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骑马玩?

哪里可以骑马玩?,第1张

新桥的海澜马术俱乐部是不对外开放的,之前开放过38万的入会费,骑马费用另计,现在还是不开放。双山岛那些地方都是游客骑乘的,如果真的想学骑马一点都不合适,马又瘦又脏,还不安全。建议楼主真想骑马的话去鹿苑马嘶那边的静湖驿马术俱乐部,里面有专业教练教学,马匹的调教和打理都非常好,基本上整个江苏除了海澜以外那里是最好的。收费也不贵,骑马消费差不多是200-300元/45分钟。很多苏州、无锡人都跑到那里去骑马。

太湖度假村 太湖牛仔俱乐部 

可以烧烤,骑马,CS,卡丁车等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西山岛金庭镇消夏湾

白马涧地址: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西部

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乃吴王的养马之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处,如今尚有饮马池、谢越岭等遗址。龙池风景区内人文景观众多,通往龙池的小道为古御道,道两侧有清乾隆当年的行宫遗址、明朝文学家赵?光题刻的千尺雪、寿星石,明末清初大书画家徐枋的涧上草堂及洗心泉,还有云谷飞瀑、乾隆御碑、寻马亭、水滨步道、天工石韵、十里木栈、游泳池等,做到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历史与现代相结合。2002年,生物学家在龙池里发现了有5.5亿年历史的活化石--桃花水母,龙池的自然价值不言而喻。

秀水 :山水汇龙池,池为涧之源头。荡漾池畔,移步换景,或莺啼柳绿,或溪水潺潺。水是龙池风景区的精华所在。

上游为龙池,又名胜天水库,重建于1952年,为原苏州地区乃至江苏省建库最早的水库。湖面面积20000平方米,容积水量约80000立方米。属天然雨水和山泉,水质清澈,无污染,是历年来游泳的最佳场所。三山相拥,乾隆御碑题曰"明镜漾云根"。临水的有水滨步道、天工石韵、十里木栈,其中水滨步道是龙池风景区乘凉、观景的中心位置,面朝龙池,放眼望去,山水尽入眼帘。近百棵高8米的古香樟树下,是原生态绿色大茶吧,可容纳500人同时纳凉,提供茶水、风味小吃,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实为消暑纳凉休闲场所。

中游凤潭水面面积11200平方米,可乘竹筏休闲。中游溢水形成云谷飞瀑,瀑布面宽40米,自然溢水加人工循环,瀑布场面宏伟壮观,是令人最赏心悦目的地方。下临游泳池,该游泳池免费供游客游泳,并配备专业救生员,卫生条件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颁发卫生许可证,池内可容纳游泳人数为800人左右。

龙池风景区下游为白马涧溪涧,水面面积10000平方米,水深50厘米以下,曲曲折折,一步一景,可供游人戏水、观光。

灵山 :三山相拥白马涧,天地灵气聚龙池。山不算高,却为空灵宁静之境。登高远眺,更有诸多历代文人墨客观峰留墨迹,移步赞佳境。是春秋吴王养马之处,清朝乾隆六次下江南行宫所在,现代旅游休闲胜地。

幽林 :青山绿水孕翠林,都市"绿肺"洗心尘。园内有梅林、松树林、柏树林、李树林、银杏林、桂花林、竹林、香樟林、杨梅林、石榴林、植物迷宫、原生态林,树种繁多,是学校学生、游客熟悉自然植物的大学校。

龙池风景区的秀水、灵山、幽林犹如天堂仙境,被人们俗称为城市中的世外桃源,是学生、市民、白领及各界人士旅游休闲的最佳场所,是企业团体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最佳选择。

“白马涧”的由来

传说太湖老龙王养个儿子是条小白龙,小白龙浑身洁白,人见人爱,龙王夫妇更是将它视作掌上明珠,百般溺爱。所以小白龙小时候无所畏惧,成天调皮捣蛋,捉弄虾兵蟹将们。

有一天,他外出游玩,来到阖闾大城(今苏州老城区)上空,见下面草茵树绿,就想把它收到龙王的疆界内,于是呼风唤雨,引来太湖水,要淹没大城。幸好被观音娘娘及时发现,挥动杨柳枝,把水统统退去,阖闾大城才逃过一劫。

玉皇大帝大怒,老龙王为了保全儿子性命,答应小白龙去当吴王的坐骑,替吴王效劳,以此赎罪。小白龙自知犯错,不敢再倔强,连夜潜到吴王的养马场,附于吴王心爱的赤兔马身上。

从此,吴王胯下的战马变得神勇非凡,驮着吴王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

公元前496年,两国在交界之地(今浙江嘉兴)又摆开战场,越王勾践想出了一个怪诞战术,命300名死士自刎于阵前,趁吴军乱阵之际,命后备部队冲向敌军,吴军溃不成军,越国取得大捷。吴王阖闾也在混乱中被砍伤了右足,陷入越军重重包围,这时他胯下那匹枣红马一声长啸,驮着吴王消失在敌方视野之外。吴王阖闾虽被宝驹救下了一条性命,但因惨败蒙羞,伤口又严重感染,又气又羞,大叫一声而亡,赤兔马哀其主人,长嘶一声,全身的枣红色褪去,变成一匹白马。原来小白龙伤悼一代雄王,一时忘形,露出了本相。后人为了纪念这匹神驹,便将这个地方命名为"白马涧"。

千尺雪为明朝著名隐士赵宧光所题,清乾隆为此赋诗云:“泉飞千尺雪千丈,小篆三字铭云峦。”

原生态林

“龙池”的由来

吴王阖闾死后一年,天下大旱,阳山、华山、支硎山的泉流也枯竭了,眼看马涧就将露出底来,白马打算另外寻找泉流,用新泉补充马涧的蓄水。白马请它父亲太湖老龙王帮忙,老龙王找到一处泉眼,离马涧不远,但泉眼被堵住了,只有铁拐李才能搬掉堵泉之物。原来铁拐李驾云路过,酒瘾发作,取酒葫芦饮酒,塞子不慎掉落泉眼上,化作一块顽石把泉眼堵死了,神仙的东西只有自己能收回,别的神仙动不得。小白龙变做顽童,趁铁拐李睡觉时抢走了他的拐杖,铁拐李惊醒过来,追赶小白龙。小白龙停在泉眼边要求他把塞子拿掉,才还其拐杖。铁拐李追不上,只好答应。堵石一除,泉水喷涌出来,源源不断流向马涧,因与小白龙有关,后人便将此处叫做"龙池"。

乾隆御碑“明镜漾云根”

“谢越岭”的由来

越王勾践做了吴国的俘虏,为离开吴王的视线贿赂吴国的太宰,得以在离姑苏城20多里的白马涧为吴王养马,他们虽然生活艰苦,但监视少了,可以与越国取得联系,策划复仇。期间勾践百般讨好白马涧百姓,使吴王降低对越王勾践的戒备。

勾践熬到被放归越国的那一天,在白马涧一座平坦的小山岭摆宴答谢这里的父老,老百姓很感动,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这件事,把这座小山岭起名为"谢宴岭"。勾践复国后,白马涧老百姓摆宴请勾践喝酒,勾践问起此山岭的名称,老百姓说是"谢宴岭",是勾践以前设宴答谢而留下的,勾践大怒,命诸杀众百姓,谋士解释说:"是谢越岭,吴国老百姓应该感谢您。"老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从此这座小山头就叫做"谢越岭"。

白马涧景区门票价格:55元/人

白马涧门票预订:35元

周庄地理位置

周庄镇位于苏州市东南38公里,昆山市境内西南33公里,上海距周庄约70公里,目前车程约1.5小时,沪青平公路建成通车后,往来车程仅需40分钟。

史载于1086年的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交通指南:

交通提醒:

1、可以搭乘航班至上海,经318国道、商周公路抵周庄。

2、可以经沪宁高速公路,在昆山出口,经昆周公路至周庄。

3、可以经沪杭高速公路,在嘉兴出口往平望方向再经318国道、商周公路抵周庄。

4、可以坐火车至上海、苏州或昆山,均有班车抵至周庄。

驾车路线:

一、上海方向出发

1、沪宁高速公路—昆山出口—昆周公路—锦溪—周庄 2、318国道—(经青浦)—大观园—商塌—周庄

二、苏州方向出发

1、苏虹机场路—昆周公路—大市—锦溪—周庄

2、苏州—吴江—芦墟(318国道)—大观园—商塌—周庄

3、苏州—绕城高速—吴江—吴江周庄新公路—周庄 苏州 火车站 7:00—17:00,半小时

悠久历史

周庄镇旧名贞丰里。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 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

但那时的贞丰里只是集镇的雏形,与村落相差无几。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才逐渐稠密。元朝中叶。颇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万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浔迁徙至周庄东面的东宅村(元末又迁至银子浜附近),因经商而逐步发迹,使贞丰里出现了繁荣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两岸以富安桥为中心的旧集镇。

到了明代,镇廓扩大,向西发展至后港街福洪桥和中市街普庆桥一带,并迁肆于后港街。

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栅一带渐成列肆,商业中心又从后港街迁至中市街。这时已衍为江南大镇,但仍叫贞丰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为周庄镇。

另有资料,周庄地域春秋时期至汉代有“摇城”之说,相传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播君封于此,周庄的历史就显得更加悠久。在镇郊太师淀中发掘到的良渚文化遗物,也证明了这一点。

周庄元代时属苏州府长洲县。明代中期属松江府华亭县,清初复归长洲县。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周庄镇因元和县一分为二,约五分之四属元和县(今吴县市)。五分之一属吴江县(今吴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苏巡抚陈文恭将原驻吴县角直镇的巡检司署移驻周庄,管辖澄湖、黄天荡、独墅湖、尹山湖和白蚬湖地区,几乎有半个县的范围。

周庄由原来的小集迅速发展为商业大镇,与江南富豪沈万三的发迹很有关系。沈万三利用白蚬江(即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的优势,出海贸易,将周庄变成了一个粮食、丝绸及多种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最突出的产品有丝绸、刺绣、竹器、脚炉、白酒等。

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虽历经 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有 0.47 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周庄民居,古风犹存,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张厅。同时,周庄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它们共同构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

周庄,悠远的历史,给古镇造就了诸多胜景。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盛赞周庄“不但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

周庄镇“水”是指哪些河川

周庄镇大部分住户,都是临水而居,其中的“水”是指哪些河川?

昆山是着名的江南水乡,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吴淞江、娄江横穿东西。湖泊较大的有淀山湖、阳澄湖、澄湖、傀儡湖。周庄镇自古为泽国,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

[2]?

周庄镇位於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建镇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周庄镇自古为泽国,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因河成街,傍水筑屋,呈现一派古朴、明静的幽雅,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的魅力在於她的文化蕴涵,沈厅、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有河有街必有桥。周庄古桥多,极具特色。着名的有双桥、富安桥等。全镇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崇尚返朴归真的游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2003年,周庄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部授予的文化遗产保护奖,同年荣获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人文荟萃

周庄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文化蕴涵。沈厅、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西晋文学家张翰(字季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等曾寓居周庄;元末是初沈万三得天时地利,成为江南巨富;近代柳亚子、陈去病等南社发起人,曾聚会迷楼饮酒吟诗;当代名人到周庄采风者更不胜枚举,像台湾作家三毛那样钟情周庄,像旅美华人画家陈逸飞画了油画《双桥》后和"双桥"一样驰名世界,像著名古画家吴冠中赞誉 "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像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称颂"周庄是中国的一个宝"等等,他们对周庄情由独钟,可见周庄的魅力何其无穷!

特色民俗节庆

【打田财】

周庄历来民丰物阜,悠远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彩、绕有情趣的民间习俗。除了在宗教场所举行的各种仪式,在乡间田头,人们也用自己创造的方式表达内心的祈愿。“打田财”就是其中的——种。

每年元宵节,在东诧村牛郎庙的广场上,人们竖立起一根桅杆,杆上横一根小竹竿,两端悬挂串串彩灯。桅杆顶端缚一圈圈稻草,内藏鞭炮,敷以易燃物品,再糊上一层黄色的纸张,呈元宝状,这就是“田财”。

到了夜晚,月亮洒下清辉,人们从四面八方携带鞭炮、爆竹和各色焰花火筒,扶老携幼来到广场上,欢度良宵。当桅杆上彩灯内的蜡烛燃尽时,人们立即兴致勃勃地鸣放鞭炮、爆竹,点燃焰花火筒,用月炮、九龙抢珠、“五百鞭”、“一千鞭”对着杆上悬挂的金黄色“田财”轮番射击。一时间,爆竹烟花在夜空呼啸,五彩焰火,缤纷绚丽,鞭炮在空中鸣响,围观者欢声雷动,广场上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氛。“田财”从桅杆顶上落地,熊熊燃烧。农家争先恐后地拿着束束稻草到燃烧的“田财”上去点火,一边当空挥舞,一边去田角落焚烧。广袤的田野里,火光似流星,祈祷声高吭悠长:“炭炭(烧烧)田角落,牵砻三石六……”人们正是用这种带有道教文化色彩的活动,希冀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周庄“打田财”习俗来源已久。《周庄镇志》记载:“闹元宵,乡人于田中立竿木,用稻草夹爆竹缚其上,举火焚之,日烧田财,即照田蚕之意也。”这种风俗,在江浙沪一带均有流行。在宋代时,每年夏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除夕要举行驱傩活动。范成大《吴郡志》有记:“是夕(指十二月二十五日)爆竹及傩,田间燃高炬,名照田蚕。岁节祭飨用,除夜祭毕,则复爆竹,焚苍术及辟瘟丹。”流传至清代,这种风俗有了变异,又有祈秋收和宜蚕的意义,时间也提前或延后,周庄的打田财则是放在了元宵节。

【摇快船】

周庄的摇快船始于清初。顺治年间,江南各地风起云涌,纷纷起兵反清。邻镇陈墓(今锦溪)的秀才陆兆鱼仗义响应,组织抗清水军。日夜操练于周庄、陈墓毗邻的澄湖和明镜荡。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陆兆鱼率师进军苏州,千舟竞发,摇着快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占南门,直捣巡抚衙门。凯旋时突遭清军伏击,陆兆鱼只身得脱。隐居为僧。事后,乡亲们为了纪念他,周庄等地每年在农历三月廿八日、七月十五日举行庙会,在水上进行摇快船比赛。经过悠悠数百年的沿袭,摇快船巳成为民间良辰佳节、喜庆丰收、婚嫁迎亲时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娱乐活动。农民自备船只、服装、道具、锣鼓,自娱自乐,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

周庄的快船堪为奇异。比赛前,先由手巧艺高的工匠在船上搭起花棚,称为“花快”。花棚分头棚、舱棚和艄棚,棚上披挂绸缎幢幔。装饰华丽,异彩纷呈。头棚上悬挂彩灯,插上彩旗。舱棚上流苏飘挂。舱中坐上锣鼓乐队。高高艄棚供橹手们遮阳。每船备头篙、大橹、小橹各一置于船体左右两侧。大橹旁搁跳板于舷外,伸出水面。每船配有十五六名身强力壮的橹手。身穿紧身衫衣,脚蹬绣花布草鞋,颇显威风。

每逢节汛,周庄南湖或急水江等地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使宁静的水乡变得亢奋了。来自周庄附近农村的数十条花快船竞放异彩。云集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帆樯如林,篙橹对峙。岸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观者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之中。

比赛开始,船与船比,村与村比,龙腾虎跃的橹手各司其职,出跳、扯绷、把槽,配合默契。出跳的气宇轩昂地站立在跳板上猛力拉绷。时而人体如飞燕掠过水面。扯绷的跺脚叱喝。奋力推拉绷绳,真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势,时而猫着腰,时而挺着胸,两三个回合,后排橹手马上接力。把橹的尽力推艄,扳艄。撑篙的屹立在船头,使尽拿手绝招,点篙调向,指挥自如。这时。参赛的快船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似飞箭出弦,奋勇争先。船上锣鼓响彻云霄,岸上人山人海,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如今为了抒发水乡人民的壮志豪情。水乡古镇周庄将摇快船列为民俗风情旅游活动项目,特制了五彩缤纷的花快船,组建了橹手队伍,水乡健儿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使情浓意浓的古老民俗风情充满了青春的力量,为古镇旅游开发增色生辉。在表演时,他们豪壮的情怀,奋力的搏击。使快船成了光和彤的变幻,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阿婆茶】

周庄人吃茶历史悠久,很难考证始于哪一年,历来有吃“阿婆茶”、“讲茶”,喝“喜茶”、“春茶”、“满月茶”等习俗,名目繁多,被称为江南水乡的“茶道”。

阿婆茶。周庄的“阿婆茶”在江南水乡颇有名气。相叙到周庄,未吃阿婆茶,不算真正到过周庄,在周庄,吃过阿婆茶的人,将会品出水乡古镇的味道来。

在周庄,无论在市镇或农村,经常可见男女老少围坐一席,杯杯清茶,碟碟茶点,悠然自在,边吃边谈,有说有笑,其乐无穷。这种习俗,自古迄今,称之为吃“阿婆茶”。

周庄人吃阿婆茶源远流长。如今深宅大院人家仍珍藏着宋代图案优美的青花瓷盖茶碗、细巧玲珑的茶盅、高雅古朴的茶壶和釉色光亮的茶盘。元代,陈去病的先祖由浙江迁居周庄,以锤薰炉为生,生产铜锡茶壶。目前,镇上明清建造的徽帮茶叶栈房犹存,其中吴庆丰开设在清初,程义泰开设在清乾隆年间。徽帮茶庄从产地购进原件毛茶,为了迎合茶客需求,进行筛选,复焙和窨花,拼色出售,色香味具备。

周庄人十分讲究吃茶方式。年老长者至今仍保持着一种古老而又别具风韵的喝茶方式——炖茶。家中放置一只大龙水缸,积储天落水盛其中。吃茶时,即以此舀入陶瓦罐中,搁在风炉上,用树枝燃煮。沏茶用密封的盖碗或紫砂茶壶,放人茶叶,始用少量沸水先点“茶酿”,后将盖子捂上,待片刻,再冲人多量开水,其茶倍觉清香浓郁,甘冽爽口。

周庄欢乐世界

周庄欢乐世界占地250亩,位于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东侧的富贵园内,由昆山富贵休闲娱乐有限公司开发,在游乐园内您可以尽情享受生活、体验刺激,我们为您提供了骑马、攀岩、CS激光真人战、水上运动、乡村烧烤,钓趣园,乒乓,桌球,棋牌,KTV,游船,DIY,购物广场,住宿,餐饮等一系列娱乐项目和设施,被昆山市政府相关部门授予“昆山市青少年活动基地”和“昆山市台资企业活动基地”称号,2008年初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地方特产

【万三蹄】

万三蹄悠远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累使周庄的菜式得天独厚,其中尤以“万三蹄”为最,不可不尝。万三蹄是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招待贵宾的必备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经数百年的流传,已经成为周庄人过年过节、婚宴中的主菜,意为团圆,亦是招待宾客的上乘菜肴。

三蹄用料考究。以精选的肥瘦适中的猪后腿为原料,加入调好的配料,加水放人大号砂锅,经过一天一夜的煨煮或蒸焖,火候要历经数旺数文,以文火为主,煮熟的整只万三蹄热气腾腾,皮色酱红,外形饱满,香气四溢。吃法更是别具一格,在两根贯穿整只猪蹄的长骨中取一细骨轻抽而出,蹄形纹丝不动;以骨为刀,骨划过处,果然蹄膀被顺顺当当地划好。这是当年明代皇帝朱元璋考沈万三时出的难题,沈万三l临机应变,抽出这根骨头当刀解了题,于是朱元璋说“就称骨刀吧”,以后,便成了周庄的传统吃法。

【万三糕】

周庄的特产万三糕已有数百年历史。镇上邹氏家族继承祖业,生产各式糕点,因用料讲究,品种众多,片薄滑糯,入口即化,深受消费者青睐。邹氏先世早在明初就开设公茂茶食作坊,逢年过节,其邻巨富沈万三家常订购大批糕点赠送和招待亲朋好友,后被传作“万三糕”。邹氏茶食作坊随之有名。改革开放后,周庄大力发展旅游业,万三糕成了传统的旅游食品。越做越精。从品种选料,工艺流程和规格质量都不断革新。现在不但生产传统的万三糕和全福贡酥,还根据季节变化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生产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玉带糕、薄荷糕、椒盐糕、松子糕、香烘糕、千层糕、步步糕等20多种系列糕点。糕米全用上等长粒糯米,经烘炒粉碎后,按祖传配方加料,成型后,蒸糕、烘糕讲究火候,人工刀切,从投料到成品包装先后有八道工序,万三糕最宜老人和儿童食用,目前万三糕已成为旅游者的理想食品。

【莼菜】

莼菜,是一种娇生惯养的水生作物,性喜温暖,适宜在水质清纯又风平浪静的港汉生长,莼菜有红梗、青梗之分。一般在清明前后栽种,也可以在白露前后栽种。待植株生长2个月后开始采摘。叶片浮于水面,呈椭圆形,较滑嫩,叶背有胶状透明物。用莼菜的嫩叶嫩茎煮汤,鲜美可口,营养丰富。西晋文学家张翰的“莼鲈之思”,就是指他远在洛阳城,仍日夜想念家乡的这种美味,居然连官都不想当了。现在,人们将莼菜储入瓶内或制成罐头,便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了。

【阿婆茶】

现在,周庄吃“阿婆茶”之俗不但盛行,而且加深了内涵,连年青人在业余时间也常常围席而坐。其方式不同于在茶馆吃茶,程序有条,气氛热烈。东道主定于某日要请吃“阿婆茶”,数天前就四出邀请,筹备茶点。当天洗涤茶具,摆设桌椅。到了约定时间,宾客情趣盎然从四面八方而来,宾主相互招呼,依次就座。东道主全家便热情招待,开始冲茶,剥糖果,抓蜜饯,削水果,于是大家便天南海北叙谈。东道主冲茶时,必先点茶酿,后冲满杯子,表示真诚待客。客人吃茶至少要喝“三开”(冲三次开水)方可离席。阿婆茶散后,大家拱手告别,临别时有人约定下次阿婆茶的东道主、时间、地点。

周庄景区门票价格:100元/人

周庄景区门票预订:80元

西山林屋洞

林屋洞位于西山镇东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据《云笈七签》等道教经典记载,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为第九洞天,一称“左神幽虚之天”,别称“天后别宫”。相传,古时有龙居林屋洞内,故洞体似龙,又称“龙洞”,林屋山亦称龙洞山。

林屋洞景点面积为18公顷,属石灰岩地下厅式溶洞,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故称林屋。洞中路平水静,人行其中,似闲庭信步,抬头仰望,钟乳倒挂,鬼斧神工。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时而狭窄,时而开阔,既幽且深,既曲而折,深幻莫测,扑朔迷离。洞有石室、龙床、银房、石钟、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龙盆、隔凡门、石燕、隐泉、乳泉等石景。

出洞登山,暮眺山鸟归巢,渔帆疏影,袅袅炊烟,冉冉升起,为西山著名古十景之一“林屋晚烟”。山顶有“驾浮阁”,高24米。站于斯,可观梅园胜景。3000亩梅海,蔚为壮观。“林屋梅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赏梅及梅文化活动基地。每年2月底至3月初“太湖西山梅花节”胜会便在此召开。

门票优惠可百度有啊店铺咨询http://youa.baidu.com/shop/b8405614181d8a3feeeedbf8?from=hi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858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