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望夫山后面的山是什么山?

莱芜望夫山后面的山是什么山?,第1张

寄母山

1.寄母山座落在莱芜东部30公里处。此山峰峦叠萃, 绵延百里。这里是莱芜大的林场,看去松柏苍翠,林海茫茫,颇为壮观。山前,有一天然石洞,名曰“老虎洞”,可容数十人。 洞口古木乱枝遮盖其上,阴森险峻。相传梁山好汉李逵回沂水县百丈村搬请老母, 因其兄李达力阻并报官府,李逵仓忙中背起老母沿山林小道而逃, 来到此山中。当时山上古树参天,浓荫蔽日,荒无人烟。 李逵想连夜赶 越此地,再顺汶河直奔梁山。无奈一路跋涉,老母饥渴难忍, 他便把老母寄放在山腰一块平坦的大石上,自己去寻水。回来时, 老母已被四虎吞吃,只剩下几根骨头头。李逵急得眼冒金星,气得怒发冲冠, 连杀四虎,为母报仇,然后埋好老母遗骨悲痛离去。 从此在梁山泊无牵无挂,专与官府作对,干出了令人敬佩的英雄事迹。 后人为纪念李逵杀虎葬母之事,便将此山改名为“寄母山”。

2.望夫山,又名万福山,在莱芜城东北10公里处。山顶有戌妇石,周长15米,高7.5米,如巨人屹立,直插青天。山后有鹰窝崖,又名百丈崖。峰顶原有“万福寺”,为宋代所建,现已废, 仅存明清建筑遗迹和碑刻。望夫山之所以闻名,不仅由于它的独特的山势和迷人的风光,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你好,没有铁头山的信息。

下面是莱芜市十大名山。

仙人山

仙人山位于莱城南10公里处, 因安期生曾在此修炼成仙而得名。仙人山峭拔陡立,险峻异常。山上奇峰突兀,追风揽月; 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奇洞幽穴,深奥莫测;亭台庵观,古朴典雅; 泉响瀑流,佳境妙音;苍松翠柏,屹立挺拔。当年安期真人在此选择修炼之地,真不失仙人眼光!根据古籍和石刻记载,此山早在春秋时期就闻名遐迩。 自秦汉以来历代达官文人多会于此,或览胜,或祭神,或题咏。或树碑。 至今山顶有保存完好地元代记述莱芜冶铁的碑刻; 有明代大书法雪蓑所写的4.2米高的“溪”字其它摩崖石刻、碑篆题咏,更是目不暇接。据说,千古一帝秦始皇去东海求仙时,曾在此巧遇安期真人, 至今仍留传着这一故事。

望夫山

望夫山,又名万福山,在莱芜城东北10公里处。山顶有戌妇石,周长15米,高7.5米,如巨人屹立,直插青天。山后有鹰窝崖,又名百丈崖。峰顶原有“万福寺”,为宋代所建,现已废, 仅存明清建筑遗迹和碑刻。望夫山之所以闻名,不仅由于它的独特的山势和迷人的风光,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齐宣王时(公元前320--302),有一对恩爱夫妻, 结婚不到三天,丈夫就被齐国公差抓去充役。临别时, 他告诉妻子:“此去凶多吉少,九死一生,恐难返回”。戌妇听后心痛欲裂,肝肠寸断,哭得死去活来。转眼几年过去了,丈夫杳无音信。在一个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夜晚,戍妇梦见丈夫和一群苦役,在那起伏绵延的群山之中, 冒着严寒搬运石料,修筑亓国长城。他们个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令人目不忍睹。一觉醒来,回想梦境,万分悲痛。再看这世道黑暗无光,家贫如洗,本指望与丈夫相依为命,白头偕老, 谁料想如今被逼得相隔千里,备受煎熬。戍妇盼夫心切,登山遥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化为坚石,至今屹立在山顶,感召后人。

寄母山

寄母山座落在莱芜东部30公里处。此山峰峦叠萃, 绵延百里。这里是莱芜最大的林场,看去松柏苍翠,林海茫茫,颇为壮观。山前,有一天然石洞,名曰“老虎洞”,可容数十人。 洞口古木乱枝遮盖其上,阴森险峻。相传梁山好汉李逵回沂水县百丈村搬请老母, 因其兄李达力阻并报官府,李逵仓忙中背起老母沿山林小道而逃, 来到此山中。当时山上古树参天,浓荫蔽日,荒无人烟。 李逵想连夜赶 越此地,再顺汶河直奔梁山。无奈一路跋涉,老母饥渴难忍, 他便把老母寄放在山腰一块平坦的大石上,自己去寻水。回来时, 老母已被四虎吞吃,只剩下几根骨头头。李逵急得眼冒金星,气得怒发冲冠, 连杀四虎,为母报仇,然后埋好老母遗骨悲痛离去。 从此在梁山泊无牵无挂,专与官府作对,干出了令人敬佩的英雄事迹。 后人为纪念李逵杀虎葬母之事,便将此山改名为“寄母山”。

归寨山

归寨山(又名云台山),原名聚圣寨,又称云台山,位于莱城西南30华里处。据考,归寨山上的谢过台乃春秋时期齐、鲁二公所建。当时。 因孔子以礼胜齐,齐国决定交还所侵鲁地--汶阳之田。 公元前500前,鲁宣公和齐景公会盟于归寨山南面的夹谷峪。然后, 两人携手从西红门登临山顶,指出交还鲁地的范围,并在此修筑了谢过台, 以作纪念,山寨亦改为谢过寨,以示诚意。明清时代和民国初年,当地百姓为避兵乱而时常迁居山上, 并据之自守。从山顶的残垣断壁和至今保存完好的石臼、 炮台等物来看,可以想见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和防御设施等情况。 特别是归寨山北腰的和尚洞,1932年中共莱芜县委就在此诞生。 这一光荣的历史,将永载革命史册,更为归寨山增光添彩。如今的归寨山着一身翠衣绿袍,风姿绰约。每到清明前后, 漫山盛开一树树洁白的梨花,似皑皑白雪覆盖山坡; 间或几枝桃花吐艳,如伶殷殷胭脂点缀间,景色十分迷人。 山阴百丈崖下的鹁鸽楼水库,那一汪碧水,似一块绿色的宝石,莹莹闪烁,更增添了归寨山的风韵。

葫芦山

葫芦山,原名饿狼山,位于城东南40华里处的颜庄境内。 它北临葫芦山水库,南与莲花山遥遥相对,东北与黄羊山襟近相连,山虽不高,但极险峻。山顶有庙宇多间,院内有古代碑刻。说起葫芦山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很早以前, 山脚下的铺山庄(即今青泥沟村),住着一户姓胡的人家,夫妻二人, 以农为生。老两口勤勤恳恳,心地善良,谁家有事都乐于帮忙。 凡有饥渴的过往行人,他们都主动招待茶饭,行善积德,人人称赞。 只是到了晚年也没生下一个儿女,实是一件憾事。这一年, 他们在后院种了一棵葫芦。老两口精心管理,秧子越长越长,后来竟攀过院墙,爬上山崖, 在悬崖上开出一朵很大的花,花色迷人,芳香四溢。过了些日子, 又结出了一个倒挂的葫芦。葫芦越长越大,人们在几里之外都看得见。冬天来了,冰封了大地,吞噬了一切绿色。 只有胡家的那棵葫芦依然秧青叶绿,在皑皑白雪中生机勃勃。这样一连数载毫无二致。 更为奇怪的是每逢大比之年,皇家开科,葫芦便放出奇光异彩,笼罩全山。有一天夜里, 大风将葫芦从山崖上刮了下来正巧落在胡家后院里。老两口珍爱葫芦,将它抱进屋里。第二天黎明, 老两口刚从梦中醒来忽听有轻微的响声。睁眼一看,只见从葫芦里走出一个美貌少女, 忙着为他老两口生火做饭。从此以后,少女便天天服待二位老人, 每到晚间又回葫芦中去。这事被庙里贪色的恶僧知道了,便妄图霸占那位少女。 一天夜里,恶僧破门入室,将胡氏夫妇杀死,掠走了葫芦。 恶僧把葫芦抱进庙里,眼巴巴地守丰等少女出来。黎明时分, 少女果然从葫芦里走出来。恶僧欣喜若狂,正要上前搂抱,突然惊天动地一声雷鸣, 将庙宇轰倒,恶僧被抽筋扒皮而死,少女却安然无恙。她下山来掩埋了胡氏夫妇,便销声匿迹,不知去向。人们痛恨恶僧,从此不再修建庙宇。 人们怀念两位善良的老人和美丽贤孝的少女,便把饿狼山改名为葫芦山了。

鲁山

望鲁山,又名“二泰山”,在莱芜东北部,此山呈南北走向, 巍踞莱芜、博山两地交界处。春秋战国时,望鲁山是齐、 鲁两国边界。山的东面是齐长城的青石关,现存古城墙数段。山上万松凝碧, 千流竞出,峰秀岩峭,风景秀丽。山顶有巨石翘首,名曰“探海石”, 能观东海日出。登石遥望,层峦叠嶂,奇光异景,颇似贷顶。相传,很早以前,望鲁山来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仙, 她手持神鞭飘飘然落在山顶,看到峰峦嵯峨,古木参天,飞云叠瀑, 瞬息万变,女仙留恋忘返,想在此山安家。只是觉得望鲁山稍低, 便举起神鞭,连打三下,口中念念有词,本想让其长高, 结果望鲁山却反而降了一半。气得女仙驾云西去到了本来如望鲁山高的泰山。她又使神法, 顿时山摇地动,异峰突起,并让山上的望海石、 仙人桥等处模仿望 鲁山的样子生成。

人尽皆知,巍巍泰山,驰名中外,然而望鲁山能与之媲美, 其佳景情韵已可想而知了。

黄羊山

在颜庄东南,有一座气势雄伟、逶迤数里的黄羊山,它的主峰海拔686米。四周八座山峰峭然陡立,绝壁如削。山上松柏覆盖,生机盎然。山风吹来,松吟柏啸,如阵阵波涛,回荡于群山之中。山前有一小山神庙,古朴典雅,环境十分幽美。相传,有个寻宝的南方蛮客,看到汶河倒流景象奇特,又见有人在河中淘金,便断定此河上游必有宝地,遂沿河而上,行至此处,但见一座高山,重峦叠嶂,松柏参天,奇花吐艳,异草芳菲,紫烟缭绕,宝气十足。于是,径直上山而来。蛮客尚未站定,突然间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蛮客正愁无避雨之处,忽见前方有一座山神庙,便急忙投身庙中。因庙在深山之中,多年失修,既无神像,亦无人迹,十分清冷。一天的奔波已使他疲惫不堪,蛮客便坐地偎墙,和衣团目渐渐进入了梦乡。朦胧中见一少年童子手持红缨枪,也来庙中辟雨。不一会,又从远处跑来一个肩背长鞭、手拿墨笛的童子,边走边喊:“看山童子!”那童子答道:“牧羊童子,何事如此慌忙?”牧羊童子答道:“此地非讲话所在,随我来!”说着,二人出门向险谷走去。蛮客跟踪其后,来到山涧边,看见一块平坦的空地上有一木栅栏,只见里面关着十只黄羊。蛮客正看得出神,忽听牧羊童子说:“刚才雷公叫我去泰山和韩湘子合秦牧羊逍遥曲,为泰山奶奶祝寿,至五更才归,请你在三更时分,代我把羊赶到山下河里去饮水,千万莫误了啊!”看山童子说:“半夜赶羊出去跑了咋办?”牧羊童子用手一指竖在栅栏上的鞭子说:“有它你怕啥?”随即又哼起了一首牧羊歌:“十黄羊兮镇山宝,若牧羊兮鞭一条。七月一牧,食其灵芝草。三更时分去饮水,一事要记牢,河边黄羊石,莫向羊群抛......

正唱得起劲,又闻天空雷声滚动,只见云中立一神将,手持两柄大锺,高志喊道:”牧羊童子听真,泰山万仙楼大宴将开,你不快去,岱母降罪,你怎担当?”牧羊童子道:“我把羊圈打扫一下再走!”神将道:“这有何难?”他随即将插在腰间的扁鼓轻轻一击,大雨便倾盆而下。顿时圈内被刷洗得十分干净。神将把手一招,牧羊童子随即登云而去。临行时神将又举锤往鼓上猛击三下,一阵巨响,蛮客惊醒,原来是南柯一梦。依照梦境,向涧内望去,哪是羊粪,尽是金光闪闪的金豆子。蛮客慌忙跳入水中打捞,无奈水深流急,只捞得几颗,其余全被冲进了汶河,他想:“既然羊粪能变成金豆子,若能得到一只黄羊,天天拉金子,岂不更好!”根据梦中光景,隐身岸边,专待三更。等到看山童子把羊赶到涧边饮水,他趁机大喊一声:“哪里跑!”随即向羊群扑去,谁知用力过猛,失脚跌入水中。那童子见有人来,便想赶羊而回,慌忙中拾起一块黄羊石向羊群掷去。那黄羊石正中一羊背,只听那羊“咩”的一声,跑下山去,平地一滚,变成一座险峻的大山。看山童子急了,举起长鞭,向还在继续长高的山头抽了一鞭,一声巨响过后,大山裂开一道石缝,看山童子和九只宝羊一同钻了进去。这时山又合拢,然后生出九个山头,从此人们就叫这座山为九顶黄羊山。

莲花山

又名新甫山,雄踞于新泰与莱芜交界处,海拔994米。因当年汉武帝曾遣方干李少君在山前建造“行宫”,所以又称“宫山”。宫内亭榭阁台,雕梁画栋,朱栏玉牖,幽径回廊,游人到此,如入仙境。

此山的主峰犁铧尖峭然峻拔,独具风韵。四周的九座峰峦高底嵯峨,各领风骚。从上面看之,宛若一个硕大的花蕊点缀在数叶花瓣之中,真是“蕊突瓣环似莲花,山重峰叠却是山。”

莲花山虽高风峻骨,但东西上南北诸路可通。环山公路在深山幽谷间盘旋,忽高忽低;崎岖蛇径在绿树草丛间延伸,时隐时现。沿途山花烂漫,处处泉水叮咚。置身于这隐隐青山、悠悠绿水、曲曲石径和浓浓花香这间,自然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受。

愈到高处,景致愈佳。倘若适逢莲花山发云之际,游人便会看到起初是乳白色的片片云朵相连接,使整个山头弥漫于云霭雾气之中,石形树影浑然一体,呈现出“视之成一气,朦胧景更美”的诗情画意来。这时,如果你亲临其境,只觉得云雾缭绕荡于胸前,流于指隙,垂手能摸,投足可即。颇有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之感。

待到夏季,每当风来雨至,林海飘动,如绿波漫涌;雨打山石,以滴漏妙音。这时的莲花山即象一副泼墨山水画,又象一首风雨交响诗。

雨后,莲花山脱水而出,一碧如洗,待到斜阳复照,青者更青,绿者愈绿。满山的空气清新而又甘美,吸上一口甜到心底。尤其是那仿佛“海市蜃楼”一般的“宫山夕照”往往在此时出现,其情其景,堪称奇观,使人叹为观止。

莲花山繁茂的植被中,松树是最大的家族。每当连阴天气,树下松莪丛生。这时,人们便成群结队地上山采拾,同时互相讲述着有关此山的动听的故事,别有一番情趣!委实,莲花山不仅山青、水秀、峰奇、树美,而且它那些美丽的传说,也和山上的香菇一样脍炙人口,

回味无穷。

莲花山,你花一样的形状,花一样的美景,使四方游人留恋忘返。

鹏山

位于城东二十华里处,在牟国故址的北面,居牟汶河之阳,山虽不高,然而却以泉清水美而闻名提起鹏山,颇有来历。相传,春秋时期,山顶峭崖处常有大鹏栖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周王闻之,便把牟子国封在这里。一日 ,牟子国国玉遵照周天子旨意带领人马前来选地建都,看到这里山势奇特,风景宜人,国一很满意,便将大队人马驻扎在山脚下。君臣们登临山顶,这时正值盛夏,人困马乏,饥渴难忍,到处寻水不得,只好下山饮水。直至三更,众宫员还在观察研究,都认为此地山秀物美,土地肥沃,是建都宝地,可异没有她水源。忽然一卫干进帐,跪秦道:“启禀大王,山上有大鹏旋转徘徊,不知言凶。”国王听罢,若有所思道:“好,知道了。速传令,大小人等不得将它惊动!”天近五更时分,忽听一声山崩地,人人震得眼冒金花,行宫内外一阵大乱,卫干慌忙跑来回报:“那大鹏双展巨翅,盘旋空中,忽高忽低,后来朝一座小山猛扑过去触山而没。大鹏触山处涌口粗一道清泉!”国王又惊又喜,率众臣前来观看,果如卫干所言。国王高兴极了,传令在此泉对面修造宫殿。为纪念大鹏造泉之事,将山改名为鹏山,泉则命名为鹏泉。这秀丽的鹏山和牟国遗址相临。这碧波荡澜、甘矩醇美的鹏泉水,至今长流不息,已成为附近和莱芜城数十万人民的饮水之源和酿洒用水。

香山

香山风景区座落于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大王庄镇西北部,景区内树木茂密、山清水秀、古树虬枝、郁郁葱葱。香山属砂石山、泰山山脉,主峰918.7米,是莱芜第一高峰。莱芜市打造济南后花园的主要景区。现已做好景区设计方案(备索)。前期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已基本完成,现有国家出让土地103亩待建。寻求省内外合作伙伴。

风景区挺多的,有空了多去几个。如下:

莱芜战役纪念馆、红石公园、西海汶河公园、官司商业街、长勺之战遗址、莲河银杏园、西秀游园、南秀游园、双河沟公园、万福山、龙崮湖、孝义水库、御泉山庄、梁坡水库等。

莱芜八景

1.龙潭星现

位于莱城西北80华里处,有座照壁山。这里山峦起伏, 群峰耸立,峭壁如刀斧劈,直立百丈。山腰有龙王祠遗址, 祠下是“临绝涧漳”。流水汇集龙潭,清沏如镜。山光树影摇曳水中,似九龙嬉水, 神奇幽兴。龙潭边,照壁下,树散凉气,草生冷风,石壁高耸, 光线幽暗,不见天日。坐崖下,仰望苍穹,即使赤日行空,天气晴和, 繁星亦清晰可见,故称这一大奇观。“龙潭星现”即由此而得名。

2.汶水西流

悠悠汶河,发源于源山,由东、北两大支流汇集而成。 她滔滔东来,滚滚西去,纵贯莱芜,流向泰安,再与东平湖、微山湖合为一股, 蜿蜒数百里,最后入黄。

正是这条历史上有名的汶河, 孕育了两岸迷人的景致醇厚的风情和灿烂的文化,她是一部读不完的史诗,一幛阅不尽的画廊。

汶河美景,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各呈其姿。春天,河内清流涓涓,两岸草木峥嵘,宛若轻纱飘动;夏天,雨多水涨,波涛汹涌, 恰似野马驰骋;秋天,两岸细沙软软,中流微波潋滟,她象薄绢弄影; 冬天,堤外麦苗碧绿,河内水面冰封,仿佛银练铺陈。她有春的温柔, 夏的奔放,秋的丰腴,冬的稳重,色彩绚丽,娇艳可爱。

自古“黄河西来”,“在江东去”,九州江河均东流入海。 然而汶河却以其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和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个性, 独辟蹊径,滔滔西去堪称一大奇观。

3.宫山夕照

宫山,原名新甫山,盘踞于新泰、莱芜之间, 因其主峰犁铧尖为诸峰环抱,状似盛开的莲花,故又名莲花山。因汉武帝曾来此求仙,在山上修建行宫,故名“宫山”。又因略低于东岳, 又称“小泰山”。巍巍宫山,气势磅大。若伫立峰巅,极目远眺,只见群山起伏, 层峦迭翠。山下是毯杖壑,西面是水寨溪与五云洞, 北面是深不可测的千人洞,美景奇观,尽收眼底。群峰峻岭之中, 有一古刹“腾云寺”,这里有石狮、石碑、石塔,庙堂殿阁,错落有致, 加之松柏葱翠古木参天,山峦互抱,云水相接,好不壮观。夏秋时节, 每逢雨过天晴,万物新洗。夕阳西下,彩溢霞飞。此时游人在山顶漫步东行,可偶见奇景:旷野中,出现一五颜六色的光环,径达五六米, 环内重峦叠嶂,楼台亭阁,历历在目,游人影像,同映其中。 此景宛若海市蜃楼,转瞬即逝。使有幸观赏者如醉如痴,似神若仙,赞叹不已。 遥想汉武当年,若有眼福领略此景,即使未有采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 也不致于扫兴而归吧?

4.仙人遗迹

出莱芜发电厂南门,沿路南行二百米, 路西有条绿树掩映流水潺潺的溪溪谷底青石如铺,石面平阔。站在路上即可看见古朴遵劲、 超凡脱俗的“仙溪”两个大字。自此再沿谷而上, 神奇的仙人足迹与仙女拖带划出的石上隙痕便次第入目。 这是便是为世人传颂的“风嶷仙踪”。

离此不的远的凤凰峰之阳有一石洞,名曰朝阳洞。 洞内幽暗崎崛,深奥莫测;洞外景色秀丽,花香鸟啭。 明进士闽人陈甘雨题写的“东鲁名洞”,历历在目。此处石碑记载:“安期生曾修炼于此”。《嘉靖莱芜县志》也载有:“安期真人,秦人也。隐居是邑, 住凤凰峰下修炼,遂以得仙”。

传说,修炼于朝阳洞中的安期生,当时正值青春年少, 常遵师傅之命去山下溪谷汲水。有一天黄昏, 安期生忽见一年轻美貌女子坐于岩石之上,两人不免言来语去,眉目传情。自此, 安期生每次汲水总遇见那女子。久而久之,竟也做起尘世间男女桃色之事来了。 一次,师傅见他汲水 长时不归,下山寻看,恰巧遇上,气怒难遏, 猛跺一脚回山而去这一脚竟入石寸许,留下了千载难泯的“仙人一足”。那女子吃了一惊后,慌忙拖带逃走, 一束柔丝腰带竟也在坚硬的石面上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

如今,仙人已去,遗迹尚存。 这个把现实与神话结合得天衣无缝的故事,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永远在人们当中流传。

5.二洞云连

二洞,一为伏龙洞,又名狂狐洞, 位于城北两华里处的矿山中,洞中朝北,直入南去,深不可测。一为朝阳洞, 因洞内常有白色蝙蝠朝南,洞内凸凹不平,蜿蜒崎岖。洞前约有百米平台, 并护以短垣。

站在此处,极目远眺,四周重峦叠嶂,佳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每逢阴雨之季,伏龙、朝阳二洞同时生云,南云飘飘北去,北云悠悠南来。两云空中相接,阴阳相吸,合为一体, 即降甘霖,堪称一大奇观。

6.苍峡雷鸣

苍龙峡位于高庄镇的塔子村西,峡岸怪石嶙峋,山石断崖对峙。上有拱桥飞架,如长虹凌空;两边峭岩如劈,似高墙矗立。 峡东原有元代建的七级宝塔,西面有明代修的望峡楼阁。 明朝亓诗教曾在这里筑亭台建园林,清朝张道一也在此修“乐饥斋”。 两壁悬崖上有历代达宫名人的摩岩石刻,如“醉石”“待月”、“云窝”、“桃林”等。 有的气韵浓洌,章法多变;有的刚柔相济,变幻无穷; 还有的于端庄稳健之中透出飘逸清丽之气,不失为莱芜石刻中的珍品佳作。

每逢雨季,大雨倾盆,瀑流直泻,似白龙骤下,直冲峡底。 瀑落之处潭深数米,水涡急旋,浪花飞溅。整个峡内烟波荡荡, 巨浪滔滔。那飞泻的瀑布声,若龙声虎威,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 峡西岸有一天然石洞,可容数千人。峡内怪石嶙峋,如人似兽,千姿百态。 特别是东崖石缝中兀起的一大溶碉,形若苍龙,每当天晴,斜阳东照,石龙倒映水中。待到波随风起,影随波兴,但见鳞光耀眼, 宛如龙动。纵观苍峡,桥显奇高,瀑有奇形,石呈奇状,涛发奇声, 这真是大自然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

7.矿山呈瑞

矿山,位于莱城西北二华里处,海拔近700米。山虽不高, 但其丰姿秀色独特。山上松伯苍翠,怪石嶙峋。山阴有伏龙洞, 深不可测。山顶有清代博学文人张道一的书馆, 他曾培养出众多金榜题名的弟子,真可谓“桃李满园万紫千红景色好, 英才荟翠文韬武略栋梁多”。

相传,这里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春夏之际, 阳光经过不同密度的气层,发生明显折射,常把地面景物显现空中,出现奇异幻景。 此景被认为是吉祥之兆。据说,每逢开科大比之年,山中便呈现此景,是年当地应考者辄多捷报,故曰“矿山呈瑞”。 这一传说虽无处考证,但足见自古以来,莱芜就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闻名于世。

8.棋山柯烂

棋山,座落在莱沂边境。南望峰峦起伏,宛若卧牛, 山阴绝壁悬,如万马奔腾;西面,汶水倒流,似银蛇折行。

棋山有两峰,惯称“南大顶”、“北大顶”。 “南大顶”上有“望海石”。立其上望旭日东升,可见远处银光似波, 据说这是望到了东海。望海石西面的悬崖处有一石洞, 这就是民间传说的“雪蓑洞”。据说明代游士雪蓑沲鉴棋山时曾居于此洞,故而得名。 棋山北大顶,是棋山的额头, 现今山顶存有民国初年当地百姓为御防土匪而筑的山寨遗迹。

两峰之间为“棋子亚”。在棋子亚北面峰岩上, 有一块椭贺型砂石,酷似棋子。更有的趣的是棋子石下有巨石一块, 平展的石面上石缝纵横成格,形成一幅偌朋的棋盘。 正是这天然棋盘引出“棋山柯烂”一段动人的故事来。据说在很早以前, 山脚下的棋山观村有一人上山打柴,来到棋子亚,见有两位老者下棋。出于好奇, 他便不声不响地站在一老者背后观看。因口渴,他随手端起老者的一碗水喝了一口。谁知,喝后顿觉眼前忽明忽暗,似有白昼黑夜、 春夏秋冬来去匆匆之感。等两位老者弈罢离去,他才想起砍柴之事,然而回头一看, 斧柄已烂。回到村里,竟无一人认得他,原来人间已过百年。 所以旧志诗云:

流水行去世代殊,石棋山上有樵夫。

至今传说樵柯烂,不识当年柯烂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833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