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以其力。这句话出自哪里

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以其力。这句话出自哪里,第1张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篇》【翻译】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解读】本章谈“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在孔子文化中,“德”与“仁”通常是同义词,“为政以德”即“为政以仁”。德通常也称为“仁德”。“言”与“智”相通,智者多言,言者必有智,智者必有言,智者不失言,一言既出,即知是否为智,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篇》)“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子张篇》)“智”“言”相通。实际上本章所谈的就是“仁”与“智”与“勇”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仁、勇、智,“仁”乃“全德”之谓也。“仁德”包涵勇德,智德,仁者高于智者,智者高于勇者,也就是说勇不如智,智不如仁。仁者比勇者又高出一等境界。《述而》有一段对话,表明孔子对颜渊和子路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孔子对仁者与勇者之境界高低的不同评价:“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这里,孔子赞扬了颜渊的君子之仁,嘲笑了子路的匹夫之勇。所以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关于“言”“德”“仁”“勇”的关系。《论语集释》引李充说:“甘辞利口,似是而非者,佞巧之言也。敷陈成败,合连纵横者,说客之言也。凌夸之谈,多方论者,辨士之言也。德音高合,发为明训,声满天下,若出金石,有德之言也。故有德必有言,有言不必有德也。陆行而不避虎兕者,猎夫之勇也。水行不避咬龙者,渔父之勇也。锋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顺大难而不戄者,仁者之勇也。故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不仁。”

有人说:“人之靓丽,并非容颜,而是内心。心存善念,非靓也美,非富也贵”。有德自然香,这句话道出了许多的人生哲理,也关乎你的道德水准和做人的品质。

有德行的人,讲究道德修为,自然是德高望重,会赢得人们的敬佩;不讲德行的人,做事不能堂堂正正,损人利己,这样的人,不招人待见,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因为这种人的行为自私自利,目中无人,为多数人所不齿。

人生在世,幸福与否不在于你的金钱、地位、而在于你做人的德行。生而为人,我们的一生跌宕起伏,喜忧参半,许多的事情,只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做到以德服人,诚恳为贵,通达为怀,善良为本;不管处于哪种境地,都要保持做事先做人的情怀,自信、豁达,问心无愧,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做人德为贵,说出了做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也为我们的道德修为提供了座右铭。正所谓:“厚德才能承载万物”,这来自于古今贤者多年来人生之体验,生活之感悟,也成为了大多数积德行善之人修身养性的标准。德,它不仅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通行证,也是做人的根本。

一个人的德行来自一颗善良的心;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一颗仁德的修为;只有德行好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做人,就要“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不求问心无愧,只求无愧于心就好!活着,就要有一种谦卑的姿态,和善的胸怀,换位的理解和人性的美德。

因为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处世淡然有德品,修的就是一颗心。只要诚恳为贵,通达为怀,谦逊待人,以德为重,那么你的人生,定能站得高,望的远,行的稳。

人活一生,我们可以什么都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德行,因为德行,代表了你的人品。正像古人云:"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可见,“德”字是何等重要!

人活着, 不管你多聪明,多能干,如果无德,那么你的人品就会遭人唾弃。可谓是:“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以其力,世间变幻莫测,唯有人品可立一生!”

所以说,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若平时不注重修身养德,那么你到哪里都不受人欢迎。只要做人德为先,事事与人为善,无论你走到哪儿,你都能赢得别人的好评,你的人格都会熠熠生辉。所以说:“有德之人,必受人尊敬。”

-作者-

雅致,自由撰稿人,作品多见于省内外各大报刊和网络平台。喜欢阅心仪的书,以稚拙之笔抒写梦之心语,用每一份感动收藏点滴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806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