区,并代管宁国市,面积 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其中2000年设立地级宣城市后,县级宁国市由省直辖,委托宣城市代管。凭皖赣、宣杭两铁路,318、205两国道保持着与外界畅通的气象,从古至今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成为江南通都大邑。

宣城人文胜迹遍布。临风怀古,谢朓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的敬亭山,自南齐谢朓以采,先后300多位诗人墨客登临此山赋诗作画,留下诗文600多篇,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厂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大文学家冯梦龙发现并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历代人才辈出,著作《笤溪渔隐丛话》的胡仔,红顶商人、一代巨贾胡雪岩,徽墨传人胡开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小品文学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邹等,使绩溪赢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黄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中聚秀湖、狮山古庙、江氏宗祠等古迹文气盎然,江淹、江泽涵、江绍原等名流硕儒皆从此村走出;泾县桃花潭不但因夹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名扬海内外,其精华却在碧如琼浆、绝无污染的一潭清波。

宣城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敬亭.柏视、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戈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原峰、板桥、扬子鳄诸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夺人眼目,更以巧自天然的风光独揽胜境。

宣城地灵而人杰。“宣城梅”自宋以来,名人辈出,“宋诗开山祖”梅尧臣,宋名臣梅询,明戏剧家梅鼎祚,名宦梅守德,清黄山画派巨匠梅清,清数学大家梅文鼎,近代学贯中西的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绩溪胡”中,胡仔、胡雪岩、胡开文、胡适,皆声闻天下,青史留名;“泾县吴”自始祖吴文举迁居泾县茂林以采,历代仕子如林,仅近代就有父子书法家吴玉如、吴小如,学者兄弟吴半农、吴组缃,书画家吴作人,此外尚有吴葆萼、吴茂荪、吴则虞等一批学者名流。

宣城物产丰饶。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涌溪火青为首的绿茶系列,皆属地方士特名产,而其中尤以宣纸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如今“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花云尖”、“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花白厂丝”,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名气。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宣城,正以其博大胸襟、广远情怀,承接南来北往过客,书写声蜚遐迩华章。

7.郎溪古代名人墓葬

郎溪县,中国绿茶之乡,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古称建平,建县于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长江三角洲西缘,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邻近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郎溪辖7个镇、2个乡,2011年总人口34.2万人,面积1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43826.29公顷。

郎溪县有石佛山、龙须湖、高井庙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天然植物园"之美誉,是安徽省粮油、蚕茧的重要产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中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郎溪境内有八万多亩茶园,是中国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全国平均每10斤茶叶就有1斤产自于郎溪,1996年,郎溪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绿茶之乡"和"全国茶树作物无公害用药示范基地县"。

8.郎溪古代名人墓葬

郎溪县,中国绿茶之乡,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古称建平,建县于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

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长江三角洲西缘,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邻近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

郎溪辖7个镇、2个乡,2011年总人口34.2万人,面积1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43826.29公顷。郎溪县有石佛山、龙须湖、高井庙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

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天然植物园"之美誉,是安徽省粮油、蚕茧的重要产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中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郎溪境内有八万多亩茶园,是中国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全国平均每10斤茶叶就有1斤产自于郎溪,1996年,郎溪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绿茶之乡"和"全国茶树作物无公害用药示范基地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877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